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蛙,说说你知道的过去年代的趣事

诗佳网

禾蛙,说说你知道的过去年代的趣事?

那还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时候,我的一个堂弟媳,刚刚嫁到我们这个山村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情。

我的堂弟媳皮肤白皙,身材苗条凹凸有致,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丰乳、瘦腰、肥臀”的那一种,只是因为那个岁月的物资极度匮乏,从来没有一身能够遮身蔽体的漂亮衣服。

禾蛙,说说你知道的过去年代的趣事

当时她手里只有二尺布票,还不夠做一条短裤,于是她就用这点布票,二寸布票买一尺,扯了一丈多纱布,虽然说纱布稀稀疏疏,每个网眼有绿豆粒大小,但是心灵手巧的她,自己用这些纱布剪裁缝制了一身衣服。

纱布是白色的,而且软塌塌的无法穿着,于是 她在院子里的柿子树上,摘了十多个生柿子,在石臼里捣碎收取了许多涩汁液,涂抹在纱布的衣服上,做 成了一身土黄色的板正“柿色衣裤”。

接着她又把这两件衣裤,埋在门口的小河沟里的黑淤泥中,经过二天二夜的浸泡之后,就变成灰黑色的了。

取出来之后,用井水冲洗晾干,她就心满意足地穿在身上。

正在她挨家挨戶眩耀的时候,却发现身后总是跟着一群光棍鳏夫。

原来她沒有布票买内衣和小背心,在她身后的那些人,迎着阳光看过去,那一身柿涩服装,就如同是皇帝的新衣一样,展示着一道原始、艳丽、奥妙、奇特、天成的风景!

我的堂弟后来也发现了这个“漏洞”,哀求生产队长,买了二个“尼龙布”的化肥袋子……

新做好的“的确良”衣服,虽然前面是“日本”后面是“尿素”,但总算是把“无限风光”全部都遮住了。😂😂😂😂😂😂

可我感觉现在人都在吃喝享乐?

“行走的僵尸”也算活得好?

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谓千古名句,它常常提醒我们要有忧患意识,不能安于享乐。

有人说,现代人都在吃喝玩乐,不也“活”得好好的吗?

只能说,此“活”非彼“活”也。

孟子所谓的“生”,是生存、发展,不仅仅是活着;他所谓的“死”,也不仅仅是指肉体的死亡,而是指衰败、没有生机。

因此,所谓“生于忧患”,是说忧患能激励人奋起,能让人生存、发展;所谓“死于安乐”,是说安逸享乐使人怠惰,可使人衰败死亡。

不论是对于一个人、一个群体还是一个国家,孟子的这句话都是真理。

历史上“生于忧患”最典型的例子要数越王勾践了,他的卧薪尝胆的故事家喻户晓。被吴王夫差打败后,越王勾践受尽了屈辱,被夫差放回越国后,他励精图治,与百姓同甘苦,共患难,采用种种办法提升越国的国力。最终他大败吴师,攻破吴都,迫使夫差自尽,成为春秋时期最后一位霸主。

强烈的忧患意识,激励了勾践的斗志,他最终谱写了一曲“生于忧患”的颂歌。

今天的生活中,同样有这样的例子。

任正非41岁在极其艰难的处境中开始创业,他从一点一滴做起,把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华为硬是做成了大品牌。更难能可贵的是,对自己取得的成功,他没有沾沾自喜,停步不前,而是始终探索着公司的发展之路。在美国对公司正常供应芯片的时候,他的团队就开始了芯片的自主研发。他要掌握市场的主动权,他要拥有核心技术。正是这样的忧患意识,让他在面对不期而至的风雨的时候,能够平安度过,能够继续发展。正是任正非的清醒,让他的事业越做越大。

不论古今,忧患都是能警醒人的一剂良药,而安乐则容易让人心生惰意,最典型的“死于安乐”的例子莫过于刘阿斗了。

蜀国后主刘禅继位后,昏庸无能,诸葛亮等得力大臣死后,蜀国很快被魏国所灭。魏帝就封给投降了的刘禅“安乐公”的称号。一次宴会上,司马昭安排表演蜀地鼓舞,结束后,司马昭问刘禅:“颇思蜀否?”意思是,你很思念蜀国吗?刘禅脱口而出:“此间乐,不思蜀。”意思就是,这里很快乐,不思念蜀国。

作为一个国家的国君,贪图享乐,不思故国,最后等待他的不是死亡还会是什么?

