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五一后返岗需核酸,离汉政策到底是真是假?
这个政策是真实的 ,武汉市新冠肺炎防疫指挥部3月22日发布了武防指(2020)160号文件,规范了离汉返汉相关政策。
至于社区说没有接到通知,可能是文件22日才发布,社区作为最基层的单位,没有及时接收到这个最新的政策。但过不了多久,这个文件将传达给社区工作人员。
申请离汉人员,只要按照规范填写相关资料,申请下来的时间应该比较快。武汉针对离汉人员实行的点对点管理,通道比较通畅。
郑州安阳新乡周口鹤壁等河南各地市?
人在郑州,老家在山西,此刻是有家回不去,只能隔离在郑。虽然我们这个区并不在封控、管控封控,但是郑州依然是比较严厉的防控措施。作为教师的我们,上周就已经全部停止线下课程,全部转入线上教学,老师和学生以及家长,都严格限制流动。大家基本只能在自家封闭,出郑州基本上是不允许的。
虽然最近几天郑州新增人员减少,今天更是只有7例,但是要想彻底回归平静,至少得在没有新增人员的情况下,维持14天乃至更久。2021年的郑州有多难,已经经不起一点折腾,每一次灾情来袭,都伴随着巨大的牺牲。临近过年,大家想要回家的心情很能理解,但是为了抗疫大局,各单位应该都会严格把控。
除了本地防控措施外,归属地的防控也是影响因素。以山西老家为例,早在一周前就出台了相关政策。首先就是建议就地过年,从全国的局势发出提倡;接着说如果确需回乡,提前三天向所在村和社区报备,所有省外返乡人员需要持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无论是中高风险地区还是低风险区,都要在第一落点做一次核酸检测。
再说更细节的要求,中高风险实施14天的集中隔离和五次核酸检测;低风险地区7天居家隔离和两次核酸检测。大家可想而知,我们的假期总共也没有几天,回到家也要面临严格的管控,这趟回家之路属实不容易。还不说从老家再回郑州,又得面临新一波的防控措施。个别单位甚至层层加码,要求做到“提前返郑,做好防护”。
因此,现阶段无论疫情进展到什么程度,过年回家都是“非必要不回家”。除非你有非常要紧的事,或者做好了疫情封控在家的准备,那就可以期待过年回家。已经两年没回家过年的游子,此刻只能遥寄思乡之苦了!
现在如果传染了阳性?
现在人们如果真的是被传染了、已经阳了,究竟是还能不能去上班、应不应该去上班呢?
首先,个人强烈建议,这种情况发生之后,一定不要再去上班,还是要自觉居家隔离、休养治疗。单位天大的事,都等自己病好了再说。
最近几天,身边周围无论是自己的亲戚、朋友、还是同事,都已经有人被传染、阳了。而且,好几位朋友还都是全家几口人无一幸免,全部都遭感染、一起阳了。
据他们说,阳了、出现症状之后的第二天,人会极其难受。不仅仅会有头痛、咽喉疼、喉咙干裂,还有全身发冷,相关的症状比感冒严重多了,确实不是普通感冒能比的。
所以,这种情况下,病了还要去上班,一方面,不仅仅人是极其痛苦的、是非常难熬的;另一方面,已经生病的人甚至是完全有可能根本无法完成上班的工作任务的。就单位工作而言,要求病了的人还去上班是不厚道的,也是没有意义的。
与此同时,在这种情况下还去上班,一定会造成周围的同事、朋友被感染。尤其是,如果还要搭乘公共交通工具去上下班的话,所造成的人群感染范围就会更大。就社会公德、道义来说,也是不好的。
如果单位或者工作确实需要病人的人去上班,非这个人去干不可。那个人也建议,一定要做好周围环境的隔离和上下班的交通安排。
已经阳了的人最好自己开私家车去单位,严格做到两点一线。同时,在工作中,尽量不要再跟其他任何同事接触。工作尽快完成,尽快离开办公区域。然后,自驾车自觉回到家中进行居家隔离治疗。
强调一点,如果是要团队一起来完成任务的,或者一起来开展工作的,你只是其中的一个角色,只要不是缺了你不行,这种情况下,就真诚建议你最好不要再去了,缺了你这个地球不会不转。
因为你一去,如果最后导致所有团队成员都阳了、都病倒了,那就罪过大了,这样反而更会影响工作的推进,对工作的影响会更大。对你不好,对同事不好,对单位、对工作同样也不好。
不出湖北省需要什么?
可以出省了。从3月25日零时起,在做好健康管理、落实防控措施的前提下,对持有湖北健康码“绿码”的外出务工人员,经核酸检测合格后,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的办法集中精准输送,确保安全有序返岗。
扩展资料:
外省来鄂来汉人员凭外省健康码或湖北健康码“绿码”,在全省范围内安全有序流动,不需另行提供健康证明(确实无法申领健康码的除外)、流动证明、流入地申请审批表或接收证明、车辆通行证等。出省人员应提前了解并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相关规定。
武汉市根据疫情风险等级评估情况,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前提下,推动企业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复工复产。
2020年年1月23日,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发布通告,自当日10时起离汉通道暂时关闭。
沪出台稳岗留工十条措施?
