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p停发员工工资,刚毕业那几年的穷苦日子?
刚毕业的时候倒不是很拮据,反而是辞了第一份工作之后过得很凄惨。至于怎么熬过去的,我要感谢很多朋友和同学的帮助。上学的时候就有打算留在南京,所以毕业后义无反顾的留下了,同宿舍其他三个则回了老家,相约之后每年来南京找我,大家聚一次。家里亲戚帮忙找了第一份工作,月薪2000+300补贴。不过节假日福利不错,连我这个刚转正的员工中秋过节费都发了800,还有各种月饼、食用油、螃蟹什么的。我留下了800块钱,其他的送给了介绍工作的亲戚。中午吃饭一般在食堂,住公司的宿舍也不用花钱。我最省的一个月花销只有500,剩下的全存下了,从7月工作到过年回家,卡上存了一万左右。说实话从来没有过这么多钱,给爸妈和外公买了一堆吃的、用的。他们也很开心,除了我爸会嘟囔两句,读了四年大学就挣这么点。不过我也不放在心上,他这个人就是这样,嘴毒心软,我给他买件衣服,穿脏了都舍不得换,见人就说,我儿子买的!这家公司是两家国企控股的,按照我爸的想法,我在这家公司慢慢混,有关系总有出头之日。但是我仔细算了算,如果我以目前涨到3200的工资想在南京买套房,几乎不可能。过年在家考虑很久后决定辞职,和父母商量后,他们坚决反对。正月初七上班,我还是递交了辞职报告,既然要走,还是趁早,在这家公司几乎人人都是无所事事的状态,再这么下去,我这个本身就没什么自控力的人迟早跟着玩废了。正月十五的时候爸妈来南京陪我吃饭,得知我辞职后,我爸愤怒的砸掉了酒杯,我也和他们大吵一架。辞职后,应聘进了一家公司做文案,其实也是走投无路了,年前攒了一万,过年花掉五千多,走的时候爸妈又给了3000块钱,也就是说我身上只有7000多块钱了。辞职后自然不能住公司宿舍,只能搬出来租了个房子,房东人不错,没收我押金,我给了半年租金5400,身上的钱不足2000,再不找工作就要饿死。第二家公司其实很变态,几乎每个人都会加班到八九点,有一部分甚至十一二点才走。第一天我五点准时下班,于是被小组长说了。之后我每天下班即使活干完了也不走,自己在角落用电脑学习文案的写作技巧,看教学视频、看资料,也一直看到八九点,有时候学习热情上来了,也会学到十一二点才回住处。当时工资4000,看似不少,但是那时候我遇到了现在的老婆,距离我四十多公里吧,有时候她来看我,有时候我去看她,不过一般她来的多,她来了我就可以不加班了,和混熟的小组长说一声女朋友来了,然后就可以安心出去玩了。女朋友上班的地方比较偏,从我这里回去前面的路程可以坐地铁,但是下了地铁之后,公交一般都停运了,只能打车。当时她在一家幼儿园上班,工资挺少的,又要买化妆品,又要买衣服鞋子,偶尔还给我带点礼物的,也没什么钱,舍不得打车,说下了地铁之后走回去,我担心走夜路危险,都是每个月给她1000块钱说作为交通费。然后我剩下3000,还要存下每个月的房租900,剩下2100,一日三餐的标准是30,和女朋友约会花点钱,几乎没有剩下的了。就这样在公司呆了小半年,工资也涨上来了,有了5000多,但是依旧存不下来钱,谈恋爱实在是太花钱了。这时候其他三个室友说大家聚聚吧,毕业一年了,于是第二天他们便来了南京。当时身上还有1000,去宾馆开了两间标准间,花掉400,中午大家一起喝了顿酒,手里剩下100多一点。晚饭是另一个同学付的,就叫他A吧。然后吃完晚饭他们提议说大家凑点钱去酒吧继续喝,于是去了酒吧,四个人喝掉3000多吧,还是A付的钱。我跟他关系最好,他知道我的情况,去酒吧前也跟他说了我身上只有一百多了。喝到凌晨三点多,大家回了宾馆,我和A住一屋,聊到天亮,一起出去吃了顿面条,然后四个人又各自回家。忘了说,走之前A偷偷在我包里塞了一千块钱。