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桓,三国志糜芳传原文?
《三国异志·汉书·糜芳传》
麋芳字子方,东海朐人也。祖世货殖,赀产钜亿。与兄竺迎先主于小沛,后曹公表芳为彭城相,去官,随先主至荆州。先主为荆州牧,以芳行南郡太守,与关羽共事。芳便弓善射,不置产业,善抚众心,士卒乐为先。
建安二十四年十月,吴将吕蒙驱数万袭南郡,又以步骘、黄盖、孙桓等督兵略零陵、武陵。时南郡兵少,芳拣于禁降卒固城坚守,蒙不能克,又以降将士仁诱之,芳怒枭其首,终不为动。吕蒙围城月余,力乏欲退。时关平援至,芳邀其后,大破之,蒙退巴丘物故。糜芳遂引兵趣武陵、零陵,所战皆克,斩吴中郎将黄盖,孙权大惧。先主拜扬武将军、武陵太守。时关羽克襄樊、糜芳伐荆南,咸著名迹,威震汉、湘。
先主虑北贼未除,又地近交、扬,复割零陵与权,芳与零陵太守习珍阴迁民六万户于沅陵、辰阳、临沅。转平东将军、都亭侯,复领南郡太守,赐鼓吹。
先主践祚,擢镇东将军、都乡候,督江陵。关羽卒,乃以芳假节、领荆州刺史,屯襄阳。颇诱北民及巫溪蛮开渠屯田以实上庸、襄阳、宜都,饶盐、铜之利,廪赖以丰。时商、宛残破,吏民潜道而南,(曹)丕不能止。
建兴二年,拜征北将军,败魏将赵俨、牛金,拔新野、穰县,会大疫,还。稍迁右将军、荆州刺史,临沅侯,假节督荆州、上庸军事,帝以东方之事委之。
四年,征为太尉,道卒,追谥曰贞侯。子成嗣,丞相掾、张掖、武威太守,名著西土。少子咸,横野将军。女霍弋妇。
芳在荆州十余年,绥怀远近,广被威恩,名震敌国,贼不敢侵。
三国演义里吴国大都督这个位置是不是换了好几任?
▲参考小说《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该小说中大部分人物都是历史上出现过的,其中吴国四代都督的故事更是让人津津乐道。
▲江东周郎东吴的第一代都督是周瑜,周瑜智谋过人,韬略了得,在小说中堪称是数一数二的人才。他早年与孙策结为朋友,随着孙策一起战斗,给孙策帮了不的忙。周瑜辅佐孙策攻无不取战无不克,出兵大战刘瑶,又占据庐江要地与荆州城立下赫赫战功。后来孙策遭遇不测,孙权继兄长之位成为江东之主,周瑜成为了吴国的重臣。好景不长,曹操实力逐渐增强,在北方形成了气候,在挟天子令诸的情况充当正牌,于建安十三年率八十三万虎狼之师南征孙权,对东吴有着极大的威胁。此时的吴国混乱不堪分成战和两派,东吴内乱怎能御敌?在诸葛亮的帮助下,周瑜稳定了君心并在大敌的压迫下被孙权封为大都督,以便统领全军。曹操统一全国的计划因庞统的连环计,黄盖的诈降计下被周瑜一击粉碎,奠定了后续时局的走向,周瑜也因此一战成名。不过在赤壁之战后的周瑜,因嫉妒屡次未害死的诸葛亮而十分忧虑,设下毒计软禁诸葛亮的主公刘备,结果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屡次的憋气和窝火让周瑜倍加难受,最终气不过一命呜呼。
▲江东第二任大都督鲁肃周瑜死后,鲁肃从副手继承东吴第二任大都督。鲁肃上任之后大多忙于收复荆州,毕竟荆州是鲁肃借出去的。在孙权看来荆州就是江东的门户,如果不收,那么蜀国迟早是个祸害,就算两国联姻,但一但魏国灭亡,迟早还是要撕破脸皮刀兵四起的。鲁肃本着国家的利益五次三番的向关羽索要荆州,但西蜀国在诸葛亮的策略下以各式各样的方法软硬兼施,说什么就是不给荆州。这种行为十分可恶,鲁肃在实在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设下几百名伏兵,并派信使去荆州请关羽过江赴会。但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关羽一人一舟单刀赴会,成功的逼着鲁肃只能闲谈而无法释放伏兵,处于被动之中。之后暗气暗憋的一代都督鲁子敬,最终在讨还荆州无果的情况下因病而终。
▲吕蒙白衣渡江鲁肃之死换来吕蒙的上任,吕蒙自幼习武,在孙权的影响下熟知兵法韬略。他发誓要为鲁肃报仇,击败关羽,夺回荆州,开始了他的辉煌之路。正在他一筹莫展之际,陆逊一语点醒了吕蒙,让吕蒙了解关羽极易骄傲的弱点,针对他的弱点装病在床,并献礼去夸赞关羽,以乱其方寸。虎视眈眈的曹魏使得关羽急于进兵去攻征讨,但有恐后顾之忧。关羽的心思在吕蒙的伪装之下一消百了,顺势让大队人马进攻曹魏。吕蒙这时才领兵雄起,趁其不备白衣渡江取了荆州,一雪前耻收复失地。虽关羽腹背受敌被东吴擒获,但在杀掉关羽后吕蒙也不知为什么患了重病,最终病故在江东。
▲陆逊火烧连营大破蜀军吕蒙死后刘备震怒,率倾国之兵席卷江东,东吴内部又陷入了当年的僵局,赤壁的前奏好像又再次重演,可悲的是大敌当前公瑾已死,国破家亡眼看即到,孙权这时被打的节节败退堪堪要完。俗话说:“物极必反”,正在东吴弥留之际,那位曾给吕蒙出谋划策过的陆逊出现了,他在紧要关头成为了江东第四任大都督,顶着内部和外部的压力在夷陵之战火烧刘备的八百里连营,一举击溃了奇胜不顾家的刘备军队,使其一蹶不振。孙权庆幸东吴未亡,大肆表彰了陆逊,又因陆逊型似周瑜,所以对陆逊十分看好,委以重任。晚年的孙权逐渐变的刚愎自用,谁都不信,与陆逊发生了口角。在此事不久后,陆逊憋气而亡,可惜至极。
▲历史中的三国鼎立从此在《三国演义》中,东吴四位大都督相继去世,吴国也逐步走向了灭亡!
