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驻阿大使馆毁材料,塞尔维亚还会有前途吗?
塞尔维亚还会有前途吗?我觉得,这个国家至少在目前,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了。本来,在南斯拉夫联邦时期,这个南联邦的第一大联邦成员,和富庶的斯洛文尼亚与克罗地亚的经济水准,是差别不大的。但是,正如中国现时的那一句网络流行语所说的一样:“不作死就不会死。”而塞尔维亚,就是走向了一条不作不死的不归之路。1980年代末,以米洛舍维奇为首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认为在南联邦现有的体制内,塞尔维亚受到了不平等不公正的对待,现有的南联邦体制,必须要推翻重来。在米贼等一干大塞尔维亚主义者的心目中,只有全部塞尔维亚人都生活在一个塞尔维亚共和国的框架内,才是合理的。它们完全无视了如果照它们所设想的这样做的话,那就会引起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的其他联邦成员共和国的不安和反对,从而导致国家的分裂和解体。在打着“反对官僚主义”的幌子下,米贼一干人唆使那些持大塞尔维亚主义者的人,以及不明真相的人,在南斯拉夫联邦境内大肆进行示威游行活动,冲击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及其所属的各共和国的共盟党政机关,如愿以偿的驱逐了那些坚持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必须和睦平等、和平相处的塞尔维亚干部。在一次次的示威活动时间,大塞尔维亚主义及各共和国的民族分裂势力的力量,得到了快速的膨胀。而米贼,也乘机窃取了塞尔维亚社会主义共和国主席和塞尔维亚共产主义者联盟中央委员会主席的职位。1990年年初招开的南斯拉夫共产主义者联盟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因为受到东欧剧变和国内党内非无产阶级思潮的严重冲击干扰,南共盟无法达成统一的共同纲领,陷入了事实上的解散消失状态。在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共盟宣布无限期退出南共盟后不久,米贼领导下的塞共盟,宣布改名为社会党,从党纲中放弃了马列主义的纲领,蜕变堕落成资产阶级的政党。在与其他南联邦的共和国商讨彼此间的关系时,米贼顽固坚持大塞尔维亚主义的立场,要求那些有着塞尔维亚族居民的共和国,把它们有塞尔维亚族居民居住的地区,割让给塞尔维亚共和国,这自然遭到了这些共和国的断然拒绝。在塞尔维亚拒不改变其顽固立场和西方的挑动的情况下,1991年6月25号,斯洛文尼亚和克罗地亚宣布脱离南联拉夫独立,拉开了南斯拉夫内战的序幕。1992年4月27号,在其他的共和国都已经宣布独立的情况下,塞尔维亚和黑山联合组成了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简称南联盟)。由于塞尔维亚的米洛舍维奇政府顽固的支持波黑内战中的波黑塞尔维亚族一方,从1992年5月开始,南联盟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苛制裁。1995年12月,在塞尔维亚作出巨大的妥协,并代表波黑塞族签订了《代顿协议》之后,国际社会才取消了对南联盟的严苛制裁。1997年的7月23号,米贼当选南联盟总统。和平幸福的生活,似乎又要在南联盟的土地上永驻了。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1998年,随着塞尔维亚所属的科索沃自治省的局势日益紧张,西方又恢复了对南联盟的强力施压。1999年的3月24号,由于南联盟拒绝了北约的无理要求,北约向南联盟发动了大规模的空中入侵。武器落后,作战思维陈旧的南联盟人民军,被北约打得落花流水,无力保卫自己的国家和人民的安全。