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的开辟可追溯到,丝绸之路从哪里开始的?
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之所以在当今世界上受到各国的一直好评和拥护,因为它是一条共赢、和平、发展之路,更是一条友谊之途,那么古代的丝绸之路是怎么一回事呢?
一、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一词并不是从西汉时期就有的,这一名词最早来自于德国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1877年出版的《中国——我的旅行成果》一书中。李希霍芬将这条发端于中国的陆上交通路线称为“丝绸之路”,此后中外史学家都赞成此说,沿用至今。有时亦简称“丝路”,专指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中国是丝绸的故乡,在经由这条路线进行的贸易中,中国输出的商品以丝绸最具代表性,西方人以能穿上中国的丝绸而自豪,所以就因丝绸闻名于世,绸之路在历史上促进了欧亚非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这条路也被比喻为沟通东西方的大动脉。
对丝绸之路作出伟大贡献的是汉武帝时期的博望侯张骞,他接受使命联系西域各国夹击匈奴,顺便凿通了西域的道路,于是正式开通了这条从中国通往欧、非大陆的陆路通道。这条道路,由西汉都城长安出发,经过河西走廊,然后分为两条路线:一条由玉门出阳关,经鄯善,沿昆仑山北麓西行,过莎车,西逾葱岭,出大月氏,至安息,西到犁靳(今埃及亚历山大),或由大月氏南入身毒(今印度一带);另一条出玉门关,经车师前国,沿天山南麓西行,出疏勒,西逾葱岭,过大宛,至康居地区。
自玉门、阳关出西域,有两道,从鄯善傍南山北波河西行,至莎车,为南道。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月氏、安息。自车师前王廷随北山波河西行,至疏勒,为北道。北道西逾葱岭,则出大宛、康居、奄蔡、焉者。
班固:《汉书 西域传》
二、保障丝绸之路畅通的管理机构丝绸之路开通之后,西汉通过外交和战争手段收服了西域各国,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管理,公元前60年,汉宣帝时设立了西域都护,其作为古代管理西域地区的军政机构,治所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都护主要职责是监护西域三十六国,保证丝绸之路的畅通。西汉灭亡后,新朝时期,王莽重在改革对西域未加管理,又被匈奴霸占。东汉一代则因西域形势时设时撤,特别提出的是汉元帝时派班超经营过西域,使西域重新归入东汉版图一段时间。
西域都护设立之初,西汉宣帝时,公元前68年,侍郎郑吉受命屯田新疆尉黎一带,与匈奴争夺车师,护卫鄯善以西“南道”诸国。公元前60年,匈奴衰落,日逐王归降汉朝,郑吉派兵迎接,宣帝于是命郑吉兼护车师“北道”各国安全。因总领两道,于是命名为“都护”,“都护”以后便成为了西汉派驻西域的最高长官的正式官名。西域都护官秩二千石,相当于内地的郡守,旗下设置副校尉,丞、司马等属吏。
西域都护的设置,保证了丝绸之路的畅通,加强了民族团结和经济文化的交流,标志着西域(今新疆一带)正式归属于中央政府,同时,因其在当地实行屯田政策,也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西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三、丝绸之路上的中西交流商人们踏着串串悠长的驼铃声,赶着一支支驼队驮着中原丝织品、服饰、铜镜、瓷器、茶叶、桃子、梨子、杏子到达西域各国,又将中原的造纸术、冶铁术、灌溉术在西域传播开来。同时商人们穿过大漠茫茫的风沙,赶着一支支驼队驮着皮毛、琥珀、苜蓿、胡豆、石榴、黄瓜、胡桃、胡麻来到中原王朝,也非常小心地怀揣着珍贵的佛经、乐器、杂技艺术来到长安。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的这条丝绸之路,使东西方的物种得以互通有无,让沿线国家实现了互利共赢,他的名字会永远铭记在受益国家人们的心中。
结语:路是人们走出来的,走的人多了,就会在路途中进行交流,交流频繁后,就形成了稳定的商业之路,于是丝绸之路就在历史长河中应运而生了。海上丝绸之路通向罗马的开通是什么时候?
海上丝绸之路通向罗马的开通时间可以追溯到公元2世纪。具体来说,最早的海上丝绸之路航线是在公元前104年至公元57年间,汉朝的使臣张骞出使西域并与西域各国建立贸易联系后,开始了中国与罗马帝国之间的海上贸易。这条航线途经中国的长江和海上航线,经过中东地区,最终抵达罗马帝国。
然而,在这之前,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已经存在与东方贸易的联系。 著名的丝绸之路,其中一部分经过陆地贸易,以及东方与地中海世界之间的陆上贸易路线,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至公元前87年)。但直到公元2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才真正开始形成,并且连接了中国和罗马帝国两个庞大的帝国。
这条海上贸易路线对于古代丝绸、瓷器、茶叶等中国商品的出口以及罗马帝国对宝石、黄金、狮子、香料等东方商品的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条贸易路线成为了东西方之间的纽带,促进了两个文明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繁荣。
唐僧师徒西天取经时是根据什么判断是往西走的?
