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防员救人后失联,消防员冲进火场后失去联络怎么办

诗佳网

消防员救人后失联,消防员冲进火场后失去联络怎么办?

一般消费员的装备上都有无线通话 如果在火场失联 那么多数可能是遇难 也有可能是躲避在某处无法联系,可以在火场可控的情况下 进入火场经行搜救。

黎巴嫩首都大爆炸的元凶是2700吨硝酸铵?

黎巴嫩首都大爆炸的元凶是2700吨硝酸铵,化肥怎么会爆炸?

据多个媒体报道,当地时间周二在黎巴嫩首都贝鲁特港口发生了极其严重的爆炸事件,已经有78人在爆炸中死亡,超过4000人受伤,据估计死亡人数会继续上升!黎巴嫩总理哈桑·迪亚卜已宣布5日为国家哀悼日,他的妻子和女儿也在爆炸中受伤!港口周围大量建筑物被毁坏,医院已经人满为患!

消防员救人后失联,消防员冲进火场后失去联络怎么办

据黎巴嫩安全部门负责人阿巴斯·易卜拉欣(Abbas Ibrahim)表示在港口仓库中储存了大量易燃易爆的化学物质,黎总理已经确认,发生爆炸的是2700吨硝酸铵,据称是维修焊接的火花引燃了炸药,最终发生大爆炸!

爆炸现场

硝酸铵到底是化肥还是炸药?

在我们的印象中,硝酸铵是一种优质化肥,因为在小时候经常看到家里有标着硝酸铵的化肥袋出现,有时候保存不好,结块了还帮忙拿榔头砸碎,但据新闻报道中,硝酸铵居然是一种剧烈的爆炸物,而且那爆炸产生的蘑菇云,简直就和核弹爆炸一样,想想实在是后怕!

硝酸铵结晶

硝酸铵的化学式是NH4NO3(一般简化为N2H4O3),这是一种白色结晶的固体,各位看到N2就明白了,这是一种含氮化合物,农业上是作为高氮化肥使用的!但它同时也是一种高爆炸药,并且在工业炸药的占比中比例很大,比如北美的工业炸药中有80%都是硝酸铵炸药!

既然它是一种高爆炸药,为什么还能做化肥?

首先它是一种化肥肯定没错,它也是一种炸药也没错,但化肥和炸药之间有一个非常大的差别!作为炸药的硝酸铵中添加了助燃剂,而作为化肥的硝酸铵却没有这种添加剂!因此尽管化肥硝酸铵它也能爆炸,但它的引爆难度比TNT都要更难!

比如著名的硝酸甘油炸药,在诺贝尔加硅藻土等稳定处理之前,这种爆炸物稳定性极差,晃动或者跌落都可以引爆它,相对TNT就安全很多,比如火烧鞭炮炸都不能将其引爆,必须要用符合TNT引爆要求的雷管才可以!

硝酸铵引爆难度比TNT都要难,因此它作为化肥在一定的条件下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它仍然是一种危险的爆炸物,因此在各国都逐渐将这种化肥淘汰,毕竟它在某些条件下仍然可以变成一种剧烈爆炸物,而且它的威力是有目共睹的!

因为助燃剂实在是太容易获得了,尽管各种助燃剂威力会有所差别,但只要能让硝酸铵爆炸,威力小一点又如何呢?量大一点就可以了!至于是什么材料做助燃剂,笔者就不叽叽歪歪了,毕竟这是爆炸品的制造方法!

历史上硝酸铵发生的大爆炸

硝酸铵爆炸的案例不在少数,但历史上最著名的爆炸要数德克萨斯城港口的一整船硝酸铵爆炸事故,起因是一起火灾,但因灭火不当,原本应该水喷淋降温与直接灭火,但当事船员直接封闭货仓通入高温蒸汽!正常条件下这是船舶灭火的常规操作,而且可以不损坏货物!

但硝酸铵在高温下会分解成一氧化二氮和水蒸气,更要命的是一氧化二氮在高温下又会分解成氧气,所以燃烧愈发猛烈,货仓成了孕育引爆环境的地狱!最终船长在救火无望后弃船准备承担损失!但这个故事远未结束!因为高温环境导致了硝酸铵瞬间分解爆炸,其装载的2300吨硝酸铵将德克萨斯港口炸上了天!

