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惠敏,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之后

诗佳网

王惠敏,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之后?

在电视剧《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是汉东省公安厅厅长,没有任何兼职,而且在剧里明确表示过,祁同伟是正厅级,一直在为自己的副部级梦想努力着,只是没有成功而已。

王惠敏,人民的名义里祁同伟之后

而赵东来是京州市公安局局长,京州市作为副省级城市,那么公安局局长一般都是副局级正处干部,而公安局因为作为八大局之一,其的重要性可以说是别的市局都比不了的,又会高配一级为副厅级,又因为其的重要性,公安局局长都是副市长或者政法委书记兼任的,所以一般副省级城市的公安局局长都是高配又高配,最后都是正厅级干部。

但是在《人民的名义里》,并没有明确指出赵东来是不是兼任的局长,只知道是公安局局长,具体是不是副市长或者政法委书记并没有交代,所以就以祁同伟厅长没有高配副省长和政法委书记,那么赵东来应该也没有高配,要不然公安厅的工作不好展开啊,局长和厅长一样大了,那么副厅长还怎么知道局长工作呢,所以赵东来应该属于副厅级的公安局局长。

既然赵东来是副厅级的公安局局长,接任祁同伟的正厅级公安厅厅长,级别是够呢,副厅升正厅,这也是对赵东来局长工作的肯定,但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

首先直接从副厅级的公安局局长升到正厅级的公安厅厅长步子迈的有点大了,毕竟公安厅还有好几位副厅长呢,把一个公安局局长升上去,这让几位副厅长情何以堪,也难以服众。在者赵东来作为汉东省本地的干部,在汉东发生了官场的塌方式腐败以后,尤其是公安厅厅长和政法委书记都双双落马,更不可能在本地提拔高级别干部,尤其是公安厅厅长这么重要的岗位。

所以,最好的结果就是在汉东的政局稳定下来以后,赵东来最好是直接在京州市提拔一级,要么继续以副市长的身份继续兼任京州市公安局局长,或者直接入常兼任政法委书记,这样既肯定了赵东来的工作,又解决了正厅级。而公安厅的厅长的位置应该是直接从部里空降一位下来,而且是以政法委书记的职位兼任公安厅厅长,这样既解决了厅长的位置,又补齐了高育良倒台以后所空缺的政法委书记一职,可以说是两全其美。

功劳显赫的河西节度使崔希逸?

唐朝最憋屈的背锅侠,官至河西节度使,唐书不立传、族亲不认宗

唐朝是个诗歌的年代,其中豪气凛然的边塞诗无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若谈及边塞诗,王维所作的《使至塞上》无论如何不会缺席。

《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首诗是王维在玄宗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奉诏出塞巡边时所作。

他所以会奉旨出塞,源于唐河西节度使崔希逸,在青海西部对吐蕃的一场大胜,虽然这场胜利来的实在有点龌龊。

关于这次青海之胜,唐史倒是多有记载。

《旧唐书·玄宗纪》载:开元二十五年“三月乙卯,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自凉州南率众入吐蕃界二千余里。己亥,希逸至青海西郎佐素文子紫与贼相遇,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

《新唐书》:(开元)二十五年三月辛卯,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与吐蕃战于青海,败之。”

《资治通鉴》:“二月,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袭吐蕃,破之于青海西。”

《方镇年表》:“二月,河西节度使崔希逸袭破吐蕃,破之青海西,吐蕃复绝朝贡。”

因此,王维此次出塞巡边的主要任务,是代表朝廷去崔希逸处宣慰战功。

一、身世成谜

作为唐朝开元年间名臣名将,崔希逸一生政绩卓著,在对吐蕃的战争中功勋赫赫,官至河西节度使(兼任凉州都督),执掌一方兵权。

河西节度使所控制的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咽喉部位,是中原地区链接西域的锁匙。有唐一代,对河西的重视贯穿始终,“节度使”的官名便肇始于河西。

据《唐方镇年表》记载,唐朝选任的河西节度使一共二十六人,除宗室、宰相遥领外,余者均骁勇善战之人。

名将贺拔延嗣、王倕、夫蒙灵察、王忠嗣、安思顺、哥舒翰、郭子仪都曾担任或兼任河西节度使的职务。

按常理来说,以崔希逸的文治武功,两《唐书》应大写特写才对,即便做不到单独列传,与人合传也是起码的待遇。

崔希逸可倒好,不但唐书无传,就连崔氏族谱里都没他的名字,这真是奇哉怪也!

