灭顶行动,美军三天三架飞机坠毁

诗佳网

灭顶行动,美军三天三架飞机坠毁?

谢谢邀请!据媒体网站1月30日报道称,美军一架C-27J型战术运输机坠毁于伊拉克安巴尔省西部地区,机枪4名乘员全部遇难。这是美军近三天来坠毁的第三架军用飞机,27日美军一架E-11A电子战飞机坠毁于阿富汗塔利班控制地区,同日有报导称,一架美军运输直升机也坠毁于阿富汗地区。

美军最近连续发生坠机事件,关于坠机原因美国方面遮遮掩掩,以机械故障做为挡箭牌。美国的军用飞机一向质量可靠,更何况坠毁的机型并非是军用战斗机,因此,机械故障的说法显然是有疑问的,如果真的是机械故障,那么美国的飞机质量也太差了,接二连三的往下掉。这次坠毁的机型是C-27J战术运输机,是一款技术成熟,性能可靠的机型,不论是航程、飞行速度、使用升限都十分出色,能够执行运输、空投、伞降,超低空临场空投等任务,并且也被用于搜索、搜救等任务。正是由于性能出色,使用灵活方便,才被美军所钟爱。安理说这种战术螺旋桨运输机是很不容易出现飞行事故的,除非是被打下来。

灭顶行动,美军三天三架飞机坠毁

这次美军C-27J运输机坠毁于伊拉克,除了4名乘员身亡,还损失了大量的运输货物,损失惨重。而在27日,美军一架载有大概10人的E-11A间谍飞机坠毁于阿富汗塔利班控制区,塔利班随后宣称它们击落了这架飞机,不过美国并不承认,说是机械故障坠毁。不管怎么说,飞机是坠毁了,而更重要的是这架E-11A型飞机是隶属于美国空军第430远征电子战中队,E-11A是一款空中通讯中继机,美国共有四架这种特种飞机,价值昂贵,被美国一直保密,直到这次坠机阿富汗,人们才得其真面目。

三架飞机连续坠毁,尽管美国对坠毁原因另有解读,但被击毁的可能性最大,美国在阿富汗、伊拉克都有驻军,不论是阿富汗还是伊拉克都是美国打着反恐的理由发动的入侵战争,美国的所做所为越来越招来反感,美国的霸权战略受到了挑战。美国是全球唯一的超级大国,美军更是威慑力的代名词,自从二战后以来,美军是神一般的存在,美国的军舰飞机,军事基地就是美国的国土,所到之处跟瘟神一样,没人敢招惹。然而,现在美国的军事基地遭到了火箭弹、弹道导弹的打击,这是破天荒的,也说明美国的地位受到了挑战,而敢于挑战它的人却是弱国、小国。打美军事基地,打美国的飞机,美国不再是一个无人敢惹的老虎,而是照打不误的纸老虎,并且是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美军的基地遭到了袭击,飞机频频被击落,表面看是一次袭击事故,然而,深层原因是美国霸权战略受到了挑战。阿富汗和伊拉克都是被美军践踏的土地,美军在这里耀武扬威。阿富汗战场上,美军组团打击塔利班,十多年过去了不但没有消灭塔利班,反而使塔利班越来越强大了,从过去见了美军躲着走,到现在主动袭击美军,是美国反恐作战失败的展现。伊拉克战争上,美国并没有给伊拉克人民带来民主,自由,而是连年的战火。而美在中东的霸权政策也激起了广泛的反对。美国做为一个堂堂的第一超级大国,用下三滥的手段铲除一个主权国家的政府官员,违反最基本的国际准则,受到舆论的谴责,而美国也为此受到了报复性打击。

正所谓多行不义必自毙,目前,无论是阿富汗还是伊拉克都撵美军撤军,美军嘴上说走就是不动脚,美国在这些地区也付出了代价,不想就中样黑头土脸的走,它希望给自己留下一个势力存在。但美国无疑是过分自信了,阿富汗塔利班在和美国谈判之际击落美军飞机,无疑是向美国表明态度,道不同不相为谋。而伊拉克堂堂的世界老大被人撵着走,真够丢人的。美国飞机被击落,基地遭到打击说明美国面对乱局已经黔驴技穷了,也说明美国推行的所谓的政治理念不被接受,更说明美国在中东以及阿富汗的失败,成为众矢之的。以上是兔哥个人观点。欢迎探讨评论,欢迎关注兔哥。图片来源网络。

杭州保姆纵火案为什么母亲和三个孩子一个都无法逃出来呢?