5月8号,战火殃及了中国驻南大使馆,三名中国公民被北约炸死,多名中国公民受伤,馆舍损坏严重。北约的暴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也促进了中国军队作战思维的转变更新。6月11号,南联盟向北约屈服,其军队撒出科索沃,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科索沃战争加剧了黑山的离心倾向,加速了米贼下台的步伐。2000年10月7号,在总统选举中被南联盟人民抛弃的米贼,恋恋不舍的离开了它贪恋的权力。2001年4月,米贼被南联盟欧府逮捕,两个月后,被送往海牙接受所谓的前南战犯法庭的审判。2006年的3月11号,米贼暴毙狱中,结束了它肮脏的生命。2003年的2月,南联盟改名为塞尔维亚和黑山,简称塞黑。2006年的6月3号,依据全民公决的结果,黑山宣布独立,6月5号,塞尔维亚宣布独立并继承塞黑的国际法地位,塞尔维亚又再次成为了内陆国。由于遭受国际制裁和联邦、联盟解体的冲击,塞尔维亚的经济,一直在低位徘徊。这其中的罪魁祸首,西方自然是榜上有名。然而,以米贼为首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罪无可赦。它们不从整个南斯拉夫人民的利益出发考虑,顽固地在整个南斯拉夫境内推行大塞尔维亚主义,是造成塞尔维亚落到今天的这步田地的第一罪魁祸首。今天的塞尔维亚,根本没有什么拿得出手的工业产品,在这个竞争激烈的世界上,为自己的国家挣得一席之地,从而造福于本国人民。低附加值的产业结构,使塞尔维亚人民对生活水平的提高的渴望,成为了遥不可及的奢望。落魄的今日塞尔维亚,与南斯拉夫联邦时期的富裕安康,犹如天壤之别。2008年的2月,北约占领下的科索沃宣布独立,塞尔维亚除了抗议和表示“绝不承认”之外,毫无办法。随然塞尔维亚屡次提出了加入欧盟的申请,但是欧盟却蛮横的以“塞尔维亚要承认科索沃独立”为条件,作为塞尔维亚加入欧盟的先决条件。加入不了欧盟,塞尔维亚的经济就难以起色,向罗刹加强合作,作为内陆国的塞尔维亚,又不可避免的受到欧盟的阻挠。塞尔维亚,真的是四邻皆厌,处境艰难呀。看来,至少在短期内,塞尔维亚是不会有什么前途的了。而那些狂热而又愚昧的大塞尔维亚主义者,害人又害己,坑害了一个原先是富裕繁荣的国家。(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图片创作者及始发媒体。)
能不能说明沙特是个流氓国家?
它算什么流氓啊?做流氓是需要勇气,更需要实力的。比如说美国,不仅具备超强的综合实力更有做坏事的底气。
沙特阿拉伯无论如何都算不上“流氓”国家,因为它还没有耍流氓的资格,充其量只能说它是个“专制无赖”国家。因此,只能选择偷偷摸摸地杀害一名“正义记者”。
就像美国这样的才算是真正的全球“大流氓”,因为美国拥有唯一超级霸权大国地位,再加上独一无二的军事力量,足可四处显摆并耀武扬威。甚至可以说,全世界任何一个动荡的角落里都有美国的影子。
对于美国这样的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行径,可谓名副其实的流氓行为。且明目张胆无所顾忌。哪里像沙特阿拉伯这么遮遮掩掩的,将一个记者卡舒吉偷偷地置于死地,竟选择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领事馆,还要派18名“凶手”来操作!而且手段之惨不忍睹,也唯有专制主义者所为。
比起世界警察美国的肆无忌惮,沙特阿拉伯也只能选择遮遮掩掩。就拿记者卡舒吉遇害案来说,从拒不承认到间接承认被杀,充分说明了做事不够坦荡荡,更没有勇气面对全球舆论的伸张正义。还不如美国进攻别人时,都会以输出“民主自由”价值观为标榜,将自己夸得天花乱坠一般。再不济,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还会找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理由,借着反恐战争的名义行事呢!
巴勒斯坦的临时首都在哪?
