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首带港府高层出动:喝酒看球,2022年九月份回国还需要隔离吗

诗佳网

特首带港府高层出动:喝酒看球,2022年九月份回国还需要隔离吗?

中国入境最新规定9月

特首带港府高层出动:喝酒看球,2022年九月份回国还需要隔离吗

月26日,国家移民管理局举行例行新闻发布会(线上),新闻发言人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相关提问时,给出了最新的出入境调整措施安排。

国家移民管理局将不断

调整优化出入境管理措施

随着国内部分地方局部聚集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中国公民出国出境需求有所增加。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言人26日在回答新华社记者相关提问时表示,国家移民管理局将根据疫情形势变化,不断调整优化出入境管理措施,充分保障群众必要出入境需求,继续服务促进中外人员往来和对外交流合作。

当天举行的国家移民管理局新闻发布会通报,2022年第二季度,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共查验出入境人员3229.3万人次,环比增长5.64%;签发普通护照21.4万本,环比增加41.8%;签发往来港澳台出入境证件签注106.3万本(枚),环比下降19.1%;为在华外国人办理停留居留证件14万人次,环比增加49.9%。

当前,对企事业单位和内地中国公民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出境从事防疫抗疫、工程建设、运输生产生活物资、商务、工作、生产、科研、留学、考试、学术交流、就医、探亲及照护老人孕产妇、参加亲属婚礼毕业礼、家庭团聚等事项,或处理紧急突发情况,以及因其他事由确需出入境的,国家移民管理机构均及时受理审批出入境证件。对情况特殊特别紧急的,还提供办事办证“绿色通道”便利。

新闻发言人表示,近期,部分国家调整放宽出入境管控措施,但国际旅行染疫风险仍然较高。国家移民管理局提醒广大出入境人员,充分考虑国际旅行风险,切实保护自身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下一步,国家移民管理局将继续筑牢疫情外防输入防线,切实发挥移民管理职能作用,充分保障群众必要出入境需求,积极服务便利企业生产经营,大力推动高水平开放、高质量发展。

入境隔离时间调整为“7+3”

中国入境隔离规则发生重大改变!

近期,中国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入境隔离时间由原本的“14+7”调整为“7+3”!

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制定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九版)》。

入境隔离时间调整为“7+3”中国入境隔离规则发生重大改变!近期,中国做出了一个重要决定,入境隔离时间由原本的“14+7”调整为“7+3”!为进一步指导各地做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工作,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入境政策 持有以下两类证件的外国人可以入境中国,分别是持有效学习居留许可的外国留学生和持有APEC商务旅行卡人员。同时,外国人赴华签证申请也得到进一步放宽,留学生签证申请逐步恢复。自2022年6月中国对赴华签证的申请办理条...

出入大连机场的最新政策 —— 2.国内人员(政策来源:2022年9月1日大连市疾控中心最新提醒):一、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返)连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7天内有中低风险区旅居史和本土疫情的区市县来(返)连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离...

现在出入益阳最新规定 —— 内容为该地区于2022年9月1日12时前报送,建议出行前先拨打当地电话咨询 一、对入境人员,实施“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 1、2、3、5、7天各做1次核酸检测,在居家健康监测的第3天开展...

2022年境外人员回国新政策 —— 境外人员回国隔离最新规定:1.一是隔离时间缩短 入境人员隔离管控时间从“14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7天居家健康监测”调整为“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3天居家健康监测”。2.二是核酸检测措施 从“集中隔离医学观察第1、4、7、14天...

回国最新入境政策2022 —— 此前规定为企业和项目人员(含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民营企业)提前21天,其他人员提前14天进行隔离观察和闭环管理。驻马里大使馆表示,自2022年5月16日起,所有赴华人员行前隔离时间缩短为10天。此前,使馆要求中资企业人员...

国外回来的隔离流程2022 —— 2022年境外回国最新隔离政策:目前国内超过80%城市的隔离期甚至都已经超过了21天,多数“14+14”,少数“21+14”,甚至还会面临着“21天集中隔离”+“7天居家隔离”+“28天自我健康管理”的长达56天的隔离期。也就是说...

大连金州区防疫政策 —— 2.国内人员(政策来源:2022年9月1日大连市疾控中心最新提醒):一、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返)连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7天内有中低风险区旅居史和本土疫情的区市县来(返)连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

香港入境大陆最新规定2022 —— 香港缩短入境隔离时 8月9日上午10点半,香港特首李家超主持“应对疫情指导及协调组”记者会,会上正式宣布了港府接下来的入境隔离安排。(图源:港媒)自本周五起,即8月12日,海外及中国台湾地区抵港旅客隔离天数缩短至“...

