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票房破10亿,票房为何会如此之高?
2019年9月1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官方宣布已经突破49亿,接着向着50亿的目标冲刺。
不过如今哪吒的热度已经过去一大半,所以这条消息也并没有太多的波澜起伏,毕竟在观众的认知中,取得如此的成绩也算情理之中。
那《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为何如此之高呢?
首先,口碑的地位与作用逐渐被凹显,也是近些年引导观影选择的重要因素。
哪吒上映后,获得的口碑评分较为亮眼,豆瓣评分8.6,淘票票评分9.5,猫眼评分9.6,这样的评分也是中国动画电影近年来少有的高分,也赢得了众多大咖的推荐。
对于一部动画电影,能取得如此高的评分也是相当的好奇,大众也欲走进电影院一探究竟,而当观看之后也都赞不绝口,甚至用国漫之光的词来形容,于是口碑在观众之间发酵,向非观众传播,吸引着更多的人去电影院体会,如此较为乐观的蝴蝶效应形成。
《哪吒之魔童降世》电影自身的质量过硬。
打铁需自身硬,这样的道理在哪吒上体现的清楚明白。
哪吒改编自中国古典神话故事,有着众多的群众基础,如何改编而呈现一个不一样的哪吒让人眼前一亮显得尤为重要,于是电影呈现了一个叛逆,调皮爱捣蛋的哪吒,与古典中的哪吒有着几分相似,却也是现在无数熊孩子的缩影。
而电影故事呈现的,是诸多看点,让人回味无穷:
满满的家庭温情,父母之爱重于泰山却无默默无言。
朋友之情简单平淡却如同君子之交厚重。
反派行事的背后都藏着一道伤疤,让他们行事趋于极端。
都说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所以一千个《哪吒之魔童降世》观众就有一千种自己的体会,而体会的背后,是对电影质量的肯定。
时势造英雄,运者,势也。
一方势力的强其实有时候也得益于另一方的弱,哪吒于7月尾巴上映,而7月末也有被寄予厚望的上映的影片,鹿晗主演的《上海堡垒》得益于《流浪地球》所创造的声势被一度认为能成功接过国产科幻的旗帜,结果却是扑街,这样的结果让人反而去哪吒找些安慰。
而此前《大圣归来》《白蛇缘起》《大鱼海棠》的国产动画电影的探索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提高了国产动画的知名度与市场认可度,也扩展了动画电影的观影人群的层次,动画电影呈现的不再是简单幼稚,而是注入了成年人所具有的情绪纠葛,有了更为广阔与深度的内涵。
《哪吒之魔童降世》是否能超越50亿暂时还不得而知,但取得如此的票房成绩已经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也期待后续中国电影中有更多的如此佳作面世。
哪吒之魔童降世国外票房真实现状如何?
随着9月初正式的开学,2019年暑期档正式结束,而这个暑期档最大的黑马,就是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它不但国内票房突破47亿,超越《流浪地球》跃上中国电影票房第二。
而且,《哪吒》上周已经在澳大利亚上映了,现在《哪吒》在澳大利亚上映传回国内的消息,都是些什么“首日引爆当地票房市场”什么“一举拿下澳大利亚同档期电影票房排名第二”。
《哪吒》登顶澳大利亚首周末票房冠军,突破近十年华语电影在澳大利亚的票房纪录等等。
这些从客观上讲都是事实,但如果你要问《哪吒》在澳大利亚具体票房是多少呢?