巴勒斯坦的临时首都在哪?地缘谷
阿拉法特生前在拉姆安拉官邸办公,有一天,他指着脚下说:“这里曾是以色列的监狱”。
1994年,曾被以色列占领的拉姆安拉,成为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驻地,并被定为临时首都。
意味着在无休止的中东战争后,巴勒斯坦人不得不接受圣城耶路撒冷在1967年已经丢失这一事实。
“以色列军队正在北部集结兵力,准备进攻叙利亚”,1966年,当这则消息从远隔千里的克里姆林宫传到巴勒斯坦时,他的真实性已经显得不太重要了,此前的种种以阿冲突让巴勒斯坦人对此深信不疑。
在埃及总统纳赛尔将以色列出海口蒂郎海峡强行关闭后,1967年6月5日凌晨7时45分,以色列空军被迫倾巢出动,对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的所有机场进行了闪电式袭击。第三次中东战争爆发。
以色列得到美国廉价的坦克和飞机,苏联派出大量军事顾问,结果庞大的阿拉伯国家在看似弱小的以色列竟然出人意料的不堪一击,仅仅六天就以失败告终。以色列阵亡900多人,伤4500人,3个阿拉伯国家阵亡达两多万人,伤4万人。
大获全胜的以色列不仅占领了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还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收入囊中,控制领土一度扩充了6.5万平方公里。
而在此前的千百年间,犹太人与阿拉伯人恩怨可谓“剪不断,理还乱”。
希伯来人在公元前13世纪迁居巴勒斯坦地区,后因奥斯曼帝国占领该地又被迫流亡欧洲,而希伯来人就是犹太人的远祖。1894年,奥匈帝国犹太裔记者西奥多·赫茨尔主张散居在世界各地的犹太人重返故乡巴勒斯坦,建立犹太国。至此,“犹太复国运动”拉开帷幕。
在其倡导下,从1944至1948年,约20万犹太人通过各种途径辗转来到巴勒斯坦地区。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巴勒斯坦地区已经生活着60万犹太居民。这种暴增的外来人口与世居当地千年的巴勒斯坦人发生冲突。从此,为争夺生存地盘与圣城耶路撒冷而进行的战争在中东正式上演。
就在犹太人宣布建国的第二天,战争就毫无悬念的如期而至。
第三次中东战争前后:
1948年,阿拉伯联盟七国集结4万多军队,主动进攻以色列。以阿第一次较量拉开帷幕。
1956年,以色列与埃及为争夺苏伊士运河通行权起冲突,联合英法,与埃及展开第二次大规模军事角力。
1973年,埃及和叙利亚为摆脱美苏造成的“不战不和”局面,向以色列开战。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
1982年,以色列空袭巴解组织游击队,引发第五次中东战争。
五次中东战争后,巴以领土面积早已经与1947年联合国决议背道而驰。以色列由原先的1.52万平方公里扩大到今天的2.574万平方公里,而巴勒斯坦相应失去了原本领土44%的控制权,退缩到仅剩约旦河西岸和东南沿海飞地加沙两块6220平方公里的残砖片瓦。
第三次中东战争无疑具有转折作用。在这次战争后的1980年,以色列通过立法规定耶路撒冷为该国“永远的和不可分割的首都”,八年后,巴勒斯坦自治政府宣布耶路撒冷是巴勒斯坦国的首都,与以色列针锋相对。
抛除信仰上耶路撒冷的无可替代,巴勒斯坦人当时面临的实际问题则更加迫在眉睫。以色列军队全面接管耶路撒冷后,开始驱逐城内的阿拉伯人,尽管他们再三承诺被占领地区的居民如果自动放弃他们的约旦国籍,就可以获得以色列国籍,但多数人没有接受。100多万巴勒斯坦人随后流离失所。
丧失圣城的巴勒斯坦人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当意识到收复耶路撒冷并非一日之功的时候,1994年,他们选择了拉姆安拉这个临时首都栖身。