大连出入要求 —— 2.国内人员(政策来源:2022年9月1日大连市疾控中心最新提醒):一、对7天内有高风险区旅居史的来(返)连人员,采取7天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对7天内有中低风险区旅居史和本土疫情的区市县来(返)连人员,采取7天居家隔...

香港的公务员分哪些级别?

1、特首下面是政务司司长、律政司司长、财政司司长,这个没有排名,不过一般以政务司司长为首,如果特首辞职或死亡,都是由政务司司长顶上的。另外还有廉政公署、审计署、申诉专员公署、公务员敍用委员会、中央政策组是直接对特首的。

2、然后就是各个局长:公务员事务局局长、政制及内地事务局局长、教育局局长、环境局局长、食物及卫生局局长、民政事务局局长、劳工及福利局局长、保安局局长、运输及房屋局局长、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发展局局长、财经事务及库务局局长。排名没有先后。

上面的局由政务司司长和财政司司长共同管理。财政司司长还管金融管理局和经济分析及方便营商处。律政司司长还管行政署和效率促进组。

3、警务处是保安局的下属机构。即警务处处长是保安局局长的下属。

政务司司长:协助行政长官,督导他去指定的决策局工作,并在确保政策制订和实施的协调上担任重要角色。涉及多个方面,可以说是三司里面最大的。一般特首出现意外离职,都是政务司司长顶上。

财政司司长:主要是与有关的决策局局长合作,督导财经、金融、经济、贸易和就业范畴内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财政司司长是外汇基金咨询委员会主席,与其他委员共同监督香港金融管理局的工作。

律政司司长:主管律政司,专门负责香港政府的法律事务,包括提出所有刑事检控,草拟政府提出的所有法律,以及为香港政府提供法律意见等。

另外香港的太平绅士分为官守太平绅士、非官守太平绅士、新界太平绅士三种,三者只是在产生程序和条件上有差异,与职能及地位上没有分别。

薪酬政策及制度:

政府的既定政策是提供足够的薪酬以吸引、保留和激励具合适才干的人,为巿民提供成效兼备的服务,以及透过保持公务员薪酬与私营机构薪酬大致相若,确保公务员薪酬是公务员和他们所服务的市民都认为是公平的。 在更完备的公务员薪酬调整机制下,港府定期进行三项调查,以比较公务员及私营机构员工的薪酬,并因应调查的结果,决定是否及如何调整公务员薪酬。

三项调查分别为每年进行的薪酬趋势调查、每三年进行一次的入职薪酬调查及每六年进行一次的薪酬水平调查。除上述调查外,港府亦会在有需要时为选定职系进行职系架构检讨。 除薪酬外,公务员亦可享有各项附带福利,视乎聘用条款、职级、薪点、服务年资及其他资格而定。港府一直采取积极措施,使公务员的附带福利切合时宜。

王菲和黎明谁的演唱现场水平更胜一筹?

感谢你的邀请

王菲演唱能力

肯定是不一样的啊,像我们招合唱的时候,老师最开始连歌都没让唱,光听我们说话就刷掉了一半人。是你能听出差别么?我觉得耳朵的话,只要你多听就可以了,这个没有捷径。当然,天赋也是很重要的。还有关于王菲的歌,我只想说她不只是用嗓子在唱。你可以听听脸,听听她的发音部位。有人说连唱歌先练耳朵的意思是说在你唱歌前你要会通过耳朵辨别音准和节奏。而王菲的歌除了这两点以外最高明的是她的气息。你觉得自己和她差不多么,可以试试看约定,还有楼上说的传奇,一唱就知道不一样了。

至于王菲本人的成就,真的是时代加上机遇加上天赋的产物。她有香港的包装和内地的人气,加上有了经历相似的老板,一众同事,像林夕,张亚东,的配合。在加上性格的特立独行,很吸引人的。我喜欢她很大一部分的原因就是她的性格。她确实曾受过专业训练,儿时在银河合唱团,后来又去过美国学过。

黎明演唱能力

黎明,1966年生于北京,1985年获得碧泉新星大赛冠军和第五届新秀歌唱大赛季军开始了演艺事业。在当时的香港娱乐圈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你红,红的过黎明吗?”由此可见当时黎明有多红。在四大天王当中,黎明是第一个拿影帝的人。虽然他不像刘德华一样还活跃在观众眼前,但他的影响力还是毋庸置疑的。很多人走入了一个误区认为黎明不行了,那是因为他早早就不玩了。

黎明也曾拿下台湾金马奖影帝,而且他是唯一一位在联合国总部得到联合国秘书长亲切会见的华人明星。也是唯一一位拿过港府两枚勋章的艺人,特首亲自为其佩戴。所以四人当中黎明所获得的成就是最高的。

相信房价会大跌的人多吗?

