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幸咖啡造假,如何客观看待近期瑞幸咖啡财务造假事件?
跟普通大众有什么关系,除非你可以买到美股。看看新闻和专家分析,学习学习案例。多用券,该喝咖啡喝咖啡,该干啥干啥,
造假必然承担后果
浑水一月份就做空了瑞幸咖啡?
瑞幸咖啡的崩盘,主因是因为业绩造假,而不是浑水做空。
瑞幸咖啡在SEC(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新公布的一份文件显示,公司COO刘剑及其部分下属员工从2019年二季度起从事某些不当行为,伪造交易相关的销售额约为22亿元;而瑞幸咖啡2019年前三季度的主营业务收入为29.29亿元,也就说22 亿元造假规模都快追上前三个季度的总收入了。这导致瑞幸咖啡盘前跌幅超80%,每股由26.2美元降至每股4.6。
而就在2个月前,瑞幸曾坚决否认浑水做空报告中的造假指控。今年1月底,知名做空机构浑水曾发布了一份长达89页的瑞幸咖啡研究报告。该报告用一系列证据指控了瑞幸咖啡伪造销售数据和财务欺诈,并且认为瑞幸的管理层团队存在可疑的动机,商业模式经不住考验。
浑水方面表示,瑞幸咖啡事件显示了为何市场上需要卖空者的存在。
不过,如今随着瑞幸咖啡自证业绩作假,也证实了做空机构的浑水机构确实拿出了石锤。并且,浑水机构早早就对瑞幸咖啡开了空仓,伴随着瑞幸咖啡此次股价的一泄如注,浑水机构自然也是赚的盆满钵满。
真实的做好自己,就不怕浑水清水的了!
瑞幸咖啡股价暴跌事件对股市会有后续影响吗?
瑞幸咖啡时间线
2017年10月 神州优车集团原COO 钱治亚 创建,总部位于厦门,是中国最大的咖啡连锁品牌。
2019/05/17 瑞幸咖啡登陆纳斯达克,融资6.95亿美元,成为世界范围内从公司成立到IPO最快的公司。截至2019年底,瑞幸咖啡直营门店数达到4507家,交易用户数突破4000万,APP持续霸屏APP Store美食佳饮排行榜首超过200天。
2020年2月 做空机构——浑水(Muddy Waters Research),公开了一份100多页的做空报告,指控瑞幸咖啡涉嫌财务造假。但当时瑞幸咖啡在SEC官网发布公告坚决否认了报告中的所有指控,称报告基于毫无根据的推测和对事件的恶意解释。
2020/4/2 瑞幸咖啡自爆 在审计2019年年报发现问题后,董事会成立了一个特别调查委员会。委员会发现,公司2019年二季度至四季度期间,伪造了22亿元人民币的交易额,相关的成本和费用也相应虚增。
瑞幸咖啡造价事件带来的问题
股价暴跌,瑞幸面临巨额罚单
自公司自爆财务造价后,瑞幸咖啡连续跌停至个股股价熔断,股价暴跌80%。资本市场对造假的惩罚力度极大,瑞幸咖啡此次可能面临700亿的巨额罚单,公司高管也有可能因此锒铛入狱。公司的信用也会因为此次造假被抹黑。
担保公司面临质疑
瑞幸公司上市时,瑞信,摩根士丹利,中金国际,海通国际为其联合承销商,安永是其审计机构。这些机构在此次造假风波中势必会受到波及。
中国企业被抹黑
瑞幸咖啡也极大地抹黑了我国上市公司的形象,为我国科技公司在美上市带来极大的困扰。瑞幸咖啡一直是国内口碑良好的咖啡店,以极优的性价比被消费者称赞。希望瑞幸咖啡能跨过这一关。
如何看待瑞幸咖啡的爆单情况?
