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创港股上市以来新低,京东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在中国上市

诗佳网

阿里巴巴创港股上市以来新低,京东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在中国上市?

阿里连续大跌市值蒸发7000亿相当于2个小米加美团总市值

电商巨头阿里巴巴在财报发布后遭遇股价连续下降,导致市值丧失惨重。

阿里巴巴创港股上市以来新低,京东阿里巴巴为什么不在中国上市

Wind数据表现,阿里巴巴5月16日跌1.14%;5月17日跌3.42%。经过周末两天休整后,阿里巴巴在5月20日继续下降,跌幅扩大为5.26%,5月21日稍微止住下降,当天收涨1.73%;不过在5月22日再跌2.82%,5月23日又再跌去1.78%。

简单测算,5月15日阿里巴巴股价收于177.6 美元,至5月23日收于156美元,整整跌掉21.6美元,累计跌幅为12.26%。阿里巴巴曾在5月初市值涨至5000亿美元以上。在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却跌去556亿美元,相当于3838亿元人民币。如果和5月初股价高点195.7美元相比,则市值跌去1021亿美元,相当于7055亿元人民币。

短短半个月,阿里巴巴市值惨跌7055亿元人民币,这是什么概念?停止5月24日收盘,高居中国 A股市值第九位的中国人寿,市值为7151亿元,和中国人寿市值差不多。另一个保险巨头,中国人保市值为3573亿元,也即是说,阿里巴巴在5月跌去两个中国人保。

若以网络科技股对照,小米集团市值为2146亿元人民币,而美团市值为3074亿元人民币,阿里巴巴在5月丧失的市值大约相当于两个小米再加一个美团市值。

阿里巴巴遭受印度投资的挫折

阿里巴巴正在审查其印度投资战略,其目标是在该国进行大额投资,转而支持小额交易。阿里巴巴决定改革其印度投资战略的部分原因在于该公司因其部分印度投资而遭受挫折。

例如,阿里巴巴支持的Paytm正在努力跟上亚马逊和沃尔玛支持的Flipkart在印度的电子商务市场业绩。另一家由阿里巴巴支持的印度电子商务供应商Snapdeal也受到竞争对手的压制,但对于印度的阿里巴巴来说,这并不是一件坏事。

虽然Paytm在印度的电子商务市场上苦苦挣扎,但它却是该国最大的移动支付提供商之一。印度的零售电子商务市场在2018年的价值为327亿美元,预计到2022年将增长到719亿美元。阿里巴巴与其后院腾讯(TCEHY)的激烈竞争对手也在寻求印度电子商务行业的收入机会。腾讯对印度最大的电子商务提供商之一Flipkart感兴趣。2017年,腾讯与微软和eBay合作,向Flipkart注资14亿美元。即使在沃尔玛投资160亿美元购买该业务的多数股权后,腾讯仍保留了Flipkart的股份。

阿里巴巴在中国的零售市场拥有3亿的活跃购物者。阿里巴巴不断增长的购物者基础不仅意味着更大的客户群,而且还意味着更大观众为其广告业务提供动力。

在短短几年内,阿里巴巴已成为全球数字广告巨头之一。根据企查查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将在2019年产生305亿美元的数字广告收入,使其成为全球第三大数字广告销售商,仅次于谷歌和Facebook,其广告收入预计将达到1024亿美元和672亿美元。

阿里巴巴拟下半年在港第二上市据报集资达200亿美元

阿里巴巴集团计划最快下半年申请在香港第二上市,预期集资额达200亿美元。

彭博引述知情人士指,阿里巴巴正与财务顾问洽谈于香港作第二上市,希望令融资渠道更多元化和提高流动性,但计划仍处初步阶段,未有最终决定。阿里巴巴未有对是否来港第二上市作出评论。

阿里巴巴于2013年曾有意于香港上市,但最终因港交所当时不接纳同股不同权公司上市,令阿里巴巴于2014年改到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集资额250亿美元。

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上月曾向内媒表示,阿里巴巴百分之百会回来,只是时间长短问题,而选择回上海或香港,则是它自己的选择。

最初,阿里巴巴计划于2014年在香港上市。这家技术巨头正在与财务顾问合作解决问题。知情人士表示,早在2019年下半年,就可以申请在香港进行证券交易所上市。

凭借二级上市的收入,阿里巴巴可以大力补充账户。阿里巴巴需要这笔资金继续投资新技术。最初阿里巴巴想在2014年在香港上市,但后来决定去纽约。在纽约阿里巴巴首次亮相的股票市场上,当时约有250亿美元。从那时起,互联网巨头的发展势头强劲,现已成为中国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值超过4000亿美元。