之所以选择回答这个问题,是因为在目前的行情下,“房价”这两个字,牵动着太多中国人的神经与注意力。尤其是已经习惯并适应了所在城市的生活环境与节奏的你们,打算在城市定居的我们,以及久居都市不愿再迁徙他处的他们。

无论是你们、我们、还是他们,要想在城市里留下来、稳定下来、久居下去、生活的更好一些,都绕不开“房子”这两个字。而当前国内城市的房价行情,则成了我们每一位“市民”无法回避的话题。

目前的房价,会继续上涨吗?。。。还是有一天,会大跌?。。

“会继续涨,尤其是大城市的优质地段!”所以,我们看到,这些地方的房子,一房难求;“会跌,一定会跌,不可能一直涨下去!”所以,我们看到,很多人,在观望...继续观望,从市中心,观望到市郊,又从市郊观望到市远郊...

没错,看到这里,答案已经出来了,相信会涨的,占多数。相信大跌的,占少数。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目前的房价还在涨,或者说没有跌。需求大于供给,便会涨。需求低于供给,就会跌。是不是这么个道理?

对于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行情,笔者不敢妄言,更不敢断言。只想说,与我们每个人息息相关的房价,牵扯着太多的因素。有政策因素,有金融因素,有国际因素......不是一两个普通人可以下的了结论的,也不是几个学者,金融家,抑或是政治家可以左右的。

有人可能会骂:你这不是屁话,就是卖关子,到底谁说了算?

我只想说:我个人觉得,是市场说了算,是需求说了算,是你说了算!

不要去揣测判断房价会继续涨还是跌?如果你确实需要房子,你也有足够的💰,那么你就去买,不要管它会涨还是跌。涨了,你赚点差价,跌了,你也跌得起。如果你不急用房子,或者你没有足够的钱,那你就不要去押注了。因为无论押注涨与跌,你都是在赌博。

这世上,任何事,都是有能力而为之!没有能力,还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比较合适。其它的,都是次要的,也与你没有关系。除非,你能左右它,或者,你赌得起!

香港目前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怎么样了?

世界华人周刊专栏作者:古尔齐亚

先来看一张图。

这是英国《金融时报》援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的分析数据,做成的图表。

这张图显示了中国大陆以外的部分地区和国家,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的最初20天内的蔓延趋势。

由图可见,病例数量攀升最快的第一梯队,是伊朗、意大利和韩国。其次第二梯队是美国和西班牙、法德等欧洲国家。

攀升最缓慢的,用淡蓝色线标示,分别是日本、新加坡和香港,最慢的是香港。

截至3月12日,香港累计确诊病例129人,治愈67人,确诊病例数量远低于德国等欧洲国家,连人口较少的北欧国家挪威都有489个病例。

数量甚至远远低于中国大陆的多个省市自治区。

作为与大陆紧紧相连、交流最为频繁的香港,何以能在这次全球疫情爆发之际,防控得如此有效?

信息公开透明,全港每个病例行踪可查

为了最好地帮助市民了解新冠病毒的情况,香港特区政府特地设立了“同心抗疫”的官方网页,将关于确诊病例详情、发现地点、如何防护、谣言澄清、出入境管制、学校关停计划等几乎所有疫情之下的生活常用信息,全部集中,公开发布,在全球任何位置都可以上网查询,所有信息都是滚动更新。

▲特区政府“同心抗疫”网页截图

▲特区政府“同心抗疫”网页截图

如上图可见,无论是香港市民、媒体还是研究人员,都可以在这个网站上找到他们所需要的信息。

比如,每一个确诊病例是多大年纪,住在哪个医院,是住院了还是已经出院了,是香港居民还是外来输入病例,甚至他们每一个人曾经逗留过的地方,都标注出来,若是有市民担心,大可以绕着走。

还有一份滚动更新的名单,叫“过去14天里确诊或疑似病例曾经居住过的住宅大厦名单”,截图如下:

▲特区政府“同心抗疫”网页截图

甚至连哪一栋,是A座还是C座都写明了,保证了每个人的知情权,也舒缓了许多人的潜在心理:我邻居会不会也是感染者?

