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科宁宣布赛季结束后退役,为什么有人说绝杀慕尼黑超越不了摔跤吧爸爸?
《绝杀慕尼黑》算不上一部优秀的电影作品。
虽然由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篮球决赛,前苏联队终场三秒一分逆转美国队改编的传奇故事热血非常;虽然它对比赛近乎1:1还原,连裁判衣服背后的汗水痕迹都精准苛刻地重现;虽然它在俄罗斯本土收割30亿卢布(约合3亿元人民币)的票房成绩,并成为俄罗斯影史票房冠军……但比起两年前把一片死寂的体育电影市场搅得天翻地覆的《摔跤吧,爸爸》,《绝杀慕尼黑》的支线剧情细碎、叙事铺陈跳跃、情感推进突兀、人物性格单薄。从纯粹的电影角度来讲,它很难算作一部优秀的作品。
但豆瓣评分8.3分、猫眼专业版评分9.6分,秒杀在同期上映的《黑衣人:全球追缉》《哥斯拉2:怪兽之王》以及《最好的我们》,并非是“无根之谈”。如果说《波西米亚狂想曲》是带领歌迷“重返”温布利大球场体验皇后乐队的超燃live,那么《绝杀慕尼黑》就是用整整一个小时把荧幕前的篮球迷拉进那个画面斑驳的1972年,让他们为球鞋和地板的每一次摩擦、篮球和篮板的每一次撞击、身体和身体的每一次对抗而心脏跳动。它用电影语言和艺术加工拓展了体育比赛本身的外延边界,拉长时间、拉广空间、增加视角、再进行选择和强化,还用荧幕大屏和杜比音效放大球迷全部感官,激活最为终极的沉浸感。
所以,与其把它归类为“体育电影”,不如将它视为体育转播的升级产品,为未来体育内容持有者提供运营新思路。
关键的三秒钟
必须要肯定的是,《绝杀慕尼黑》自带“叫好又卖座”的基因。影片最为关键的“三秒钟”,不仅极具戏剧张力,还集聚着强烈的矛盾、冲突和争议。
影片预告片
这是一场发生在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的篮球决赛。彼时美国队“不可一世”,他们队内12人中有10人之后都进入了NBA,还在长达36年的时间里未尝败绩。而苏联队虽然并非像影片所暗示的一样是临时凑搭起来的草台班子,而是齐聚众多加盟共和国优秀人才的欧洲强队,但想要在奥运会上挑战底蕴深厚的美国仍然更像是无稽之谈。所以上任不足2年的新帅加兰任那句“美国队早晚有一天会被打败,我觉得最好是输给我们”,在当时的环境下显得多么荒谬和可笑。
剧照模仿了披头士过马路的经典照片
加兰任也有自己的“三把火”,其一就是主动快攻,把进攻时间控制在17-19秒。比赛开场,他这个大胆的奇招就完全打乱了美国队的节奏,再加上有“红色杰里·韦斯特”之称的苏联王牌谢尔盖·别洛夫频频发力,美国队竟然被打到9-19落后,这也是他们历史上第一次在奥运会男篮比赛中落后对手两位数。此后美国队略有起势,但苏联还是有惊无险地用26-21的比分以5分优势结束上半场。下半场激烈的身体碰撞让火药味也愈来愈浓,而经验丰富的美国队开始奋起反击,在比赛结束前40秒,吉姆·福布斯一记中投让比分迫近到49-48,苏联仅1分领先。
教练给球员们布置战术
苏联队一个传球失误让冠军天平发生倾斜,美国队的传奇球星道格·科林斯成功抢断,飞身上篮时被回追的萨坎杰利泽犯规并撞出场外。这时计时版上显示比赛结束还剩三秒钟。而这,就是国际篮球史上饱含最多争议、故事、意外的三秒钟。
