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之死,贾平凹哭三毛原文及赏析?
《哭三毛》
三毛死了。我与三毛并不相识但在将要相识的时候三毛死了。三毛托人带来口信嘱我寄几本我的新书给她。我刚刚将书寄去的时候,三毛死了。我邀请她来西安,陪她随心所欲地在黄土地上逛逛,信函她还未收到,三毛死了。三毛的死,对我是太突然了,但是,就这么突然地将三毛死了,死了。
人活着是多么不容易,人死灯灭却这样快捷吗?
三毛不是美女,一个高挑着身子,披着长发,携了书和笔漫游世界的形象,年轻的坚强而又孤独的三毛对于大陆年轻人的魅力,任何局外人作任何想象来估价都不过分的,许多年里,到处逢人说三毛,我就是其中的读者,艺术靠征服而存在,我企羡着三毛这位真正的作家。
夜半的孤灯下,我常常翻开她的书,瞧着那一张似乎很苦的脸,作想她毕竟是海峡那边的女子,远在天边,我是无缘等待得到相识面谈的。
……
看完贾平凹哭三毛,我明白了人活着多么的不容易,是她彻底了解了人生,是她完成了她活着要奉献的那一份艺术,是太孤单,仍是其他原因,我无法了解。
还有她和荷西的爱情?
1991年元月4日,中央人民电台广播:台湾著名女作家陈平,于台北荣民医院自杀。享年48岁。
就这样,这个拿感情来安身立命的女人,在离开王洛宾的第121天后,甩手就把我们丢下走了。也罢,她该是累了。
是否没人绑着才快乐。
她是我的三毛,更是我的平平。世人都赞颂她的荷西,我却有些痴迷她和那个叫王洛宾的北方男人发生的故事,我想那个时候,她不叫三毛,她只是陈平。
王洛宾是西部歌王,是能写出“我愿做一只小羊,跟在她身旁”的人,可偏偏就是这样一个多情的男人,在他77岁的时候遇到了炽热的陈平,竟还是会望而却步。
是30岁的年龄鸿沟让这个男人选择克制自己的情感吗?世人都说是。
因为王洛宾在和陈平的来信中有这样一段“萧伯纳那把破旧的雨伞,早已经失去了作用,他出门带着它,只能当作拐杖用。我就像是萧伯纳那把破旧的雨伞”。
率性如陈平,她又怎会在意这种世俗的观念,她只会可爱又肉麻的嗔怪一句“你好残忍,让我失去了生活的拐杖。”
可我们能责怪他迂腐吗?于心不忍。抑或是一种世人无法理解的深情。这个男人背负着莫须有的罪名,受过长达十多年的牢狱之苦,后又经历挚爱离世,77岁的他,早已千帆过尽,看遍人世险恶沧桑。
他守着漫漫黄沙,对着月亮唱歌,似乎早已出尘。“我是一个在黑暗中大雪纷飞的人哪”木心这话,似乎也能为他而写。
可既是已出尘,为何当那个热烈又羞怯的女人敲开你的门时,你还是写下了“是谁在敲门,声音那样轻,像是怕惊动主人。打开房门顿吃一惊,原来是一位女牛仔。模样真迷人——镶金边的腰带,大方格的长裙,头上裹着一块大花巾,只露着滴溜溜的一双大眼睛...”我真不相信,你是不爱啊。
《永隔一江水》词曲皆为王洛宾所作,至于是否为纪念陈平,众说纷纭。但即便不是又如何,“我的生活和希望,总是相违背,我和你是河两岸,永隔一江水”,是写照。
陈平是个什么样的女人?脾气坏,任性,长的也算不上好看。那你还喜欢她?喜欢。为什么?
真。
如她写给王洛宾的信。
而后她提起行李箱便走了,正如她提起行李箱就来。
人们说,她的情感得不到回应,内心敏感又孤傲,潇洒转身,是应该。
人们说,他应该也是爱的。只是对于一个行将就木的老人而言,他已无从说服自己,如何再一次投诚爱情。
可这些都是人们说。真相没有人知道,只是媒体佯装知道。或许连当事人自己也搞不明。陈平她爱了一生,但爱究竟是什么,不知她主动离世的那刻,是否想的明白。
陈平在离开王洛宾4个月之后选择主动辞世。没人能说清她为何如此决绝。所有的臆断,甚至都想把她的死浪漫化。可这些对她又有什么影响,她只需要在天上,倚着荷西便罢。
噩耗传来,王洛宾悲恸不已。老而仳离,与年少失恋,并无本质的不同。
恍惚迷离之中,他写下了晚年最后一首情歌:
可惜,三毛已经永远听不到这情深似海的呼唤了......