在频繁的战争中,一个缠着黑白或红白相间的方格头巾的战士逐渐为巴勒斯坦人熟知,他就是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至于头巾颜色的含义,他曾解释说:“白色代表居住在城里的居民,红白方格代表沙漠中的贝都因人,而黑白方格则代表农民。”
这种被刻意叠成巴勒斯坦地图样子的头巾,后来成为他身份的独特标识和对巴勒斯坦人民深厚感情的象征。
以色列人每年都要庆祝耶路撒冷日,以纪念来之不易的首都。与此同时,化装后的阿拉法特也带领巴解组织穿梭于热闹非凡的犹太人街道,数十年如一日的进行游击战,由于当地阿拉伯人寥寥无几,没有广大的群众基础,所以他们只能打一枪就跑,返回拉姆安拉歇脚并作必要的补给。
走出耶路撒冷,一路向北,一座建立在荒凉上的城市映入眼帘,不同于以往战争洗礼过的城市,拉姆安拉所见全然不是想象中的破败景象,城内的柏油马路宽敞整洁,街边超市商品充足,物价比以色列要低,餐饮价格甚至要低一半以上。
当地生活所需的水电、物资供应几乎全部来自以色列,购物使用新谢克尔,也是来自以色列的货币。巴勒斯坦《日子报》记者曾说,这实际上是巴方的“软肋”,一切都得依靠以色列,这样就很容易被以色列人卡住脖子。
而在耶路撒冷还没有被以色列握在手里的时候,一座名叫特拉维夫的城市已经在犹太人辛勤的拓荒中成长为国际大都市,并长期承担着以色列临时首都的作用。
在希伯来语中,特拉维夫意为“春天的小丘”,外来者身份让犹太人深受雅法当地居民的排挤,1909年,他们在雅法的北面开辟了这块用以聚族而居的处女地。特拉维夫在建城之初仅仅被看作雅法的郊区或卧城,创建者们受到当代欧洲花园城市运动的影响,设计了宽阔的林荫大道。
尽管在之后的动荡中,特拉维夫先后经历奥斯曼帝国驱逐犹太人、巴以摩擦冲突,城市发展屡遭中断,但随着犹太移民的增多,城市逐渐繁华并建立自己的港口。1950年,早已超越雅法的特拉维夫与之合并,成立特拉维夫-雅法市,合并后城市面积扩大到42平方公里。
与耶路撒冷不同,特拉维夫的严肃性随着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脚步逐渐被冲淡,城市内到处可见购物商店和豪华酒店,海滨步行道拥有无数的夜总会和酒吧,让以色列人以丰富的夜生活著称。
而近在咫尺的拉姆安拉与之相比却黯淡许多,五星酒店在2008年才出现在这座城市的街头,虽然好评如潮且价格仅为特拉维夫的一半,但受动荡的局势影响,2016年入住率还是比八年前下降了四分之一,仅为六万多人。
1993年巴以签订的《奥斯陆协议》原本让巴勒斯坦人看到了一线希望,但十几年过去了,巴以局势仍在原地打转,进出城市的游客仍然要忍受隔离墙驻兵的百般盘问,人们在毫无生机的现实中也越来越失望。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拉姆安拉名义上是一座自治城市,但实际上却缺乏像特拉维夫那样稳定的安全,以色列士兵可以随时进城巡查搜捕,当地30多万居民没有自由和主权可言。
2017年12月6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承认耶路撒冷是以色列首都,并计划下一步将美国驻以色列大使馆由特拉维夫迁至耶路撒冷。
这种表态一改美国过去几十年“中立人”角色,瞬间引起舆论哗然。
作为阿拉法特的继任者,现任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同样也是一位坚定的首都复国者,他说“我将沿着阿拉法特的足迹,继续为建立以耶路撒冷为首都的巴勒斯坦国而奋斗”。
但今时不同往昔,阿拉法特建立的短暂和平在以色列前总理拉宾被刺后灰飞烟灭。苏联的瓦解也让巴勒斯坦深感无依无靠,特朗普力挺以色列的这一表态,更让国际风云变幻莫测。
中东其它阿拉伯国家似乎也厌倦了争战不休的生活,纷纷摒弃利剑,与曾经的敌人握手言和。没有了中东盟友的鼎力相助,我们不仅要问,巴勒斯坦收复首都还有希望吗?
