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又在网上瞅见那火锅店里跑老鼠的新闻,说是市监局都介入查封。每次看到这种事儿,我这心里就咯噔一下,挺膈应人的。毕竟咱都是凡人,谁还没下过馆子吃过饭?这食品安全真是老生常谈,但总出这种幺蛾子。
这事儿,也让我想起我自个儿的一些经历和后来的“实践”。以前我也是个马大哈,出去吃饭,看着店面还行,人多热闹,就一屁股坐下开吃,很少想那些后厨干不干净的事儿。
我的“折腾”经历
大概是有一回,也是去一家看着不错的店吃饭,具体吃啥记不清,反正不是火锅就是炒菜。吃到一半,我眼尖,无意中往那半开放的厨房门口瞄一眼,好家伙,一个黑影“嗖”一下就窜过去!当时我汗毛都竖起来,虽然没看清是但八九不离十就是老鼠。
那顿饭吃得我,是食不下咽。结账的时候,我旁敲侧击跟老板提一嘴,老板打着哈哈说我看错,是灯光影子啥的。我当时年轻,脸皮也薄,没跟他硬刚,但心里那个坎儿是过不去。回家之后,越想越不是滋味。
从那以后,我就开始琢磨。总不能因噎废食,再也不下馆子?但也不能拿自个儿的肚子开玩笑。我就想,得有点自己的法子,尽量避开这种雷。
我的实践过程大概是这样的:
- 第一步,就是“看”。进一家店,特别是要去犄角旮旯或者卫生间的时候,我会有意无意地多扫两眼。看看地面墙角干不干净,有没有那种明显的污渍或者奇怪的碎屑。虽然看不到后厨,但前厅的卫生状况,多少也能反映点管理问题。
- 第二步,查“官方认证”。后来我知道,很多地方市场监管部门会给餐厅评级,就是门口挂的那种“笑脸”“平脸”“哭脸”公示牌。虽然这玩意儿也不能百分百保证没问题,但起码是个参考。我后来养成习惯,去陌生馆子吃饭前,或者点外卖前,都会先瞅瞅这个,或者在一些APP上看看有没有公示的卫生评级。笑脸的总比哭脸的让人放心点。
- 第三步,利用“群众的眼睛”。现在网络发达,吃饭前我还会习惯性地看看网上的评论,特别是那些带图的差评。重点关注提到“卫生”、“不干净”、“虫子”、“异物”这类关键词的。要是好几条评论都指向卫生问题,那这家店我肯定直接拉黑。
- 第四步,也是最重要的,知道“找谁说理”。就像这回新闻里提到的,出问题得找市监局。我专门去解过,如果真在饭店里碰到食品安全问题,比如吃到异物,或者看到老鼠蟑螂这些,拍照留好证据,然后就可以打12315或者当地市监局的电话投诉举报。以前我觉得这事儿离我很远,现在觉得,这是咱消费者的权利,该用就得用。虽然我还没真的因为看见老鼠去举报过(主要是后来比较小心,真没再碰上那么吓人的),但心里有底,知道万一遇上该咋办。
这些都是我自个儿摸索出来的笨办法,也不能保证万无一失。但自从我开始这么“折腾”之后,心里确实踏实多。吃饭的时候,也更能安心享受食物本身。
看到“市监局回应火锅店有老鼠”这种新闻,除气愤和恶心,我更多的也是提醒自己,食品安全这根弦儿不能松。咱普通老百姓,能做的就是多留个心眼,用好手头的工具和信息,保护好自己和家人的健康。毕竟吃得放心,比啥都重要,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儿?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