十二五期间,十二五时期我国年平均出生率为

诗佳网

十二五期间,十二五时期我国年平均出生率为?

2014年我国实施“单独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687万人,比上年增加47万人。2016年实施“全面两孩”生育政策,出生人口1786万人,比上年增加131万人;出生率与“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率相比,提高了0.84个千分点。2017年我国出生人口1723万人,虽然比上年减少63万人,但比“十二五”时期年平均出生人口多出79万人;出生率为12.43‰,比上一年降低0.52个千分点。2017年二孩数量进一步上升至883万人,二孩占全部出生人口的比重达到51.2%,比2016年的占比提高了11个百分点。

2017年出生人口最多的省份是山东,出生人口为174.98万人,但是比2016年减少2.08万人,广东和河南出生人口也超过百万,其中广东出生人口151.63万人,同比增加22.18万人;河南出生人口140.13万人,较上年减少2.48万人。此外,出生人口排名前十的省份依次还有河北、四川、湖南、安徽、广西、江苏、湖北。其中,河北、四川、湖南出生人口超90万人,湖北最少,为74.26万人。

十二五期间,十二五时期我国年平均出生率为

从人口增量来看,2017年广东出生人口增量最大,出生人口较2016年增加22.18万人。安徽、四川、河北出生人口增量超过5万。此外,江苏、湖南、山东、河南出生人口较2016年有所减少。其中,河南减少最多,出生人口减少2.48万人。

“十二五”时期我国年平均出生率约为12.11%

简述十二五的关键?

“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综观国际国内形势,世情和国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变化孕育着机遇,也伴随着挑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阶段性特征。

“十二五”时期,是改革的攻坚时期,不加快改革,就可能贻误重要战略机遇期,丧失已有的发展成果。因此,我们必须以更大的决心、勇气和精力,全面推进各领域改革。要更加重视改革的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进一步明确改革的优先顺序和重点任务,进一步调动各方面改革的积极性,切实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体制、社会体制改革,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变化,为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提供有力保障。

推进经济体制改革,要力争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要推进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营造各种所有制经济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体制环境。行政体制改革是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和监管职责,减少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财税体制对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至关重要,要围绕完善中央与地方的财税关系、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公平税负、节能环保等,加快财税体制改革。金融体制对资源有效配置具有关键作用,要立足我国国情,吸取国际金融危机教训,完善金融管理体制,增强金融企业活力,加强金融监管协调,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市场价格是经济活动最为灵敏的信号,要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要素市场改革,理顺价格关系,完善价格形成机制,健全要素市场。

在全球化深入发展的条件下,进一步扩大开放,是加快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必然选择,也是与国际社会共同应对挑战、共享发展机遇的客观需要。“十二五”时期,要适应世界格局深刻变化,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进一步扩大开放领域,拓展开放空间,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新形势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扩大开放,有一个完善开放格局的问题。既要提升沿海开放、向东开放,又要加快沿边开放、向西开放,还要扩大内陆开放,积极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扩大开放,也有一个转变外贸发展方式的问题。要下大力气推动外贸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我国产业在全球分工中逐步从低端向高端转变。扩大开放还有一个统筹“引进来”与“走出去”的问题。要在继续做好“引进来”工作、提高利用外资水平的同时,加快“走出去”步伐,着眼全球范围配置资源和要素,推动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投资大国转变。要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反对贸易保护主义,推动国际经济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

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是?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强调,今后五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将坚持“把科学发展作为主题,把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作为主线”。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既是对以往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对发展理论认识的进一步深入,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1、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是对我国发展经验的科学总结,具有鲜明的实践特征。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发展不科学,路就会越走越窄;发展科学才能全面推进各项建设,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和国家的繁荣富强。因此,我们必须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使发展更加符合经济规律、科学规律、自然规律,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进入21世纪特别是近五年来,我国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进程中,抗击频繁发生的重大自然灾害,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实现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经济总量已位居世界前列。能够取得如此成绩,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坚持了科学发展。

2、以科学发展为主题,这也是对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客观判断,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我国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但基本国情没有变,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没有变,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的阶段性特征没有变。同时,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正在深入发展,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

3、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标志着我党对发展规律、发展理论认识的升华,具有鲜明的与时俱进特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党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区分开来,摒弃了片面追求经济增长速度的做法,同时又进一步把发展升华到了科学发展,强调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在理论上实现了发展手段和发展目的的有机统一,这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理论、发展规律的科学把握和进一步升华。

4、以科学发展为主题,是在未来五年对科学发展观的进一步贯彻和落实,具有鲜明的现实特征。《建议》指出,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就是要“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这四个“更加注重”,凸显了进一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其中,更加注重以人为本,更加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具有更加突出的意义。同时,改善民生、提高居民收入、缩小收入差距的基础,仍然要依赖于经济的发展,没有发展什么问题也无法解决。

一五至十四五分别是哪几年?

第一个五年计划,1953年-1957年,

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年-1962年

第三个五年计划:1966年-1970年

第四个五年计划:1971年-1975年

第五个五年计划:1976年-1980年

第六个五年计划:1981年-1985年

第七个五年计划:1986年-1990年

第八个五年计划:1991年-1995年

第九个五年计划:1996年-2000年

第十个五年计划:2001年-2005年

第十一个五年计划:2006年-2010年

第十二个五年计划:2011年-2015年

第十三个五年计划:2016年-2020年

第十四个五年计划:2021年-2025年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二〇〇六至二〇一〇年),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重要规划,要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凝聚人民意志的发展目标、指导方针和总体部署。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深入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就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提出以下建议。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国家十二五规划的目标是什么?

十二五是代表中国发展的一个时期,是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攻坚阶段。 十三五规划主要阐明国家战略意图,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市场主体行为,是2016到2020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是各族人民共同的行动纲领,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责的重要依据。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2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