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大家聊聊我最近琢磨的一个事儿,就是那个“veto right”,翻译过来就是一票否决权。
说起这个,还得从我之前看到的关于ofo小黄车的事儿说起。你们还记得那个满大街都是的小黄车吗?那会儿可是火得一塌糊涂,我记得是2014年那会儿,一个叫戴威的小伙子和他的北大校友一起搞起来的。那时候共享经济正火,ofo就像坐上火箭,嗖嗖地往上蹿,最多的时候,听说连一千多万辆车,每天订单都超过三千多万,厉害?
可是好景不长,后来ofo就慢慢不行。我当时还纳闷,这么好的势头,咋就突然熄火?直到最近我看到一些文章,才明白过来,原来问题出在这个“veto right”上。
据说,ofo内部有五个大佬都有这个一票否决权,分别是戴威自己,还有滴滴、阿里、经纬和金沙江创投。你想,这么多大佬都有否决权,那公司要做个啥决定得多难?这事儿那事儿,大家意见一不合,只要有一个人说“不行”,那就都得黄。ofo在关键时刻就做不出有效的决策,错过好多机会。
我记得看到腾讯的老大马化腾也说过这个事儿。他在朋友圈里说,ofo失败的真正原因就是这个“veto right”。你想,连马化腾都这么说,那这事儿肯定错不。
- 戴威不想和摩拜合并
- 滴滴想收购ofo,但阿里不同意
就这样,ofo因为资金问题,一步步走进死胡同。我听说,现在还有一千多万人等着ofo退押金,这得多少钱?想想都觉得可怕。
我的实践
这事儿给我的启发挺大的。我开始琢磨,这个“veto right”在咱们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是不是也存在?我想想,还真有!
就拿我自己的团队来说。我们团队人不多,就几个,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见。以前我们做决策的时候,也是大家一起商量,谁有不同意见都可以提。有时候,为一个方案,我们能争论好几天,谁也说服不谁。往往是谁的声音大,谁就说算,或者干脆就不之,啥也没做成。
我现在想想,这不就是一种变相的“veto right”吗?虽然我们没有明确说谁有一票否决权,但实际上,只要有一个人强烈反对,这个事儿就很难推进下去。我决定在团队里做个小小的试验,改变一下我们做决策的方式。
我跟大家开诚布公地聊聊,把ofo的例子讲给大家听,让大家明白“veto right”的危害。然后,我们一起制定一个新的决策流程:
- 第一步,提出方案。不管是谁,只要有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 第二步,讨论方案。大家一起讨论,摆事实,讲道理,充分发表意见。
- 第三步,投票表决。如果讨论不出结果,我们就投票,少数服从多数。
- 第四步,执行方案。一旦决定,就坚决执行,不再纠结。
你别说,这个方法还真挺管用。自从用这个新流程,我们团队的效率提高不少,做事情也更顺畅。虽然有时候还是会有争论,但至少我们能够做出决定,而不是一直僵持不下。更重要的是开始行动起来并且执行下去。
通过这件事儿,我算是彻底明白“veto right”的厉害。它就像一把双刃剑,用得好可以避免一些错误,用不好就会阻碍发展。咱们在平时的工作和生活中,也得注意这个问题,尽量避免因为某个人的固执己见而影响整个团队的进步。
好,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到这儿。希望我的这点儿小经验能对你们有所帮助。记住,关键是要行动起来,去实践,去尝试,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一些东西。
实践出真知,咱们一起加油!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