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洪防汛概念股一览,全国433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

诗佳网

防洪防汛概念股一览,全国433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

下图是今年6月以来的降雨打卡记录,可见自6月2日以来,暴雨预警已连续打卡32天。尤其是三次暴雨过程覆盖了我国南方地区的60%的区域,降雨范围之广、持续时间之长、雨量之大都破了历史纪录。

根据气象局统计数据,6月以来全国平均降雨量112.7毫米,比往年同期偏多13.5%,为1961年以来的第九多。

防洪防汛概念股一览,全国433条河流超警以上洪水

在持续暴雨下,卫星遥感监测鄱阳湖主体及附近水域面积达到4206平方公里,为近10年最大。其中,鄱阳湖标志性水文站星子站当前水位22.60米,超过1992年创造的22.5米历史极值,远超98年历史洪水水位。

鄱阳湖是长江进入下游的最后一个“蓄水池”,一旦鄱阳湖溃堤,南京、上海等下游城市危在旦夕!

那么,为什么今年的洪水如此凶猛呢?什么时候才能结束呢?

今年雨水多、洪水猛的原因分析

原因一:副高压和北方气流交汇

前面我们说到,今年南方自6月9日开始就开始进入了雨季,一直持续至今,呈现出“车轮战”的架势,是什么原因导致今年的雨水如此连绵不绝呢?

这主要与今年6月以来的大气环流形势有关。

今年6月份以来,对我国气候影响巨大的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简称副高压)比往年偏强,副高压外围的西南气流将来自孟加拉湾以及我国南部海区的充沛水汽输送到了南方区域。

与此同时,北方的冷空气也没闲着,南下的冷空气和来自西南太平洋的暖湿气流在南方交汇,这股冷暖气流实力相当、相持不下,由此导致强降雨过程持续时间较长。

原因二:南方提前进入梅雨季节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报道,我国江南、长江中下游和江淮地区先后于6月1日、9日和10日进入梅雨期,分别比常年偏早7天、5天和11天。

至于为什么会提前进入梅雨季,这是今年6月上中旬西太平洋副高脊线位置偏北的原因。

原因三:厄尔尼诺现象影响

我国在2019年下半年发生了一次弱厄尔尼诺事件,而厄尔尼诺对中国的影响就是导致北方更加干旱、南方洪涝多发。

至于厄尔尼诺为什么这么频繁,这可得怪全球气候变暖了。

厄尔尼诺事件导致北印度洋海温异常偏暖,进而导致副高显著偏强。

原因四:围湖造田等

这点不必多说,想必大家都明白,大面积的围湖造田、盖楼导致鄱阳湖和洞庭湖等大小湖泊的面积持续减少,进而导致了蓄水能力大大减弱。

这次持续降水什么时候能结束?

现在的防洪形势这么严峻,降雨什么时候才能停止呢?

然而,气象台的数据表明,接下来的一周仍然会有持续的大范围降雨,抗洪形势非常严峻。

根据气象台报道,7月14日至16日,长江流域还会有大范围的强降雨。四川盆地东北部和南部、重庆北部、陕西东南部、湖北东北部、河南东南部、安徽中南部、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等地的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有100~180毫米,局地可达200~300毫米。

而7月17日至21日,黄淮中南部、江汉、江淮、江南西北部、四川盆地东部及云南西部等地累计降雨量有50~100毫米;其中,湖北、四川东部、重庆、湖南西北部、云南西部等地的部分地区有150~200毫米、局部可超过300毫米。

可见,今年降雨量增多主要是因为副热带高压比往年偏强,进而导致北方冷气流与西南气流带来的暖气流持续交汇,进而导致了持续降雨。

再加上鄱阳湖、洞庭湖等湖泊在围湖造田、造房等影响下,蓄洪能力下降,进而导致了水满溃堤的事故发生。

而接下来持续一周的降雨天气,无疑会让抗洪形势更加严峻!

这里是科学驿站,一个传播科学、传递价值的小窝,欢迎点赞和关注~

古代城池中的瓮城是怎么出现的?

瓮城:“刺猬”制造者。

电影上的攻城镜头,就是推着笨重的“冲车”,反复地撞击城门。

似乎是只要把城门撞开,便可以蜂拥而入,攻进城中。

可惜,在古代,真实的攻城模式,并不是这样的。

因为,城门,看似是城防体系中,最薄弱的环节,其实是最难以攻破的地方。

为什么?

就是因为它有一个最“阴损的”招数在等着你:

那就是大名鼎鼎的“瓮城”。

瓮城,城门的守护者。

一、“刺猬”诞生记。

很多城门,都加设了瓮城。

有的城门,甚至有两个瓮城。外面一个,里面一个。

当你费了好大劲进入了城门,抬头一看,会惊异地发现,又有一个城门赫然出现在面前,使你感到有一种“穿越感”,好像又回到了原来的城门前。

这时,弓箭手便会像雨后春笋一样,纷纷从高高的城墙上冒出来。

然后,只听得弓弦响处,“箭如雨下”,一个个刺猬便诞生了。

瓮城攻防战

箭如雨下

刺猬诞生记

二、“瓮城”的前世今生。

瓮城,又称月城,曲池。与城墙连为一体,是城门的附属结构。

呈方形,矩形,或半圆形,依据地势而变幻。

瓮城的基本结构,还包括箭楼和瞭望台等,与城门形成一体,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防御单元。

当敌人撞破城门,攻入瓮城后,守军即对敌军形成“瓮中捉鳖”之势,使其在劫难逃。

传统的瓮城,是设于城门外。

而南京明城墙,则一反常态,将瓮城设于城门内。

不仅如此,还创新性地设置了“藏兵洞”,大大增强了城门的防御能力。

瓮城的基本结构示意图

瓮城立体示意图

瓮城实物图

最原始的瓮城遗址

南京正阳门:内瓮城、外瓮城示意图

三、现存的最大瓮城:南京中华门。

南京中华门,最早是南唐都城的南门。

明朝时,重新建设。

一个中华门,竟然有3个瓮城,4道城门。

总计长3178米,有垛口1202个。

共有四层墙体,27个藏兵洞,可藏兵3000个。

整个规模可谓是气魄宏大,令人脑洞大开。

南京中华门,鸟瞰

南京中华门,正门

南京中华门,侧面

南京中华门,近景

六福雅士评曰:

冷兵器时代,瓮城在城市攻防战中,也堪称“大国利器”。

但如今,它只是一个旅游景点而已。

面对日益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我们还是应该大力发展现代化的高精尖科学武器。

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我们中华民族实现百年复兴之梦!