今天,是有不少人在吃喝玩乐,好像也“活”得很好,但这里的“活”,就只是“活着”而已。这些人的生活谈不上质量,更谈不上对家对社会有什么贡献,他们只是“行走的僵尸”而已。

过去曾有人说,生活中大部分人都是四十岁死亡,八十岁埋葬,其情堪怜。今天,更有有些人十几岁就死亡了,却也要等到八十岁才埋葬。他们要么闲在家里,要么玩在学校,正是青春年少的时候,却混吃等死。他们不思进取,不知感恩,自私自利,唯我独尊。这样的人,永远被父母的羽翼遮蔽着,一无所长,只知索取。如果这样的人过这样的生活,也能称得上“活”得好的话,那等到ta们的保护伞没有了,看ta如何活得下去?

智慧如孟老夫子,谆谆教导我们“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可谓是抓住了“生”与“死”的关键。同样是几十年的生命,浑浑噩噩是一生,积极进取也是一生。一念之差,就是“生”与“死”的差别,是云泥之别、霄壤之别。

有哪些事情让你难以忘记?

我打小在农场生活,但离老家并不远,逢年过节父母经常带我们一起回去,回到家里堂兄弟姐妹很多在一起玩,这是一件很开心的事。

什么 抓鱼、放牛、粘知了等等都玩过。对我们小朋友来说,大年三十包饺子、煮包籺(粽子)的时候是最好玩的,因为这时候既能玩又有好吃的。棕子一般分二种,有荤的和素的,素的是又叫灰水籺,通常是用黄豆的茎烧成灰泡在水里,然后将灰和水分离,泡过灰的水就用来浸糯米,这样的糯米做出来的籺叫灰水籺,这种灰水籺有一种特别的芳香味,通常用蜂蜜配着吃。煮籺时间特别长,我们想吃又吃不到,加上这时候天气冷了,又没有电灯,就绕着柴灶周边玩,所以印象特别深刻。所谓柴灶就是在屋外临时用几块砖头垒一个灶,在灶的上面架一口大锅,好像是叫牛二锅,将平时准备好的木柴直接生火用来煮。

这时候大人们就会一边烤火一边聊家常,我们小孩就会玩自己的游戏,什么踢毯子、丢沙包等,那时候的毯子、沙包都是自己做的,毯子就是用龙眼核钻个小洞,插上三根鸡毛就行,这鸡毛用的是公鸡尾巴的毛,很闪亮的;沙包是用破布裹着泥沙绑住口就可以用。尽管这些东西粗糙,但我们玩得不亦乐乎。

有些毛竹里面为什么会有青蛙?

刚砍伐下来的生长期的新鲜毛竹,如果竹节没有破洞,里面打开出现青蛙,你可以申请国家科研基金了,谢谢!青蛙常见于沼泽、水塘、河沟,竹林中很难发现,不过有小个头的在里面挣扎求生。

大毛竹

毛竹是个头高大的禾本科植物,竹亚科,高度可以达到20米!最粗部位直径可以有20厘米,壁厚1.5厘米,竹节中空,坚韧挺拔,生长迅速,是非常优秀的自然材料。本质上来讲,竹子与田里的水稻是同一个科的植物,因此,毛竹尽管长得高大粗壮,实际是一株小草,是不是很神奇?

毛竹的竹节之间有隔断,成为一个个密封的空间,实际是为了生长抗风的需要,向上达到至高点,为了争取阳光,中空结构可以节省生长物质和减少重量,里面还会存有一定量的水分,因此有经验的野外生存这可以从竹子里面获得宝贵的水分,并且非常符合饮用条件。

毛竹是非常好的工具材料,顺着生长方向的结构异常坚硬,削尖之后,可以做武器,竹片本身抗弯强度很好,可以做弓,两者结合,可以制作简单的弓箭。用于野外射猎或者是制作小陷阱,捕捉猎物。高大的毛竹可以制成竹筏,里面中空,浮力强,经火烘烤,可以折弯而不断裂,可以加工成很多形状,很多山区的竹排漂流,很是新鲜刺激,砍下的竹节,挖个孔,加个塞子,可以做成容器,十分方便。

蛙科动物

蛙科属于两栖类动物,将卵产在水中,孵化成蝌蚪,最后变成成蛙,我们在农村的地头,只要有小水洼的地方,夏初积水,晚上听到蛙鸣,几天功夫就可以在小水洼发现游动的蝌蚪,半个厘米大小的黑点,以微生物为食,有的甚至可以同类相残,逐渐长大后,慢慢长出后肢和前肢,最后将尾巴里面的养分消耗掉,变成了幼蛙,就可以离开水塘到岸边生活了。