阿里巴巴痴迷通过大型交易获得回报

这笔交易将标志着亚洲金融中心取得重大胜利,该金融中心在2014年未能吸引阿里巴巴之后重写了其股票市场规则。随着上海到新加坡的交易所放宽了规则,该市正在进行越来越多的技术上市争夺战。

香港允许双级股票的举动已经产生了影响,帮助该交易所吸引去年最热门的两家科技股票上市:小米公司和美团是2018年全球第三和第七大首发产品,虽然股价已大幅下挫,但它们在香港大张旗鼓地上市。

阿里巴巴的市值约为4000亿美元,一直是最大的上市公司。阿里巴巴选择了纽约,该交易所允许双层结构。

此前中国推出存托凭证的举措,其目的是吸引像阿里巴巴这样的科技巨头到上海上市。随着CDR路线关闭,至少目前阿里巴巴在香港交易的股票可能是下一个最佳选择。从7月开始,中国投资者将能够通过两个市场之间的交换链接购买具有双层股权结构的香港上市公司股票。

此外,阿里巴巴选择了实施股份回购计划,这对股东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胜利。 从2018年9月开始,它逐步削减了60亿美元的股票回购计划,并在2019年3月底以每股144.04美元的平均成本动用了16亿美元。 这直接提高了阿里巴巴长期股东的价值,阿里巴巴的股价约为每股164美元。

阿里估值仍然具有巨大的安全性

从表面上看,阿里巴巴的收入似乎是同行中最有价值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其收入之所以受到如此高度赞扬,是因为阿里巴巴的商业模式是轻资产运营,因为其生态系统运营基本上没有基础重型设施,其业务主要集中在向卖家收费。

其次,据企查查显示,不包括收购收入,阿里巴巴的收入同比增长了39% 。这种增长速度不仅是其全球同行中最强劲的,而且强化了这样一种观点,即通过运营支付20倍的现金流意味着投资者绝不会为阿里巴巴支付过高的价格。

考虑到阿里巴巴的长期顺风顺水,以及投资者对贸易战的潜在影响存在误解和担忧,阿里巴巴的股价已经有所下跌。 但实际上,我们现在有一个极好的买入机会,耐心的投资者寻求多样化,通过投资一个快速增长,自由现金流产生的商业企业,是非常廉价的估值。

在中国,阿里巴巴在收入方面成为全国最大的数字广告公司。阿里巴巴的顶级数字广告竞争对手百度和腾讯预计分别在2019年产生132亿美元和114亿美元的全球广告收入。

阿里巴巴总市值是多少?

最新数值:1712.96亿美元总市值2022/11/03 06:44:19(美东时间)盘前交易。港股:1.33万亿港元

总市值2022/11/03 16:00:00(北京时间)已收盘

富时罗素将阿里巴巴可投资权重由55?

富时罗素是全球第二大指数编制公司,而第一大则是MSCI。MSCI是一家股权、固定资产、对冲基金、股票市场指数的供应商,其旗下编制了多种指数。其中,明晟指数(MSCI指数)是全球投资组合经理最多采用的基准指数,也是中国股民熟知的指数之一。而富时罗素是继MSCI后第二家把部分A股纳入其指数体系的公司。

富时罗素指数公司是伦敦证券交易所集团(LSEG)下属的全资公司,富时罗素国际指数是富时罗素指数公司旗下专门跟踪全球新兴市场指标的股指,其指数产品目前已经吸引了全球超1.5万亿美元的资金。

从权重上来看,目前富时新兴市场指数对中国股票赋予的权重为32.2%,高于MSCI的31.2%,但富时新兴市场指数目前主要集中于香港和在纽约上市的中资公司。

根据券商测算,若中国内地A股被纳入富时罗素国际指数,根据目前该指数约1.5万亿美元的规模,随着纳入比例的不断提升,理论上有望给A股带来总计5000亿美元以上的增量资金。从富时罗素官网看来,其对A股市场具有浓厚兴趣, 并对放缓的中国经济持积极态度。

阿里巴巴集团在电商业务在人、货、场等方面拥有绝对优势,同时增量投资布局新零售、文娱及金融、支付、物流等基础设施方面,导致其近期于H股市场再次上市时收到了更大关注。

富时罗素在评估时,考虑 到由于一些公司存在外国所有权限制,导致外资可持股比例比该公司的自由流通量更小,因此当Altaba Inc.(原雅虎)剥离其对阿里巴巴的持股后,富时罗素在重新计算相关公司的可投资权重时,采用更精确的“外资可持股比例”来代替自由流通量,并将可投资权重通过“外资可投资余额”调整,增量为10%。

因此,富时罗素将阿里巴巴可投资权重由55%上调至74%并不奇怪。

马云和日本软银的阿里股份会不会少?