要说到隋唐时期的崔氏,那可是当时顶级的大豪门之一。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中记载:“崔氏定著十房:一曰郑州,二曰鄢陵,三曰南祖,四曰清河大房,五曰清河小房,六曰清河青州房,七曰博陵安平房,八曰博陵大房,九曰博陵第二房,十曰博陵第三房。”

虽然跟号称“城南韦杜,去天尺五”的韦、杜两家比起来略逊一筹,但人家崔氏一股脑出了23个宰相,要说算不上大豪门谁都不信。

但崔希逸这位官至从二品(凉州都督为从二品官)的大牛人,却不见于崔氏所有家谱以及姓氏录,似乎大家都在躲着他走,这究竟是为什么呢?

二、国之能吏

要想把这件事说清楚,我们先来看看崔希逸的为官经历。

由于崔希逸在唐书里无传,我们对他的经历只能从史料中的只言片语来揣摩。

但至少我们可以知道,在玄宗开元九年时,崔希逸已经是名动朝野的大名士了。

《旧唐书·李憕传》记载:“(开元)九年,(张说)入为相,(李)憕又为长安尉。属宇文融为御史,括田户,奏知名之士慕容珣、崔希逸、裴宽、咸廙业、宇文顺等为判官,摄监察御史,分路检察,以课并迁监察御史。”

唐人杜佑在《通典》中,对此事记载的更为详细,“长安尉裴宽等二十九人,并摄御史分往天下。慕容珣、裴宽、崔希逸、……等,皆知名士。判官得人,于此为盛,其后多至显秩。所在检责田畴,招携户口。其新附客户,则免其六年赋调,但轻税入官。”

在向朝廷举荐为官的二十九人中,崔希逸能与慕容珣、裴宽等人并列,足见其已有了足够的个人声望。

在这次“检责田畴,招携户口”的履职中,包括崔希逸在内的名士们干的颇为出色,“得户八十余万”,朝廷授予其“监察御史(正八品上)”的官职。

开元十八年(730年),崔希逸再次出现在唐史里,这时他已官至郑州刺史(从三品),成了主政一方的大员。

《旧唐书·食货志》:(开元)十八年,宣州刺史裴耀卿上便宜事条……上大悦。寻以耀卿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充江淮、河南转运都使。以郑州刺史崔希逸、河南少尹萧炅为副。凡三年,运七百万石,省陆运之佣四十万贯。

郑州在唐代是连通两京与河北道、河南道及江南地区的交通要冲,因此也成为唐代漕运的关键节点。

崔希逸在兼任河南转运副使期间,“运七百万石,省陆运之佣四十万贯”,可谓不辱使命。

等到,转运使裴耀卿入朝为相后,崔希逸继任正使。

漕运在他的主持下,效率更高,“岁运百八十万石,其后以太仓积粟有余,岁减槽数十万石”(新唐书·食货志三》)。

从主持漕运的经历看,崔希逸显然不是谈风弄月类型的名士,他能将数以百万计的漕运货物梳理的井井有条,无疑在系统组织和运作方面极有才干。

开元二十四年(736年)秋,崔希逸第三次在唐史中现身。

这次他被付予了更重要的岗位,以中书省右散骑常侍的身份,接替牛仙客为河西节度使。

从此,崔希逸开始了其宦途中最煊赫、最怅恨的戎马生涯。就在此年爆发的唐、蕃的战争,让崔希逸的命运变得无比诡谲。

三、背盟攻杀

唐蕃之间的国战在整个人类战争史上都属罕见,两个霸主级的大帝国,在东至剑南(四川西北)西至勃律,绵延数千公里的战线上,互相攻杀近200年,有史料记载的大战多达190余次。

在这场绵延十几代人的酣战中,剑南战场双方僵持不下,西域战场唐军稍占上风,但河陇战场却始终处于吐蕃进攻,唐朝苦守的局面。

因而,凭借青海、甘南草原的补给优势,截断河西走廊,一直都是吐蕃王朝国家拓展的主要战略方向。

而对于唐朝来说,失去河西走廊的孔道,就意味着关中、西域首尾不能相顾。早在唐太宗时期,褚遂良就明确指出,“河西者,中国之心腹”。(《资治通鉴》)