大家好我是粥粥.首先根据大数据来说,瑞幸咖啡2018年销售了大概9000W杯,其中送出大概4500W杯.2019年销售了大概1.5亿杯,另外送出了3400W杯。这里我们可以来看看一下瑞幸咖啡的心路历程
1)门店数
2017年10月,瑞幸咖啡第一家门店在北京联想桥开业。
2018年2月,瑞幸咖啡宣布5月底门店数要达到500家。2月28日《北京商报》发表《百天要开500家店,瑞幸咖啡底气何在》,借“业内人士”之口断定“结合人力、选址等因素,基本没有可行性”。
结果,瑞幸咖啡在100天内开出500家新店,在1年内开出2000家新店。“业内人士”不知作何感想。
2)单店销量
门店是瑞幸咖啡开展业务的“据点”,咖啡销量与门店数正相关。
2018年前7个月,瑞幸咖啡总销量1800万杯,全年总销量约9000万杯。可推算出前7个月每家门店每天出货270杯咖啡,前三季度日均290杯,四季度343杯,全年平均值320杯。
服务业的门店都有一个培育的过程,从开业到火爆需要一定时间,少则数周多则数月。320杯是把刚刚开业的新店与“老店”混为一谈搞平均得到的。“老店”之所以打引号,是因为瑞幸咖啡没有真正的“老店”。
2018年1月1日,瑞幸咖啡以2间门店开始试运营,5月8日以400间门店宣布正式开业。到年末,2073家门店有半数开业不到4个月。
3)单杯收入
2018年,瑞幸咖啡总收入7.63亿,销量约9000万杯,单杯收入8.5元。
假设9000万杯中有4500万杯是配合新店开业的一次性促销赠饮,其余4500万杯享受“充返”等形式的补贴后售价为17元/杯。
由于没有披露与轻食相关的数据,我们可以把轻食视为与咖啡一同出售的附属品,也就是说17元/杯的价格包括轻食。
按照这个比例,每间门店每天出货320杯中有160杯为赠饮。这是全年平均数,其实算上最初几星期赠饮的比例远大于50%,预计开业一两个季度之后大大降低。
4)亏损
已知2018年前三季度收入3.75亿,成本8.08亿,期间费用4.24亿,亏损8.57亿。结合期间新店开业情况,可推算出每间门店日收入、日亏损分别为3000元、6400元。
剔除开办及运营费用(经推算约为3400元),单店日销售亏损为3000元,差不多是卖90杯、赠200杯的效果(假设2018年每杯成本15元)。
2019,目标4500间
根据瑞幸咖啡零星披露的数据,对2019年做以下估计:
1)开店速度
假设上半年每月新开210间,下半年每月新开200间,全年新开2460间,2019年末门店数4533间。
开业6个月以上的门店由于人气的逐步积累成为“出货”的主力,而且由于开店成本摊销完毕、赠饮基本取消,这些门店开始为瑞幸贡献毛利润。预计2019年12月,瑞幸咖啡开业6个月以上的门店数将达3122家。
2)补贴、赠饮及销量
开业3个月以内,平均每天赠饮150杯,销售150杯。
开业3~6个月,取消赠饮,每天销售300杯。
开业6个月以上,每天销售500杯。
开业3个月以上的门店,轻食销售金额相当于咖啡的20%。轻食毛利润率按30%计算。
3)成本、毛利润
假设补贴后售价为15元,轻食不再视为附属。由于规模效益,单杯成本降到12元(注:成本包括食材、门店租金、人工、折旧、能源、纸杯)。
假设一次性开办费用为18万(包括装潢、设备等,不含房租),在门店开业6个月内每天摊销1000元。日常管理费用(含房租、人工、水电费等)已摊入单杯成本。
咖啡售价15元/杯,毛利润率3元,轻食毛利润率20%。
2019年毛利润约9亿元
共享单车最大的问题是无论规模多大都不可能有毛利润。因为用户每次骑行愿意支付的金额不超过1元钱,而平台运维、车辆调度、购置成本摊销合计超过2元。
咖啡零售是“暴利”行业,一杯售价超过30元的咖啡,里面的咖啡豆只值2元钱!其它是奶、糖、纸杯、房租、人工、水电费及连锁企业的利润。
瑞幸咖啡的定价策略是比星巴克低一大截还常年有补贴。这与民航的策略有几分相似:机票价格不菲却常年有折扣,节假日减少甚至取消折扣,乘客还无从抱怨民航涨价。