各种温度下硝酸铵分解过程

但这只是灾难的首秀而已,因为德克萨斯港口还有一个油库和另一艘运送硝酸铵的船舶停靠,德克萨斯城进入港口灭火的第一批消防队员悉数阵亡,而且爆炸后港口灭火再难开展,因此后面的油库大火和另一艘硝酸铵运输船,几乎就是眼睁睁看着它们一个个爆炸的!

在大火烧了十几个小时后,另一艘运送1000吨硝酸铵的船舶也发生大爆炸!这是美国历史上最惨痛工业事故,得克萨斯城的消防队仅一人幸存,罹难人数达到了581人,超过3500人受伤!

非常容易获得的炸药:硝酸铵

TNT和C4性能稳定,威力强大,但也非常难以获得!而作为化肥的硝酸铵却很容易获得,非常容易即可改造成高爆炸药,所以经常被恐怖分子改造实施爆炸!1995年4月19日俄克拉荷马城爆炸案中,恐怖分子就使用了将近2吨的硝酸铵和其它化学药品改造的炸弹!

他们以给农田施肥的理由在堪萨斯州合作社购买了硝酸铵,加上其他化学药品,总共制成的土炸弹重量达到了3吨左右!1995年4月19日上午9点02分,装载了这个超级“土炸弹”的汽车在默拉联邦大楼北侧的日托中心停车场被引爆!

制造爆炸的人叫蒂莫西·麦克维,一名参加过第一次海湾战争的受训退伍兵。 制造爆炸原因:对政府不满。

九层高的艾尔弗雷德·P·默拉联邦大楼1/3被炸飞,引爆地炸出一个9米宽,2.4米深的超级大坑,爆炸造成16个街区内的324幢建筑物严重受损!共计导致168人死亡,另有超过680人受伤,经济损失超过6.5亿美元。据联邦炸弹专家估算,此次爆炸的威力相当于2.2吨TNT炸药!

鉴于此,各国都已经收紧对硝酸铵的销售控制,现在在市面上销售的农资硝酸铵已经换成了硝酸铵钙或者硫硝铵和磷硝铵等,或者在硝酸铵中加入硫酸铵、硝酸镁、氯化钾、硝酸钙等制成复混型肥!

如何评价电影紧急救援?

先说一句,《紧急救援》(好片指数65分)电影票是我在李佳琦直播间抢的,19.9元一张,只能首周五或周六观看。

当我锁定座位那一刻,心里就有点发慌:这套路再明显不过了,豆瓣没开分,先用低价票把影厅锁住,从而保证自己的排片量。这是个“阳谋”,本来无可厚非,可苏莫从中嗅到了片方的不自信。

事实上片方的判断没有错,想要复制《红海行动》(好片指数75分)凭借口碑逆袭的营销方式基本上走不通,《紧急救援》即使不是显而易见的烂片,也绝对算不上惊艳,首周将利益最大化是最理性的选择。

电影就像是特别努力的笨学生,考试没考好,却让人不忍苛责:人家都付出了120分的努力,无奈偏科严重,下次再努力吧!

选对了题材,选错了方法

我想试着简单介绍一下剧情,发现这居然是件很难的事儿。硬要概括的话,电影把镜头对准了彭于晏带领的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讲述了他们一次次出生入死,以血肉之躯拯救灾难下的生命的故事。

你大概能理解我的难处了,说白了《紧急救援》是一部拼盘电影,很像《紧急救命》这样的单元剧,主线故事约等于没有。

同时这又是个不错的题材,中国救捞队每天都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在和平年代,他们就是正义的守护神。能将镜头对准他们,让他们站在聚光灯下,这是电影的最大贡献。

片中的四场救援都由真实事件改编,林超贤导演在《红海行动》和《湄公河行动》(好片指数73分)中就对大场面有着精准的把控,《紧急救援》里也没掉链子。救援的“武戏”可以说是全片的精华所在,只是中间穿插的“文戏”就显得十分尴尬了。

