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名女性被雷击中,如果彩票中了1000万如何把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哈喽,大家好我是有点帅气的阿峰。
很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
关于彩票中了1000万如何把利益最大化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有以下几点。
第一:要学会理财,将一时半会用不上的钱做最稳妥的投资。
第二:用来购置不动产,比如说买房之类的。
第三:可以利用一部分资金进行创业投资,当然创业也不是那么容易。
第四:哈哈,哪有那么好的运气中1000万,还是老老实实做好当前。白日做梦,不靠谱,也不能利益最大化。
好啦,这个问题就回答到这里,如果我的回到对你有帮助,麻烦评论点赞加关注。
谢谢~
如果郑州大暴雨变成冬天的大暴雪会是什么样子?
对于7—20河南省遭遇的暴雨,现在我们还记忆犹新,久久不能释怀。截止目前河南暴雨已经造成99人遇难,全省目前紧急转移安置93.03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048.5千公顷,倒塌房屋1.80万户5.76万间,直接经济损失909.81亿元。这就是一个台风“烟花”给我带来的后果。虽然我们人类能登空揽月,但是在大自然的灾难面前,我们人类显得那么的渺小和脆弱,那么的不堪不堪一击。
河南遭遇极端强降雨,造成严重洪涝灾害,降雨强度之大,范围之广,水量之多,令人始料未及。强降雨覆盖面积约5.2万平方公里,占河南国土面积的31.1%。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监测显示,17日8时至21日8时,河南省平均降雨量达144.7毫米,而郑州市平均降雨量458.2毫米。其中郑州新密市白寨累计降雨量达918.9毫米,部分地区累计降雨量已超郑州全年平均降雨量641毫米。河南省面积为16.7万平方公里,河南省平均降雨量达144.7毫米,那么,通过计算本次河南总降水量为24.1649万立方米。而杭州西湖的蓄水量为1090万立方米,也就是这此强降雨差不多下了四分之一个西湖的容量。但是这些降水分布在河南省5.2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那就显得有点多啦。
河南省近期极端强降水事件是发生在全球变暖背景下,“七下八上”的北方降水集中期,是东亚大气环流异常协同作用的直接结果。地形加上气流共同作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助力,“拉尼娜现象”的重现,直接导致台风“烟花”成了河南此次降雨的幕后“黑手”。
此次河南强降雨过程中,虽然给我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但是对于缓解北方旱情,补充了华北地区地下水,提升了地下水水位高度,间接支援了“南水北调”工程的目的,使华北地区地下“漏斗区”面积进一步缩小。
夏天下雨,冬天降雪,在正常不过的事情了。但是受全球气温升高,气候异常影响,极端天气频发,经常对人类造成伤亡就有点不太正常了。比如,今年美国夏季46.1℃高温,导致俄勒冈州和华盛顿州至少76人死亡;印度北方多邦发生雷击事件,致死人数已达72人;而我国河南强降雨造成99人遇难;此外科威特72.3℃高温将信号灯晒化,阿尔及利亚64℃高温“沙漠之舟”的骆驼被晒晕等等。面对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我们人类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呢。地球只有一个,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希望将来人类不要把自己变成“环境难民”举家搬迁到其它星球。
好了,回归正题,如果河南的大暴雨变成冬天的大暴雪会是什么样子?如何应对?降雪量是指将雪转化成等量的水的深度,与积雪厚度可按照1:15的比例换算。也就是1毫米降雪量就等于1/15毫米降水量。
上面我们说过,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监测显示,17日8时至21日8时,河南省平均降雨量达144.7毫米,而郑州市平均降雨量458.2毫米,其中郑州新密市白寨累计降雨量达918.9毫米。
也就是说如果降水转换成降雪,就是1毫米降水高度等于15毫米降雪高度。河南省平均降雨量达144.7毫米,转换成降雪高度为2170.5毫米。而郑州新密市白寨累计降雨量达918.9毫米,转换成降雪高度为13783.5毫米。什么概念呢?就是本次河南降雨相当于平均降雪2.1705米,没过了一个成年人的高度;而郑州新密市白寨相当于降雪13.7835米,相当于四层楼的高度。世界上降雪最深的地方位于日本立山黑部。据相关资料显示,这里雪最厚的时候高达20米,是世界上降雪量最大的地方之一。
对于强降雪天气,要比强降雨天气好应对一些。起码雪融化需要一定时间和温度,不会形成雨水倒灌地铁站和地下车库,更不可能形成京广路隧道被淹的情况,人员伤亡绝对不会这么多。当然我们不排除大的降雪会压塌房屋,会有人被冻伤冻死情况,也会有一定人员伤亡。
记得2008年雪灾吗?当时低温雨雪冰冻灾害造成129人死亡,4人失踪,因灾直接经济损失1516亿元。但是要知道当时是20多个省级行政区受灾的结果,其中湖南、湖北、贵州、广西、江西、安徽、四川等7个省份受灾最为严重。
当灾难来临之时,首先我们看到的是我们的人民子弟兵和一些志愿者,他们才是“最可爱的人”。身在这样的一个国家我们应该感觉到幸福才对。最后,对河南暴雨中不幸遇难的人表示哀悼。愿逝者安息,亲人节哀。
以上纯属个人观点,原创作品,谢谢阅读。
雷电天气坐在车里安全吗?
