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岛推敲的故事,推敲一文中为什么说敲比推好

诗佳网

贾岛推敲的故事,推敲一文中为什么说敲比推好?

敲显于有礼貌,衬托出夜的宁静,起到以动衬静的作用。文艺理论家朱光潜先生在他的《咬文嚼字》一文中有着比较详细的交待: ——“推”固然显得鲁莽一点,但是它表示孤僧步月归寺,门原来是他自己掩的,于今他“推”。他须自掩自推,足见寺里只有他孤零零的一个和尚。在这冷寂的场合,他有兴致出来步月,兴尽页返,独往独来,自在无碍,他也自有一副胸襟气度。 ——“敲”字就显得拘礼些,也就显得寺里有人应门。他仿佛是乘月夜访友,他自己不甘寂寞,那寺里假如不是热闹场合,至少也有一些温暖的人情。 ——比较起来,“敲”的空气没有“推”的那么冷寂。就上句“鸟宿池边树”看来,“推”比“敲”要调合些。“推”可以无声,“敲”就不免剥啄有声,惊起了宿鸟,打破了岑寂,也似乎平添了搅扰。所以我很怀疑韩愈的修改是否真如古今所称赏的那么妥当。著名学者宋传伟在北大中文论坛发表《关于“推敲”的再推敲》一文,从更多的角度对推敲进行再推敲,也支持了朱光潜先生的观点。

推敲一词的典故出自贾岛的哪首诗?

推敲一词的典故出自贾岛的诗《题李凝幽居》。原诗为:

贾岛推敲的故事,推敲一文中为什么说敲比推好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是因为他想起即兴写的小诗,觉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用的不妥帖,或许改用“敲”字更恰当些。进而成此推敲典故。

诗奴贾岛为啥一生困苦?

贾岛,唐代著名诗人,人称诗奴、苦吟诗人。贾岛出身平民,家境贫寒。自小就出家为僧,打坐修禅。只为谋得一斗米好度日,也希望通过佛经,让心灵有个安慰之地。也许是贫苦的境遇,让贾岛性格孤僻而内向,不喜与人交往。

文者乃寂寞之道。诗文创作,使贾岛的内心得以舒缓,情感有机会得以散发。所以他爱诗,也没有理由不爱诗了,做诗就是他生活的重要内容。清苦的生活,自己又无力改变,只能把一切的所思所想,都通过诗文创作表现出来,才能够让心灵得到一些安慰。文学是生活的指路明灯,在此时贾岛的心里,也只有诗文才能够与他的灵魂相伴。

经济的长期困顿,限制了贾岛的思想认识和创作境界,同时也限制了他的眼界。正如那句话:贫穷限制了你的想象。所以他在诗文创作的发展上就另辟蹊径,转而刻意追求遣词造句的能力上。

常常为了一个字就冥思苦想大半天,心中有事儿,这个事儿又是自己所喜爱的,那么自己就不觉得苦,我想有时候诗人肯定还自得其乐。你可以说这是一种精神疗法,也可以认为这是诗人在创作上的精益求精,甚至还可以认为他就是一个可笑的存在,但是诗人却乐意这样走火入魔。

一个人终身贫穷,原因很复杂,你可以理解的认为是当时的封建社会所造成的,也可以认为是他本人咎由自取的结果。一个读书人一生混得,跟普通老百姓没有多大区别,能怨谁呢?只能怨他自己,怨他太过木纳,不懂得趋炎附势。怨他不喜交际,不懂得结交富贵。怨她太过直楞,不懂得求取功名之道。

总之他就是这样的一个人,贫穷始终没有离开过他。我想这正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不是谁都可以,靠写作收获功名利禄。更多的人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能够靠写作维持生计,不至于活不下去,那就足够了吧!

我相信上几代贫穷,到自己这一辈也不会有大富大贵的机会,至少这样的机会是非常渺茫的。这不是宿命论,而是客观事实的存在。所以我理解贾岛为什么会一生贫穷!因为诗文推敲,贾岛结识大名人大作家韩愈,韩愈自然识才惜才,所以才让他还俗去考取功名,这也是当时的文人发展正道。

韩愈可以说是贾岛的知遇恩友,之所以未称是恩师,一则没有资料表明贾岛拜韩愈为师,二则此时的贾岛诗作,已然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也很难跳出这个格局。后来好友孟郊韩愈相继离世,对本来就缺少朋友的贾岛来说影响巨大。

后来贾岛终于得了一个小官儿。长江县(今遂宁大英县)主簿,就是县城一个掌管文书的职位,后又被迁至普州(今四川安岳县)做司户,大致有点像现今的管户籍一职,掌管民户,只可惜在上任途中因病去世了。贾岛一生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平淡无奇。虽然也有好转的时候,但是都未能彻底改变穷困的状况。

在这样的境遇下贾岛唯有向诗文求出路,当然这里说的出路是精神方面的。而经年累月锻造的推敲创作方式,让贾岛的内心得以充实,也正因为这样的执着追求,才让他在诗文创作上面,达到常人不可及的高度,最终获得世人的赞赏,而成为人们心中的名人。只不过这已经是贾岛所无法看到的辉煌了!

奇奇乐见,新奇、有趣、真实,不一样的呈现!欢迎关注,乐于相见。

贾岛为何说两句三年得?

唐代韩孟诗派的苦吟诗人贾岛最为有名的故事便是“僧敲月下门”中对用“推”还是“敲”的揣摩斟酌。可谓一字含千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亦指其对精工字词耗费的心血,以“三年”得出“两句”诗的夸张手法表现了作者对于诗歌细微处的推敲之苦。这样让贾岛费心的,是哪两句诗呢?