谢邀!看到这个问题我沉思很久 。首先普及一下消防知识,火灾中被浓烟熏死呛死的人数是烧死者的4-5倍。在一些火灾中,很多被“烧死”的人实际上是先烟气中毒窒息死亡之后又被火烧的。浓烟致人死亡的最主要原因是一氧化碳中毒。在一氧化碳浓度达1.3%的空气中,人呼吸两三口气就会失去知觉,呼吸13分钟就会死亡。据了解,常用的建筑材料燃烧时所产生的烟气中,一氧化碳的含量高达2.5%。此外,火灾中的烟气里还含有大量的二氧化碳。在通常的情况下,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约占0.06%,当其浓度达到2%时,人就会感到呼吸困难,达到6%、7%时,人就会窒息死亡。另外还有一些材料,如聚氯乙烯、尼龙、羊毛、丝绸等纤维类物品燃烧时能产生剧毒气体,对人的威胁更大。在火灾发生时,烟的蔓延速度超过火的速度5倍,其产生的能量超过火5~6倍。 知道了着火后烟气产生的危害,再看本案中的各种因素:1、环境因素,消防配套设施齐全物业安保级别较高的高档住宅小区,这个大环境造成本身生活安全知识欠缺的母亲,没有居安思危之心消防安全意识更加淡薄;2、时间因素,凌晨5点多正是常人睡眠最深,最放松的时候,就是醒来也是迷迷糊糊,容易判断失误;3、人为因素,电器,线路故障起火燃点低,不会突然引起熊熊大火,而从新闻得知因莫某选择用打火机点燃书并引燃布艺沙发,她的无知直接导致大火和毒烟气的迅速蔓延,自己放的火,都不能及时控制并灭火,可见火情之凶猛。 种种原因让一个身单力薄,救生知识贫乏的母亲,发现起火到叫醒三个孩子,慌乱的她们不知已吸入了多少毒烟,已找不见逃生之路只能选择往离火最远的房子逃避等待救援,也许因毒烟的侵害,她们已无力采取用湿过水的棉质物堵门缝、口鼻,砸玻璃窗等自救措施 。从上文我们已了解从吸入到死亡只需要短短的十几分钟。消防从接警,出警,堪察,到采取措施所用的时间已弥补不住因毒保姆无知和物业无能造成的时间损伤。逃?无处可逃;救,错失火灾救援黄金时间。 综上因我们普通大众生活安全意识淡薄,消防知识匮乏 ,灾难面前自救逃生能力太差,结合此案中环境、时间、人为等因素,太多的巧合形成蝴蝶效应致使四人死亡的悲惨结局。 结局如此不堪,希望政府通过教育、媒体等各种有效行为加强消防宣传, 提高全民消防意识,严格执行《消防法》使投机分子无空可钻,防患于未然,使人民能安居乐业 ,幸福生活。

美国出现了怎么样的失误导致俄罗斯成了这场危机的主导方?

在叙利亚,美国其实没什么失误,最多你只能说美国的作为不够,不像美帝以前干预国际事务干预得那么深刻。之所以俄罗斯看似成为这场危机的主导方,是因为俄罗斯的中东利益已经被逼进墙角里了,退无可退。因此,俄罗斯必须站出来。美国却没有站出来,这是我们看起来像是俄罗斯主导一切的原因。

那么,美国在叙利亚为什么没有站出来?很简单,一个字:钱。两个字:没钱。美国今天的一切事务,或者说问题的核心,就是一句话:钱从哪里来!我们先简单地说一下叙利亚问题,再回到美国问题的根本,钱这上面来。

叙利亚问题的时代大背景,就是阿拉伯什么春天的那个事儿。这个什么春天源于2010年突尼斯的一场内部危机,然后迅速扩展到好几个阿拉伯国家。本质上,这应该是美帝CIA搞出来的。道理很简单,美帝需要扶持亲美势力上台,不能让反美的老把持中东这么一个世界热点地区吧。

于是2011年,叙利亚危机爆发。巴沙尔当局是亲俄反美的,那么CIA肯定要干活儿啊。美帝的做法很简单,扶持反对派,给钱给枪给培训,去打仗吧。叙利亚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最后的支点,也是俄罗斯帝国五百年来一直梦想拥有不冻港出海口的一个落脚点:俄罗斯拿下叙利亚塔尔图斯港,这是进入地中海的至关重要的战略落脚点。