根据数据统计,由于《哪吒》市场表现不错,最终票房有望突破200万澳元。但约合人民币有多少呢,只有区区961万元。澳大利亚最后只有不到一千万人民币的票房,与国内47亿票房相比,不能说九牛一毛,但确实是不算什么。
有人表示澳大利亚差不多2500万人口,而且《哪吒》票房只有华人地区城市上映,票房这么高已经相当不错了。
答案是正是如此,即使3亿人口的北美,《哪吒》也只是在华人聚集的城市上映。别看有些媒体用的什么“哪吒北美口碑继续爆棚,票房不错”之类的标题。但实际上,《哪吒》8月29日登陆北美院线,根据外媒的报道,《哪吒》北美首周只有66家影院上映,周末三天票房是119万美元。
即使再稍稍扩大上映影院,但最多几百家影院,与北美几万院线是不能比较的。《哪吒》北美票房最终能达到1千万,已经和《流浪地球》属于破天荒的破纪录了。
有些早想看笑话的观众就会表示了,早就知道中国电影海外票房不高。不管《战狼2》《流浪地球》还是《哪吒》,都只是中国人一厢情愿意淫如何如何。那么,《哪吒》海外票房不高到底是为什么呢。首先就是文化隔阂的问题,这个有一定道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对外国人比较晦涩难懂。像《哪吒》将要在海外上映,网上关于某翻译都引起了争论,如我们中国人熟悉的“急急如律令”,翻译成英文成了“fast fast biu biu”。
中国文化难以翻译,翻译成英文丧失中国文化的特殊趣味。这确实都是事实,但凡能够流行全世界的影视作品,不同的类型,传播的范围,不同文明国家人民接受的程度,因为文化隔阂,确实存在明显的差异。
但《哪吒》海外票房不高和这些并没有什么关系,主要就是《哪吒》和《流浪地球》一样,在国内成功得非常的偶然,导演和公司事先都没有预料到自己电影会大爆特爆,成为国产电影市场的爆款。
这两部电影在国内不属于大投资,大资源和大人脉的重磅商业大片,这两部电影对于海外发行根本没有任何的准备。与当年和海外大公司合作的《卧虎藏龙》《英雄》再到《功夫》这些大片,可谓完全不同。这么一来,《哪吒》海外票房不高也就理所当然了。
那么,迄今为止对海外输出最成功的中国电影是什么?对海外文化软实力输出最成功的中国大片,如果单指商业大片,那么当然是华语商业大片巅峰时代,香港电影的辉煌时期了。
当时香港电影的电影工业最成熟,作为文化软实力传播最广,其中商业大片大概有四种类型,分别是功夫动作片,警匪枪战片,武侠奇幻片与喜剧片。香港商业大片在全世界传播最成功的,影响最大,最深最广首推动作片。
首先,香港动作巨星全世界范围都非常火爆,国际巨星就有李小龙和成龙,李连杰和甄子丹也是相当火爆。
其次,香港动作片幕后精英向全世界输出,像袁和平“美漂”时期指导的《黑客帝国》《霹雳娇娃》,元奎指导的《x战警1》和《玩命快递》等等。最后,当然是香港动作片的成功,动作片演员和精英向全世界输出,香港动作片风格深刻影响全世界的动作电影,直到今天很多好莱坞大片都是如此,像《王牌特工》《碟中谍6》,动作设计都有中国人。
香港动作片全世界范围的火爆,原因便是故事剧情的简单直接,动作设计风格精彩绝伦,展现出大量的荧幕奇观。外国观众对于故事非常容易理解,对于火爆动作肾上腺素飙升,接受不会有什么门槛。相比之下,同时代的香港警匪片和武侠片,难道成就会比动作片小?
答案是显然是否定的,香港警战片虽然也有吴宇森的成功“美漂”,武侠片有着美国大导演昆汀受到影响,拍出过《杀死比尔2》的致敬。
但,这两种类型对于全世界的影响,确实有些不如动作片了。原因就是警匪和武侠是深度根植于本土的。警匪片是香港本土文化的基因,武侠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延续,外国人理解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
不过,后来中国武侠片成为了仅次于香港动作片,最成功输出给世界的中国影视类型之一。这个过程反倒不是香港电影做到的,而是香港电影衰落过后,两岸三地联合的商业大片。1997年的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再到2002年张艺谋导演的《英雄》,后面还有《十面埋伏》等等。
至于这些武侠片为何能传播到国外,进而到在国外获得趣高的票房,像《卧虎藏龙》还是迄今为止在海外票房最高的海外电影。前面已经说了,这几部电影有着海外大公司的发行宣传。
《哪吒》和《流浪地球》海外传播还不算成功,最主要就是爆发突然准备不足等原因。
衍生品为何销量不佳?