苏莫一直觉得,戏就是戏,当我们评价一部电影时使用了“文戏”和“武戏”的字眼,电影就已经失败了。

《紧急救援》的故事结构也很奇怪。

照理说,如果电影只着重表现一场救援,效果要比现在好得多。最多再补上一个开场戏作为铺垫,就像黄晓明的《烈火英雄》(好片指数63分)一样。

几场高潮戏应该是逐层递进的,这样有助于情绪的积累,观感也会比较连续。

《紧急救援》的四场高潮戏却是平行的,虽然也对应了电影“起承转合”四个章节,但给得过分随意了,与观众情绪完全不合拍。

比如第二场救援运油卡车司机,起的作用无非就是让彭于晏和辛芷蕾这个新团队磨合适应。可拿出整整一大段戏就讲这么点事儿,叙事浓度太低了,还有点炫技的嫌疑。就算把整场戏拿掉,你会发现对故事完整性没有任何影响,那么这场戏就是废的,是多余的。

剧本是一剧之本,万恶之源

林超贤是不会拍递进结构吗?

显然不是。

我上边说的这些点,《红海行动》都做得特别好,黄景瑜饰演的新狙击手加入团队,执行一个看起来简单的撤侨任务。

但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事态不断升级,团队只能一次又一次加入战斗。而人物的刻画,是夹在叙事当中的,一个眼神,几句台词,就足以将人物立起来。

看得出来,林超贤是特意选的一个平行结构,来与自己的上一部作品做区分。林导可能是想以塑造人物为主,通过彭于晏的成长为轴线来推进叙事,

这样的结构不是没有成功案例,《勇往直前》(好片指数80分)就是一个例子。那部电影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发力点不是叙事,而是刻画人物。影片结束你可能不记得他们做过什么壮举,却一定会记住这个团队。

找准了参照系,我觉得《紧急救援》这个拍摄方向是没问题的,问题出在影片没有足以支撑这个理念的优秀剧本。

故事由林超贤提出,具体到剧本,却是三位女编剧完成的。其中支雅卿和谭宇力都是首次编写剧本,王思敏的编剧代表作则是“四大名捕”系列。如此看来,《紧急救援》割裂的故事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我还强烈怀疑编剧中隐藏着一些关系户。

总之这是一部没有粘合剂的电影,即使个别章节在林导的调度下极为出彩,也掩盖不住整体的乏力。

这就像一桶水,短板才决定了电影的基准。

去年春节档不过如此

又要春节档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年初的所谓“最强春节档”。后来因为疫情的影响,七部大片全部撤档。

《紧急救援》好片指数65分

《夺冠》好片指数71分

《姜子牙》好片指数65分

《囧妈》好片指数60分

《急先锋》好片指数50分

当时的预售票房,《唐人街探案3》一骑绝尘,其他电影连点零头都分不到。如今各位选手把底牌都亮差不多了,才知道观众盲投就很准,以上五部影片至少大部分不值得花着溢价的电影票钱去观看。

所以上个春节档看起来热闹,其实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如果真的全部上映相信最终票房很口碑与现在也差不多。

最后还是回到《紧急救援》上来,总的来说,《紧急救援》的优缺点都很明显,那优点可以抵消缺点吗?

显然不能啊。

比如一幅画作,如果有一处败笔,还有可能成为名作,甚至这处败笔或者遗憾,反而让画作更珍贵。

可你要是半张画都是败笔,你跟人说我另外半边画得好,有用吗?

明明一副爆款相,主创也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几位主角可以看出进行了不少的训练,电影拍摄环境也非常艰苦,可惜就是没能拍出一部好看的电影。

而这个问题也非常好解决,很多“国产大片”也都可以借鉴一下,就是找几个靠谱的编剧就行了。(END)

先说一句,《紧急救援》(好片指数65分)电影票是我在李佳琦直播间抢的,19.9元一张,只能首周五或周六观看。

当我锁定座位那一刻,心里就有点发慌:这套路再明显不过了,豆瓣没开分,先用低价票把影厅锁住,从而保证自己的排片量。这是个“阳谋”,本来无可厚非,可苏莫从中嗅到了片方的不自信。

事实上片方的判断没有错,想要复制《红海行动》(好片指数75分)凭借口碑逆袭的营销方式基本上走不通,《紧急救援》即使不是显而易见的烂片,也绝对算不上惊艳,首周将利益最大化是最理性的选择。

电影就像是特别努力的笨学生,考试没考好,却让人不忍苛责:人家都付出了120分的努力,无奈偏科严重,下次再努力吧!