而俄罗斯本身在叙利亚就有军事基地,也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最后的据点,当然不能放弃巴沙尔。于是,眼看着巴沙尔当局节节败退,俄罗斯只能上场肉搏。美帝看着反对派能够替自己上场,开心得不行,这种低成本干活儿,比自己亲自去打伊拉克效果好多了。而且,这个游戏里面还有另一个关键方:土耳其。狗中哈士奇啊,也想在叙利亚北方搞点自己的利益。反正不是美帝出钱,美帝当然希望更乱点好啊。

叙利亚危机让美帝能够至少收获三重利益:第一,叙利亚搞乱,巴沙尔弄下来,扶持亲美势力上场,实现美帝自身利益;第二,把俄罗斯拖下水,给俄罗斯放血,毕竟现代战争打的就是钱;第三,意想不到的难民问题,给欧洲添点乱,让国际资本都往美国跑。事实上,对于俄罗斯的打击是非常明显。俄国人进入21世纪都看不起我们,东北的石油天然气管道项目谈了很多年都谈不下来。结果叙利亚危机来了,什么都谈好了。我们还预付款了,你说俄国缺钱缺到什么程度了。

那么,美国为什么没有亲自跳下场去主导和俄国的斗争呢?很简单,没钱!美国今天的国债总额已经突破27万亿美元,每年光付利息就要五六千亿,是仅次于社保、教育、国防的第四大开支。美国2019年财政赤字超过1万亿美元。哪怕美帝可以印钱收割全球财富,也不能持续这样干,毕竟一直干的话,美元也要搞成金圆券。

因此,川总一直在收缩美帝在外的赔钱业务,包括各种退群。正面主导叙利亚事务,除了烧钱,没有其他经济收益可言,所以美帝绝对不会干的。反正叙利亚是俄国的重要据点,又不是美帝的重要据点,美国才不能上心呢。这是我们没有看到美国主导叙利亚问题的根本原因。

(欢迎关注探为观指)

功高震主的郭子仪为何可以善终呢?

郭子仪可以说是历史上少有的功高盖主却得善终的人物,他一生历经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唐肃宗、唐代宗、唐德宗七朝,由玄宗开始,儿子唐肃宗,孙子唐代宗,乃至曾孙唐德宗,四朝都由郭子仪保驾。

这样一位能臣可以历经玄、肃、代、德四朝,身居要职,唐代史臣裴垍称赞他:“权倾天下而朝不忌,功盖一代而主不疑,侈穷人欲君子不之罪。”而且最后得以善终,一生荣华富贵,善始善终,八子七婿,可谓儿孙满堂。郭子仪享年85岁,就算在现代来看也算是长寿了。

中国传统民间信仰里有三灵官的说法:天官赐福、地官释厄、水官解运。而这个天官的形象就是郭子仪。他这在古人眼里就是完美人生的一种体现。人们崇敬他,也希望具有和他一样幸福美满的人生,于是称其为“天官”,并绘图加以供奉。真可以说他是在中国传统社会价值体系里最完美的人了。

其实郭子仪的完美是建立在他个人能力和高情商的基础之上。与他同样能力出众的人不在少数,但在具体的人生轨迹上却差的太多。

谈论起郭子仪的功绩:在平定安史之乱中,他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要战役。战后又是击退吐蕃,说服回纥,威服叛将,平定河东。这样的赫赫战功,加上自己为保家卫国的牺牲,连儿子郭旰也英勇战死。唐肃宗就曾经拉着郭子仪的手说:“国家再造,卿力也”。

这样的功高盖主换做其他人,不是造反就是被皇权杀害,如:韩信、霍光、周亚夫、曹操、司马懿、赵匡胤、鳌拜等等,再或者跟他同一时期的李光弼、仆固怀恩、来瑱等等。

而郭子仪的高情商从这五点就可以看懂:

第一、随叫随到,不贪恋仗暂时的军权

和岳飞类似,历代在外出征的名将都有这样的苦恼。郭子经常遭到的朝中权臣的猜忌和谗言,被诬告他拥兵自重,唐肃宗也屡次因此急诏他回京述职。与其他节度使的态度不同,郭子仪只要一接到诏书,每次都是当天交接兵权,同使者一同回京。并且自己主动请求解除“天下兵马副元帅”和节度使的职务,要求留在京城任职。

反复几次,唐肃宗也彻底打消了这种疑虑,觉自己有点过分担忧,更加放手让他统领军队,之后这种诋毁也再不起作用。郭子仪之后也跟皇帝开始了交心谈话,多次谈话中两人竟然激动地“涕泗交流”。