张小娴说,“在未可预知的重逢里,我们以为总会重逢,总会有缘再会,总以为有机会说一声对不起,却从没想过每一次挥手道别,都可能是诀别。每一声叹息,都可能是人间最后的一声叹息。”
五年后,王洛宾与世长辞。
一个写过无数情歌的歌王,
一个万水千山走遍的性情女子,
最终交错于无法重叠的时空。
-END-
有没有干净治愈的文案?
1.
可遇,可望,可期。
2.
阅己,悦己,越己。
3.
随心,随缘,随喜。
4.
心里有光,慢食三餐。
5.
自静,自醒,自清欢。
6.
日子需要我们积极向上。
7.
生活不简单,尽量简单过。
8.
每个灵魂里都有一朵玫瑰。
9.
平行时空下过好自己的生活。
10.
清醒,知趣,明得失,知进退。
11.
有趣的灵魂终能遇到有趣的人。
12.
一身温柔,满怀暖意,静度一生。
13.
你所看到的惊艳都曾被平庸历练。
14.
穿自己喜欢的衣服和不累的人相处。
15.
永怀善意,清澈明朗,从始如一。
16.
清浅而淡远的生活是殊途同归的期冀。
17.
万事,尽心尽力,而后,顺其自然。
18.
但愿日子清静,抬头遇见的都是柔情。
19.
愿你在明日能与开心和快乐撞个满杯。
20.
人生,就是一场花时间爱自己的旅行。
21.
路途漫漫终有一归,幸与不幸都有尽头。
22.
四季周而复始的更替,来年还是春风绕枝头。
23.
信纸上的平仄恰当,所以过去的日子变得长。
24.
希望在你丧失表达欲的时候,能有人温柔地接住你的疲惫。
25.
有人把错误归结于你的敏感,但有人会好好保护你的敏感。
26.
不要去看那伤口,它有一天会结疤的,疤痕不褪,可它不会再痛。
27.
时间总是把最好的人留到最后,毕竟喜欢就像一阵风,而爱是细水长流。
28.
没必要让所有人都知道真实的你,也没必要跟所有人解释你是个怎样的人,懂你的人自然懂。
29.
每个人人生里都会遇到一场措手不及的大雨,若你深陷雨中,愿有人为你撑伞,如果没有,也愿你有听雨的心情。
30.
见过花开就好了,何必在意花落谁家,又何必在意花为谁而开,至少有一刻你闻到过花香,体验到了这一刻的到来。
31.
一直觉得,小烟火,才是最深的温柔,三餐有味,四季有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便是这世间最好的光景。
每个灵魂里都有一朵玫瑰。三毛死因是什么?
三毛的母亲在和记者描述现场时说:三毛死时面容安详,丝袜松松垮垮地套在脖子上,颈部没有明显勒痕。这一描述与警方最后给出的:因病厌世自杀存在明显出入。
也正因此,三毛的死因成了一个未解之谜。随后,作家张景然在书中和采访中指出了:自杀说的种种疑点,从而推翻了社会上流传和台湾警方认定自杀的结论,张景然认为:三毛实际上也许是死于谋杀。
三毛流浪记的大结局?
故事最后,三毛的身世得到了一个答案,他不再是那个孤苦伶仃的孤儿,因为那个大老板认为他就是自己遗失多年的亲生儿子,虽然后来查明真相,这件事实际是闹了个乌龙,但是三毛的善良和纯真也让这位大老板受到了深深的感动。 怀着这份感动之心,大老板选择把三毛认成自己的干儿子。三毛最后和老板真正的儿子做兄弟,而老板的父亲和那个贵太太对三毛也很好,很爱他。前期的三毛历尽艰辛,受尽苦楚,最终有了一个很好的结局。
扩展知识:
《三毛流浪记》是根据张乐平的漫画改编,由虞戡平执导,黄一龙、卡萨伐等主演的动作喜剧片片。
三毛是旧上海的一名流浪儿童,他没有家,没有亲人,吃贴广告用的浆糊,睡在垃圾车里,冬天就以破麻袋披在身上御寒。他做过各种各样的事情;卖报、拣拉圾、帮别人推三轮车,但他挣到的钱连吃顿饱饭都不够。
一天,他在路旁拾到一个钱夹,好心的三毛把它交还了失主,而失主反诬他是扒手,打了他一顿。流氓爷叔见三毛年少不懂事,便利用他做坏事。等三毛明白自己受了爷叔利用时,宁可饿肚子,也不再乾爷叔教他的坏事。
一个有钱的贵妇人收养了三毛,给他穿上皮鞋,对他进行管束,天性散漫的三毛不愿在富人家过寄生虫般的生活,在一次为他举行酒会的时候,他捣乱酒会,撕破华服,和往日一起讨饭的小伴一起,走向属于他们的流浪生活。解放后,他结束了流浪,过上了正常的生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