尽管常年补贴,瑞幸卖出去的每一杯咖啡都是有毛利润可赚的。
1)咖啡及轻食销售额
根据上文假设,2019年瑞幸将卖出4.1亿杯咖啡,按每杯15元计算收入61.9亿。补贴后15元,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优势。轻食销售额为咖啡的30%,全年收入18.6亿。咖啡、轻食合计80.5亿元。
预计到2019年12月,瑞幸咖啡单月销量可达5410万杯,赠饮280万杯,合共5690万杯。
以年末4500间门店为分母,每店每天连卖带送合共出货408杯,这是相对知足的估计。
(注:2月份营业天数按15天计算)
由于初具品牌知名度,加之2000多家店已于2018年开业,2019年赠饮退居次要促销方式,全年赠饮约3400万杯。
2)毛利润
瑞幸咖啡主要成本包括咖啡(包括食材、房租、人工等),轻食成本及门店开办费摊销。2019年,三大成本分别为53.6亿、13亿和4.63亿,共计48.06亿元,毛利润近9.3亿。
3)经营亏损
企业运营必不可少的支出是成本,可花可不花的是费用。比如饭馆的食材是成本,发代金券的相关成本是市场费用。
假设补贴必不可少,赠饮是“临时促销”,则应把补贴视为成本,或将补贴后的净收入列为销售额,赠饮成本则列入市场费用。
假设2019年瑞幸咖啡市场费用为10亿元。其中,广告费6亿、赠饮成本4亿。6亿广告不算少而且遍布目标城市的4500家门店都是“户外广告牌”。如此算来,“补贴+广告”的力度相当大。
假设2019年管理费用、财务费用(或有债务融资)合计不超过5亿元。
满足以上所有假设的前提下,瑞幸咖啡2019年经营亏损约为6亿元(9亿毛利润减15亿费用),经营亏损率约7.5%。
但是随着瑞幸咖啡的财务作假丑闻爆出,它在2020年的形势十分的不容客观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助到你
哪些上市公司会受影响?
这是一个全球化的市场,瑞幸造假风波必然影响到不少其他的上市公司,下面小麦就为大家盘整下受瑞幸风波影响的上市公司。
首当其冲的自然是神州租车了,毕竟大家都是“神州系”的控股公司,不但实际控制人都是陆正耀,而且瑞幸的资本扩张之路也无不渗透着神州的影子,2018年6月,瑞幸咖啡正式引入风投机构。A轮融资2亿美元,引入大钲资本、愉悦资本、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君联资本。而其中大钲资本创始人黎辉、愉悦资本创始人刘二海此前曾担任神州租车非执行董事。
由于关系实在紧密,导致神州租车在4月3日当天直接下跌超过54%,收盘价定格于1.96港币,单日市值缩水接近50亿港币。
虽然神州租车方面于4月7日发布公告声明:并未持有瑞幸咖啡的任何美国存托股份或其他证券,且并未参与瑞幸咖啡的任何商业交易。股价也随之反弹了超过30%,但是瑞幸的风波还在继续,关系甚密的神州租车必然无法因为一则公告就摆脱市场影响。更何况未来还有股权质押的爆仓风险,看来这市值的大幅缩水短期是修复不了了。
除了港股的神舟租车,A股也有不少公司受影响,哈尔斯就其中关注度较高的一家。
2019年9月,哈尔斯与瑞幸咖啡签订为期3年的合作框架协议,哈尔斯将根据瑞幸咖啡的要求进行luckin coffee周边产品的相关开发、制作。
作为国内杯壶产业唯一的上市公司,原本与资本和市场占有迅速扩张的瑞幸合作可谓是强强联手,但目前股价却也在短短2周内跌幅超过20%。
面对不断萎缩的市值,公司于4月6日晚间发布澄清公告,公告表示虽然双方之前有合作协议但是截至本公告披露之日,双方尚未就有关产品开发、销售等方面的事宜取得实质性进展。
除了有发布公告澄清合作关系的,还有不少公司在投资者互动中正面回答了投资者的相关提问。如分众传媒、冰山冷热等,均表达了瑞幸事件不会对公司的正常运作造成影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