在玄宗开元年间,吐蕃对唐朝的进攻态势依旧没有改变。

例如,开元十五年(727年),吐蕃赞普亲征,绕道河西西部,攻陷瓜州(今甘肃安西东南),又与突骑施连兵攻安西(今新疆库车)。

但唐朝也不是没有还手之力,如开元二年(714年)秋,吐蕃大将坌[bèn]达延、乞力徐率兵十余万攻临眺(今甘肃临潭)、兰州、渭州(治襄武,今甘肃陇西东南)。

唐陇右防御使薛钠、太仆少卿王晙反击,于武街驿(今甘肃临洮东)大败蕃军。(详见拙作《唐朝名臣名将系列——被耻笑为妇人的薛讷和他的陇右武街驿大捷》)

又如,开元十年(722年),吐蕃夺取小勃律九城,张孝篙派疏勒副使张思礼与小勃律夹击吐蕃,收复失地。

随着玄宗时期,唐朝国力持续提升,军队的战斗力也得以恢复。唐军打出了一系列漂亮的反击战,其中尤以哥舒翰在青海门源和石堡城的大胜为最,唐境向西拓地千里。

战争态势的逆转,给两国会盟创造的机会。

开元十七年(公元729年)吐蕃赞普上表请和,两国分别于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和开元二十二年(公元734年),在赤岭划界立碑。

纷乱了几十年的唐蕃边境,迎来了一小段难得的宁静岁月。

崔希逸赴任河西节度使(开元二十四年),恰好在两次会盟之后,河西相对和平的时期。

可见,玄宗让他担任如此重要的岗位,未见得是看重他的军事能力(与他同时代,比他能打的唐将多得是),而是倚重他在漕运时期展现的协调组织能力。

要知道,经营河西并不是单纯的战场对决。

武则天时期,经营河陇出色的守将,基本都黑齿常之、娄师德、郭元振,这种政治民生手段出色的类型。

估计,崔希逸到任河西是李隆基希望,他能在屯田、民生等方面有所建树,扎紧河西的篱笆,让吐蕃打不进来。

只可惜,河西这段和平的岁月,实在太过短暂。很快,两国边境上的战争贩子们,就开始蠢蠢欲动了。

736年(开元二十四年),也就是崔希逸到任河西的当年,吐蕃兵发小勃律。

《旧唐书·吐蕃传下》载,开元二十五年(737年),“吐蕃西击勃律,遣使来告急。上使报吐蕃,令其罢兵。吐蕃不受诏,遂攻破勃律国,上甚怒之”

(《旧唐书》记载的时间是开元二十五年,但考虑到勃律和唐朝使臣往来的时间,加之开元二十五年二月,崔希逸已深入蕃境打击吐蕃。故吐蕃进攻小勃律的时间,应发生在开元二十四年。)

这次遥远西域的军事行动中,已经会盟合约的吐蕃没给李隆基面子,拧着他的召命降服了小勃律。

并在开元二十八年(740年),将吐蕃赞普的姐姐嫁给小勃律王,导致其周围20余国都归附吐蕃,不再向唐朝贡。唐朝西方门户被夺,因而唐玄宗才会“甚怒之”。

但反观青海地区,则完全是另外一番模样。

崔希逸上任之初(开元二十四年秋),一直在努力经营河西的和平局面。

在《旧唐书·吐蕃传》里记载,崔希逸和吐蕃青海守将乞力徐关系颇佳,二人间建立起了相互信任的关系。

在唐蕃两国已经会盟较好的态势下,崔希逸觉得边境上树立的栅栏,实在有碍民众交通往来。

便向蕃将乞力徐建议道:“既然两国已经和好了,又何必在边境树立栅栏,设置守捉(边境驻军机构)呢?实在妨碍民众耕作、放牧,都撤了吧!以后咱们就是一家人了,此事善莫大焉!”

《旧唐书·吐蕃传》:时吐蕃与汉树栅为界,置守捉使。(崔)希逸谓吐蕃将乞力徐曰:“两国和好,何须守捉,妨人耕种。请皆罢之,以成一家,岂小善也?”

乞力徐听到后有点疑惑,说道:“您是个忠厚人,说的必定是肺腑之言。但我担心您那边未必都值得信任,万一有人搞事情,趁我不备,到时后悔就晚了!”