“哪吒”真的逆天了?
截止到9月10日,哪吒票房已到48亿多,可以说是逆天了,这个票房简直也是一个奇迹了,截止目前,影片累积观影人次高达1.34亿,位居2019全球单市场单片人次冠军。
猫眼评分9.7,在近700万观众评价基础上,位列双平台动画电影评分第一,成为无数观众心目中的“影院必看”系列。
人民日报、央视新闻、共青团中央、中纪委、新华社等一线权威媒体,纷纷对其力表认可,称赞影片为“国漫之光”。这故事逆天,啥子是逆天嘞?
“哪吒”衍生品销量不佳?影片大卖的同时,观众对影片衍生品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不过,相关记者了解到,影片官方衍生产品需预售30天左右才发货,并且产品种类有限,而不少盗版衍生品已在多家电商平台热销。
事实上,这种情况在国内动画电影行业并不少见,几年前,《捉妖记》热映时也出现同样的情况。中国动漫集团发展研究部主任宋磊在接受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采访时分析,这种现象主要与国产动画电影的市场不确定性有关。
盗版产品抢占市场“只有官方发布的周边、衍生品才是正版!”7月26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同日,影片的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声明,表示“正版周边已在路上”。7月30日,《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投资发行方光线影业发表版权声明,呼吁社会抵制盗版衍生品。
正版衍生品的姗姗来迟,给了盗版可乘之机。记者在淘宝、京东等多家电商平台上搜索“哪吒周边”,发现有诸多山寨衍生品,包括T恤、手机壳、公仔、抱枕等。记者注意到,目前已有店铺获官方正版授权售卖正版T恤,但客服告知该T恤为预售产品,将在30天左右发货。记者询问发货时间为何这么长,客服回应称,正版周边的设计生产要经过“监修”阶段,即在获得IP授权后,开发方需要不断与版权方进行沟通,由版权方对作品提出修改意见并进行修改。
官方没有更多精力?与《哪吒之魔童降世》类似,2015年《捉妖记》热映时,小妖王“胡巴”深受观众喜爱,正版玩偶缺席导致网上出现一批又一批山寨“胡巴”,其粗糙的制作引来许多网友吐槽。对此,《捉妖记》导演许诚毅表示,当初因为忙着电影制作,根本没有太多精力顾及电影衍生品。至于网上的盗版“胡巴”,片方也只能表示无奈。
到底好不好?但是,不管怎样,“哪吒”为中国市场经济带来的推动,一定不会少,他的贡献一定会有目共睹的,这个问题不是一个悲观的,是看好的!
如何看待预计国产动画片哪吒之魔童降世票房超20亿?
不是预估32亿吗
哪吒票房破46亿?
《哪吒》的成功,不代表光线传媒的成功。一部成功的片子已经将光线传媒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明智的企业负责人会借力打力,就此狠批自己,狠狠扒一扒自己存在的不足,去反思:为什么只有《哪吒》能一炮而红?这个是一个企业负责人该思考的!连这点头脑都懒得动,该怎么说他是一个负责人的人?一个企业负责人,首先要对自己的员工负责任,你的一部《哪吒》收获颇丰,很多有关联的人肯定就此开始平步青云了,腰包也比以前鼓三倍。但是此时庆功为时尚早!!借力打力,只有借此大捷,继续发力,找不足,狠纠过去的错误,牢牢去抓成功的经验,才能走的更稳,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毕竟成功的经验全部有迹可循,就是很多人蓦然回首才发现:成功原来如此简单。好多人发现成功的奥秘时,是痛恨终生的,毕竟太多人都是廉颇老矣,壮士暮年才幡然醒悟。错过了好时光,没有了好经历,奥秘在手,也绝无去实施的可能了。人活一世,就是这么的让你无奈,这就是造物弄人吧!光线传媒:希望你顶着《哪吒》的光环,奋起直拼,没有什么是不可以的!加油(ง •̀_•́)ง别人越是质疑,你就越要闹出大动静,让别人从此刮目相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