程普与太史慈大战三十回合不落下风?
程普,字德谋,江东猛虎孙坚手下四大将之一,其他三人是黄盖、韩当、祖茂。其中程普是四大将之首,使一条铁脊蛇矛,孙坚讨伐黄巾军、讨伐董卓、孙策平定江东等战斗中,立下了赫赫战功。赤壁之战中,程普和周瑜齐心协力,击败曹操,之后又大破曹仁,夺取南郡。
程普辅佐孙坚、孙策、孙权三人,是东吴的缔造者之一,他武功高强,曾和东吴第一勇士太史慈大战三十回合,不分胜负,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
孙策将父亲孙坚遗留的金镶玉玺质押给袁术,借来三千军队,打拼天下。孙策借来士兵后,与刘繇对峙于神亭岭,击败刘繇手下大将张英,准备上神亭岭汉光武帝庙拜祭。他只带着程普、黄盖、韩当、蒋钦、周泰等十三人,来到光武帝庙中焚香磕头。
他祭奠完毕之后,回营的时候,遇到太史慈,与之大战一百多回合,不分胜负。最后孙策抢了太史慈背后的小戟,而太史慈抢了孙策的兜鍪,陷入胶着状态。神亭岭一战,奠定了他们两人并列为东吴第一勇士的地位。
第二天,太史慈将孙策的兜鍪挑在阵前,让军士们大叫道:“孙策的头在这儿了。”太史慈不服气,拍马出战,要与孙策再大战一场。孙策准备出战,被程普拦住。程普道:“太史慈不值得主公亲自出战,我去会会他,将其擒来。”程普骑着战马出战,却受到太史慈的轻蔑。
太史慈说道:“你是孙策的部将,武功平平,不是我的对手,还是让孙策来吧,我的对手不是你,而是小霸王策。”程普乃是孙策手下第一大将,听了太史慈的话后,大怒不已,挺矛大战太史慈。两人大战三十回合,刘繇鸣金收军,将太史慈召回。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程普曰:“不须主公劳力,某自擒之。”程普出到阵前,太史慈曰:“你非我之敌手,只教孙策出马来!”程普大怒,挺鎗直取太史慈。两马相交,战到三十合,刘繇急鸣金收军。
由于刘繇召回太史慈,中断了太史慈与程普的战斗,如果刘繇没有中断太史慈与程普的对战,两人在大战三十回合之后,继续交手,谁更厉害呢?
答案不出意外,太史慈更厉害,依据演义中相关内容,分析如下。
其一,太史慈能和小霸王孙策战成平手,并列为东吴第一勇士,程普很可能不是太史慈和孙策的对手。
西楚霸王是项羽,是我国古代的勇战派杰出代表,力能扛鼎,于千军万马之中取敌将首级如探囊取物。孙策有“小霸王”的外号,自然也不差,犹如项羽在世,实力肯定不差。而太史慈与之战成平手,可见太史慈是和孙策同级别的猛将,两人并列为东吴第一勇士。程普虽然厉害,肯定不是他的主公孙策的对手,也自然不是太史慈的敌手。
其二,程普只能斩杀华雄部将胡轸这些不入流武将,对上太史慈等超一流武将,三十回合就是极限了。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孙坚是先锋,兵锋直指汜水关。汜水关守将华雄派出胡轸出战,孙坚派出程普迎战。两人战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将其刺死。孙坚顺势挥军攻杀,大败华雄军队,得胜而归。孙坚之所以能够击败华雄军队,取得大捷,离不开程普的骁勇善战。
华雄只是董卓手下一员普通战将,远远无法和天下无双的吕布相比,很可能和李傕郭汜等人差不多。华雄的手下部将那就更差了,是一个不入流的武将。程普作为江东猛虎孙坚的第一战将,杀不入流的武将胡轸,不费吹灰之力。演义中相关描述如下:
华雄副将胡轸引兵五千,出关迎战。程普飞马挺矛,直取胡轸。斗不数合,程普刺中胡轸咽喉,死于马下。
太史慈不是胡轸之类的无名小卒,而是能和孙策战成平手的超一流武将。程普面对太史慈,心有余而力不足,能三十回合战平已经是极限了,再打下去,说不定哪一回合败在太史慈的手上。
结语
由于太史慈曾和孙策战成平手,是东吴第一勇士,而程普只是孙策手下的第一战将,他也只是杀过华雄手下无名小卒,两人能三十回合战平,已经是极限了。如果程普和太史慈继续打下去,太史慈可能更厉害,败的多半是程普。
朋友们,你们认为程普和太史慈谁更厉害?(本文以三国演义为主,与正史无关。)
前往“魁哥说三国”公号,观看更多三国精彩文章。
夷陵之战假如刘备胜利了?