“常侍(崔希逸官职为右散骑常侍)忠厚,必是诚言。但恐朝廷未必皆相信任。万一有人交构,掩吾小备,后悔无益也。”

以当时情况来看,崔希逸从两国合盟的角度出发,请求双方军队撤军,避免差枪走火未必是心怀诡计。

在崔希逸的坚持要求下,乞力徐和他在边境上杀白狗为盟,随后各自撤军。很快,边境上便出现了牛羊被野的景象。

“希逸固请之,遂发使与乞力徐杀白狗为盟,各去守备。于是,吐蕃畜牧被野。”

但问题是,崔希逸从边将层面构建的和平信任,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了。

次年(开元二十五年),崔希逸的侍官,也是他的好友孙诲入朝奏事。

他为取悦正在盛怒之中的玄宗皇帝,故意隐去了双方盟誓一事,只是将吐蕃放松警惕的事实上奏,并建议趁其不备掩杀之。

于是,玄宗派遣宦官赵惠琮来到凉州问事,二人矫旨要求崔希逸发兵袭击吐蕃。

身不由己的崔希逸只得从命,唐军在蕃军无备的情况下,在青海两千余里,大败吐蕃,斩首两千余级,杀伤无数,乞力徐只身脱逃。

河西地区辛苦构建的和平局面彻底破裂。

“会希逸兼人孙诲入奏诏,自欲求功,奏称吐蕃无备,请掩击,必大获。上命内给事赵惠徐与诲偕往,审查事宜,惠徐等至,则矫诏令希逸袭之。希逸不得已,发兵自凉州南入吐蕃二千余里,至青海西,与吐蕃战,大破之,斩首二千余级,自是吐蕃复绝朝贡”。

此战之后,背着破盟攻杀黑锅的崔希逸心情十分沉重。但职责所在,令其不敢稍有疏忽。他心里很清楚,青海突袭战的胜果,对吐蕃根本算不得伤筋动骨。吐蕃的报复很快就会到来,为此他特别加强了河西防御的力度。

果不出他所料,开元二十六年(738年)三月,吐蕃军队大入河西。早有防备的崔希逸领兵抗击,再次大败吐蕃。

差不多就在此战期间,崔希逸写下了《燕支行营》一诗:

“天平四塞尽黄沙,

寒冷三春少物华。

忽见天山飞下雪,

疑是前庭有落花”。

诗中所写河西苦寒的自然景象,其实也是崔希逸内心的写照。

作为一个在儒家思想教育下长大的名士,崔希逸大半生都谨守着“礼义廉耻”人生信条,是个懂廉耻、守信义、有底线的官吏。

在《大唐新语》记载这样一件事,节度使牛仙客主政河西期间,厉行节约,凉州库府充盈,积攒的军资数以万计。

崔希逸上任后,并没有贪没上任的功劳,上书朝廷表述牛仙客的功绩。一开始,玄宗不太相信,以为是官官相护、暗通款曲,特意派刑部尚书张利贞前来考察。

结果,发现崔希逸所奏属实。玄宗大悦,晋升牛仙客为尚书。

《大唐新语》载:“牛仙客为凉州都督,节财省费,军储所积万计。崔希逸代之,具以闻。诏刑部尚书张利贞复之,有实。玄宗大悦,将拜为尚书。”

从此事可见,崔希逸并不是贪功之人。

连续两次击败吐蕃,虽然皇帝大悦,派王维以监察御史身份,赴崔希逸身边为通判,并宣慰赏赐。(《为崔常侍谢赐物表》,王维)

但失信于人,就像一个魔咒始终困扰着崔希逸,尤其是他所失信之人,还是一个曾经信赖自己敌方将领(“常侍忠厚,必是诚言”),这更令他愧疚难当。

同时,朝中的政敌也开始用背盟来攻击他。但崔希逸无论如何也不敢将老大授意之事公诸于众,这黑锅只能他自己背。

四、死的憋屈

不久之后,在同僚的排挤下,崔希逸背着背信弃义之名离开了凉州,充任河南尹(从三品),跟他一起离开的除了背盟事件的始作俑者,宦官赵惠琮和孙诲,还有刚刚成为他幕僚的王维。

很快,与背盟事件相关的三人,崔希逸、赵惠琮、孙诲都不明不白的死了。

对于崔希逸之死,两唐书和通鉴的记载各不相同,其中两唐书的描述,实在有点玄幻。

《新唐书》:“(崔希逸)既而与(赵)惠琮俱见犬祟,疑而死,(孙)诲亦及它诛。”