敬请关注,六福雅士。风趣谈历史,开心悟生活。

北京36个小时降水近19亿立方米?

聊聊北京的水。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的北部尽头,三面环山,向南开口,因此也叫北京湾。古时北京是个水资源丰沛的地区,除了远道而来的桑干河和潮白河以外,如白浮泉、玉泉山、万泉河等本地泉流也十分富足,滋养着周边的湖泊池沼,包括积水潭这样对北京建城史有深刻影响的水域。但历代建都以后,随着人口的聚集、城市的拓展和大规模的垦荒,用水逐渐成了问题。

按来水量计算,北京地区最大的水源当属永定河。最早记载开发永定河,用于北京地区农田灌溉的是公元250年,当时曹魏政权负责北方军事屯田的最高长官刘靖,干了件大事。在今天石景山区麻峪村附近,给永定河开了个口子,河水一路东去,注入高梁河上游,即现在紫竹苑公园的湖泊内,命名车箱渠。

麻峪村到西三环的直线距离不足二十公里,垂直落差却高达五十米,相当于头顶悬河。车箱渠坚持了几十年,终为水毁。此后,历代能人按这个思路持续努力,但到建国前的一千七百多年里,人们始终没有真正控制住永定河。实际上一直都叫无定河,乾隆有些好大喜功,改成了永定河,徒有虚名。

直到上世纪五十年代,在平均海拔五百米的延怀盆地上建造了官厅水库,永定河才真正的稳定下来。

元代出现一人,彻底改变了围绕车箱渠打转转的工作思路,那就是大科学家郭守敬。引导昌平白浮泉之水进入瓮山泊,也就是今天颐和园的昆明湖。二十五公里的距离,两者的海拔却只差十米,引水渠绕行西山山麓,沿着五十米等高线西去南转,顺便捎上了沙河与清河的上游之水。佩服!

京密引水渠的核心思想由此诞生。

在昌平南邵,京密引水渠的北岸现在建成了白浮泉遗址公园,规模宏大,约为颐和园的1.5倍,力图恢复曾经的大运河起点的湿地面貌。这是个给北京带来过好运的地方,北京仰赖这股清流走向了繁荣。

现在去颐和园游玩,有坐公交的、有坐地铁的、也有开车的,但最会玩的人是坐船去,可以从紫竹院公园儿出发,也可以从更远一些的北京展览馆出发,中间横穿动物园的时候问候一下澳洲考拉,这些都得益于长河之水。

现代的游船,装点的颇具皇家气派,性能上比慈禧太后的龙舟也更为先进,半个小时就到颐和园了。

紫竹院公园内有一片湖泊,古时为高梁河的源头,平地流泉。后来陆续开凿了车箱渠和长河,使得高梁河水日盛,不仅灌满了积水潭和太液池,而且一路向东朝通惠河而去,即解决了北京的生活用水,也解决了大运河的漕运。可惜了高梁河,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尸骨无存,只剩西直门外高梁桥,缅怀昔日的荣光。来北京玩儿,应该到紫竹院公园看看,不能把这当成一个景点,这是北京的根本,也赋有现代北京人的生活情趣儿。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在北京东北方向八十公里处修建了密云水库,控制了潮白河上游之水,京密引水渠得以贯通。东北部的密云来水,却要绕道西北部的昆明湖进京。水往低处流,北方之水无法横穿沙河河谷与清河河谷,七百年前的古人已经考虑得很清楚,科学就是硬道理。

北京发展的太快,水还是不够用,又搞了南水北调。还是京密引水渠,还是从密云水库到颐和园西湖这条老路,通过泵压,实现了南水向密云水库调蓄的逆天工程。水可以逆流向高处去,这是古人无法料到的,世界变了。

24节气对农物的作用是什么?

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农民从古老的耕种时代走来,几乎都是凭借着二十四节气作为耕种的时间表,何时耕作何时收获,至今还采用节气的谚语作为耕作的时间。例如:谷雨前后,栽瓜种豆。播种小麦是:白露早,寒露迟,秋分麦子正当时等等。

历史上很多名人游历大江南北?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明朝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漫游黄山仙境》对黄山高度评价,黄山地处安徽省南部黄山市境内。原先不叫黄山,叫黟山,也就是青山的意思,后因轩辕黄帝在此炼丹,故改名黄山。徐霞客游记里“登黄山天下无山,观止矣”。意思到黄山其他山不用去了。黄山有四绝“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吸引着四面八方客人来此旅游,流连忘返。奇松当以“迎客松,送客松”最为出名,怪石“飞来石,猴子观海”等似人似物,似鸟似兽,情态各异,形象逼真石头引得人们连想翩翩;云海的感觉人在仙境,脚下云漂来漂去,一派天上好风光;至于温泉因轩辕黄帝在此沐浴,须发皆黑,返老还童,又被称为“灵泉”。

黄山一年四季皆有景,春夏秋冬各不同,下面有图片欣赏。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5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