选对了题材,选错了方法

我想试着简单介绍一下剧情,发现这居然是件很难的事儿。硬要概括的话,电影把镜头对准了彭于晏带领的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讲述了他们一次次出生入死,以血肉之躯拯救灾难下的生命的故事。

你大概能理解我的难处了,说白了《紧急救援》是一部拼盘电影,很像《紧急救命》这样的单元剧,主线故事约等于没有。

同时这又是个不错的题材,中国救捞队每天都面临着生死的考验,在和平年代,他们就是正义的守护神。能将镜头对准他们,让他们站在聚光灯下,这是电影的最大贡献。

片中的四场救援都由真实事件改编,林超贤导演在《红海行动》和《湄公河行动》(好片指数73分)中就对大场面有着精准的把控,《紧急救援》里也没掉链子。救援的“武戏”可以说是全片的精华所在,只是中间穿插的“文戏”就显得十分尴尬了。

苏莫一直觉得,戏就是戏,当我们评价一部电影时使用了“文戏”和“武戏”的字眼,电影就已经失败了。

《紧急救援》的故事结构也很奇怪。

照理说,如果电影只着重表现一场救援,效果要比现在好得多。最多再补上一个开场戏作为铺垫,就像黄晓明的《烈火英雄》(好片指数63分)一样。

几场高潮戏应该是逐层递进的,这样有助于情绪的积累,观感也会比较连续。

《紧急救援》的四场高潮戏却是平行的,虽然也对应了电影“起承转合”四个章节,但给得过分随意了,与观众情绪完全不合拍。

比如第二场救援运油卡车司机,起的作用无非就是让彭于晏和辛芷蕾这个新团队磨合适应。可拿出整整一大段戏就讲这么点事儿,叙事浓度太低了,还有点炫技的嫌疑。就算把整场戏拿掉,你会发现对故事完整性没有任何影响,那么这场戏就是废的,是多余的。

剧本是一剧之本,万恶之源

林超贤是不会拍递进结构吗?

显然不是。

我上边说的这些点,《红海行动》都做得特别好,黄景瑜饰演的新狙击手加入团队,执行一个看起来简单的撤侨任务。

但在任务执行过程中,事态不断升级,团队只能一次又一次加入战斗。而人物的刻画,是夹在叙事当中的,一个眼神,几句台词,就足以将人物立起来。

看得出来,林超贤是特意选的一个平行结构,来与自己的上一部作品做区分。林导可能是想以塑造人物为主,通过彭于晏的成长为轴线来推进叙事,

这样的结构不是没有成功案例,《勇往直前》(好片指数80分)就是一个例子。那部电影没有强烈的戏剧冲突,发力点不是叙事,而是刻画人物。影片结束你可能不记得他们做过什么壮举,却一定会记住这个团队。

找准了参照系,我觉得《紧急救援》这个拍摄方向是没问题的,问题出在影片没有足以支撑这个理念的优秀剧本。

故事由林超贤提出,具体到剧本,却是三位女编剧完成的。其中支雅卿和谭宇力都是首次编写剧本,王思敏的编剧代表作则是“四大名捕”系列。如此看来,《紧急救援》割裂的故事就一点都不奇怪了,我还强烈怀疑编剧中隐藏着一些关系户。

总之这是一部没有粘合剂的电影,即使个别章节在林导的调度下极为出彩,也掩盖不住整体的乏力。

这就像一桶水,短板才决定了电影的基准。

去年春节档不过如此

又要春节档了,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年初的所谓“最强春节档”。后来因为疫情的影响,七部大片全部撤档。

如今一年过去了,除了《唐人街探案3》和《熊出没·狂野大陆》还没上映外,其他五部影片已全部露出真容。

《紧急救援》好片指数65分

《夺冠》好片指数71分

《姜子牙》好片指数65分

《囧妈》好片指数60分

《急先锋》好片指数50分

当时的预售票房,《唐人街探案3》一骑绝尘,其他电影连点零头都分不到。如今各位选手把底牌都亮差不多了,才知道观众盲投就很准,以上五部影片至少大部分不值得花着溢价的电影票钱去观看。

所以上个春节档看起来热闹,其实不过是外强中干罢了,如果真的全部上映相信最终票房很口碑与现在也差不多。

最后还是回到《紧急救援》上来,总的来说,《紧急救援》的优缺点都很明显,那优点可以抵消缺点吗?