《旧唐书》载:“行至京师,(崔希逸)与赵惠琮俱见白狗为祟,相次而死。孙诲亦以罪被戮。”

两唐书未记三个人何年而卒,并给出崔希逸、赵惠琮见白狗惊惧而死(结盟时曾斩白狗为誓)的结论,充满了因果循环的色彩。

而《资治通鉴》对此事的描述则显得冷静许多,认为崔希逸因失信心生愧疚,郁郁而终。相对来说,比较符合当时的历史情景和崔希逸的气质。

《资治通鉴》载:开元二十六年“夏五月乙酉,李林甫兼领河西节度使。丙申,以崔希逸为河南尹。希逸自念失信于吐蕃,内怀愧恨,未几而卒。”

按通鉴的记载,开元二十六年五月,崔希逸调任河南尹。这离崔希逸再胜吐蕃,仅隔两月。刚获大胜便被调离,足以说明朝廷对背盟事件的态度。

另外,宦官赵惠琮之死,显然不是因为矫诏之罪。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崔希逸的背盟攻杀,朝廷是默许的。

事件发生后,朝廷只是不想弄脏自己的手而已。

纵观崔希逸的一生,他是个敏感时期,出现在敏感地点的牺牲品。

当他赴任河西时,朝廷的大政方针是唐蕃和睦、与民休息。崔希逸忠实的执行了朝廷的方略,并取得完美的效果(吐蕃畜牧被野)。

但帝国棋盘上遥远西方的异动,改变了整个游戏的规则。身为一个棋子的崔希逸,只能无奈的接受命运的安排。

而最后,背盟的黑锅也只能是他独享的苦果。

估计正是因为背信弃义,违背了整个官僚体系的规则,才会让这位唐朝能臣,既被史家摒弃,也被族亲抵制。以至于,唐书无传、族谱无踪!

参考文献:

《王维出塞诗与吐蕃事略》_周莹;

《开元年间崔希逸在唐蕃和战中的作用探析》_李红阳;

《唐代崔希逸其人其事考》_王惠敏;

《王维_使至塞上_诗新考》_杨松冀;

《和平安定之愿_王维_使至塞上_主旨探微》_周克勤;

朱元璋兴建六年的中都凤阳为何突然叫停?

为啥朱元璋突然放弃在自己老家凤阳修了那么多年的中都呢?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遇到了工匠们的暗中反抗,另一个就是凤阳真的没啥价值,不能做大明王朝的首都。

先说第一个反抗,虽然朱元璋是农民起义出身,但是对待农民也就那样,虽然不至于像蒙元一样,有时候还会出台些轻徭薄赋的政策。但是到了自己修祖宅这件事上,朱元璋就跟个农村地主一样,一点都不体谅老百姓,不惜人力物力修建自己的都城凤阳,只为了一己私欲。

在修建明中都这个帝国工程上,朱元璋先后征用了几十万军人和工匠,实在是劳民伤财。对于明中都的质量,已经严苛到表态,甚至石缝里都灌上铁汁,以求固若金汤。但是这样的精益求精的背后是极大的工作量,这就使得服役的工匠们非常辛苦,不胜劳役,对于这位明太祖修建祖宅的做法也表现极大的不满,很多人选择用“厌胜法”表示愤怒,也就是匠人们留给这个当世帝王的诅咒,可能在一些风水角埋下对朱元璋一家的诅咒。然而世界上没有不透风的墙,匠人们诅咒朱元璋的事情最后还是东窗事发,气急败坏的朱元璋出于报复,选择将大批工匠杀掉。但是这样一来,朱元璋试图衣锦还乡的计划也因此化为泡影,毕竟农村是最讲究封建迷信的地方,于是朱元璋最好也就此作罢,不然要是朱元璋真的坚持修建凤阳城,那么以他的性格,凤阳真的有可能成为大明王朝的首都。

再说下凤阳的贫瘠,这也是朱元璋最终打消在凤阳修建真正意义上的首都的根本原因,只是让凤阳作为自己王朝的中都,这也算是几千年来凤阳历史地位最高的一段时间,在大明王朝名义上的地位仅仅次于北京和南京两大历史都城,而且也是成为了一所赫赫有名的皇家监狱,朱明皇室谁做错事都往往会被发配到老家给祖宗守陵,比如说南明隆武帝还是唐王的时候,因为带兵前往京城勤王,结果就被崇祯帝关到凤阳,直到崇祯帝上吊了,才被南明小朝廷给放出来。