在今天的拉姆安拉,一座颇富艺术气息的白色建筑格外引人注目,巴勒斯坦前总统阿拉法特就长眠其中。
有着“中东不死鸟”之称的阿拉法特在2004年突然病逝巴黎,随后葬在拉姆安拉,人们无不感叹:圣城尚未收复,“不死鸟”就满怀遗憾地离开了。
走进阿拉法特墓,陵寝设计耐人寻味,棺椁下面别出心裁地铺设有铁轨,意味着死者不会在此长期停留。陵墓外墙的一块瓷砖上醒目地写着:这里距离耶路撒冷15公里。
参考资料:
1947年联合国关于巴以分治的181号决议
李成刚《大漠硝烟―第三次中东战争纪实》
阿富汗塔利班有可能成为受伊朗支持的第二个胡赛武装吗?
众所周知,伊朗在中东范围多个国家内都有其支持势力,包括也门的胡塞武装、黎巴嫩的真主党、叙利亚境内伊朗民兵武装、伊拉克什叶派民兵组织“人民动员力量”中的亲伊朗派等等。这些组织都有一个鲜明的立场,那就是反对美国、反对以色列。那么问题来了,同样是反对美国的塔利班是否会得到伊朗的支持成为第二个胡塞武装呢?
(真主党头目纳斯鲁拉和胡塞头目巴德瑞丁)
很显然这个几乎是不可能的。这里的主要原因就在于教派的纷争。对于国家而言,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然而伊朗与塔利班之间本来就是敌手。对于塔利班而言,美国的威胁可能仅仅只是不承认其政治合法性,而伊朗则是从根本教义上否定其存在的意义。伊朗本身是政教合一的什叶派国家,在1979年革命胜利之后,就旨在对外进行革命输出,号召各国什叶派起义推翻本国腐朽的逊尼派当权者。与之相反的是,塔利班深受逊尼派瓦哈比教义的影响,旨在建立一个政教合一的“酋长国”。塔利班其主要支持者也是沙特、阿联酋以及邻国巴基斯坦。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有着上千年的冲突和对立,这使得伊朗几乎不太可能去支持塔利班。
(塔利班)
伊朗与塔利班之间冲突和矛盾可以说也是由来已久。塔利班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迅速崛起后,迅速开始对境内的其他势力进行扫荡。1998年塔利班攻占了反塔北方联盟总部马扎里·谢里夫市,其不但展开了清洗杀死了3000多名反塔联盟士兵和平民,还袭击了伊朗驻该市的领事馆,导致11人伊朗外交人员和记者死亡。这并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当时伊朗是当时阿富汗境反塔利班势力的主要支持者。原因在于塔利班对于阿富汗境内什叶派信徒哈扎拉人(蒙古突厥混血民族,占阿富汗人口10%)构成直接威胁。在9.11事件发生后,美国通过秘密渠道与伊朗接触,希望伊朗能够与美方合作,提供相关情报支持来打击塔利班势力。
(扎哈拉儿童)
虽然双方可能会存在一定合作,但是这种合作也是见不得光的。这其实跟当年美国寻求与伊朗合作对付塔利班一样。阿富汗政府就一直指责伊朗政府向塔利班提供支援从事叛乱活动,当然伊朗方面对此表示拒绝。伊朗给予塔利班的支持,某种程度上讲并不主要是因为美国,这其中的道理其是很简单。伊朗所能提供的帮助不可能助力塔利班将美国从阿富汗赶走,相反耗的时间越长,对伊朗更为不利。而且现在的阿富汗政府要比塔利班更加包容哈扎拉人,所以帮助推动阿富汗和平进程才是伊朗着力点。所以在美国和塔利班谈判陷入僵局之后,伊朗公开接待了塔利班代表团的来访。这不是落井下石,而是让美国认清现实,如果美国要针对伊朗,那么结局就会跟阿富汗一样。
(塔利班代表团访问伊朗)
伊朗给予塔利班的支持,主要是希望塔利班帮助伊朗解决一些现实问题。在去年4月伊朗旱灾的时候,塔利班袭击了阿富汗的边境省份法拉省的水利设施。这些水利设施主要是节流阿富汗流向伊朗河流中的水源,伊朗一直对阿富汗修建这些水利设施表示反对。塔利班突然闲着没事去袭击有利于阿富汗自身的水坝,如果说这背后没有与伊朗之间的利益勾连是不可能的。
(法拉省的水利设施)
本文图片来自谷歌图片,感谢提供,欢迎大家批评指正留言点赞!