在这种信息披露之下,大部分香港市民在清楚了情况之后,可以相对放心地出行,如常生活。

同时,对于引发恐慌的传言,港府也在官方网页上的专门区域“澄清”里,集中澄清,消除市民的疑虑。

比如有香港本地媒体报道,有人发现香港中文文凭考试中官方派发的口罩有质量问题,怀疑是假冒产品。

港府立即在“澄清”栏里及时澄清,甚至通过港府物流署公开了这次考试中派发口罩的批次、产地、生产日期,和进口入关时的抽检结果,以正视听。并指出由于口罩来自不同产地和供应商,外貌或略有不同,但不影响质量。

这种及时、透明、公开的信息发布,极大程度上增加了抗击疫情背景下市民日常生活的安定感。

反应迅速,居家隔离要带电子手环

1月23日,中国宣布武汉封城。

一周后的29日,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在30日开始部分关闭6个入境口岸,就在特区政府宣布关闭口岸后的第二天,世界卫生组织才宣布新冠疫情为“国际关注的紧急事件”。

此后,香港逐步关闭了大部分陆路口岸,连人流量最大的罗湖和落马洲也都关停。

另外,为了严防输入性病例,特区政府一视同仁,对来自中国内地、韩国、伊朗、意大利等地区和国家的旅客都实行了入境限制。

比如从韩国来香港,假如不是香港居民的话,直接禁止入境;即便是香港居民,14天内去过韩国大邱等地的话,回香港也要去隔离中心强制隔离14天。

对于隔离中心也是,香港没有能力在6天之内建好一座新的医院,但是特区政府非常随机应变,在短短几天之内,就有90多个隔离单位投入使用,有酒店、工业大厦、部队宿舍,甚至还把饶宗颐文化中心临时改成了隔离营。

▲饶宗颐文化中心

可是,至于居家隔离这种事情,太考验人性和自觉性了,各个国家都有许多确诊之后到处乱跑祸害他人的行为。

香港政府的做法非常值得学习:给隔离者戴上电子跟踪器!

给需要居家隔离的人戴上电子手环,追踪他们的行踪,确保他们真的在家隔离,如果擅自离开家,最高会被判刑6个月。一旦这些人离开了家,卫生署和警方会收到警报提示,就可以马上出动追踪他们的行踪。

▲电子追踪手环:“居安抗疫”手环

港人好共识:接受出门戴口罩

有在香港生活或旅行经验的人会深有体会,相对于许多西方国家民众认为“戴口罩就是有病”的落后认知,香港市民非常接受戴口罩这件事,即便是在新冠疫情爆发之前,在香港的公共交通和公共场所,也经常可见戴口罩的人。

甚至有人说,香港是世界的“口罩之都”,是全球范围内最普遍接受在公共场合戴口罩的城市和地区。

这大概是源于香港人多年来“血的教训”。

▲香港市民戴口罩出行。中新社记者 张炜 摄

香港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大的城市之一,每平方公里将近7000个人。但这个数据,是按照香港城市面积来算的,其实香港大部分土地是山区,未开发,开发率大概只有25%,所以如果以开发面积来算,香港每平方公里内会有2.7万人。

每平方公里内2.7万人,是什么概念?

所以在香港闹市区、商业区和公共交通上,最真实的感受就是四个字:摩肩接踵。

▲香港街头

如此高的人口密度,增加了人与人之间传染病的感染几率。

所以,每一次流感大爆发,香港都几乎跑不掉。

就在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前的2019年初,香港因为流感致死的病例就高达226人。

更不要提17年前“非典”疫情在港人记忆中的触目惊心了。

或许正是多年来这些活生生的“血的教训”,香港市民从老到小,为了自己,为了家人,也为了公共健康,普遍接受了出门戴口罩的习惯,如果有人感冒了不戴口罩上了地铁,轻则遭到白眼,众人远离,严重的估计要被众人出口训斥。

正是这种卫生习惯和普遍共识,帮助香港市民在疫情爆发之初,就迅速做好了自我防护,保护自己,也不给别人添麻烦。

此次疫情爆发后,不断出现中国人在外国戴口罩被鄙视、辱骂甚至殴打的新闻,西方人普遍持有“生病了才戴口罩、健康人不必”的观念,但在香港,戴口罩是值得骄傲的好习惯。

而特首林郑月娥因为被拍到未戴口罩,还被香港媒体批评:没带好头!

