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这标题“上海今天局部可达大雨”一出来,我就知道,这天气又得搞事情。作为一名资深“魔都天气预报员”(自封的),我赶紧放下手头的工作,开始我一天的“防汛抗旱”准备。
第一步:快速浏览信息。
打开各种app,新闻app,天气app,气象局app,朋友圈,微博,快速扫一遍,提取关键信息:关键词“大雨”、“局部”、“沿江沿海”。 得出今天下雨是肯定的,而且可能不小,重点关注浦东和郊区。
第二步:分析研判。
以往的经验告诉我,“局部”的意思就是,可能你这边阳光明媚,隔壁小区倾盆大雨。出门前看天气预报没啥用,得随时关注。
“沿江沿海”肯定风大,得把花盆搬到屋里,不然明天早上就得去小区里捡花。
“大雨”就意味着路面积水,上班肯定迟到。得提前出门!
第三步:行动部署。
检查装备: 翻箱倒柜,找出去年梅雨季用的雨伞,雨衣,雨鞋套。确认雨伞没坏,雨衣没漏水,雨鞋套没破洞。
路线规划: 打开地图app,查看上班路上的积水点。避开地道桥,选择地势较高的路段。
通知家人: 提醒老妈今天少出门,如果必须出门,一定要注意安全。告诉老婆,晚饭别做汤面,万一下班路上被淋成落汤鸡,回家只想吃点热乎的干饭。
第四步:实时监控。
上班路上,每隔十分钟刷一次天气app,看看雨势有没有变化。 看到哪里开始下大雨,赶紧在微信群里提醒同事。 “XX路段开始下大雨,大家注意安全!”
第五步:应对突发情况。
如果路上真的遇到暴雨,就找个地方躲一躲,千万别硬着头皮往前冲。安全第一! 实在不行,打车上班,虽然心疼钱,但是总比淋成落汤鸡强。
在上海生活久,对这种“局部大雨”已经习惯。 做好充分的准备,灵活应对,就能把天气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 最重要的还是安全第一,毕竟身体是革命的本钱嘛
就这样,今天的一天就在“防汛抗旱”中度过。 希望我的这份“实践记录”,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帮助。 祝大家都能平安度过每一个雨天!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