显然不能啊。

比如一幅画作,如果有一处败笔,还有可能成为名作,甚至这处败笔或者遗憾,反而让画作更珍贵。

可你要是半张画都是败笔,你跟人说我另外半边画得好,有用吗?

明明一副爆款相,主创也付出了相当的努力,几位主角可以看出进行了不少的训练,电影拍摄环境也非常艰苦,可惜就是没能拍出一部好看的电影。

而这个问题也非常好解决,很多“国产大片”也都可以借鉴一下,就是找几个靠谱的编剧就行了。(END)

在你们心目中今天?

又是四月一号了,虽不得见,却永远想念。那个拥有很高的音乐天赋,影视作品更是令人称赞的人到这天忍不住令人缅怀,即使17年过去,依然在不少人心中有着很重的分量。

4月1日是张国荣逝世17周年很多人都对他深深的怀念,要说的唐鹤德每一年都没有落下,分享了与张国荣一起撑伞的合影并发文缅怀称,“17年前你离开了我们,但我知道你在另一个国度里时刻都想念着我们,特别在这严峻的时候会更加给我们鼓励、打气。希望大家一起加油、努力,共同度过这一次的疫情”。想念哥哥

你见过最极端的女人什么样?

丈夫正在熟睡,妻子烧好一锅热油泼向他,一声惨叫,丈夫疼得满地打滚,随后跑到卫生间一头扎到了一桶备用水里,夫妻俩9岁的女儿全程观看了这一切。

一夜夫妻百日恩,丈夫究竟做了什么事?妻子为何要如此极端,不惜对枕边人下狠手?欲知事情内幕,请您认真往下看!

上世纪90年代,四川女孩王瑞,为了改善家中贫困的生活,被迫辍学去南方打工。

带着对未来的迷茫和憧憬,王瑞坐在开往广东的列车上,往事一幕幕涌上心头。

王瑞是个不幸福的女孩,爸爸好赌成性,性格暴躁,从她记事起,就经常看到妈妈被他暴打。

软弱的妈妈不敢对抗丈夫的暴力,就把所有者怨气都发到了王瑞的身上。

得不到父母的爱,王瑞的童年充满了孤独和忧郁,也极度的没有安全感,父母的婚姻带给她的阴影,让她曾发誓一辈子不结婚。

然而在打工期间,王瑞常常会被父母催婚,让她烦不胜烦,为了摆脱父母的唠叨,经人介绍,她认识了一个福建的小伙,两人确定恋爱关系后,小伙带她回到了福建老家。

小伙是个渔民,表面看起来性格沉默寡言,两人结婚后不久,他的真性情就显露无疑,不仅不懂疼爱王瑞,还动不动对她拳打脚踢。

在丈夫身上,王瑞仿佛又看到了父母的婚姻和生活,她不愿意一辈子这样过下去。

就在这时,耿涛出现了,他不仅人帅气,会甜言蜜语地买各种小礼物哄王瑞开心,还把好吃的饭菜喂到她的嘴里。

耿涛的好,让从小缺爱,又遭遇婚姻不幸的王瑞,感到了别样的温暖。

两人很快和自己的另一半离婚,然后同居在了一起。

就在两人同居期间,王瑞听到耿涛的朋友说,耿涛曾打他的原配妻子很厉害。

带着担心,王瑞问耿涛:“既然你能下狠手打你前妻,将来会不会也打我?”

