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出现一例重型病例,会不会有些人在不知情的情况下?
当然有的,而且非常多,单纯媒体都报道了很多没症状的病毒携带者,外地被感染的主要就是接触这一部分病毒携带者的人,也就是近距离接触了被感染了却没有症状的人,这一部分人很多都自己愈合了。
有的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外地被感染的人大部分是会自愈的人传播的?那我们是怎么知道他们是自己愈合的?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为什么外地被感染的人大部分是会自愈的人传播的?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因为过年从湖北武汉回来的人如果出现发烧、咳嗽、气喘等表现早就去看医生了,出现咳嗽、发烧的人很多人也不会靠近他,这些被感染出现症状、出现难受的人反而很早就去治疗,很早就被隔离起来了,所以那些被新型病毒感染有症状,有难受的人反而不容易传播给别人,因为有明显难受、有发烧的人大家都离他很远,而且去医院看病都被医院放在隔离病房隔离起来了,隔离起来就不容易传染别人。
反而那些被感染没症状,没难受的人变成了潜在的传染源头,他们没有难受,没有发烧,咳嗽、咳痰、气喘,觉得自己没有问题,觉得自己抵抗力好,到处窜门、打麻将,去喝喜酒,逛百货商场等到处传播他身上携带的新型冠状病毒。
第二个问题:
我们是怎么知道他们是自己愈合的?
因为他们没有难受,所以不会去医院检查,那是怎么知道他被感染并且愈合了?
因为他们回家后把病毒传染给父母亲,传染给亲戚朋友,出去打麻将把病毒传染给麻友后反过来检查他,最后就发现他也是被感染的人,而且是无症状的携带者,所以大家应该大概能听懂我的意思吧。
也就是这些人虽然感染了但至始至终都没有发病,但却把病毒传染给了别人,最后一起隔离14天后他自愈了,被他传染的人反而发病并且有些还非常严重甚至失去了生命。
所以在疫情刚发生的时候所以专家都建议大家呆在家里,从武汉回来的一定要登记隔离在家就是为了预防这些病毒携带者,当然很多人无知者无畏,自以为是,我行我素,照样不带口罩到处跑,到处打麻将,串门走亲戚最后要么被感染,要么感染了别人,大概就是这样吧。
今天科普就到这里为止,听得懂记得点赞关注一下,大家如果有问题可以留言讨论!
国五车还能买吗?
国六标准不管什么时候实施,实施前的一个月是入手国五最佳节点。
国五汽车全面实行还不到两年时间,参考现阶段对国三汽车的硬性要求,国五至少还可以不受限制的使用10年左右(除北上广深)。全国633个城市里对于老旧车辆的限制力度有非常大的差异,少数一线城市开始针对性限行或淘汰≤国三标准的汽车,然而大部分城市还是可以正常用车的。
我们大致预计一下不同排放标准的汽车后续可以使用的年限:
1、国三到2020年第一阶段的国六A共计12年时间,届时会有二三线城市开始区域限行,到2023年第二阶段的国六B大部分城市会黄标国三。
2、国四汽车与2011年开始实施,参考国三的用车年限可以正常用车到2023年,到2025年会有黄标的可能性。
3、国五国六排放基本在同一起跑线,虽然排放控制差距接近一倍,但中间相隔的时间过短,在2025年假设全面停售燃油车,大限会在2030年左右。
参考工信部释放的信号以及北汽和长安停售燃油车的计划侧面印证,国六B可能是乘用车燃油排放的最高也是最后的标准,之后停售燃油车全面进入电动时代。国五和国六汽车的使用寿命相差不会太大,而是规则改变之后用车成本的高低,最大的可能是以高成本让这批车自然报废。
所以现阶段仍旧可以选择国五汽车,而且越接近国六实施的节点终端的让利就会越大,因为过期之后这些车子即使是新车也不在办理登记上牌,与其回炉重造不如让出利润低价处理,届时买车优惠的幅度足以抵消二手车因排放升级导致估值的缩水,选择合适的节点选择合适的车,供参考。
半挂车最快能跑多少?
我们单位原来有两台日野680(2S售后称呼,外观为日野500外观,六缸直列,涡轮增压),SS型385马力后双桥,SH型370马力后单桥,车速在当年(2003年)都能达到120或120多一点。SH起步更快,当年在我们黑龙江省的高速公路上的货车里无敌!!能在高速上超过它的,沃尔沃大客,尼奥普兰大客等几款客车,沃尔沃牵引车都不是对手(最快110,也是我们油田进的),斯堪尼亚也最快110左右。现在还有进囗700,但最快120,有的105,跑不过国产牵引车。但耐用度国产的差距还很大。
周勃为什么没有代汉自立?
周勃在平定吕氏一族中是出了大力气的,事后他也被封为右丞相,都说周勃干掉吕氏一族后可以大权独揽,甚至像司马懿那样篡权,代汉自立,可现在根本做不到,周勃的权力比司马懿差太远了,他做不到代汉而立,如果他做了立刻没命,根本做不到的事为什么去做呢!
