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钟南山爷爷简笔画,但从来记不住?
敏儿好学呀/文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如果连阶梯都不要,如何进步呢?我想,没有人会否定读书的重要性。当然,我们不仅要读书,还要学会如何去读书,并不是拿着书蒙头就读,消遣式的读书当然会“阅毕丢掉,四大皆空”,要找到自己阅读的目的,并且学以致用,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样才能将书中的知识内化于心进而外化于行。
古人为什么读书?言“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意思就是说读了书,就可以当官,获厚禄,可以住豪华的房子,取漂亮的妻子。那么今天我们又为什么要读书呢,我认为无非就是开阔眼界、修身养性和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但是,去远方的代价真的很高,没有钱?没有足够的时间?没事,眼睛到不了的地方,文字可以。读唐诗宋词,可以领略李白的豪情,杜甫的沉郁,李清照的婉转;读古今中外名篇小说,可以感受到书中人物的喜怒哀乐,他们的人生我们不能切身经历但可以深入体会;读人文地理,我们可以了解祖国的大好河山,风土人情。每一本书都是一个世界,读书能让我们在不同的世界里遨游。
修身养性——你的气质里,藏着你读过的书英国著名散文家培根在《谈读书》中写道:“读史使人明智,诗歌使人聪慧,数学使人精细,哲学使人深邃,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和修辞学使人能言善辩。总之,读书可以修身养性。”
一个人想要完善天性、培养品格、提升气质就不得不读书。人的天性就像自然野生的植物,而读书就好似修枝剪叶。
增长知识——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探索知识书中汇聚着人类老祖宗的智慧,读书,让我们能够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探索新的知识。
正如胡适在《为什么读书》中谈到:“因为书是代表人类老祖宗传给我们的智识遗产,我们接受了这遗产,以此为基础,可以继续发扬光大,建立更高深更伟大的智识。”
非洲野蛮人在山野中遇见鹿,他们就会在树上画上一个人和一只鹿的记号,来提醒后来人不要去追。对他们的子孙来说,这就是前人留下的很好的教训。
读书可以开阔眼界,培养品性,增长知识,不论从哪个角度来说,我们都是需要读书的。
二、读过的书为什么从来记不住对于读了书总是记不住这个问题,我最近也深有感受,仔细思考后,总结了以下几点原因。
没有目的,为了读书而读书有时候我们读书没有目的,纯粹是为了读书而读书,就像是给自己设了一个闹钟告诉自己该读书了,然后翻开书却心不在焉,不知所云,只图一个心理安慰:“这本书我读过。”或者是为了拍个照,发个朋友圈,以此来显示自己的文雅。不管是没目的地读书还是带着炫耀式的想法读书都不是读书的正确方式,因为这样读书,我们并没有从内心去接受一本书,不知道自己想从这本书中获取什么,怎么可能会记住书中讲了些什么呢?只能是合书即忘了。
读书太少胡适在《读书》中谈到:“读一书而已则不足以知书。”意思很明显,不广泛涉猎、博览群书是很难将一本书读透的,读不透当然也就记不住了。例如,《墨子》一书在清朝的时候并没有很多人能懂,到了近现代,人们有了光学、几何学等力学知识渐渐读懂了书中的一些科学知识,再后来,人们知道了伦理学、心理学,对《墨子》则懂得了更多。因此,读书需要旁征博引,读寥寥几本犹如没读。
只有输入,没有输出这一点是我感受最深的,就现身说法。我一直以为自己是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并且我也基本上是这样做的,读过许多中外名著经典,但是最近想要提笔创作时才发现,曾经读过的书在脑海中几乎只剩下一个书名,连书中大概的意思有些也记不清了。我很不解,后来一个朋友点醒了我。因为我一直读书都只停留在“读”上,读完就再不管了,没有记过读书笔记,没有写过读后感,没有形成自己的思想,这种浮于表面的读书根本没有将书中的内容内化于心,当时是记不住的。
三、如何才能记住我们读过的书读书如此重要,而我们又常常过目即忘,那么,怎么才能记住我们读过的书,让所读的每一本真正成为我们的精神财富呢?
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书本犹如朋友,必需谨慎决意。——黑德斯
选书是读书的第一步,学会选书是学会读书的必要条件。古今中外,文学作品浩如烟海,形形色色,即便穷尽一生也不可能读完,并且,不是每一本书都值得读,因此,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选择适合自己的书。其中,我国著名文学家季羡林先生主编的《中外文学书目问答》可以提供一些常识性的介绍和辅导。
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我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阅读习惯,并没有哪一种阅读方式可以放之四海而皆准,但是,我发现所有人介绍阅读方法有两点都是必不可少的。一是做读书笔记,二是学以致用,及时输出。做读书笔记的方式也很多,可以摘抄、评注、写心得体会,还可以兼顾,可以根据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决定。对于及时输出,则是我们读过一本书,要去形成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并且把这种融入自身经验和理解的体会记录下来。
正如清代袁牧在《随园诗话》中说道:“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蠢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如果只读而不思,所吞食的不过是些无用的糟糠罢了。只有在动手和动脑的过程中,我们才能真正阅读一本书。
好书不厌百回读许多经典作品是值得我们仔细玩味的,当然也不限于经典作品,只要是自己喜欢的和对自己的学习工作有益的书都值得我们反复阅读,温故而知新。例如,少时读红楼梦只知道其中的故事精彩,随着人生阅历的增加,再读红楼梦就能读出许多人情世故,处世之道。书常读常新的道理就在于此。
综上所述,对于“每次都读书。但从来记不住,还有必要读吗?”这个问题答案毫无疑问的肯定的,不论是从开阔眼界、提升品质、增长知识哪个需求上来说,我们都是离不开书的,而读书也需要掌握正确的方法,学会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反复阅读经典作品,这样才能让我们真正记住自己所读之书,从而让我们读的每一本书都不被辜负。
居家如何调整心理?
下了一个七猫免费看小说的软件,随便找了一部小说,打发时。还有就是为先生和女儿做饭,每天两顿变着花样做,20多天用完了高筋粉10斤,中筋粉5斤,蛋糕粉2斤,全麦粉2斤,学会了面食拉条子,梅干菜包,咖哩煎包。肉食学会了梅菜扣肉。烘焙做过全麦面包、酸奶面包、轻乳酪蛋糕、司康饼、曲奇饼干…。每天过得很充实,一家三口平平安安健健康康,挺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