壹车热评,100%原创,谢绝搬运!
就在看到题主这个问题的前几天,在6月底的一天下午四五点钟,壹车热评老家突然迎来了一场所谓五十年一遇的电闪雷鸣+狂风暴雨,突如其来的倾盆大雨让整个城市顿时陷入一片汪泽之中。
在这种极端天气下,开车在路上会被雷劈中吗?关于这个问题以前的电视科普节目上早已给过答案。
当遇到雷电时,汽车对我们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保护场所。这是因为汽车几乎是全金属外壳,它的封闭结构会在雷电时形成一个“法拉第笼”,而潮湿的车身和轮胎又会成为非常好的导体,电流会通过它们被直接传递到了地面,因此人坐在车内是非常安全的。
但是坐在车内时,尽量关闭车窗,不要将身体伸到车外,更不要下车,因为你一旦离开“法拉第笼”,就等于把自己暴露在危险之下。当你遇到雷电时,有条件的话最好就近找个地方把车停下,但别停在空旷的地方,那样容易引雷,也别停在大树附近,同样容易挨劈。
在停车后应熄灭发动机并关闭车内电源,这是因为如果你的汽车未关闭电源,万一不幸被雷劈中,强大电流瞬间便会击坏车内所有电器,甚至可能还会引起车辆自燃。而如果发生这种情况,你一旦离开汽车,那就等于脱下了保护外罩,增大了被雷电击中的风险。
如果无法停下只能继续行驶的话,那也应该尽量放缓车速。这里除了因为是雨天路滑,能见度比较低以外,还因为此时潮湿的轮胎也是导电体,高速行驶的话,万一被雷击中容易引起爆胎事故。
而且在开车过程中尽量不要使用手机,这是因为手机在通话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磁场,而强大的雷电会瞬间释放更大的磁场,轻则影响手机通话质量,严重的话可能会直接击坏正在通话中的手机。
综上所述,遇到雷雨天时,待在车内是安全的,但也一定要注意保持淡定,最好待雷雨过后再继续上路。
关注壹车热评,这里可以了解到更多的汽车知识及推荐!朱棣为什么倾尽财力建造北京紫禁城?
永乐十九年对于明朝来说是意义重大的一年,这一年永乐皇帝朱棣将都城从南京迁到顺天(今北京)。南京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定下的都城,后来的建文帝也不曾改变,为什么朱棣一上位就不计成本着急迁都?