周勃清除吕氏一族也不是周勃一个人干的,带头的是周勃和陈平,谋划的是整个功勋集团。由于吕雉信任自己的娘家人,导致吕氏一族权倾朝野,以前跟刘邦打天下的功臣被排挤到了一边,被冷落了权力的蛋糕。吕雉一死,剩下的吕氏族人都是太渣了,功勋集团为了抢回权力,就由周勃陈平带头,大家商量策划了这次政变,说白了周勃就是冲锋陷阵的,陈平是出谋划策的,大家背后支持,政变相当成功,干掉吕氏一族,大家重新分到了权力。周勃成了右丞相,陈平成了左丞相,其他人也奖赏做了官。这时的周勃走到了人生巅峰,可比司马懿差远了,魏国后期,司马懿已经独揽军政事务,权力第一人,你周勃只是个右丞相而已,你根本做不到大权独揽,别说你周勃斗不过其他人了,精于阴谋算计的陈平一旦发现你周勃有企图,随时玩死你周勃呢,玩智商你斗不过陈平,权力你更是远比不上司马懿,你周勃凭什么资格代汉自立呢,不要命傻瓜才会做,毕竟当时的环境,周勃根本没有实力代汉自立,凭一个右丞相差太远了!
关键被大家拥立的汉文帝刘恒可不是一般人啊,是有心机的大人,而司马懿面对的魏国君主是小孩,智商手段根本不在一个层面,你周勃玩不过刘恒啊!刘恒做了皇帝后,可就是防着周勃陈平一手呢,既要用周勃也防范周勃。后来刘恒就整周勃,周勃知道了危险,也明白逃不过,就交出财产,退休回家算了。可是退休了,刘恒也没放过周勃,有人告诉刘恒周勃谋反,这当然是瞎说的,可刘恒没放过周勃,把他下狱了,还是薄太后出面求情,周勃才被放了出来,最后得以善终,所以周勃连活着都困难,还想代汉自立,纯粹白日做梦呢!刘邦都说周勃重厚轻文,说白了周勃这个人重道义,可说到文化和搞阴谋算计就差远了,跟老谋深算的司马懿智商相差太远了,当权臣那可是需要高智商的,周勃实在不行啊,当个忠臣就很好,当个逆臣太为难周勃了!
历史上有哪些不经意的小事最终却酿成大祸?
在历史上,一些微不足道的小事往往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让事物的发展严重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让人瞠目结舌。今撷几则,以飨读者。
(1)一只猫葬送了一个指挥所。1917年秋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激战正酣。由于机枪的广泛使用,导致进攻的一方伤亡巨大,战场变成了“绞肉机”,谁也无力攻陷对方的阵地,双方进入了无奈而又残酷的堑壕战,战争陷入僵局。这一天,一个德军军官像往常一样用望远镜观察对面法军阵地,无意中看到远处的坟头出现了一只猫,开始也没当回事,但是后来几天都在差不多相同的时间看到了那只猫,这个军官便向上级报告了这个情况。经过分析,德军认为这是一只家猫,否则不会每天固定时间出来活动,而在交战区域,能养猫的肯定是有身份的人。于是,德军调集炮兵对坟头
附近进行了火力急袭。事后查明,那个地方就是法军的一个师指挥所!没想到吧?一个师指挥所因为一只猫莫名其妙的被打掉了!
这件事,表面上看是由一个偶然事件引发的偶然结果,但实际上,这个偶然结果却揭示了事件背后深刻的必然性。有两点主要看法:
一是德军军官有较高的职业素养。德军军官的整体素质高是国际上公认的,严谨细致、善于计划协调是其显著特点。在这个事件里,观察敌情的德军军官正是从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里,发现了里面的不寻常。换作其他人,说不定会想,这不就是一只猫嘛,出来溜达溜达多正常啊!大概率不会“小题大做”。善于见微知著的德军抓住了战机,从而取得了战果。
二是麻痹大意导致灭顶之灾。军队里养猫,在一战时是很普遍的,不但法军养,德军也养。我们知道,堑壕战是一战时的常态,堑壕既是防护工事,又是生活场所,当然就有很多老鼠。为了灭鼠,对抗双方就养了很多猫。据有关资料,整个一战中,约有50万只猫为军队服务,负责捕捉堑壕和军舰上的老鼠。关键问题是,堑壕和军舰的位置是公开的,谁都知道在哪,而指挥所是需要保密的!在敌人的眼皮子底下,任何一个失误都可能带来严重后果。偏偏法军没在意,居然把猫养到了指挥所里,充分显露了法军的“浪漫”本性和做事的漫不经心。两次世界大战中法军在德军面前屡屡吃亏,估计也就是这种性格使然。
(2)裁一个公务员,断送了大明朝。明朝崇祯二年,兵科给事中刘懋提出裁撤驿站,理由是驿站之弊已久,很多官员私自乘驿,又不付钱,致使驿站系统和财政不堪重负,等等,说
裁撤驿站每年可以为朝廷节省数十万两白银。正为筹集“辽饷”焦头烂额的皇帝立马准奏,委派刘懋负责办理。刘懋大刀阔斧,对全国的驿站来了个“一刀切”,所有的驿站一律要裁掉人员、马匹的三分之一。本来整顿驿站、裁撤冗余也算不得什么大事,可万万没有料到,被裁撤的驿卒里面,有个叫李自成的大咖!