刘备东出,所带兵力加上武陵五溪蛮,数量应该在八万左右,而东吴方面的军队也相差不了多少,如果夷陵一战结果反转,变成陆逊大败逃奔南郡龟缩江陵,那么,江东四都督以后就只有三都督,没有夷陵之战的陆逊,基本没谁会重视他,以后的局面也打不开了。刘备就此兵威大震,刘备个人声望达到巅峰,说威震中原也不为过,曹丕在旁边看得百感交集。孙权张皇失措,继续增援南郡,一面向刘备求和,一面派出使者向曹魏求援。
这样,历史就可能出现三国演义说的故事了,孙权提出割让原三郡或南郡一地、送回孙尚香等条件,换得两家合作。开出优厚条件迟滞刘备攻势的同时,加紧向曹丕求援,说不定连儿子也送到洛阳为人质,这次不二话。东吴主力摧毁,刘备水陆二路并进,孙桓的夷道也不用守了,跑吧,逃得好主将回去,不然又一个一锅端。陆逊躲进江陵日子更不好过,当初以孙权之威镇压宿将,说得天花乱坠,现在兵败,无言以对诸将,权威尽失,调兵遣将号令不出府门,一筹莫展。(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以刘备军的气势,挟大胜之威,东吴救兵未到,原刘备方的荆州地南郡武陵零陵应该大战后可以得手,东吴救兵到后看到上游残船和士卒尸体漂下来不敢前进,犹疑不定。孙权在曹魏救兵未到的情况下,也下不了决心再次决战,双方在原湘水划界地僵持。这时曹丕的态度最关键,帮谁谁就胜出,打谁谁就够呛。以曹魏能人众多的实际,必有谋士如刘晔杨阜类出来分析形势,认为两强攻一弱,三国失一,另一个必不能独存,于是,曹魏出兵,一路攻濡须口直取长江以南建业地,另一路从江夏周围和淮南夹攻庐江。打算与刘备合力灭亡东吴。(今日头条南方鹏首发)
这时,轮到刘备孙权头大了,刘备如果继续推进,就算全据南荆州,也难以单独面对以后曹魏对汉中和荆州的压力,孙权更糟,亡国之忧就在眼前,只得加紧向刘备求和,荆南两郡和半边江夏再给刘备也可以了。局势发展到这个地步,半世奔波的刘备,也明白再打下去,最大赢家绝不会是自己,同意求和,要点粮草财物之类,和长沙桂阳两郡,江夏就不要了,留给孙吴抗曹。二家再度联手,刘备从荆州出兵佯攻,或令诸葛亮魏延从汉中出兵直取长安,牵制曹魏,孙权则全力抵挡曹魏进攻。
最大的可能,三家大体恢复到关羽之前的形势,孙刘联手对付曹魏,孙权可以会丢失江北如江夏一部份和庐江等地,守住长江防线,长江下游南边无忧,刘备在荆州独力面对曹魏,益州则需在汉中重兵防守,但有魏延等人在,自保应该没有问题。但只要刘备的力量,无法占领襄樊,全据汉水南的荆州进而虎视南阳,还是处于被动,一不小心失荆州就会再度出现,而从实力和国力后盾、安定荆益人心、财税收入等方面,会更上一层楼,只要坚持几年,局势必会出现大的变化。
孙权的族人?
孙权族人有很多,其中一些比较著名的包括:
1. 孙坚:孙权的父亲,东汉末年的军阀。
2. 孙策:孙权的兄长,东汉末年的军阀,建立了孙吴政权。
3. 孙尚香:孙权的妹妹,刘备的妻子。
4. 孙亮:孙权的儿子,孙吴政权的第二位皇帝。
5. 孙休:孙权的儿子,孙吴政权的第三位皇帝。
6. 孙皓:孙权的孙子,孙吴政权的最后一位皇帝。
7. 孙韶:孙权的族人,东吴将领。
8. 孙静:孙权的族人,东吴将领。
9. 孙桓:孙权的族人,东吴将领。
10. 孙峻:孙权的族人,东吴权臣。
这只是孙权族人中的一小部分,孙权的家族在东吴政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