之后在公司几次提出建设性方案,并且因为曾在某个大报社实习过,有一定的人脉,工作越来越顺,工资迅速涨到小一万,我真的是沉迷了,越来越把这个工作当作自己的事业来努力,很拼,周末只要老婆没来我就在公司,对着电脑写东西,查资料,分析数据。11月份的时候我爸妈提出买房,首付差8万,三个室友,A打给我5万,另两个一人给了1万。帮我介绍第一份工作的亲戚给了1万,并帮我找了关系,顺利在一个较偏的地方买了一套三室一厅93平的房子,不过是期房。办完所有手续的日子我记得很清楚,2014年11月28日。欠了银行50万贷款,还有室友和亲戚的8万块钱。当时手里剩下的钱只有1000多,工作更拼命了,闲暇时间还接了私活,下班回家也忙得要死,一天睡眠时间不足5小时,人也瘦了一大圈。一年的时间,我和爸妈一起还清了这8万块的外债,略有结余。婚事也提上了日程,当时是15年年底。重重阻隔之后,定下了2016年5月2日结婚。过完年后继续上班,但是心里还是焦躁的,婚礼的钱不够。A给我打电话,说打算来南京看我,那天一起喝完酒之后我突然就晕倒了,医生说是长期生活不规律,加上营养不够。A不停追问我怎么几年时间就把身体糟践成这样,骂了我几句,当时压力大,脾气也比较暴躁,跟A大吵一架。记不清具体说了什么,大概意思是你们这种富二代懂什么叫生活吗,你一毕业父母就全款给你买车买房,你跟着父母随便干点什么一年就能挣到百十万,我们普通人每个月都是为了不饿死而拼命的。我五月要结婚,婚礼的钱都没着落,你丫懂个屁啊。A回去之后,给我打了10万块钱,几个月的时间我没听医生的话多休息什么的,挣了5万,婚礼如期举行,A开车300多公里过来帮我去接新娘,老婆家在农村,A新买的雷克萨斯被挂了好几道印子。婚礼结束后,收到的见面礼加起来大概有5万多吧,我拿了5万给A,他没收,说你下半年拿了新房留着装修吧。万万没想到,之前传了很久的拆迁终于到了我们家,前后加起来大概赔偿款有240多万吧,因为种种原因,150多万是直接给了现钱,还有50万换了一套安置房,剩下大概40多万是按年返还给我们。爸妈给了我100万,剩下的钱自己留着了,我花23万买了车,开车去找了A。还给他11万,这回他收下了,然后跟我说他们打算搞个项目,总投资大概一千多万,他投了700万,问我要不要加入,我和父母老婆商量后,给了他50万,算是上了这条大船。不得不说A很有经商的天赋,这条大船越开越快,越开越稳。于是11月份的时候我辞掉了工作,全心投入到了生意当中。11月,我也拿到了新房,爸妈出钱装修,老婆怀孕四个多月,我的生活可开始有了转机,一切都在往好的地方发展,尽管更累了,更加没有闲暇时间了。现在每个月的收入大概在一万五左右,在知乎这个年薪百万满地走的地方可能不值一提,但是我花了三年半,在朋友亲戚的帮衬下,还是赶上老家拆迁,才有了今天,我不知道别人要多久,但是我真的尽力了。今天是2016年12月22日,老婆怀孕快六个月了。今天没有多少事情,和老婆在家,我烫了一瓶黄酒,老婆开了瓶酸奶,收养的流浪狗球球在我们脚下啃着骨头,很久没有这么安逸的日子了。2016年年底,我要感谢第一家公司,让我意识到,浑浑噩噩度日是不可取的;我要感谢第二家公司,让我知道钱没有那么好挣,努力才有回报;我要感谢A,每当我困难的时候总是第一时间出现,为了拉我一把,自己损失很多利益;我要感谢帮我介绍工作的亲戚,即使我辞职驳了他们的面子,依然在我遇到困难时伸出援手,为我提供人脉、金钱等帮助;我还要感谢我老婆,即使我穷,即使我长得不好看,即使我不会说甜言蜜语,依然站在我的背后,不离不弃。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他们作为我这三年半奋斗的背景板,看似没有存在感,但是却为我付出了一生的努力成果,我爱你们!
字节跳动启动全球招聘?
