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狼,为何奈何不了区区一个西凉董卓?
汉献帝初平元年(公元190年)正月,渤海太守袁绍伙同东郡太守桥瑁等一同伪造了三公文书,谎称献帝和百官受董卓倾轧,盼望各路诸侯兵马进京勤王,讨伐董卓。
一石激起千层浪。各路诸侯听说后纷纷起兵进行积极响应,名著《三国演义》中共提到了十八路诸侯,分别为: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郡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以及骁骑校尉曹操。
而正史陈寿的《三国志》中只提到了有十余路诸侯:河内方向的袁绍和王匡;冀州方向的韩馥;酸枣方向的刘岱、张超、张邈、桥瑁、袁遗、鲍信、曹操;豫州方向的孔伷;鲁阳方向的袁术和孙坚。
不管怎样,天下讨董的形势已然形成。十八路诸侯中,在袁术等人的建议下共同推举了以袁绍为联军盟主、孙坚为先锋、袁术负责后勤粮草供应的政权组织构架,诸侯联军浩浩荡荡分路杀向了京师洛阳。
一、战争经过1.河内方面:
袁绍与河内郡太守王匡驻守在河内,董卓派遣大鸿胪韩融、执金吾胡母班等数名朝廷重臣,到河内郡游说袁绍。袁绍不仅不同意,还让王匡把他们都关押了起来。说起来,这其中的胡母班还是王匡的妹夫呢,结果最后袁绍还是把他们都斩了。自此,王匡对袁绍也是心存芥蒂。
袁绍命王匡率军驻扎在孟津(今河南孟县西南)一带,王匡又派遣手下的“泰山兵”到河阳津驻守。由于董卓虚张声势,使王匡误以为董军会从平阴县(今河南孟县东)渡河,结果董卓经小平津渡河绕到王匡军后方突然袭击,王匡军大败,几乎全军覆灭。
2.鲁阳方面:
孙坚带兵与袁术驻扎在鲁阳(今河南鲁山县),准备讨伐董卓。董卓派大将胡轸引兵前去迎战,适逢孙坚正在鲁阳东门外为军粮官饯行,胡轸军前锋数十骑冲至,孙坚临危不惊,并严令手下将士不得妄动,然后指挥部队有序撤入城中。胡轸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也不敢贸然攻城,遂撤兵离去。
初平二年(公元191年)二月,孙坚向洛阳进攻,在梁东(今河南伊川县东)被董卓大将徐荣包围,全军溃败,孙坚幸得手下大将祖茂和他替换了头盔才得以逃脱。
败退的孙坚收集残兵,继续进占太谷阳人(今山西临县西),董卓派胡轸、吕布等带兵迎击。吕布等诸将嫌忌胡轸,就传布谣言说孙坚已弃城逃跑,胡轸领兵连夜进发。到得阳人城下时,人困马乏之时,孙坚突然杀出城,胡轸全军溃败,部下都将华雄也被孙坚军杀死。
董卓又派手下李傕到孙坚大营欲结亲孙坚,被孙坚断然拒绝。孙坚挥兵,进攻洛阳,董卓与吕布引兵交战,也都被孙坚打败了。无奈之下,董卓只好向西迁都到了长安。
二、董卓迁都迫于关东联军的进逼形势,准确地说是抵挡不住孙坚军的进攻,董卓于公元191年二月挟献帝退到了旧都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临走前还安排吕布烧毁洛阳城宫,劫掠民财,并挖掘帝陵,盗走了其中的大量宝物。
在这种形势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曹操提议酸枣一带的诸侯联军乘势追击董卓军,而诸侯联军皆害怕董卓的西凉兵,不敢追击。曹操只好独自引军西进,到了荥阳汴水(今荥阳市西南)遭到了董卓大将徐荣的埋伏,幸亏堂弟曹洪拼命所救,才逃回河内。
曹操又建议袁绍诸军“临孟津,守成皋,据敖仓,入武关”,围困董卓,则天下形势可定。而袁绍等诸侯军则始终“置酒高会”,不敢西进。曹操不屑于与他们为伍,便领残兵走了。
三、诸侯内讧不久,关东诸侯之间发生了内讧。
袁绍、袁术两兄弟为拥立新帝之事翻脸决裂;刘岱借机杀死桥瑁,兼并他的军队,以部下王肱领东郡太守;袁术怕孙坚扩大势力故意不给他发放粮草,还乘孙坚在前线追击董卓之机袭取了孙坚的治所阳城;孙坚无奈,领兵退回鲁阳,加上曹操等其余诸侯军的离去,至此,关东联军走向解散。
关东诸侯联军名为讨伐董卓,实际上是各怀心思,保存实力,意在借机壮大自己的势力,扩大自己的地盘。表面上叫嚣的比谁都响亮,真正打仗时却都龟缩不前。
袁绍能当上盟主很大一部分靠的是祖上“四世三公”的名声,他本人优柔寡断,心胸狭隘又无谋略,论实力来说根本轮不上他。袁绍同父异母的弟弟袁术支持他当盟主的好处就是换来了掌管粮草,从中获利。可见一开始他们就站在自己的私心和利益上,这样一盘散沙的乌合之众如何能够获得成功呢?