因为郭子仪明白,真正保护自己安全的不是兵权而是皇权的信任。

第二、高情商用理性控制情绪,永远不得罪小人。

郭子仪绝对是一个情商很高的人。一般常年领导军队为国家立下不世之功的统帅,又深受君王信赖和重用的将军,难免会形成一种性情刚正耿直的性格。面对当朝的奸佞小人总会有一种道德上的优越感,不屑与他们交往甚至主动冲突。如:白起、伍子胥。

但郭子仪的做法却非常职业,他的人生哲学就是不仅对君子谦恭诚恳,对小人更是礼遇有加。绝对不会因为自己的功劳而对朝野上的奸臣小人表露轻蔑,而且还会拉拢。

当时,唐代宗的大宦官鱼朝恩为人专横,嫉妒郭子仪的功勋卓著。于是在大历二年十二月,偷偷找人挖掘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这事令朝野哗然,虽然没有捕获到掘墓者,但是大家几乎都知道是鱼朝恩指使的。

古代孝道为先,这事情绝对是奇耻大辱,不共戴天的仇恨。这事传到郭子仪耳朵里时,他正在前线率军与吐蕃交战,听到消息立刻从泾阳赶回朝中。郭子仪很清楚,这件事情是谁干的。从皇帝到大臣都担心郭子仪在盛怒之下会举兵叛乱。

可是郭子仪回城见到皇帝,非但没有要求追究鱼朝恩的责任,反而流着眼泪说:“臣常年带兵打仗,手下的士兵经常毁坏别人的坟墓,臣却没有能够很好地阻止。这次的事情是因为臣自己不忠不孝遭受了天谴,并不是哪个人的过错。"这一下子让皇帝和朝臣们安心了,也让鱼朝恩大感意外。

鱼朝恩事后设宴邀请郭子仪,郭子仪更是坦然大度地前去赴宴,对鱼朝恩完全不设防,并且把传闻鱼朝恩设伏兵杀郭子仪的事情当笑话讲了出来。郭子仪的人格魅力,彻底折服了他,鱼朝恩留着泪对郭子仪说:“如果郭公不是一位忠厚的长者,岂能对我不起疑心啊!”

其实,郭子仪怎么会不恨鱼朝恩呢?郭子仪之所以这样做,那是为了不使国家动荡,鱼朝恩是皇帝的恩宠宦官,如果执意严惩或者自己反叛,不仅使皇帝更会让难国家动荡。另一方面,对于小人如果没有办法可以一下打垮,今后肯定永无宁日。不得罪小人,是郭子仪心中的一条戒律。

第三,不做圣人,用小缺点来安抚领导

贪财享受,成为郭子仪的伪装颜色。其实很多皇帝是不希望自己的功臣太过完美,常说到“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人无疵不可与交,以其无真气也”人一旦太过完美皇帝也会害怕的。

郭子仪当时本就已经功高盖主,如果他再清正廉洁,那他想要的到底是什么呢?剩下的不就只有皇权了吗?皇帝怎么可能安心?郭子仪就是明白了这个道理,所以在生活上能怎么放肆就怎么放纵,不仅到处搜集各种珍宝器具,还大肆置办良田美宅,美丽的姬妾数不胜数,把自己装扮成了一个贪图享受的人。

在《旧唐书·郭子仪传》记载,郭子仪家中“良田美器,名园甲馆,声色珍玩,堆积羡溢,不可胜纪”。而且郭子仪不仅自己享受,还喜爱在家里办“派对”举办各种奢华的宴会,甚至一次宴会的花费都能高达几十万钱。郭子仪还让自己的家人和仆人也都奢靡起来。在当时京城人都知道郭子仪府上的富裕。

郭子仪府上的一些幕僚建议他不要这样纸碎金迷的损害自己的声誉,劝谏郭子仪多为国家着想,在战乱时期不能自己响了把钱财捐给国家充当军饷。

郭子仪却笑着表示,如果把自己这点小钱捐给国家,皇上反而会心存怀疑,认为他另有所图。那样反而会造成君臣猜忌的局面,如果自己表现的奢靡一些,皇帝反而不会担心。前者顶多是国库里损失一些钱财,后者却会颠覆整个帝国的根基。