一、夯实企业稳岗稳产主体责任
企业是做好自身稳岗稳产工作的责任主体,要把确保用工规模基本稳定作为现阶段工作的重点,确保企业正常运行,确保不影响城市功能。要密切跟踪国家政策导向,及时研判岗位用工形势,制定相关工作预案,及时化解因一线人员缺失对企业平稳运行可能造成的风险和不利影响。(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
二、鼓励企业制定实施员工关心关爱激励措施
支持企业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实施有针对性的员工激励和服务保障措施,把关心关爱送达一线人员。鼓励电商平台和邮政快递企业增加佣金比例、设置跑单奖励,为快递员和外卖骑手提供必要的餐饮保障,发放防寒保暖工装及用品等。鼓励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合理提高建筑工人收入。继续扎实开展整治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专项行动,进一步加大对恶意欠薪行为的查处打击力度。企业要依法支付春节期间加班人员工资。(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政府)
三、阶段性发放稳岗补贴
鼓励电商平台和邮政快递企业持续提供快递、外卖服务,2022年12月25日至2023年1月27日期间(以下统称“补贴期间”),对重点监测的电商平台和邮政快递企业,给予上岗工作的一线人员每人每天60元补贴;特别的,对元旦期间(2022年12月31日至2023年1月2日)和春节期间(2023年1月21日至1月27日)上岗工作的一线人员,给予每人每天150元补贴。鼓励重点工程建设施工项目不停工、少停工,在补贴期间,当日实际上岗人数达到2022年11月末实际上岗人数80%以上的重点工程建设施工项目,给予上岗工作的一线人员每人每天100元补贴。补贴经费由市、区两级财政共同保障。(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邮政管理局、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政府)
四、支持外来务工人员节后加快返岗复工
加强与劳务输出地的对接和协作,提供“点对点、一站式”返岗复工服务。实施春节返岗交通补贴,2023年1月28日至2月5日期间,企业租用大巴车跨省“点对点”组织外来务工人员返岗,或劳务协作输出地包车输送市外务工人员返岗的,按照实际包车费用的50%给予补贴,每家企业最高不超过30万元。企业所在区政府结合实际自行制定返岗交通补贴操作方案,明确补贴范围,落实资金保障。组织开展“春风行动”,节后立即开展各类线上线下招聘活动。(责任单位:各区政府,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行业主管部门)
五、鼓励引导外来务工人员留沪过年
积极开展外来务工人员留沪稳岗送温暖活动。各区、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广泛开展慰问活动,鼓励企业和各级工会组织采取发放新春礼包等多种形式关心关爱留沪外来务工人员。积极开展文旅惠民活动,鼓励本市文旅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向留沪过年的外来务工人员免费发放电影票、景区门票等。(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市总工会、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市文化旅游局、市国资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六、加强防疫物资供应保障
加强防疫物资统筹调度,抓好医疗物资生产调配,丰富医疗物资供给类型,畅通医疗物资物流渠道,切实做好生产保供工作。支持企业加强解热镇痛药、口罩、抗原试剂、消毒液等防疫物资储备,保障正常到岗一线人员合理物资需求和就医用药。(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商务委、市卫生健康委、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政府)
七、发挥行业协会和志愿者作用
各行业协会要加强常态化走访服务,梳理企业反映的问题和诉求,提供针对性指导意见,帮助企业和员工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各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组织指导,及时回应行业关切。广泛组织发动志愿者参与快递配送和社区服务。(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各行业协会、团市委、市精神文明办)
八、加强一线人员健康服务保障
持续加强宣传引导,切实增强一线人员防护意识,当好自身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倡导“非必要不做核酸”。除养老院、福利院、托幼机构等特殊场所外,不再查验核酸阴性证明。一线人员感染新冠肺炎后,居家隔离满7天(自出现症状或核酸、抗原检测结果阳性之日起计)、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的,无需进行核酸检测即可返岗复工。特殊行业、特殊岗位人员居家隔离和返岗要求,按照行业主管部门有关规定执行。在岗一线人员感染新冠肺炎,若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可根据身体状况和岗位需要,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上班从事适当工作。(责任单位:各行业主管部门,各区政府)
九、抓紧制定配套实施细则
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要抓紧牵头制定出台电商平台、邮政快递、重点工程建设等领域稳岗补贴实施细则,摸清行业底数,锁定补贴范围,细化操作流程,明确市、区两级财政资金,确保相关领域政策第一时间落地。各区政府要切实履行属地保障责任,及时动态掌握区域内稳岗稳产情况,牵头制定本地区返岗交通补贴方案,锁定补贴范围,细化操作流程,落实资金保障。各企业要配合政府落实相关政策,务必准确提供台账资料,相关补贴资金要第一时间直达一线人员,严禁挪用、非法侵占补贴资金。(责任单位:市商务委、市住房城乡建设管理委、市交通委、市财政局,各区政府)
十、加强市区专班协调保障机制
进一步发挥全市医药物资保供专班、重要功能性机构和企业运行保障专班等协调机制作用,加强防疫物资生产供应,及时调度重要机构和企业生产运营情况,协调解决防疫物资、就医用药、人员紧缺等实际问题。(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商务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卫生健康委,各区政府)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