全世界蛙科动物有上千种,大的如巨谐蛙,可以长到6斤重,比牛蛙还大,真是巨无霸类型的,当然也有很小的,比如某些树蛙,长度只有两厘米。

竹筒生活

竹林的生长环境一般温润潮湿,如果竹节因为真菌感染或者其它动物破坏而破损,里面刚好可以储存一定量的水,生长在竹林里的一些小型蛙类就可以在里面产卵,几天功夫,就可以孵化出蝌蚪,依靠着一点点积水生存下来,在竹林里,食物较少,这样的小蛙会产下两种卵,一种可以孵化出正常的蝌蚪,一种可以孵化出有缺陷的蝌蚪,成为正常蝌蚪的食物,甚至有的雌性青蛙还不止一次来到这里产卵,供给幼体食物。这样孵化出来的几个小青蛙,大部分时间还是生活在竹筒内部,腐败的积水可以吸引蚊蚋,另外,竹林也有害虫,比如说竹螟,个头小很美味,这就是它们的口粮。

由于竹林的蛙个头都很小,保护色优秀,人们不容易发现,只有不小心打开了破竹节,才发现有小青蛙住在里面,颇感神奇罢了,其实在这个世界,复杂生命不会凭空诞生,只是我们一般情况下看不到它们的父代。

由于竹林食物匮乏,这些小青蛙个头都很小,活动范围也很小,大片的竹林里面会有,比如江西婺源、浙江安吉这样的竹海,好像没看到有小竹林里面存在,尤其是公园的小竹林。

生存时间

这些小小青蛙的生存时间一般不会超过三年,完成繁殖后,亲代基本上都会很快死掉,为了给后代腾出生存空间,毕竟竹林里面的虫子太少了!

所以说,在竹林的毛竹(破损的)里面发现青蛙不要惊奇,没有人故意放进去的,也不是神仙变的,只是自然的生存而已。

历史上名人有哪些关于吃的趣事?

我来说几个跟吃有关的段子吧,有的是野史,大家乐呵乐呵就得了。

1、唐中宗李显的死就和吃有关,他的媳妇韦皇后与大厨杨均私通,这杨均就准备毒杀李显,最终杨均制作了一道类似羊肉泡馍的美食,李显吃的是不亦乐乎,吃完就完犊子了。

2、康熙除了是个大花脸外,人家还是个农业学家,据说他在丰泽园一不小心就培育出了一年能熟两次的水稻,推广至全国后,人民乐开了花。

3、冯玉祥喜欢吃纸包鸡,并且是连纸都吃…

4、吴宓酒量不行,因此特别羡慕能喝酒的人,他在欧洲的欢送宴上发现朱自清贼能喝酒,并且喝完就吐,吐完继续喝,把吴先生那叫个羡慕啊…所以朱自清的胃病并不是突发性的,而是积累性的。

5、鲁迅超级喜欢甜食,喜欢到无可厚非的境界,那么请问他有多少颗蛀牙。

6、杜甫不仅是写的好,厨艺也十分了得,据说杜甫最拿手的是川菜,并且老杜的川菜也融入了自己的诗意在里面。有一次有好友来杜甫的茅庐做客,杜甫突发奇想去钓鱼,然后把鱼咔嚓了做成了水煮鱼,这可能就是那个地区水煮鱼的由来吧。

7、东坡肉真的是苏东坡发明的,但是是徐州人民帮他宣传的。当年苏轼在徐州与朋友下棋,开局之前他把猪肉切成四方大块,并加了调料放进锅里炖,但棋局过于焦灼,等到下完了苏轼才想起来了自己还炖着肉,于是忙去锅里查看。没想到这肉炖的特别烂,客人吃了之后赞不绝口,于是苏轼就开始痴迷与这种炖肉之法。后来苏轼在徐州治水有功,百姓知道他是个吃货就送来了猪肉作为谢礼,苏轼自然不能要,于是苏轼就宴请百姓,命人按之前的方法炖肉来招待客人,百姓们吃过后都交口称赞。就这样,东坡肉火了。

8、其实大家大可以把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当作一本美食养生的书籍来看。

9、春秋时期郑国公子宋有一特异功能,就是他的食指能预感到附近的美食,只要有美食的气息这不争气的指头就会乱动。有一次他去觐见郑王时这指头又开始乱动,公子宋知道郑王定在享用美食,果然郑王在里面喝甲鱼汤。公子宋申请品尝遭到拒绝,就拿手蘸了点汤去尝,果然美味至极。郑王觉得公子宋此举是大不敬,要杀他,结果被反杀…

10、豆腐干和花生米同吃很美味其实是金圣叹发明的,这是他临死前对狱卒说的。

好了就说这么多,这些图越看我越饿…

文/逻辑文史游

更多好玩的故事,大家来补充。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