对澳大利亚军人在阿富汗将两名14岁的男孩割喉这件事你怎么看?
这两天,一张澳大利亚士兵谋杀阿富汗平民囚犯的漫画,在经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志坚推特发出后,引发一场少见的中澳外交纷争。澳大利亚总理莫里森气急败坏亲自下场,叫嚣要中国方面道歉。但赵志坚不仅不搭理,还把漫画推文置顶,硬气姿态引得中国网友一片叫好。
其实,赵志坚作为外交部发言人,他的推特从来就不代表他个人,而是带有一种非正式的半官方性质。他既然把这漫画发出来,中国方面自然就会知道此举引发的后果,也为此做好了准备。所以可以说,这一次,中国方面就是故意的。你闹得越凶,蹦跶的越狠,越证明中国方面此举效果甚佳。
而且这也不是一次孤立事件。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对澳大利亚可谓动作频频,粮食、水产、牛肉、煤炭等等,大批的澳大利亚对华出口,都因各种原因受阻。
中国为什么密集的对澳大利亚出手?原因当然是这厮的反华表现。这几年,澳大利亚在反华方面动作频频,积极充当特朗普的狗腿子,在国际上多次无端指责中国,掺和南海争端,吹捧印台战略等等。尤其是近半年来,更是变本加厉。这种搞法,引发中方反击,应该算得上是顺理成章。
不过这件事情没这么简单。澳大利亚反华的确不假,但中方的这次的反应,可以说是超出寻常的。
众所周知,在以前,中国面对西方国家的挑衅,姿态其实是比较软的。虽然每次遇到挑衅,外交部都会言辞批驳,但大多情况下也就仅限于此;而且所谓的批驳,也都是就事论事,很少主动出击,去设置议题跟西方国家进行全方位政治互撕。而且,中国在遇到此类挑衅时,一项秉持一个原则——政治是政治、经济是经济,哪怕双方政治上斗的昏天黑地,中国通常也不会把政治问题经济化,双方的经贸往来并不会因此受到直接影响。
就像9年前的中日钓鱼岛争端,中日当时几乎都要刺刀见红,但生意该做照做,除了舆论方面短期内影响了一波日货销量,官方并没有出台什么经贸方面的打压和限制措施。所以中日政治冷战那几年,中日贸易照样是节节攀高。
但这一次,中国明显打破了惯例,不仅把政治问题经济化,而且还主动出击,用澳大利亚士兵在阿富汗暴行设置议程,来揭它的短出它的丑!
这算得上是头一回了。那么,中国为什么会这么做?