年轻有活力的字节跳动,正用它的实际行动向业界证明,其海外业务扩张是成功的,并逐渐走强走大。
可以说字节跳动早期是凭借今日头条起家,但它始终不局限于国内发展,也在于2015年就开始布局全球化路线。海外陆续推出了TikTok、Lark、Helo等产品,获得良好的用户口碑之余,也逐渐让其海外业务走向正轨。
其旗下产品影响力有多大?Tiktok来说,苹果App Store和谷歌Play商店累积下载量超过15亿,时常霸榜热门移动应用榜首。
公开的资料也显示,字节跳动成立8年,全球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5亿,业务覆盖150个国家和地区、75个语种。它已经是一家在30个国家、180多个城市有办公室,拥有超过6万名员工的全球化公司。
新一轮全球招聘浪潮,预示着字节跳动海外路线继续扩张。德国彭博新闻社从字节跳动内部招聘推荐网站上看到,这家全球最大的“初创”互联网公司正在招聘10000个职位,其中约三分之一是高级专家或软件开发相关职位。
早于3月12日之时,恰逢字节跳动成立八周年,张一鸣表示要将教育作为新的战略重点,并计划在2020年底,包括全球范围内员工预计能达到10万人。而阿里上市公开资料显示的最新员工数为103699人,如果字节跳动目标达成,那员工数将与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基本持平。
字节跳动的“野心”。张一鸣曾坦言,如果没有搜索场景的拓展和优质内容,今日头条的增长空间可能只剩4000万DAU。
字节跳动的优势是对数据的把握,对市场规模大小的判断、切入点、用户属性特征等方面有着深刻理解。那,一切能让分发效率变得更高的内容缝隙都应该成为字节跳动覆盖的领域?搜索、社交、电商都是信息的分发方式,但现在的字节跳动不满足于做分发,更要主动创造信息。
推荐算法是字节跳动的业务核心,同时也只有优质内容持续输入方可继续保持竞争力。那何以足够支撑字节跳动的扩张?是广告业务?
内部人士表示,字节跳动2020年的收入目标是涨幅30%-40%,高于1800亿,仅靠广告收入基本无法实现,这也意味着字节跳动没有退路,必须在游戏、教育、To B等业务上实现突破。字节跳动不局限于智能分发下今日头条、抖音、tiktok等产品的成功,同时也着眼于游戏发行业务,并在抖音上开设了游戏中心,虽然它还不是一个完善的游戏商店,但也已经是十几种休闲小游戏的发行商。
与此同时,字节跳动不止于做游戏的代理和渠道,也要做自研,不止于做影视、小说的端口,也要做制片和原创,有信息存在的地方,它都在尝试。优化商业模式,提升估值和形象。
2020年的服装行业会回暖吗?
“缓慢回暖”是今年服装行业的发展基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全国服装类商品零售额逐年增长,增速逐年放缓。尽管个别服装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但行业总体保持着基本平稳的发展态势,不少企业已进入新一轮的战略重构与转型升级阶段。今年,有的企业在“冬天”倒下,还有不少企业在寻求转型升级。分析认为,对于当下的服装行业而言,行业“寒冬”之下仍存机遇,尤其是细分领域从来不缺乏机会。
服装企业迎来“冬天”
今年是不少服装企业的“冬天”,最惨的当属曾经的“鞋王”富贵鸟。今年8月,港交所决定取消富贵鸟的上市地位。随后,该公司申请重组方案被驳回,富贵鸟由此破产,清算的资产直到第三次拍卖才迎来“接盘侠”。
而作为服装行业唯一一家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企业,拉夏贝尔曾经深受资本青睐,今年却陷入业绩亏损的尴尬境地。今年5月,该公司出售了控股子公司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54.05%的股权,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转让价格与四年前的收购价格几乎相同,这被业界解读为以子公司换钱。今年12月,该公司以1元的价格出售了旗下家居公司形际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加上今年10月破产的男装品牌杰克沃克,拉夏贝尔在一年内共清算了三个子品牌。与此同时,实控人股份质押率过高、诉讼不断等问题也让拉夏贝尔的业绩停滞不前。
此外,曾经在三四线城市“遍地开花”的美特斯邦威也在挣扎求生。今年市值缩减300多亿元、品牌形象不断受损、净利润一度暴跌359%,这些消息让这家曾风靡一时的休闲服饰品牌备受困扰。