十八路诸侯中真正从内心里和行动上抗击董卓的也只有孙坚和曹操。孙坚名为乌程侯,实则依附于袁术,想在对抗董卓中凭着自己的实力建功立业;而曹操出身于宦官之后,名声为诸侯所不齿,也想在抗击董卓中证明自己的实力。故而只有两路人马是真正反董卓的。
这便是十八路诸侯联军为啥打不过一个西凉董卓,这样的结局还真令人扼腕叹息,唏嘘不已啊!
你收藏的有哪些精美黄蜡石?
其实我收藏的黄蜡石还是比较多的,很多收回来之后都有拍照储存,但是由于照片太多,所以只找了几张手机图库靠的比较近的图片做一个展示……
是不是精品只有友友们说了算![我想静静][我想静静][我想静静]
欢迎品鉴[作揖][作揖][作揖]
为什么十八路诸侯都打不过董卓?
《三国演义》第五回讲到曹操“发矫诏诸镇”号召天下兴义师讨伐董卓,“檄文去后,各镇诸侯皆起兵相应”,忽啦啦就17支人马:第一镇,后将军、南阳太守袁术;第二镇,冀州刺史韩馥;第三镇,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镇,兖州刺史刘岱;第五镇,河内郡太守王匡;第六镇,陈留太守张邈;第七镇,东郡太守乔瑁;第八镇,山阳太守袁遗;第九镇,济北相鲍信;第十镇,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镇,广陵太守张超;第十二镇,徐州刺史陶谦;第十三镇,西凉太守马腾;第十四镇,北平太守公孙瓒;第十五镇,上党太守张杨;第十六镇,乌程侯、长沙太守孙坚;第十七镇,祁乡侯、渤海太守袁绍。加上曹操自己一共是18路,大家兵力“多少不等,有三万者,至有一二万者”,如果按这个推算其总兵力应该在30万人左右了,“各领文官武将,投洛阳来”。30万大军,里面有曹操、袁绍、公孙瓒、孙坚、马腾、陶谦这些猛人,还有在他们手下效力的刘备、关羽、张飞、赵云、马超这些虎将,共同对付一个董卓肯定不在话下,然而这么热闹的局面竟然没过多久就曲终人散了。心不齐则兵不勇,百万大军亦有何用?原因是什么呢?演义和史书给出的答案基本上一致,那就是关东联军心不齐,大家各怀私心,都不愿意冲在前面,结果被董卓各个击破了,如果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灭董卓不在话下。但真实的情况未必如此,即使当时大家心很齐,不发生内讧,就一定能消灭董卓吗?这倒未必。据《三国志》等史书的记载,所谓“十八路诸侯”其实并没有那么多,算起来大概只有11路,分别是:后将军袁术、冀州牧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渤海郡太守袁绍、陈留郡太守张邈、东郡太守桥瑁、山阳郡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代理奋武将军曹操。他们的职务多是刺史、太守,是地方上的行政官,按照汉朝制度,“州郡不典兵”,他们都没有军权,袁术虽然有后将军的头衔,但本也是虚职,此时又已被董卓控制的朝廷免了职,根本不掌握军队,曹操的代理奋武将军一职也是袁绍遥拜的,不合法。而且这些刺史、太守大都是不久前何进、袁绍为在地方夺权而任命的官员,任职时间稍长些的韩馥到任也顶多一年多,其他人多是几个月,他们虽然有朝廷颁发的委任诏书,但在豪强大族左右地方政局的汉末时期,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力十分有限。这些刺史、太守为参加会盟都带来了一些人马,《三国志》说“众各数万”,这个说法比演义还夸张。像张超、袁遗、孔伷这些人手里如果真有“数万”人,那就是陶谦、公孙瓒一级的角色了,他们充其量只有几千人,“众各数万”一句应该当“众数万”理解,指的是酸枣诸军的总数。曹操后来在酸枣看到“诸军兵十余万”也略有夸张,或者是把各支人马负责后勤保障运输的人数都计算进去的结果。更要命的是这些人马都是临时召募的新兵,缺乏训练,曹操在已吾募兵一下子就召来了数千人,也根本来不及训练,让这些人上战场与强悍的凉州军正面交锋只能是送死。长沙郡太守孙坚是个老牌军人,很有军事才干,手下的人马战斗力也最强,但他是后来参加讨董的,关东联军会盟时并没有主动联络他。另外,联军在酸枣会盟的时间是初平元年(190年)正月,这正是青黄不接的时候,突然有许多人马聚集在一块,军粮供应就是个难题。