近期,阿里巴巴“回归”,拟在香港交易所上市的消息,成为了资本市场的焦点。那么此次阿里巴巴再次上市,日本软银和马云的持股数并不会变化,在港交易IPO是以发行新股的方工进行筹资,但因为IPO需要向公众发行新股份,公司的总股本会增加,软银和马云的持股数不变的情况下,他们的股份会被稀释,即持股比例会降低。

阿里巴巴原计划募资200亿美元,但最终募资规模为100亿至150亿美元,在当前的资本市场背景下,对阿里来说已经是满意的结果了。根据阿里巴巴在招股书中称,此次IPO所募资金主要用于,驱动用户增长及提升参与度。在数字经济体中拓展并提供广泛的产品和服务,持续通过中国领先的线上视频平台优酷及一系列其他分发和内容平台来打造数字媒体及娱乐服务。实施新零售业务,为此持续在云计算技术、供应链管理系统和营销系统进行投入。

以阿里巴巴披露的半年报来看,软银持6.737亿股,持股比例为25.9%,马云持有1.618亿股,持股比例为6.2%。

不过公司在7月30日、11月13日进行了拆股和发行股份,7月30日按照1:8的比份进行了股分拆分,在7月1日至9月30日发行了新的股份,最终股本为208.86亿股,根据阿里巴巴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目前日本软银的持股比例为25.8%,马云的持股比例为6.1%。

此次阿里巴巴准备在港交所发行5亿股,如果按照这个新股发行量来算的话,发行之后总股本变为213.86亿股,原有股份被稀释至97.66%(208.86/213.86),那么软银持股比例会变为25.2%,马云的持股比例会变为5.96%,股份稀释的比例较小。

衰败的开始还是复兴的先兆?

阿里拆分:一代王朝的复兴作为中国最大的电子商务公司之一,这是成立于1999年的阿里巴巴首次重大拆分,这一决定引起了很多讨论和分析,有多人认为阿里此举只为了分拆上市赚钱,更有甚者认为这个是阿里衰败的开始。

但少年认为,阿里巴巴的拆分恰恰是目前最好的选择。

3月28日阿里巴巴集团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张勇发布全员信《唯有自我变革,才能开创未来》,宣布启动“1+6+N”组织变革,将在阿里巴巴集团之下设立阿里云智能、淘宝天猫商业、本地生活、菜鸟、国际数字商业、大文娱等六大业务集团和多家业务公司,未来或将独立上市。

“拥抱变化就会变得僵化,不改变自身就会被时代打败”张勇在致全员信中如是说。

诚然,目前2652亿美元的阿里巴巴集团,宛如一艘远洋巨轮航行于互联网赛道的红海中。

体量大,自然灵活度小,尽管航行平稳,但改变航向却极其不容易。

有些项目从立项、启动、规划、执行等等往往需要经过20多个部门,几百道审批手续,项目从开始到落地往往需要好几年,这样的运转模式效率并不高,不利于激烈的红海市场中开拓新的蓝海。

“解决生产力的发展和创造不同,首先必须从生产关系的变革入手”

从张勇接管阿里巴巴集团以来,推动责任制改革,多元化治理并成立多家独立经营的环路公司一直是他的发展思路。从阿里巴巴发展历程来看,组织的深度调整激发了业务的重新,例如2011年一个淘宝变革长出了天猫,拓展了天猫自营的品牌与业务。

当前在困境反转中,百废待兴的国内市场,通过拆分实行集团分权的模式恰恰是最适合国情的发展模式。

通过集团分拆成立多元业务,各业务集团分别成立董事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CEO负责制,阿里巴巴集团则全面实现控股公司管理,不仅减少了大集团决策环节尾大不掉的麻烦,便于激励创新性,更是在能最小单元直面市场洗礼,便于财务的良性发展。

各业务集团决策相互独立又集中统一,宛如指挥严明的舰队,独立作战又相互照应,更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和发展。

“让员工真正走向为自己的业务而战”或是阿里巴巴理想的发展模式。

目前,阿里旗下阿里云、菜鸟驿站等多个业务已是市场头部企业,盒马生鲜等业务也不时传来融资上市的传闻,未来通过分权下放独立的决策权,实现权力与责任分离,决策者能够更加专注于自己的领域,更容易对业务负责,也更容易激发创新领域项目。

综上,阿里巴巴的拆分并不是一个传奇的终点,更是一代王朝的复兴启航的开始,是符合现代企业管理的趋势和需要。未来,阿里集团“1+6+N”敏捷组织理念将进一步深化,为企业未来的发展带来更多机遇和挑战。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9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