而曾经并称为港资时尚品牌三巨头的堡狮龙、佐丹奴、班尼路也在夹缝求生。据悉,堡狮龙2019财年亏损1.39亿港元;佐丹奴今年半年报、三季报连续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近年来,班尼路的门店也在不断减少。
快时尚的退守之间
实际上,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日子也不好过。继去年Topshop、NEW LOOK退出中国市场后,今年也有部分国际品牌宣布退出中国,而仍在坚守的国际服装品牌发展也出现了滞缓。
今年4月,Forever 21宣布暂停线上的运营,其天猫旗舰店和京东旗舰店也同步停运。5月中旬,Forever 21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并着手处理线下门店。一时间,Forever 21清仓处理、疯狂甩卖成为消费者热议的话题。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宣布退出中国之前,Forever 21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仅有十几家,与其他快时尚品牌相差甚远,再加上中国本土服装品牌不断增加,Forever 21的目标群体不断减少,市场一直被压缩,退出中国市场也是必然结果。
同样是快时尚品牌的盖璞(Gap)也于今年11月表示,旗下子品牌Old Navy将从2020年起退出中国市场。
Zara、H&M虽然还在中国市场坚守,但其发展也遇到瓶颈。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今年上半财年报告显示,公司销售额增长7%,净利润增长10%。虽然该公司表示增长率已打破半年报的历史纪录,但其上半年毛利率仍低于分析师预期。受该消息影响,Inditex集团股价下跌超5%,创下半年内最大跌幅。有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Zara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未有太多变化,未来发展较为迷茫。
而H&M在连续八个季度业绩下滑后,终于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利润增长,但今年两次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消息让部分消费者减少了购买欲望。
事实上,无论是Zara还是H&M,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业绩能否获得增长,更多的是如何应对服装市场的变化。
涅槃或能重生
从总体趋势来看,服装行业仍在回暖中,越来越多的的企业开始寻求适合自身的转型升级之路。
回归主业、聚焦主业似乎是许多服装巨头选择的发展路线。其中,曾是“三马齐驱”的雅戈尔在今年年初再次高调宣布回归服装主业,此后该公司宣布将不再开展非主业领域的财务性股权投资,并择机处置财务性股权投资项目,割舍金融业务。今年12月,雅戈尔与美国运动休闲品牌斯凯奇合作开店,探索新零售模式,意在开拓年轻市场。
此外,男装知名品牌海澜之家和羽绒服巨头波司登均选择聚焦主业的升级方向。今年9月,海澜之家以3.8亿元剥离女装品牌爱居兔,聚焦男装发展。同样,波司登加大了对羽绒服科技的研发力度,今年10月推出的登峰系列持续领跑我国羽绒服市场。
除了转型升级之外,还有不少企业玩起了跨界,试图在新领域寻找“现金牛”。例如男装品牌希努尔已将第一业务变更为文旅业务,并公开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文旅业务的投资。
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终端消费疲软,品牌服饰消费端持续承压,行业发展缓慢,但细分领域的发展机会仍然存在。上述专家表示,受近几年行业变化影响,多数服装企业已经开始调整发展思路。不过在调整期不可避免出现危机,大部分企业已经摸索到较为合适的经营模式,未来服装市场仍将不断扩大。