全场观众呼喊USA,以为美国夺冠
柯林斯站上罚球线,两罚全中,美国队终于反超了比分。而当苏联队快速发球,比赛还剩一秒钟时,苏联队助教谢尔盖·巴什金冲进场内夸张地大叫着让主裁暂停比赛,因为在柯林斯罚第二球时苏联队已经叫了一个暂停,但这个暂停并没有被执行。按照史实,苏联主帅确实按下了暂停按钮,并得到工作人员的点头示意,但蜂鸣器响的时间晚于柯林斯第二次出手的时间,主裁认定苏联队的暂停请求无效,但同意让比赛回到最后三秒再次进行比赛。
苏联队重新发球,叶杰什科传球给保劳斯卡斯,后者抛出的篮球在横跨全场时,终场哨声响起。美国全队涌向球场欢庆这得之不易的“逆转”胜利,而全世界媒体都向外界传递着王者继续称霸的消息。但苏联队再度要求重赛,因为计时器停在了“50秒”,而非“0秒”。此后视频资料显示,虽然计时器是从“53秒”到“50秒”,但是这个持续时间不足三秒钟。后来担任国际足联掌门人的布拉特也出现在这段历史中,他是当时的计时员之一,他后来表示当时计时是和全场比赛结束的信号是分离的,所以才会出现这样“奇葩”的事件。
年轻时的布拉特
FIBA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威廉·琼斯站到了苏联人这一边,他主张应该给苏联人实打实的整整三秒。此后,苏联人得到了第三次机会。
倒数三秒,叶杰什科的长传
倒数两秒,萨沙投篮
预告片中最后三秒
而这一次,换来的就是奇迹。叶杰什科的发球直接越过了全场,亚历山大·别洛夫(萨沙)晃翻吉姆·福布斯和凯文·乔伊斯得球并将球打进。这三秒钟用三度“时光逆转”的方式耗尽,比分最后定格在了51-50,苏联队赢了。
强调比赛,而非人性
尽管有传奇体育故事作为打底,《绝杀慕尼黑》也并不具备一部好电影应该有的成色。它在国内上映14天仅获7300万的票房,在动辄几亿的中国电影市场只能算是平庸。
同样是体育电影市场的代表作,《摔跤吧,爸爸》豆瓣评分高达9.1分,票房更是达到12.95亿元,口碑票房双丰收。两者一经对比,不难发现《绝杀慕尼黑》的所谓“短板”。因为《摔跤吧,爸爸》的内核是讲人,是人的成长、人的亲情、人的价值对峙以及女人意识的觉醒。它完全没有摔跤这项运动的魅力和美感,只是塑造出一个伟大的父亲和两个破茧而出的女儿。竞技元素则相对匮乏,而情感故事更为饱满,这样也更易唤起国内受众的共鸣。我国著名钢琴家郎朗的自传《千里之行:我的故事》,读罢有一种钢琴版的“摔跤吧,爸爸”的通感,也就是说,这部电影中“摔跤”并不重要,换成“钢琴”一样能成行。因此,《摔跤吧,爸爸》是一部以体育为背景的电影。
《摔跤吧,爸爸》剧照
而《绝杀慕尼黑》完全不同,它向着更为纯粹的体育竞技靠拢,竭力展现出了篮球这项运动的动人,以及在关键时刻,连呼出的气都在颤栗的揪心。它是用电影形式呈现的体育比赛。因此,它的笔墨从来不是通常电影中习惯讲述的“人”,而是尽可能还原出这场极为经典的奥运决赛。
据悉,影片从筹备到完成一共持续了3年,整个团队将当年的比赛实况钻研了300多次,比赛服装、比赛用球、人员站位等细节都是“原汁原味”的翻版呈现。更为可怕的是,他们甚至还原了裁判汗水打湿衣服的痕迹。而演员们同样全心全意为重现服务,除了饰演近视眼球员扎尔的演员是篮球运动员外,其他人均不是职业球员。他们提前1年跟篮球教练学习,除了姿势与专业球员看上去别无二致外,连身体肌肉外形都尽可能呈现“复制粘贴”的效果。
演员和球员身形一致
