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跟你们聊聊我最近碰到的这个叫veto right的事儿,也就是那个啥一票否决权,真是把我给折腾的够呛。
我是在刷网上那些新闻的时候,看到ofo小黄车的事儿。你们还记得那个小黄车?就是那个到处都是的共享单车。听说这公司一开始做得风生水起的,创始人戴威,还是北大的高材生,2014年那会儿跟几个校友一起搞起来的。那时候共享经济正火,ofo一下子就火,听说连接一千多万辆车,每天都有几千万的订单,那叫一个热闹!
我一看,这公司挺厉害的,就开始琢磨它这里头的事儿。然后就发现,这ofo的败落,好像跟一个叫“一票否决权”的东西有很大关系。啥叫一票否决权?简单说,就是一个人或者一个股东,可以否决掉整个公司的决定,哪怕其他人全同意,只要他不同意,这事儿就成不。
然后我就继续深挖,看看这ofo里面到底谁有这个权力。结果发现,这ofo里面有好几个都有这权力,像那个创始人戴威,还有滴滴、阿里、经纬啥的,都有。你们想想,这么多人都有这权力,那公司做个决定得有多难?这边同意,那边不同意,这边想这么干,那边想那么干,啥也干不成。
后来我就开始研究,这ofo是怎么一步步走到今天的。
- 创业初期(2014-2016):那时候ofo刚成立,借着共享经济的东风,发展得特别快。我在网上找些数据,发现2016年的时候,ofo在共享单车市场里占很大一块份额,风光无限。
- 快速扩张(2016-2017):这段时间,ofo开始疯狂扩张,到处投放车辆,订单量也是蹭蹭往上涨。我记得那时候,大街小巷都是小黄车,感觉整个城市都被黄色淹没。
- 出现问题(2017-2018):问题就出在这时候,公司内部因为一票否决权的事儿,决策效率极低。听说当时资金链都快断,戴威不想跟摩拜合并,滴滴想收购,又被阿里给否。这来来回回的,就把最佳时机给错过。
- 走向深渊(2018年至今):2018年开始,ofo就彻底不行。资金链断裂,公司运转不下去,就成现在这样。我还听说,有1600万人在等着退押金,这得等到猴年马月?
我就纳闷,这ofo好好的一个公司,怎么就被这“一票否决权”给搞垮?
后来我看很多分析文章,发现很多人都提到这个“veto right”。有个人叫马化腾的,说得特别直接,说ofo失败的真正原因就是这个。我觉得他说得挺有道理的。这戴威,人是挺聪明的,也挺努力的,但就是太固执,啥事儿都想自己说算,结果就把公司给带沟里。
我还听说,ofo现在虽然破产,但它的公众号还时不时发一些乱七八糟的文章,诱导人去买课。更气人的是,它还欠着那么多人的押金,听说有20亿!我当时也交99块钱押金,到现在也没退给我。这ofo,真是把人给坑惨。
所以说,我琢磨一下,咱们普通人也得从这事儿里吸取点教训。
- 一是在投资或者参与一些项目的时候,得搞清楚里面的决策机制,别稀里糊涂就进去,被坑都不知道咋回事。
- 二是要学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别太固执己见。你看戴威,就是太固执,才把ofo搞成这样的。
这veto right的事儿,我是彻底搞明白。也希望大家能从我的经历里学到点东西,避免以后踩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