首先当然是基于实力和底气。
据澳大利亚统计局统计,2019年中澳双边贸易额为1589.7亿美元。其中,澳大利亚对中国出口1039.0亿美元,占澳大利亚出口总额的38.2%;澳大利亚自中国进口550.7亿美元。澳大利亚与中国的贸易顺差488.3亿美元。
如果文字表述还不够明显,我们先来看看下面这张图:
从这张图看到,中澳贸易,超过后面好几位之和。
这就很明显了。澳大利亚的进口需求其实并不算大——毕竟它就2500万人,再能折腾又能消耗的了多少?但作为一个769万平方公里土地的世界第六领土大国,澳大利亚的矿产和农业、渔业资源无比丰富。
这种结构,决定了澳大利亚就是个靠海外市场吃饭的出口型国家。
靠出口混饭吃,中国又是他无可替代的第一大市场,这种情况下,澳大利亚居然还在政治上对中国如此敌对,这本来就是很讨打的事。
尤其是,与美日韩德这些国家不同,澳大利亚没有工业,是一个纯资源型出口国,除了铁矿石,其他的什么牛肉、牛奶、煤炭、龙虾这些,对中国来说都是非刚需产品,完全没有卡脖子之虑;就算是铁矿石,随着全球经济放缓和中国经济结构调整、房地产和上一轮大规模基建的结束,需求量也开始逐年降低;光一个新基建,凭着自家铁矿石精炼技术的提升,以及其他替代产地的开发合作,基本足以保障——直白点说就是对澳矿的需求已经不再强烈。
所以,对中国来说,澳大利亚在经济领域,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被抛弃的——尤其是随着内循环和内需市场的地位提升,国货势必要崛起,澳洲那些改善属性的农产品不来,正好给品质升级后的那波新国货腾出市场空间。
但对澳大利亚来说,中国市场是万万不能放弃的。澳大利亚就是靠卖这些矿产、农产、水产赚钱的。看上面那张图,看看中国的份额比例,就知道,如果中国市场崩了,它不可能找的到新的替代者。尤其是,当下全球经济被新冠重创,未来又大概率会遭遇全球性经济衰退,这股下跌浪潮中,中国是看上去唯一能保持坚挺的主要经济体。所以,不仅当下中国市场对澳大利亚至关重要,未来这种重要性还会显著提升。
现在以及将来,中国越来越不需要澳大利亚,但澳大利亚却越来越需要中国。这种大趋势下,澳大利亚还敢犯贱,中国当然有足够的底气收拾他。
而外部环境,也让中国收拾起澳大利亚来愈发得心应手。一方面,新冠导致各国元气大伤,唯独中国经受住了考验,东方实力对比进一步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新冠大大削弱了西方的实力,未来的经济衰退又迫在眉睫,这种情况下,维护一个良好的东西方关系,对西方国家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毕竟他们再反华,也得先考虑自己的内部经济。最后,特朗普下台,澳大利亚反华的最大靠山没了,新上台的拜登虽然也反华,但不会像特朗普那样直来直去,所以中国短期内面对的美国直接压力会有一个降低,澳大利亚也少了一个能帮他直接出头的老大,所以中国正好腾出手来收拾他。
而外部环境,也让中国收拾起澳大利亚来愈发得心应手。一方面,新冠导致各国元气大伤,唯独中国经受住了考验,东西方实力对比进一步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迈进;另一方面,新冠大大削弱了西方的实力,未来的经济衰退又迫在眉睫,这种情况下,维护一个良好的东西方关系,对西方国家来说还是很重要的——毕竟他们再反华,也得先考虑自己的内部经济。
这就是中国这次下决心收拾澳大利亚的直接底气。但除了这个,最关键的一点,还是中国的实力和影响力增长。
其实,这次中澳纠纷背后,隐隐折射出中国在处理国际关系,尤其是对西方国家关系时,原则已经开始逐渐发生变化。在某种程度上,中国已不愿意再忍受西方那种肆无忌惮的双标式侮辱,要扭转过去那种被动处境,开始逐步提升自己的国家尊严。
过去媒体一直喜欢念叨有句话,叫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也离不开中国。