1972年苏联队合影
最后重现的与美国队的比赛占据了影片整整一个小时,而拍摄这个场景则用了30天。比赛现场由六台摄像机同时拍摄,其中一台穿梭在赛场中,用来捕捉每一个人的表情和动作。
演员们的高跟鞋,尽可能还原场景
因为这样严苛的准备和拍摄,所以对比1972年的视频资料,《绝杀慕尼黑》根本就不像是演出来的,而像是AI修复后的高清原版画面。连真实球员照片看起来都跟剧中的角色近乎一模一样。也就是影片这种对这场比赛本身的敬畏,所以即使知道最终结果,那种看比赛直播才应该有的手心发汗、心跳加快也在观影人群中蔓延。而再加上电影语言的艺术加工,曾经只能靠文字描述才凸显的体育美感和想象力徒然增强。比如在第三个三秒钟,影片节奏变慢,接着出现了跟随篮球轨迹划过整场的长镜头。每个人在一秒钟在线性语言中叠加,形成极为奇妙的卷轴式画面,也将观影人的心理预期举在一个极高的位置,像是过山车顶点向下俯冲前那个漫长的停顿。
体育视觉艺术消费品模板
我们不断强调《绝杀慕尼黑》不是一部好电影,但是它却是一部极为优秀的体育视觉艺术消费品。而这也或将给体育内容持有方一些全新的思路。众所周知,体育直播早就脱离了体育赛事本身的范畴,比如一场重要的足球比赛,它的内容往往超过本身的90分钟。赛前的历史盘点、交锋回顾、技战术预测、比分竞猜,而赛中的各种机位和视角,从时间和定位两方面拓展体育赛事的外延。科比退役之战,从著名的梗凌晨4点开始直播,整整持续了12个小时,也是跳脱比赛本身的经典转播案例。
科比的谢幕
从这个角度讲,《绝杀慕尼黑》更像是一场迟到47年的体育转播。它的时间外拓更为极致,是从教练加兰任上任开始;它的空间外拓更为多变,比赛穿插的地点还有苏联体育局、格鲁吉亚小村庄、美国街头等;它的视角外拓更为丰富,观众跟随萨沙一眼就看到坐在看台的女友;它的情感外拓更为深刻,这不仅是一场事关荣誉的体育比赛,还交织着各种情感,包括教练儿子的双腿、萨沙的心脏、谢尔盖的膝盖、扎尔的眼睛以及保劳斯卡斯的挣扎。它是一场讲述得更加完整的比赛,也更能获得观影或观赛观众的共情力。
体育世界永远不缺乏上帝创造的经典剧本,它们不需要大刀阔斧的改动,就是再创作的优质原材料。如果不将其向电影的重心倾斜,增加描述“人”本身的部分,而是尽可能呈现一场比赛的前后和纵深,就成为了体育内容二度加工后的完美作品。比如2017年欧冠淘汰赛巴萨0-4落后巴黎后的6-1惊天大逆转,2010年温网赛场伊斯内尔VS马胡大战三天的超11小时马拉松,2006年F1匈格罗宁站阿隆索、舒马赫、莱科宁在蒙蒙细雨中的一波三折和接连退赛……都是“燃点”和“情绪饱满度”不亚于《绝杀慕尼黑》的优质原石,等待开采、剖光和制作。
巴萨6-1逆转巴黎
体育是反人性的,《摔跤吧,爸爸》走向了人性那一极,《绝杀慕尼黑》走向了体育那一极,而后者会为体育内容的创作提供新的思路。但是并不代表着人性和体育中间没有微妙的平衡点。2011年,韩国就完美地综合了两者特点贡献了一部名为《完美对垒》的影片。它演绎的是韩国职棒联赛中的明星选手宣铜烈和崔东源之间一场历史性的对决。这场棒球比赛耗时整整4小时56分,比分交替上升持续15局,最终双方以2:2战平,结束韩国职棒史上最精彩最激动人心的一战。
帅得反人性的曹承佑