“缓慢回暖”是今年服装行业的发展基调。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自2012年以来,全国服装类商品零售额逐年增长,增速逐年放缓。尽管个别服装企业面临生存困境,但行业总体保持着基本平稳的发展态势,不少企业已进入新一轮的战略重构与转型升级阶段。今年,有的企业在“冬天”倒下,还有不少企业在寻求转型升级。分析认为,对于当下的服装行业而言,行业“寒冬”之下仍存机遇,尤其是细分领域从来不缺乏机会。
服装企业迎来“冬天”
今年是不少服装企业的“冬天”,最惨的当属曾经的“鞋王”富贵鸟。今年8月,港交所决定取消富贵鸟的上市地位。随后,该公司申请重组方案被驳回,富贵鸟由此破产,清算的资产直到第三次拍卖才迎来“接盘侠”。
而作为服装行业唯一一家在A股和H股同时上市的企业,拉夏贝尔曾经深受资本青睐,今年却陷入业绩亏损的尴尬境地。今年5月,该公司出售了控股子公司杭州黯涉电子商务有限公司54.05%的股权,值得关注的是,此次转让价格与四年前的收购价格几乎相同,这被业界解读为以子公司换钱。今年12月,该公司以1元的价格出售了旗下家居公司形际实业(上海)有限公司。加上今年10月破产的男装品牌杰克沃克,拉夏贝尔在一年内共清算了三个子品牌。与此同时,实控人股份质押率过高、诉讼不断等问题也让拉夏贝尔的业绩停滞不前。
此外,曾经在三四线城市“遍地开花”的美特斯邦威也在挣扎求生。今年市值缩减300多亿元、品牌形象不断受损、净利润一度暴跌359%,这些消息让这家曾风靡一时的休闲服饰品牌备受困扰。
而曾经并称为港资时尚品牌三巨头的堡狮龙、佐丹奴、班尼路也在夹缝求生。据悉,堡狮龙2019财年亏损1.39亿港元;佐丹奴今年半年报、三季报连续出现营收和净利润双双下滑的情况;近年来,班尼路的门店也在不断减少。
快时尚的退守之间
实际上,国际品牌在中国的日子也不好过。继去年Topshop、NEW LOOK退出中国市场后,今年也有部分国际品牌宣布退出中国,而仍在坚守的国际服装品牌发展也出现了滞缓。
今年4月,Forever 21宣布暂停线上的运营,其天猫旗舰店和京东旗舰店也同步停运。5月中旬,Forever 21宣布退出中国市场,并着手处理线下门店。一时间,Forever 21清仓处理、疯狂甩卖成为消费者热议的话题。中国商报记者注意到,在宣布退出中国之前,Forever 21在中国的门店数量仅有十几家,与其他快时尚品牌相差甚远,再加上中国本土服装品牌不断增加,Forever 21的目标群体不断减少,市场一直被压缩,退出中国市场也是必然结果。
同样是快时尚品牌的盖璞(Gap)也于今年11月表示,旗下子品牌Old Navy将从2020年起退出中国市场。
Zara、H&M虽然还在中国市场坚守,但其发展也遇到瓶颈。Zara母公司Inditex集团今年上半财年报告显示,公司销售额增长7%,净利润增长10%。虽然该公司表示增长率已打破半年报的历史纪录,但其上半年毛利率仍低于分析师预期。受该消息影响,Inditex集团股价下跌超5%,创下半年内最大跌幅。有专家表示,从长远来看,Zara在中国市场的表现并未有太多变化,未来发展较为迷茫。
而H&M在连续八个季度业绩下滑后,终于在今年第四季度实现利润增长,但今年两次因质量问题被召回的消息让部分消费者减少了购买欲望。
事实上,无论是Zara还是H&M,它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业绩能否获得增长,更多的是如何应对服装市场的变化。
涅槃或能重生
从总体趋势来看,服装行业仍在回暖中,越来越多的的企业开始寻求适合自身的转型升级之路。
回归主业、聚焦主业似乎是许多服装巨头选择的发展路线。其中,曾是“三马齐驱”的雅戈尔在今年年初再次高调宣布回归服装主业,此后该公司宣布将不再开展非主业领域的财务性股权投资,并择机处置财务性股权投资项目,割舍金融业务。今年12月,雅戈尔与美国运动休闲品牌斯凯奇合作开店,探索新零售模式,意在开拓年轻市场。
此外,男装知名品牌海澜之家和羽绒服巨头波司登均选择聚焦主业的升级方向。今年9月,海澜之家以3.8亿元剥离女装品牌爱居兔,聚焦男装发展。同样,波司登加大了对羽绒服科技的研发力度,今年10月推出的登峰系列持续领跑我国羽绒服市场。
除了转型升级之外,还有不少企业玩起了跨界,试图在新领域寻找“现金牛”。例如男装品牌希努尔已将第一业务变更为文旅业务,并公开表示未来将继续加大对文旅业务的投资。
天风证券研究报告显示,今年终端消费疲软,品牌服饰消费端持续承压,行业发展缓慢,但细分领域的发展机会仍然存在。上述专家表示,受近几年行业变化影响,多数服装企业已经开始调整发展思路。不过在调整期不可避免出现危机,大部分企业已经摸索到较为合适的经营模式,未来服装市场仍将不断扩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