但是抛开朱元璋本人对凤阳的思乡之情,毕竟“圣心思念帝乡,欲久居凤阳。”说白了,老朱还是有那种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的意思,非要显摆显摆,这是人之常情嘛,谁不想在父老乡亲面前装装那啥,那不白当皇帝了。

但话说回来,凤阳那旮瘩本是贫瘠之地,退一万步说,如果凤阳真的那么好,朱元璋一家何至于饿死,老朱还要出门要饭、当和尚。其实凤阳那地方在明代之前是标准的穷乡僻壤,朱元璋老家更是“十年倒有九年荒”的贫瘠小村。所以老朱也知道凤阳做王朝的首都是不可取的,所以最终老朱还是作罢了,继续拿南京当首都。

参考文献:《倒退的帝国:朱元璋的成与败》

{!-- PGC_COMMODITY:{"charge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65608533058436967&origin_type=&origin_id=102594781546_3465621441582641862&alkey=1306_102594781546_0_3465621441582641862_011&c_biz_combo=2","client_goods_data":"{\"promotion_id\":\"3465621441582641862\",\"product_id\":\"3465608533058436967\",\"title\":\"倒退的帝国 朱元璋的成与败 一直被刻意隐藏的真容\",\"cover\":\"https:\\/\\/lf6-cm.ecombdstatic.com\\/obj\\/temai\\/ef4bdacdb371945063ba93603d639534www800-800\",\"price\":3600,\"market_price\":3600,\"cos_fee\":720,\"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65608533058436967%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102594781546_3465621441582641862%26alkey%3D13_102594781546_0_3465621441582641862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6sKAmf4CGgQIABAAIgAo5_6KvJaTlIww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sales\":9,\"item_type\":4,\"cos_ratio\":20,\"favor\":false,\"in_shop\":false,\"platform_label\":\"小店\",\"h5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65608533058436967&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102594781546_3465621441582641862&alkey=13_102594781546_0_3465621441582641862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6sKAmf4CGgQIABAAIgAo5_6KvJaTlIwwMAE\",\"selling_point\":\"\",\"coupon_amount\":0,\"captain_coupons\":null,\"elastic_title\":\"倒退的帝国\"}","commodity_id":"3465621441582641862","detail_url":"sslocal://webview?swipe_mode=1&url=https%3A%2F%2Fhaohuo.jinritemai.com%2Fviews%2Fproduct%2Fitem2%3Fid%3D3465608533058436967%26origin_type%3D2003002000%26origin_id%3D102594781546_3465621441582641862%26alkey%3D13_102594781546_0_3465621441582641862_011%26c_biz_combo%3D2%26buyin_track%3DCA0Q6sKAmf4CGgQIABAAIgAo5_6KvJaTlIwwMAE&title=%E5%95%86%E5%93%81%E8%AF%A6%E6%83%85","goods_json":"{\"original_price\":36,\"price\":36,\"real_url\":\"https:\\/\\/haohuo.jinritemai.com\\/views\\/product\\/item2?id=3465608533058436967&origin_type=2003002000&origin_id=102594781546_3465621441582641862&alkey=13_102594781546_0_3465621441582641862_011&c_biz_combo=2&buyin_track=CA0Q6sKAmf4CGgQIABAAIgAo5_6KvJaTlIwwMAE\",\"shop_goods_id\":\"3465608533058436967\"}","img_url":"http://p9-item.ecombdimg.com/obj/temai/ef4bdacdb371945063ba93603d639534www800-800","item_type":4,"origin_price":"","price":36,"promotion_id":"3465621441582641862","promotion_source":4,"source":"精选联盟","title":"倒退的帝国 朱元璋的成与败 一直被刻意隐藏的真容"} --}

我是蓝白旗帜,如果喜欢我的文章,欢迎关注我!您的点赞和留言是我创作的动力。

电影黑三角里的高洁是谁演的?

曹翠芬

主要演员

石岩——雷鸣

洪局长——张平

于秋兰——刘佳

于黄氏——凌元

卢德庆——毕鉴昌

刘书记——秦文

高洁——曹翠芬

李虎——程学钦

姜师傅——张雁

杨大娘——李健

刑祥——方辉

孙福——赵万德

少将——林征

少校——王惠敏

郎景田——李林

猫头鹰——劳力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