是指“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两句。

贾岛原本与堂弟早早约好共赏烟霞,却因事不能实现,堂弟即将启程南下游览庐山西林寺,作为爽约方的兄长,作者歉疚莫名,写下一首诗来给堂弟当作赠别之礼,即《送无可上人》。诗云: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全诗文字清雅空灵,书写出了诗人送别堂弟“无可禅师”时的详尽情景,表达了诗人对亲人的惜别之意,也用这场深切的离别反衬出了诗人自身的孤独与落寞,诗意自然,情义纯朴。

作毕此诗,在“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二句的注解处,贾岛又亲自写了一首小诗来作注,这首小诗便是《题诗后》:“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是以,“两句三年得”指的是他写“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这两句所用的时长,寻词琢字艰苦万分,使得一吟诵起这两句来,直欲双目泪流!而“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是说这般精炼的语句,如果还没有知音来认可、赞赏,那自己干脆便封笔不写、回乡卧梦去了。

贾岛这种苦吟诗人的雕琢精神,放至当下,或可大略等同于我们所说的“工匠精神”。此心此节,在唐时即被后来的诗人竞相崇仰和模仿,如方干诗云:“才吟五字句,又白几茎髭”“吟成五字句,用破一生心”等,言写下五个字一句的诗简直用“破”了“一生”的“心”,可谓尽得贾岛心致。又如卢延让诗云:“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竟为了诗中一个字的妥帖,思考时生生捻断了数根胡子!当真不愧为贾岛的“忠实粉丝”了。

贾岛为何要在题李凝幽居里纠结推敲?

谢邀。

先看诗。

题李凝幽居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句中,贾岛很纠结,到底该用“推”还是用“敲”呢?

这句诗还有一个故事。

《鉴戒录·贾忤旨》载:“(贾岛)忽一日于驴上吟得:'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炼之未定,遂于驴上作'推'字手势,又作'敲'字手势。不觉行半坊。观者讶之,岛似不见。时韩吏部愈权京尹,意气清严,威振紫陌。经第三对呵唱,岛但手势未已。俄为官者推下驴,拥至尹前,岛方觉悟。顾问欲责之。岛具对:'偶得一联,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诗府,致冲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鍳。'韩立马良久思之,谓岛曰:'作敲字佳矣。 '”

小谢翻译一下,贾岛有天在驴背上得了这句诗,但他不知道该用推还是敲字,然后他自己情景模拟,一会推,一会敲,走了二里地都没发觉。这个时候大唐组织部部长兼长安市长韩愈迎面来了,开路的狗腿子叫贾岛让开,贾岛还在那情景模拟呢,就被狗腿子们推下来拉到韩愈面前,狗腿子们想给贾岛找事,贾岛就告诉韩愈他为诗走神了,不是故意的。韩愈听完之后想了一会告诉贾岛,用“敲”字好。

后来推敲也有了引申义,用来比喻做文章或做事时,反复琢磨,反复斟酌。

回到诗中去,为什么要纠结推和敲呢?

1、僧人的身份

如果这和尚住在这里,他推门就可以了,如果这和尚不住在这里,他就得敲门。

如果用推字,请问一个出家人,半夜还在外面晃悠,夜静更深,他一个人从外面回到这幽居的地方,毫不顾忌地推门而入,这和尚是什么样的和尚?他为什么半夜不归?又与幽居的主人是什么关系?这不是恐怖小说就该是武侠小说了。

如果用敲字,一切就合理了,或许是游方僧人路过宝地借宿一晚,或许是得道禅师脚踏月色应邀而来。

要是依着小谢的性子,一定是用推字!

月,残月,月光如水。

空旷的长街之上忽然多了一条人影,这人影有些特别,他的脑袋圆的出奇,只因为他原本就是个光头。如果不是天生脱发,光头只可能有一种情况,和尚。

这人的确是个和尚。

黑夜,夜色更浓,连树上的鸟儿都已睡了,这和尚为什么会出现在这里?他是不是有一段不为人知的过去?和尚的脚步忽然停下来,停在一扇门前。这是一扇木门,被岁月和蛀虫侵蚀着,已经失去了原本的风采,依稀可以感受到它也曾辉煌灿烂过,可灿烂只属于过去。如今它是谁家的门呢?曾经住在这里的人去了哪里?他是否还在那小小的院落里等待着?

和尚伸出手去轻轻一推,那扇门开了。他站在那里,站了很久很久,不进去吗?不!他来就是为了要进去!即便进去就七窍流血而亡,他也一定要进去!这是他的命!

(改天把这首诗写成武侠小说哈,还不错的样子……)

2、动静结合

敲和推,两种动静儿不一样。

敲是有节奏有韵律的,这和尚在外面敲,不可能只敲一下,他肯定是隔一小会敲那么一下,然后门里也有了动静,那听见的人披衣而起,衣服抖动的声音,脚步摩擦地面的声音,睡着的猫儿惊动发出惆怅的咪咪声,他喊着“来了来了”,打开了门,与那和尚寒暄,请那和尚进门,这动静可是一连串的。

推只可能有一声,就是门转动时发出的吱呀声,和尚推开门,走了进去,脚步声在月下渐渐消失。

所以分析诗歌常说动静结合,这就是结合,因为一个字,你能想到一连串的声音,这样的诗才动了,才活了。

但此诗题为幽居,如果要更体现整体的氛围,其实用推字也合适,一切还是那么静谧,那么冷清,月光下一点点小小的响动,很快就被夜色吞没了。

越想越觉得“推”字满满的武侠感,各位路过的大佬不要走远,改天一篇武侠小说奉上。

-----------丸-----------

文:祁门小谢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9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