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刚出来那阵子,我正好在刷手机,一下子就弹出来好几条,标题都挺吓人的,什么“作文”、“坠亡”之类的。心里头咯噔一下,毕竟家里也有孩子,看到这种事儿,哪个当爹妈的不揪心。
找信息,越看越糊涂
我就想着赶紧弄明白咋回事。就到处翻,看新闻,看些自媒体发的。结果?发现这信息乱七八糟的,说法都不一样。
- 有的说是作文被老师批得不行,孩子受不。
- 有的说老师要求“正能量”,孩子写的不是老师想要的。
- 还有的扯到家庭环境什么的。
关键是,那篇引争议的作文,网上流传的版本好像都不全乎,还有涂改的痕迹。你说这让人怎么判断?看得我是一头雾水,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感觉就像盲人摸象,每个人都说自己摸到的那块是真的,但拼起来就对不上。
琢磨那篇作文和批改
后来我也找些据说是作文原文的图片来看。就是那篇《三打白骨精》的读后感。小孩子写的,说不要被表面现象骗,挺有自己想法的。然后就看到那些红叉叉,还有说要传递“正能量”的批注。
我就琢磨,这“正能量”到底是个啥标准?是不是说,小孩就必须得按照一个模子去想?《三打白骨精》这故事本身就挺复杂的,孙悟空打的是妖精没错,但唐僧的反应,猪八戒的撺掇,难道不值得说道说道?孩子能看到“不要被表面蒙骗”这一点,我觉得挺不容易的。
当时我就在想,要是我的孩子写这么一篇东西,我会怎么看?我可能会先夸夸他有自己的思考,然后再跟他讨论是不是可以换个角度,或者怎么表达更清楚。直接打个大叉叉,还扣上个“负能量”的帽子,我是觉得有点糙。
联系自家娃,心里有点后怕
这事儿对我触动挺大的,主要还是联想到自己家孩子。我家那小子,也上小学,也写作文。有时候写得挺有意思,但老师也会有批改,说这里不对那里不好的。
我就开始反思,平时我是怎么对待他写的那些东西的?是不是有时候也嫌他写得幼稚,或者想法“不正确”?会不会我的哪句话,或者老师的哪个眼神,也让他心里不舒服?越想越有点后怕。
那段时间,我特别留意跟孩子沟通的方式。他拿回来的作业,尤其是作文,我不再是先看分数,或者先挑毛病。我会先让他自己念念,说说当时是怎么想的。就算我觉得写得不好,也尽量先肯定他努力,或者某个点子不错,然后再慢慢引导。
的一点想法
搞到缪可馨这事儿具体细节到底咋样,可能还是说不清。网上的信息真真假假,咱也不是当事人,不好下定论。
但是,通过关注这件事,我自己是实实在在地反思一下。怎么跟孩子沟通,怎么看待他们的想法,尤其是那些不那么“主流”或者“完美”的想法,这对我来说是个挺大的触动和实践课。说到底,孩子是个活生生的人,有他自己的感受和想法,得多点耐心,多点理解。反正我现在是这么做的,希望能有点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