▲林郑月娥(右)

SARS的惨痛记忆,他们从未遗忘

2003年,“非典”病毒传播至香港,九龙湾住宅淘大花园出现了300多居民集体被感染的惨剧,至今让香港人记忆犹新。

但香港特区政府并未在SARS疫情结束之后就收工了事,而是组织人马对“淘大花园事件”进行了详详细细的研究。

最后发现,是房屋设计结构问题,导致病毒通过排泄物和下水系统传播。

世界卫生组织曾经要求香港特区政府在全港范围彻查,排除类似隐患。淘大花园的下水道,甚至被拆下来,放进了香港医学博物馆,用来警醒后人。

▲淘大花园平面图

而此次新冠病毒疫情爆发后,位于香港青衣的公屋(廉租房)长康邨的康美楼,出现了住在同一栋、不同楼层的两个病例。

港府立即派人调查,结果发现患者家里自行改装了排气管,连接卫生间下水道,极有可能令病毒从卫生间下水道回到厕所,令同栋楼的邻居“中招”。

港府连夜将这栋楼的30多个家庭住户,全部撤离到了隔离中心。

尽管防疫专家袁国勇站出来说,仅仅是有可能,而且私自改装的住户只是个别,或许不必将30个家庭都全部撤离,但是特区政府还是选择了最保险的方式,毕竟,淘大花园的记忆太牵动香港人心了。

许多香港市民对此评价:都系改装佬冇常识、冇知识。(装修工太没常识了);私下改装,自己害自己!

可见港人对淘大花园的事情记忆还十分鲜明,更是对背后的原因十分清楚,对私自改装建筑结构导致的害人害己案例,也毫不留情。

或许正是源于对于SARS惨痛记忆形成的社会共识,以及特区政府的连夜撤离,康美楼此后再未发生新增感染病例,也未出现家庭内部传播感染,不幸之中的万幸,淘大花园事件没有再次出现。

所以香港大学医学院教授金冬雁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香港此次疫情防控最重要的点,就是“二代传播”大大减弱。

香港政府在公布疫情数据的同时,也非常重视是否是“二代传播”,即非输入性的本地传播。

通过香港特区政府公布的130名确诊和疑似病例的信息可知,130人中,外地输入病例以其密切接触者,仍旧是大多数。

▲来源:港府“同心抗疫”网站

如上图可见,在经历了2月12日的高峰之后,香港“本地案例”逐渐减少,进入3月之后,几乎多为输入性病例,本地“二代传播”得到了非常有效地控制。

充分重视与尊重,医护人员未受感染

3月5日,收治新冠病毒确诊病患的香港玛丽医院研究人员发表论文,在疫情爆发的前6周里,香港没有医护人员感染,也未发生医院范围内的感染,尽管全港卫生系统对1275名疑似病例进行了治疗。

他们的经验显示,注意手部卫生,保持警惕,做好防护,做好隔离,可以让医护人员在检测和治疗病人的同时,保护自己的健康和安全。

毕竟在抗击疫病之中,医护人员是最前线的战士,保护好他们的安全,就是对抗击病毒最大的支持。

▲香港玛丽医院

早在2019年12月31日,新冠疫情并未被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政府正式发布之时,香港医管局就已经启动了感染防控措施。依据的,正是香港抗击SARS和禽流感的经验,对所有可疑病例进行早期识别、隔离、通报和分子诊断等。

尽管在香港,因为疫情的压力,医务工作者中也曾闹出过不同声音。

香港医管局设立了“抽签制度”,抽到签的医护人员,就去照料新冠病毒感染病例。对此,有人称之为“生死签”。据媒体报道,某医院一轮抽签结果之后,立即有多名医护人员辞职。

也有许多香港媒体公开批评这些医护人员自私,是“以市民生命作为筹码”,但多数医护人员还是留了下来,上了前线。

最终我们看到的,是特区政府与全港卫生系统、医护人员共同协力,迄今为止,有效地遏制了新冠病毒在香港的蔓延,才有了本文开头的那张图表。

目前,香港政府已经在考虑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形势之下,逐步恢复全港的日常生活。香港行政会议员林正财日前通过媒体告诫市民,目前的封关、围堵等政策,有可能会持续一到两年,香港全社会都应该思考,如何在抗疫之下如常生活?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