当裁撤的命令传到银川(驿站)时,李自成刚刚因为粗心丢失公文受到了处罚,于是驿丞顺手就把李自成开除了。这以后,李自成加入造反大军,十几年时间,生生断送了大明朝!更
狗血的是,你知道当初刘懋为什么要力主裁撤驿站?不是心忧社稷,而是为他的亲戚毛羽健泄私愤。毛羽健是湖北公安人,官居监察御史,在京城养了个小妾,视若明珠,乐不思蜀,他太太十分不满,于是便赴京兴师问罪。来京城她可不是自己雇车雇船,而是假公济私,使用的是公家的驿站系统,方便快捷又省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打了毛羽健一个措手不及,最后毛羽健挨了打,小妾也没保住。于是毛羽健便迁怒于驿站系统,认为驿站不干正事,便拉着刘懋上书皇帝要求裁撤驿站。
要说,裁撤驿站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却偏偏造成了致命后果,一个驿卒当然不可能有如此大的能量,隐藏在背后的才是关键。那么背后有哪些推手呢?
推手之一,惨不忍睹的明朝财政。明朝在万历之前,日子还是可以维持的,虽说不富裕,却也收支基本平衡。经过万历之后百十年的折腾,到明末崇祯时,朝廷财政已经枯竭。当时每年财政收入不过400多百万两白银,即使崇祯10多年的加征,也不过每年多了200万两,而当时“九边”(边镇,相当于军区)一年军饷就要1500万两。崇祯皇帝连给京营部队发饷的钱都还要向大臣募捐,这种状况怎么可能维持?所以,当皇帝听到有人说有个能每年节省几十万两的号事,不去做才怪了!
推手之二,越来越多的破产农民。明朝中期开始,随着官僚和大地主无节制的土地兼并,造成越来越多的农民破产,从而形成了流民,反过来又进一步加剧了社会矛盾。在古代,流民经常有,但明末特别多。说实话,明末的社会动荡并不是崇祯朝廷造成的,是崇祯朝廷承接了百余年不断积累的社会矛盾的结果,加之自然灾害频发,外部势力威胁,终于压垮了这个庞然大物。当时西北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农民生活艰难,在驿站谋生成了许多人的选择。而一旦被裁撤,便立刻被推向深渊。当时在全国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造反队伍,都是从西北起家的,比如高迎祥、张献忠、李自成、刘宗敏等等,而流民为造反提供了取之不竭的有生力量,直接摧毁了明朝的社会体系。
(3)手指敲击的节奏暴露了身份。这是发生在二战苏联战场的一件事。有一天,苏军某部队司令部来了几个军官,自称是上级派来的,要了解该部队的作战计划。司令部查验了他们随身携带的证件和文件,也检查了服装,包括说话的口音,都没问题,于是便把详细的作战计划向几个军官作了汇报,场面十分和谐。就在汇报的过程中,该司令部一个参谋无意中看到这几个人之中有一个人的手指在桌子上像弹钢琴一样有节
奏的敲击,听了一会,司令部参谋断定,这个人手指敲击的居然是一首德军军歌的节奏!事情紧急,立刻采取措施抓捕。经过突审,方知道这几个人果然是德军间谍!因为轻而易举地获得了苏军的作战计划,不由心情大好,无意识地便露了马脚。
咱们前文提到,德军军官的个人素养比较高,为什么这么说呢?德军和其他国家的军队相比,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军官都出身于容克贵族,他们有很高职业素质,德军之所以能很快从一战的失败中站起来,依靠的就是这样一支军官团。对德军国防军的军官来说,专业化的
军事知识和技能自不用讲,关键是文化素养还很高,懂音乐会外语什么的太普遍了。这个间谍做梦也想不到会因为懂得多“栽跟头”。再看苏军,二战前苏联已经完成了两个“五年计划”和义务教育计划,用了10年时间初步完成了工业化,成为欧洲工业强国。尤其是军官,已经全部实现院校化培养,个人素养在各阶层比较靠前,在战前的1939年苏军大扩军之前,甚至各大机关、学校到军校和军队“抢人”,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苏军军官队伍的素质是比较高的,那位苏军军官能发觉德军间谍的“小动作”,当然不全是运气。
每每想起这历史的一幕幕,不由感慨万端,谁又能想到这些轻若鸿毛的小事居然会牵动时空、影响全局呢!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