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今天又是个不大不小的折腾。早上起来迷迷糊糊的,手机推送就响,拿起来瞅一眼,嚯,四川宜宾那边,就是珙县嘛凌晨4点多的时候地底下又哼唧一声。
推送上写着是3.0级,震源深度8公里。看到这个数字,心里头稍微定定,3.0级,一般般,估计多数人还在睡梦里,最多也就是床铺稍微晃荡那么一下下。
我当时就想,这得记录一下过程:
第一步:确认信息来源。
推送是手机自带的地震预警功能发的,还有几个新闻APP也跟着弹出来。信息源头都指向中国地震台网,那这个事儿就八九不离十。时间、地点、震级、深度,这几个关键信息都对得上。
- 时间:8月9日,凌晨4点16分。
- 地点:四川宜宾市珙县。
- 参数:北纬28.42度,东经104.77度,震级3.0,深度8千米。
第二步:回忆和判断震感。
我自己嘛离得远,肯定没啥感觉。不过我习惯性地会想,这个级别的地震,在震中附近会是啥样?按我以前的经验,还有网上看别人说的,3.0级,深度8公里,这算是比较浅的。估计靠近震中的人可能会感觉到轻微晃动,敏感点的可能会被晃醒,但应该不至于造成啥破坏。就是那种,是不是地震?然后过几秒,,好像没。大概就这种程度。
第三步:看看当地人的反应。
这个点儿,我顺手就去一些本地论坛或者社交媒体上瞄几眼。果然,有珙县或者宜宾附近的朋友发消息说,“好像晃一下”,“没啥感觉,继续睡”,“又来?”之类的。看来确实动静不大,大家也都习惯,毕竟那一片也算是地震比较活跃的地带。
第四步:个人记录与存档。
我这人就这点习惯,遇到这种事儿,总喜欢自己记一笔。不是说有多重要,就是觉得是个事儿,发生,我就把它捋一遍,记下来。今天这个珙县3.0级地震,也一样。我把时间、地点、震级这些信息,连同我自己的判断和看到的一些网上反应,简单整理一下。
后续的一些想法:
说起来,现在获取这些信息是真方便。以前哪有这么快,地震可能要过好久才知道具体情况。现在手机第一时间就推送,各种数据清清楚楚。
虽然是小震,也算是个提醒。住在地震带上或者附近的朋友们,还是得时刻有个防灾减灾的意识,平时多解点自救知识总没坏处。像这种3.0级的小打小闹,就当是大自然在清嗓子,提醒咱们它还在活动。
总而言之,今天这个实践记录就是:
- 收到推送,获取初步信息。
- 核实信息来源和具体数据。
- 结合经验判断可能的震感和影响。
- 上网看看当地实际反应。
- 整理记录,存档备忘。
基本上就是这么个流程。记录完毕,心里踏实多。希望那边一切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