耿涛一把抱住王瑞承诺道:“放心吧,亲爱的,我是真心爱你的,如果我真的有一天很生气,忍不住了,就是打墙壁,也不会打你的。”

可惜,这个同样带着家暴基因的男人,真的在两人一次闹矛盾后,自己在墙壁上把拳头打到出血,也许是尝到了疼痛的滋味,之后的拳头,就重重地落到了王瑞身上。

父亲是个家暴狂,前夫是个家暴狂,现在的丈夫仍然是个家暴狂,王瑞只感到命苦,她不敢再言离婚,一是觉得离婚后孩子可怜,二是怕自己今生根本就遇不到一个性格温婉的好男人。

在一次次挨打,一次次妥协中,王瑞和耿涛生育了两个孩子,夫妻俩的感情却越来越冷。

生第一个孩子的时候,王瑞就发现丈夫出轨了,第二个孩子同样如此。

王瑞和前夫离婚时,已有了一个儿子,每次她去看儿子,儿子都会目不转睛地看着她,在她离开时,跟很远还不舍得离去,知道儿子不被后妈善待,她心疼又无助。

对于第二段婚姻,王瑞决定无论怎样伤心,为了孩子,她都不能再离婚,咬碎牙也要忍。

既然丈夫的举动让王瑞伤透心,王瑞也不再对他付出一点真情,由不再忍受,到和丈夫一样使用暴力。

丈夫回家晚了,她除了发脾气哭闹,还会摔东西,拿东西砸他。

夫妻之间就像一面镜子,你对我哭,我决不会对你笑。

为防止丈夫拿钱寻花心,王瑞把他的钱死死把住,丈夫一开资,她就把钱全握到自己手里,丈夫买任何一件东西,都要向她请示,问她要钱。

有时请领导或者同事吃饭,来不及了,耿涛就只能硬着头皮跟人家借。

为此,耿涛痛苦不堪地说自己活得不像个男人。但他同样不愿离婚,认为两个孩子是他的最爱,他不能因为离婚让孩子失去父母任何一方。

吵闹不休的生活,让王瑞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尽管如此,她的手机中仍然会不断收到的其它女人的骚扰信息,有的女人还把耿涛发给她的暧昧信息转发给王瑞看。

2014年7月10日晚上,王瑞带着孩子到公园散步,正好遇到耿涛和新换的小三在一起卿卿我我,难以承受之恨,终于把王瑞的怒火再次熊熊点燃。

待丈夫回家,她一阵怒斥后,说出狠话:“姓耿的,你不仁,别怪我不义,我会让你好看,我会让你死得很惨。”

对于妻子的威胁,耿涛不以为然,有道是捉奸在床,妻子只是怀疑自己出轨,又没抓到实质性的把柄,何况两人还有两个孩子,她能把自己怎样,于是心安理得地倒头就睡。

此时已是凌晨一点,看着满不在乎的丈夫,王瑞走进了厨房,她拿起一壶花生油,往锅里倒进半壶,看着冒气的油烟,端起来毫不犹豫地一股脑倒在了丈夫的头上。

王瑞后来说,自己之所以倒半壶油,是考虑到如果全部倒完,丈夫有可能被烫死,少倒点就可以好好整治一下他。

为了活命,耿涛先跳进一桶清水里降温,然后忍痛跑向医院。

耿涛的头部、脸部、以及上半身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到31%,医生诊断为特重度烧伤。

对于自己的行为,王瑞却认为,丈夫毁了容后,就不会再有女人去爱他了,他也会收敛了。

男人出轨固然不对,妻子也不能对她浇热油啊,实在过不下去了可以离婚,为何要以为孩子好的名义,强行绑架在一起,然后做出不敢想象的极端之事呢?

其实,孩子在6岁到10岁之间,已能够完地感受到人的情绪波动和变化,很多时候,父母的暴力会潜移默化地传到孩子身上,夫妻之间,真为孩子好,就有话好好说,缘分尽时尽快分开,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切莫死死纠缠,后患无穷。

王瑞的父亲家暴母亲,让她的童年留下了阴影,可是对于自己的婚姻,让9岁的女儿亲眼目睹自己的暴行,孩子的心理不同样会受到冲击和伤害吗?

耿涛躺在病床上呻吟,王瑞因为要照顾孩子,还要为丈夫筹钱治疗,被法院判定为取保后审。

丈夫寻花问柳,不懂珍惜家庭,妻子忍无可忍对他实施报复,自己也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这,就是走极端的代价!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