第四,国家动荡,能力超群,震慑外敌

从郭子仪个人来讲,是他的能力实在太强了。从郭子仪出山到终老,大唐的命运紧紧地和他绑在了一起。有郭子仪的“起”,就有大唐的希望;有郭子仪的“落”,就有大唐的踉跄。

安史之乱前

安史之乱后,大唐藩镇割据,天下不平,消耗了大量国力,平叛后,吐蕃占领了整个河西、西域,甚至于攻占过长安。北方有回纥兴起常袭扰北方,西南有南诏趁机袭扰四川。而且在平叛过程中,遗留下了大量藩镇,尤其是河朔三镇,是由叛军组成,他们名义上归顺朝廷,实际上并不服从中央,自己署置将吏官员,各握强兵数万,租赋不上供,形成地方割据势力。

在这样一个局势下,唐帝国可谓是内忧外患,正是需要郭子仪这样的大将在震慑各方。可以说郭子仪这个名字就是国家稳定的一个象征。

安史之乱后

举个例子,公元765年,叛将仆固怀恩因早宦官陷害起兵叛乱,引导吐蕃联手回纥,一共出动30万兵力,一口气打到泾阳(今陕西泾阳)城下。而在泾阳城中,郭子仪只有万余士兵。恰巧这时,仆固怀恩刚刚病故,吐蕃与回纥失去了中间人并且不断争夺指挥权。

郭子仪立刻判断如果力档不可取胜,必须大破吐蕃与回纥的联盟关系。自己曾经与回纥一起平叛过安史之乱,与回纥的交情深厚,回纥与吐蕃无非只是利益关系,

打算说服回纥一起联合共击吐蕃。便派出使者去回纥大营,但回纥根本不信郭子仪就在泾阳,但必须亲眼见到郭子仪才肯相信。使者回复郭子仪,郭子仪当下决定只身前去。

本来诸将为他精选了500骑兵做卫队,但他却表示一定要轻身前往。儿子郭晞认为郭子仪作为国家元帅不能只身涉险,与国家安危不顾。但郭子仪是这样分析局势的,如果他不去,现有兵力完全不可能阻挡吐蕃和回纥的联军。但要去就要去争取回纥的信任。如果我赤城相见还可能赢得转机,反而500军士也起不到什么作用。随后便率领数骑直奔敌营。

这时的回纥统帅药葛罗是可汗的弟弟,听说郭子仪真的来了,不免紧张万分。命令弓箭手立于阵前,可见到郭子仪只是带着数骑前往,待到郭子仪摘掉头盔,脱下铠甲,回纥那些老酋长们相顾议论:果然是郭令公啊!于是纷纷下马围过来下拜。

药葛罗见真的是郭子仪来了,非常高兴。设宴招待郭子仪,谈得十分亲热。酒宿时,郭子仪说道:“大唐与回纥关系很好,回纥在平定安史之乱时立了大功,大唐也没有亏待你们呀!今天你们怎么会和吐蕃联合进犯大唐呢?吐蕃是想利用你们与大唐作战,他们好乘机得利。”

药葛罗说:“仆固怀恩骗我,说大唐皇帝已经晏驾,您老也归天了,中国无主,所以我们才敢来。现在知道了实情,我们哪会跟令公您老人家为敌?”

双方马上立誓联盟。吐蕃得到报告,觉得形势骤变,与己不利,他们连夜准备,拔寨撤兵。郭子仪与回纥合兵追击,击败了吐蕃的十万大军。吐蕃大败,很长一段时期,边境无事。孤身退敌这种事,郭子仪做了不只一次,可以说此时的大唐万分需要郭子仪。

第五,遇到的领导都非庸主

郭子仪崛起后主要服务的实际上是唐肃宗和唐代宗这两位皇帝。

其中唐肃宗被称为乱世天子,一生致力于平叛。而唐代宗,《新唐书》认为他有一定能力,是个合格的皇帝,在《旧唐书》中更得出结论为:“古之贤君,未能及此”。

所以说郭子仪遇到的两位领导都不是太过庸碌的君主,能够认识到郭子仪的才能,并且郭子仪也对得起这两位领导。每每都可以做到君臣和睦。

终于在唐德宗建中二年(781年)夏,重整山河的大唐功臣郭子仪重病不起。六月十四日,郭子仪去世,享年八十五岁,朝廷追赠他为太师,赐谥号忠武,配飨代宗庙廷,陪葬建陵。德宗废朝五日,命群臣吊唁,又亲临安福门送葬,并专门超越礼制,下诏将他的坟墓增高一丈。

郭子仪的一生可以算是中国传统社会价值观里的完人,戎马一生,为国平乱,二复西京,八子七婿,尽仕朝堂,八五高龄而终,墓加十尺,生前死后,哀荣始终。作为历史上“富”、“贵”、“寿”、“考”四字俱全的极少数名臣之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四方面竟然都可以兼顾。我们以后再细讲,郭子仪高情商的其他方面吧。

如何看待徐志摩的人品?

