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老看新闻,特别是北京这边跟房子、跟地有关的事儿,总蹦出个词儿叫“竞报”。一开始我琢磨,这是啥报纸?跟以前那个《竞报》有关系吗?后来发现,不是一回事儿。
这事儿得从我瞎琢磨北京房价说起。你知道,在北京待着,房子这事儿总绕不开。没事儿我就刷刷新闻,看看最近哪儿又拍地,哪儿又要盖新楼。看着看着,就老遇到这个“竞报”环节。
摸索“竞报”到底是啥
我一开始真没搞懂。啥叫“竞报”?比赛报道?不对,这是土地拍卖。我就自个儿琢磨,还问问身边懂点儿行的朋友。他们也是七嘴八舌,有的说得挺悬乎。
后来我慢慢捋明白。原来这“竞报”,不是报纸,是开发商拿地时候的一个玩法儿。简单说,就是地价拍到一定程度,就不再比谁出钱多,改成比谁更能“奉献”。
- 比方说:有的地块,让开发商“竞报”自持租赁住房面积,就是说你盖好不能卖,得自己拿着出租。
- 还有的:让你“竞报”“现房销售”面积,意思是你不能卖期房,得等房子都盖好,看得见摸得着再卖。
- 更复杂的:还有什么“高标准商品住宅建设方案”啥的,反正就是让你在盖房子这事儿上多花心思,多投入。
说白,就是除钱,你还得在其他方面表表态,拿出点儿诚意来。谁报的条件更能满足要求,或者说谁愿意承担更多“责任”,这地就可能归谁。
搞明白之后的感觉
搞明白这“竞报”是啥之后,心里头有点儿五味杂陈。一方面觉得,这招儿挺“聪明”,想办法摁住房价,别让地价一个劲儿往上飚。毕竟地价高,还是得摊到买房的人头上。
但另一方面,又觉得这规则真够绕的。你看,又是竞地价,又是竞自持,又是竞现房,一套流程下来,跟打游戏似的,关卡重重。咱普通老百姓,光是听听这些名词就够头大的,更别说弄清楚里面的门道。
我就在想,这北京的楼市,水是真深。各种政策、各种规则,一层套一层。这“竞报”只是其中的一个小环节。有时候觉得,咱普通人想在这儿安家,真得练就一身“火眼金睛”和“铁算盘”的本事才行。
反正,我现在看新闻,再看到“竞报”这俩字,心里大概有个数,知道这又是在哪个环节开始“比奉献”。至于这招儿到底效果咋样,能不能真把房价稳住,那就得让时间说算。咱老百姓也就是看看热闹,真轮到自己买房的时候,该头疼还是得头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