由于联军首领大多缺乏自身积累,大部分人只能靠作为“东道主”的冀州刺史韩馥、陈留郡太守张邈提供后勤供应,他们二人显然也没有这么大的能力。也就是说,面对总兵力10万左右、以骑兵为主且久经战阵的凉州军,关东联军不仅在素质、装备和后勤上没法比,就连数量上也不占明显优势,凉州军在守、关东联军在攻,攻守之势也有利于凉州军。这就是刘岱、张邈、张超、桥瑁等人每天“置酒高会”、“莫肯先进”的原因, 不是他们成心耍滑头,而是他们知道根本打不过。曹操在《嵩里行》中写“关东有义士,兴兵讨群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但当他联合鲍信率先出击汴水时,却被徐荣杀得一败涂地,上万人马几乎全军覆没,应该此时的曹操没有张邈等人清醒和明智。当时真正的实力派是徐州的陶谦、幽州的刘虞和公孙瓒、辽西的公孙度、荆州的刘表和益州的刘焉,他们都手握重兵,倒是“众各数万”,占的地盘也都很大,他们如果一块参加会盟,董卓恐怕连放手一拼的信心都没有了,没准会乖乖退回凉州去。他们虽然没有公开反对关东联军,但也没有参加会盟,他们仍然尊崇洛阳的天子,表明他们事实上在给董卓站台。他们的态度之所以与袁绍等人不同,是因为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实力,是既得利益者,对他们来说保住已得到的利益比冒险更明智。虽然号称有“十八路”之多,虽然英雄如虎、猛将如林,但实力远不如人,真正的实力派也没有来参加,这才是“十八路诸侯讨董卓”失败的根本原因。
狼头驴是什么动物?
没有狼头驴,有驴头狼。驴头狼是传说生活在中国的一种驴头狼身的兽类,体形和毛驴差不多,但有四支像狼的利爪。
驴头狼是一种食肉动物,在20世纪60年代,湖北、河南南阳、鲁山有不少人声称见过此种动物,各地的叫法有马儿狼、马儿头、驴头混子、山混子、驴头豹、驴头虫、狗头虎、马狼。
不少生物学家认为驴头狼是史前动物沙犷,主要生活在距今450万至700万年的欧洲、亚洲以及非洲大陆上。
去辽宁辽阳旅行?
坐落在辽阳老城东太子河右岸的阳鲁山上。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努尔哈赤攻下辽阳、沈阳等七十多座城池,将都城迁到辽阳。天命九年兴建东京陵,将景祖(祖父觉昌安)、显祖(父塔克世)、孝慈皇后及继妃富察氏、皇伯、皇叔、皇弟、皇子等墓从赫图阿拉(新宾)迁葬于此。28年后,顺治八年(1651年),又将景祖、显祖、皇伯、皇叔等墓迁回新宾永陵,孝慈皇后和富察氏改葬沈阳福陵。
石洞沟森林公园风景区位于辽阳市东南9公里,太子河区曙光前进村境内,距沈阳约60公里,占地3万亩,整个区域由大泊山、金座山、双堆山和石洞沟、狼洞沟、石柱沟自然构成。已列入全省18个森林公园行列。
东京城位于辽阳市文圣区,中华大街以北,现为新城村址。它是300多年前清太祖努尔哈赤定都辽阳时所建的都城,建于后金天命七年(1622年)。城廓建在一面临水的高阜处,为砖石、夯土结构。该城面呈“菱形”,城周长3510米,东西长890米,南北长886米。四面设有八门,分别叫内治、抚近、怀远、外攘、德盛、天佑、福盛、地载,每面各有二门,门的位置,南北相对。原城内西北土岗建有努尔哈赤议政的八角殿,仍有遗址可寻。
弥陀寺在太子河区东京陵乡新城村。清崇德六年(1641年)
,恭顺王孔子有德、怀顺王耿仲明、智顺王尚可喜、大学士范文程等建。置天王殿、华严堂、大雄宝殿、地藏殿、伽蓝祖师殿、僧舍、集云堂等,规模大,僧众60人可同堂拜佛。寺前有八角经幢,上刻梵文汉文佛说金刚延寿陀罗尼神咒。
华严寺是历史名刹之一,始建于元代,鼎盛时期曾住三百余僧人。历史上其庙貌宏伟壮观,有多层佛殿,佛像、壁画、塔林庄严肃穆,是辽阳东部山区的佛教圣地之一,辐射百余里。现在经僧人投资重建,又将往昔的佛教圣地发扬光大。
龙峰寺位于辽宁省辽阳县下达河乡境内,距辽阳市区约35公里,在千山自然风景区和汤河水库风景区之间,自然风光秀丽多姿,山水一脉相承,诸多风景佳胜,是人们观光旅游休闲度假的极好去处。不仅如此,许多著名的人文典故和神奇的传说也为来此游览观光的游客增添了许多乐趣。今年来,每年到龙峰寺观光旅游的游人达十余万人,使该寺成为辽阳地区发展较快,吸引游人较多的旅游风景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