《完美对垒》用最后近半个小时的时间来还原这场比赛,演员曹承佑和杨东根也在举手投足间尽可能模仿了崔东源与宣铜烈的动作和技术特征。而不一样的是,影片前段围绕主人翁做了更多的情感铺垫,让双男主的人物更加饱满,也让这种对立在赛前的积攒更为陡峭。呈现比赛时导演也加入了更多感情化的色彩,比如曹承佑布满针线的右臂和肩膀与他在球场不断投出的高速球激烈地对峙,观众在为比赛屏住呼吸的同时同理心也向曹承佑这个“人”迁移。因此,《完美对垒》是《摔跤吧,爸爸》和《绝杀慕尼黑》中间的过渡阶段,它关注了人性,传递了感情,也体现了棒球这项运动的绝妙和精彩。这部电影在韩国本土吸引超150万人次观看,豆瓣评分也是优秀的8.3分。
想要成为一部更好的体育电影,《绝杀慕尼黑》需要弥补自己在情感、叙事和人物描摹方面的缺陷。但是作为体育内容再创作的优秀体育视觉艺术消费品,《绝杀慕尼黑》可以说是教科书般的模板。当科技更为发达,芯片佩戴更为便利,沉浸式开发更为极致时,它甚至将获成为未来体育转播的升级版思路。
你看过哪些精彩的赛车比赛?
大的方面来说有三类:方程式、场地赛、拉力赛。每一种又有不同的级别。
因为本人是赛事媒体,也接触过国内外大大小小汽车赛事,比如
中国超级跑车竞标赛(ChinaGT )
中国汽车耐力锦标赛(CEC)
泛珠三角超级赛车节
亚洲超级跑车大师赛(GT Masters Asia)
宝珀GT
Radical挑战赛
亚洲勒芒系列赛(ALMS)
Audi R8 LMS杯
世界房车锦标赛(WTCR)
世界一级方程式锦标赛(F1)
中国汽车漂移锦标赛(CDC)
希望以上内容可以帮助到你
f1退役车手?
有舒马赫,莱科宁,罗西等等。
印象深刻是车王舒马赫。
北京时间2012年11月26日凌晨,随着2012赛季F1最后一站比赛在巴西落下帷幕,43岁的“车王”舒马赫也结束了自己19年的F1生涯而再次退役。年龄不饶人,这一次,舒马赫已经不太可能再像以前那样退役后重回赛场。在路透社看来,舒马赫的离去,意味着F1一个黄金时代的结束。
体育界里谁的绰号最霸气?
喜欢体育,喜欢足球的请点击关注
说到名字霸气的话,个人认为要说以下三个人,他们无论是名字还是球场表现都是体坛上最好的。
“死神”杜兰特
杀气和关键时刻冷血,杜兰特最让人感到害怕的是关键时刻的一剑封喉。其实杜兰特在新秀赛季就表现出了巨星潜质。他带领雷霆一步步崛起到进入总决赛,虽然最后输给了老辣的三巨头,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杜兰特已经向全联盟宣告属于他的时代已经来临,而他在球场的表现也验证了他的“死神”称号是无比让人恐惧的。和火箭的两场的西部决赛,你可以看到一个几乎无解的杜兰特,他得分就跟打2K一样简单,残暴。
在雷霆时两度绝杀小牛
在勇士时绝杀骑士
“藏獒”张继科
要说中国哪支队伍最强,我想是人都会把答案投给中国乒乓球队,中国乒乓球队对于世界就是一个BUG的存在,永远无法被解决,面对中国队时永远只有输。在国兵里有一个让其他球员胆寒的存在,那就是张继科。为什么继科被称作“藏獒”呢?这跟他在球场的霸气表现分不开的,越到关键时刻张继科越狠,他的霸王拧往往让人措手不及。虽然继科有被人诟病的时候,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个霸气外露的人。
2013年世界杯脱衣庆祝
奥运会被刘国梁骂醒后逆转取胜
夺冠后踹广告牌
“上帝”梅西
无法用言语形容,看图就行
梅西的表演是不可能看完的,无所不能的梅西就是上帝。
史上最被高估的著名运动员有哪些?