徐志摩的人品要分开来说。

做朋友,他真的不错,梁实秋就曾这样评价他:“他饮酒,酒量不洪适可而止;他豁拳,出手敏捷而不咄咄逼人;他偶尔打麻将,出牌不假思索,挥洒自如,谈笑自若;他喜欢戏谑,从不出口伤人;他饮宴应酬,从不冷落任谁一个。”

短短几句话,一个温文尔雅的谦谦君子形象跃然纸上。

但对于他的原配妻子张幼仪,徐志摩的人品就连妓女都不如。

才华横溢的徐公子对这个土包子媳妇怎么看都不顺眼,从结婚到出国留学,他和张幼仪结婚将近3年,相处的时间加起来却只有4个月。用张幼仪的话说,“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义务之外,对我不理不睬。就连履行婚姻义务这种事,他也只是遵从父母抱孙子的愿望罢了”。

熟悉这段历史的朋友应该知道,张幼仪看似土鳖,其实也是大家闺秀,她兄弟姐妹十二人。二哥张嘉森在日本留学时与梁启超结为挚友,回国后担任《时事新报》总编,还是段祺瑞内阁国际政务评议会书记长和冯国璋总统府秘书长。四哥张公权二十八岁即出任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副经理,是上海金融界的实力派。为了让她嫁得风光体面,在夫家获得足够的地位与重视,她的娘家人用心良苦,特地派人去欧洲采办嫁妆,陪嫁丰厚得令人咋舌,光是家具就多到连一节火车车厢都塞不下,是她神通广大的六哥安排驳船从上海送到海宁硖石。

就连徐志摩拜师梁启超,都是大舅子牵线搭桥。

而张幼仪自身也非常争气,在巴黎投靠二哥张君劢期间,她在保姆的帮助下,申请进入裴斯塔洛齐学院,攻读幼儿教育。1927年初,张幼仪带着儿子归国,先在东吴大学任德语教师,随后开办了上海第一家时装公司——云裳时装公司。后又出任上海女子商业银行副总裁,独当一面,才干突出。徐志摩空难后,妻子陆小曼无力操持,依然是张幼仪以她的冷静果断处理了一切:让弟弟带领13岁的儿子前往济南认领遗体。后事打理的工工整整。比起那个自诩高人一等,却只会嗑药画画做绿茶的陆小曼,高的不是一星半点。

即便如此,徐志摩在世的时候从来没有对这个女人好过,从他与友人的通信来看,除了挖苦讽刺就是各种看不起,什么“小脚与西服不搭调”,连张幼仪自己都觉得像是一把被遗弃的“秋天的扇子”。

最恶毒是张幼仪怀孕的时候,徐志摩要求他去打胎,当听到张幼仪说打胎有危险,徐志摩怒道:“还有人因为火车事故死掉呢,难道你看到人家不坐火车了吗?”

梁实秋在《谈徐志摩》一文中,对张幼仪评价得最为中肯:“她沉默地、坚强地过她的岁月,她尽了她的责任,对丈夫的责任,对夫家的责任,对儿子的责任——凡是尽了责任的人,都值得尊重。”

1953年,53岁的张幼仪再嫁苏纪之,两人生活二十年,1972年,苏纪之因肠癌去世。张幼仪搬到美国,住在儿子附近。1988年,她以88岁高龄逝世于纽约,安葬在市郊墓园,墓碑上刻着“苏张幼仪”4个字。

徐志摩为什么不喜欢张幼仪,与他的人品有很大的关系,在他的人生信条中,从来没有认真去考虑作为一个男人对家庭应该承担的责任,终其一生,他不过是个追求时髦的花花公子,所谓的爱情自由,不过是他喜新厌旧滥情的借口,时代也好,才学也罢,都掩盖不了纨绔的本质。

上文回答中有人提及陈巨来的《安持人物琐忆》,这本书日慕君不想说,读过的朋友肯定会眼界大开,各种奇闻异事层出不穷,但关于徐志摩的来源只有一个:陆小曼。最奇葩的是这本书中记载徐志摩讨厌张幼仪是因为张幼仪与公公有染。这种扒灰的事情一度很有市场,是细细读来却漏洞百出,时间地点事件都对不上,日慕君就不一一点评了,我只能说:大家有兴趣可自行拜读。

我是历史达人日慕乡关,欢迎关注!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4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