路过凑个热闹。
对于题主这个问题,其实是考量的小说中描述的古人智慧以及文明发展程度问题。如果作为一部神话小说,其实这个问题到是很容易回答。
作为原书神话来看的方向问题解决方式-敢问路在何方?虽然,唐僧未成正果之前,作为凡胎肉体,没有那么多的先天技能储备,但别忘记了。三藏法师一路中可是有三位徒弟外加一个龙马为骑的的保护领路加持的。
用耳熟能详《西游记》的主题歌《敢问路在何方》所唱,就可以简单解释。
你挑着担,我牵着马,迎来日出,送走晚霞……很明显,唐僧师徒四人一马,队伍的安排中,根本无需唐僧来辨别方向的。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有徒弟啊。
走在队伍最前面的就是唐僧首徒-孙悟空。
虽然取经途中,孙悟空有时候也会唐僧的不信任,而撂挑子,但大部分时间都是保持在队伍中间,作为领路向导来的。
孙悟空何等人,菩提祖师之徒,一个筋斗云便是十万八千里,如观音留帖,此去西天十万八千里,不过瞬间即到。在看其余两徒,沙僧、猪八戒虽然稍逊,腾云驾雾的本领可不缺。即便唐僧的坐骑,那也是西海龙三太子变化而成,对于何处是西那自然是轻车熟路了。
徒弟为神且不说,即便书中所说的唐僧玄奘,显然也是对着十万八千里的西天路径距离也是心里有数的。以其估摸的时间三五七年即可回来,日行四五十公里便可取经回来,而且出门便知松枝向东。可见,唐僧本人也并非路痴。
又道:“徒弟们,我去之后,或三二年,或五七年,但看那山门里松枝头向东,我即回来;不然,断不回矣。”众徒将此言切切而记。 《西游记》真实的西天取经导航方向的可能首先,作为古人方向判断方式 ,早已经有了诸多解决方式。作为中国古四大发明的,司南早已经出现在战国之前。另外,中国古代的占星术也是非常成熟了,通过天上星斗四时天候的变化判读方向也是一个很容易的方法,而作为与唐玄奘同期的李淳风等都有出色的天文知识。
当然,还有一种方式就是带上地图,通过地图的指引配合日落方向来判断西行。毕竟对于地图绘制来说,在中国的出现也是很早的。
上世纪,马王堆汉墓出图的地图也告诉我们汉朝时已经有绘制地图的方式了。唐朝之前的西晋地图学家裴秀所制的地图使每幅地图全部依据比例尺来进行,与实际情况更为符合,可见真要远途出行,带上一副地图也是唐僧所必带之物的,再配合四时变化,以及一路的问路方式,方向问题很好解决。
而自汉唐时期,丝绸之路的贸易通达,让对于西去取经路线所经过的地段其实都是颇为了解的,而唐朝的强大也使得对于西域的管理也是颇为得力,这样就使得玄奘这样的有德有志有才的高僧取经一路的方向判断也并不难。
结语最终的结论就是,无论唐僧是真实的,还是神话的,西天一路,都是可以行的通的。无非就是神话中的妖魔鬼怪,和现实中的盗匪劫难和路途艰难的区别。
如何找到灵山的方向,并不会是玄奘法师遇到的主要问题。
丝绸之路的开辟可追溯到什么时候?
丝绸之路的开辟起源于西汉(前202年—8年)。 西汉(前202年—8年)汉武帝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的以首都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甘肃、新疆,到中亚、西亚,并连接地中海各国的陆上通道。 它的最初作用是运输中国古代出产的丝绸。1877年,德国地质地理学家李希霍芬在其著作《中国》一书中,把“从公元前114年至公元127年间,中国与中亚、中国与印度间以丝绸贸易为媒介的这条西域交通道路”命名为“丝绸之路”,这一名词很快被学术界和大众所接受,并正式运用。
丝绸之路起源于哪里?
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它是一条古代的贸易路线网络,连接了东亚、南亚、中亚、西亚和欧洲。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的汉代,大约始于公元前2世纪,经历了数个世纪的发展和繁荣。这条路线得名于中国出口的丝绸,这是当时世界上非常重要的贸易商品之一。
丝绸之路起点可以追溯到中国的陕西省西安市附近,那里有一个古老的城市称为长安(今天的西安)。从长安开始,丝绸之路分为几条主要路径,包括北线和南线。北线经过敦煌、河西走廊、塞外,最终进入中亚和欧洲;南线则经过云南、缅甸、印度次大陆,连接南亚和西亚。沿途的城市和贸易站点成为文化和商品交流的中心,丝绸、茶叶、瓷器、香料、药材和黄金等商品在丝绸之路上进行广泛的交易。
丝绸之路不仅仅是经济贸易的通道,它也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技术传播。通过丝绸之路,中国的丝绸、纸张、火药和指南针等发明传播到了西方,而西方的艺术、宗教和科学也传入了中国和其他东方地区。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影响深远,它被认为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贸易路线之一。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