我是体坛霸主 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TOP1:威斯布鲁克
高估指数:100
要说NBA历史上最被高估的球星,我觉得威少说第二真没人敢说第一!单从表面数据上看威少真的是屌炸天,连续三个赛季场均三双、9次全明星阵容、2次得分王、2次助攻王、1次MVP。
可要细究起来,这些光鲜亮丽的荣誉背后却是低调让人发指的效率和刻意刷数据的成果!别不服、别不信,这就上数据、上干货来证明威少就是NBA史上最被高估的伪巨星。
怒刷篮板从16-17赛季开始到18-19赛季,身高191cm的威少连续三个赛季场均篮板球上双!(16-17赛季场均10.7篮板、17-18赛季场均10.1篮板、18-19赛季场均11.1篮板)你知道这其中有多少后场篮板吗?
16-17赛季场均9.6个后场篮板,17-18赛季场均8.2个后场篮板,18-19赛季场均9个后场篮板!这夸张的后场篮板全是靠雷霆内线卡位让威少“捡”后场篮板,以便帮助其达成场均三双的丰功伟业。
最夸张的当属17-18赛季季后赛,当时威少场均刷出12个篮板球!这数据比肩巅峰邓肯、加内特都没问题,可是这其中包含了惊人的10.2个后场篮板球。这是什么概念、什么画面请自行脑补。
别总说威少能场均抢下10+篮板球,就是换做任何一个业余篮球爱好者在全队为其卡位、堵人的情况下至少都能捡到7个篮板!我想就算奥尼尔他奶奶在这种条件下场均篮板球数也不会低于5个。
带队成绩14-15赛季杜兰特赛季报销,威少成为球队老大,单核带队的威少没打进季后赛。
16-17赛季威少和他的雷霆队在季后赛首轮被哈登率领的火箭队4:1淘汰。
17-18赛季威少和他的雷霆队在季后赛首轮被年轻的爵士队4:2淘汰。
18-19赛季威少和他雷霆队在季后赛首轮被利拉德率领开拓者队4:1淘汰。
20-21赛季威少和他的奇才队在季后赛首轮被费城76人队4:1淘汰。
这是威少当球队老大时的带队成绩,4次倒在季后赛首轮,还有1次连季后赛都进不了!虽然带队成绩让人不敢恭维,但是刷数据的能力却如同BUG般无解!连续三个赛季场均三双就是在这期间刷出的。
效率低下一直以来季后赛都是检验球星成色的最好舞台!真正的超级巨星都能在季后赛的舞台上大放异彩,而伪巨星则在对抗更激烈的季后赛发挥远不如常规赛。而威少没能经的住检验!实锤“最被高估的伪巨星”
截止今天,威少生涯常规赛的投篮命中率43.7% 三分命中率30.4% 到了季后赛威少的投篮命中率降低至41.1% 三分命中率降至30.2% 季后赛的威少就是“打铁王”
不仅命中率低,季后赛的威少对球队的各项贡献那也是直线下降!像17-18赛季季后赛正负值为-36、18-19赛季季后赛正负值为-43、20-21赛季季后赛正负值为-37!如果这效率都能算巨星,夸梅-布朗都能算超级巨星。
TOP2:库里
高估指数:99
又是一个响当当的超级球星,把库里排在这份榜单上我已经做好了挨喷的心理准备了!所以我决定要说,因为不说不是我性格,让暴风雨来到更猛烈些吧。
提起库里你会想到什么?全票MVP?全明星票王?MVP?三分球?没错,这都没错!库里的确是这个时代最好的控球后卫,但要跟“魔术师”约翰逊这种天花板级控卫比,我觉得目前库里还不够资格。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库里也是一个常规赛球员!生涯至今库里在常规赛的投篮命中率高达47.6% 三分命中率43.1% 场均失误3.1次 6次单场轰下50分+