这个说法当然也没错,但实际上,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前一句比后一句,要有分量的多。逻辑很简单——没有中国,世界——尤其是西方,它们无非就是赚钱的机会少点,买的工业品贵点,影响虽然有,但并不是无法接受,至少不会改变他们发达国家的属性。
而中国,以前穷的叮当响,如果不融入世界,不疯狂向西方国家出口,中国根本就摆脱不了贫穷和落后,只能在黑暗的深渊中徘徊——而这是中国人无法接受的。
既然中国更需要世界——或者说更需要西方,那面对西方国家的挑衅甚至侮辱,自然就是能忍则忍——谁叫你干不过人家,还要靠人家赏饭吃呢?、
但现在,情况开始发生变化。中国已经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市场也是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单一市场。而且新冠疫情下,中国又是唯一扛住了疫情冲击,保持正增长的主要国家;至于疫情后可能接踵而至的经济大衰退乃至大萧条,从经济基本面以及政策储备来看,中国也是主要国家中相对而言准备最充分的一个。而且,中国的双循环,大力发展内需市场的政策走向,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趋势,也都决定了中国未来必定会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单一市场——而且这一天的到来不会太久远。
以上种种因素,反映到中国与世界,尤其是与西方国家的关系上头,就是这种关系中的主被动出现逆转,未来的世界,将越来越需要中国,越来越需要中国市场的支撑和哺育。
这种经济关系的逆转,自然会传到到政治上,对中外关系的处理产生影响。既然我家底越来越雄厚,大家也越来越需要我,那我凭什么还要像以前那样,为了经济发展而忍气吞声,为了赚你几个臭钱而忍受侮辱和歧视?
如果你是美国这样的超级大流氓,或者手上捏着大把卡我们家脖子的宝贝,那我忍忍也就算了,你丫手上就一帮可有可无的大路货,就这也还想像以前那样,在我面前吆五喝六,那我能做的,就是一连串耳刮子扇过来,打到你认清现实,摆正自己位置为止。
而澳大利亚,就是这样一个没筹码又自以为是的二货棒槌。他既没有美国的强大实力,又没有什么中国没了它就会超级麻烦的卡脖子技术,就这样,你还敢在我面前端起碗吃饭,放下筷子骂娘?这样的国家,不教育简直对不起天地良心!
所以就有了近段时间以来中国对澳大利亚的连环出击!反正杠下去,我家最多吃的稍微差点,你家则是直接没得吃,看谁耗的过谁?
这就是中国的逻辑!这就是中国的道理!穷兵黩武秀肌肉、这些是老毛子俄罗斯玩的;我们五千年礼仪之邦,自古以来讲究得是以德服人。什么是德?古代的标准不知道,但在现代,让你有钱赚,有饭吃,吃的爽,这就是最大的德!不讲认同道德,就给我饿着,等你什么时候搞明白了,什么时候再给你饭吃!
而澳大利亚只是开始,这个大棒槌后头,还有加拿大这个二杆子正在排队候场——孟晚舟的事儿如果不给个满意交待,澳大利亚就是它的前车之鉴。而在未来,随着中国经济的继续增长、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卡脖子技术的陆续突破,那都不用中国来什么硬的,光一个利益,就足以让越来越多的西方国家,重新认识自己和中国的关系,摆正自己的位置!先是资本,后是政府,再是媒体,再最后就是平民。等他们都搞清楚了,态度端正了,到那时不光中国的国际形象成功树立,就是人类命运共同体,也就水到渠成了!
那么,中国这种政治思路的变化,会对国际政治经济格局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对土澳出头鸟的痛打,究竟能将西方对华态度,逆转到哪种程度,接下来,中国还有什么后招?这一系列问题,关注微信公众号:云石,云石君下一节继续为您解读。
本文为云石海外风云系列99节。喜欢的读者,请用微信搜索公众号:云石,持续收看全部云石海外风云系列文章。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