到了刺刀见红的季后赛,库里投篮命中率降至45% 三分命中率降至40.1% 场均失误次数也上升至3.5次 季后赛没有一次得分过50分。
不管你承不承认,勇士队的体系最大程度发挥了库里的优势!到了季后赛尤其是关键时刻需要巨星站出来的时候,杜兰特、汤普森更为靠谱。
那著名金句:顺境看库里、逆境杜兰特、绝境汤普森真实反应了“海啸三兄弟”处理关键球的能力,库里最弱!这也是库里4进总决赛没获得1次FMVP的根本原因,库里被严重高估。
TOP3:罗伊
高估指数:98
在NBA的江湖你可曾听说过“黄曼巴”的威名?就是那个迎着麦迪防守仅用时0.8秒就绝杀火箭的男人!那些年罗伊的名字经常与科比、韦德相提并论,罗伊真有那么厉害吗?没有!只不过是情怀罢了。
罗伊在NBA只打了6年,最巅峰时期场均:22.6分+4.7篮板+5.1助攻!后因为膝盖伤病早早退役,这引起不少球迷大呼:又少了一个传奇巨星等言过其实的话。
罗伊很可惜是不假,但就算健康的罗伊也远远达不到传奇巨星的水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罗伊的天赋早已决定了他的上限,顶天全明星首发水平,不可能达到传奇巨星的水准。
罗伊的运动天赋真的很一般,跑的不算快、跳的不算高、身高也一般!跟同位置的“四大分卫”相比就不是一个级别的。连麦迪、卡特都饱受质疑,罗伊凭什么能超越他俩成为传奇巨星?比刻苦远不及科比,所以说罗伊被严重高估。
TOP4:格林
高估指数:97
“大嘴”格林是前几年NBA最火爆的球星之一!当年沾“宇宙勇”的光,格林也成了著名的全能战士,得分、篮板、助攻样样精通。
事实真是这样吗?我很肯定的告诉你:假象!全都是假象。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格林的得分和助攻很大程度上沾了“海啸兄弟”的光!
先说得分,当年库里、汤普森、杜兰特都具备场均至少25分+的实力,对手的防守重点全在这3人身上,所以格林很少受到重点盯防,所以得分自然轻松。
再说助攻,还是托了“海啸三兄弟”的福!就这3位的得分能力基本传球就能转化为得分,而格林手中又有大量球权,传给其中任何一人都能转化为助攻,所以造成了格林是“传球大师”的假象。
19-20赛季杜兰特离开,水花兄弟赛季报销,昔日“宇宙勇”只剩下格林!当时格林表示:是时候承担起领袖的重任!结果格林以场均三单的数据带领勇士豪取15胜50负的战绩,排名全联盟倒数第一。这就是真实的格林!被严重高估的水货。
TOP5:哈登
高估指数:95
压轴出场的当然是我们的“碰瓷哥”哈登!老铁们先别着急喷,先攒住火力!如果小编说的不对,新仇旧恨一起喷,多大的口水小编都接着。
截止今天,哈登常规赛场均砍下:25.1分+5.3篮板+6.3助攻,投篮命中率44.2% 三分命中率36.3% 4次单场60分+ 18次单场50分+。
可到了季后赛哈登哈登的数据全面下滑,场均只有:22.9分+5.4篮板+5.6助攻,投篮命中率降至41.9% 三分命中率降至33.0% 季后赛最高得到45分!这很明显了吧?哈登也是一名被高估的球员。
结语:
以上是我的回答,感谢您的阅读。如有补充或不同意见评论区留言!有喜欢NBA、足球的老铁关注我,每天带给您最专业的解读。记住我!和我带给你的故事。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