初露迁都的意向永乐元年,也就是朱棣刚称帝的第一年,在这一年朱棣做了三件莫名其妙的事情。
第一件事情:原本明朝北边的都城是汴梁(当时的明朝有三个都城,第一个都城是南京,第二个都城是凤阳,第三个都城是汴梁,虽然都城有三个,但真正意义上的都城只有南京),但随着朱棣的即位,朱棣将北边的都城改为北平,同时也将北平的名字改为“顺天”(“顺天”二字值得玩味),称“行在”。
第二件事情:明朝的都城在南京,自然经济重心也在南京。而朱棣重开海运,通过渤海将南方产粮地区的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往顺天,显然多此一举。
第三件事情:朱棣将十个郡,九个省的大量富户强行迁到顺天,之后又陆陆续续迁徙数以万计的百姓到顺天,甚至一度颁布命令,只要不是流放的罪犯,一律赦免,通通到顺天开垦田地。
朝廷上的大臣一个个都是老狐狸,面对朱棣的种种反常行为得出一个结论,朱棣的心里应该是打算着迁都。
朱棣明白自己手底下的这帮人,一个比一个精明,要想瞒得过他们,除非不动,只要一动,他们准能察觉,干脆跟他们坦白,准备将都城迁到顺天。
大部分的大臣都对朱棣的迁都工作表示同意,而那小部分的大臣虽然内心不同意,但是也不敢反对,毕竟朱棣暴戾的性格在那里放着,建文旧臣方孝孺被诛十族的场景还历历在目,只要是个正常人都不敢公开的表示反对。
大动干戈修建紫禁城所需要准备的材料从永乐四年就已经开始准备。木材主要是取自于四川、湖广、江西、浙江、山西。取木材的地方是森林,而森林一到夏天潮湿温热,进去待一会儿还好,可这一进去就是多天,百姓是肯定不能忍受的,因此有许多百姓染病而死。
据说当时如果有一千人去取木,能够回来的也就只有五百人,可见情况是有多么的恶劣。
木材虽然是通过河流运输,但是不可能只把木材扔在河里,木材就能够自行通过河流到达顺天。在木材从开采地到顺天期间,需要有人盯着木材的流向,以防止木材流向他方,或者在河流中造成堵塞,停止不前。
相比于木材,石材则简单得多。石材开采虽然是人开采,但是运输则大部分由驴完成。而且运输石材的时间大多数是在冬季,运输队伍采用挖井成冰(在运输石材的路途中不断的挖井,将井水洒在路上结成冰)的方法运输石材,大大节省了人力。
紫禁城的建造,动用民夫上百万,能工巧匠数十万,这上百万农夫与这数十万能工巧匠都是在紫禁城工地上劳作的,而如果再加上那些不在紫禁城工地上劳作的人数的话,将会高达数百万。
朱棣迁都的三大原因第一大原因:不想活在朱元璋的阴影下
朱棣自从发动“靖难之役”推翻建文帝朱允炆政权,便惶惶不可终日,心里天天都有着极大的压力。这些压力不是来自于建文旧臣,而是来自于朱元璋。
朱棣是封建社会的帝王,始终认为他死后是会见到朱元璋的,也因此朱棣多次请来一大堆的和尚做法事,做法事的过程每一次都高达七天七夜。朱棣做法事不为别的,就是为了能够得到朱元璋的原谅,希望朱元璋不要怪罪他。
朱棣的皇后徐皇后在永乐五年去世,但是朱棣却没有将徐皇后安葬在当时的都城南京,而是选择停棺处置,在顺天的昌平建造陵墓,直至永乐十一年昌平的陵墓建造接近完成,朱棣才将徐皇后安葬。
朱棣连陵墓都不敢安置在南京,可以看出朱棣的内心是有多么的惧怕。估计当时朱棣天天都做噩梦,梦到朱元璋来找他吧。
第二大原因:顺天是“龙兴之地”
封建王朝的帝王基本上都将出生的地方或者发家的地方称为“龙兴之地”。就比如朱元璋将区区一个凤阳设置为明朝的三个都城之一,论粮食凤阳比不过苏州,论经济凤阳照样比不过苏州,可就是这么一个地方,因为出了个朱元璋,被设置为“中都”。
朱棣对待自己的龙兴之地“顺天”,与朱元璋对待自己的龙兴之地“凤阳”一样情有独钟。
朱棣是在顺天发家,而且自从二十岁出头开始就居住在顺天,已经习惯了北方的饮食,习惯了北方的风沙,相比于安逸且令人恐惧的南京,朱棣总是不知不觉的想要回到顺天。其实从永乐七年开始,朱棣基本上就在顺天办工,设置六部,南京则交由太子监国。
第三大原因:北方的蒙古
永乐元年三月,蒙古大军突破辽东的防线,进入明朝境内烧杀抢掠,而负责指挥的沈永根本没法抵抗蒙古大军,只能看着蒙古大军抢完东西高高兴兴的离开。
前线的消息传到南京,朱棣怒不可赦,当即将沈永处死,询问众臣北边边境情况持续恶化该怎么样解决(在此之前,蒙古大军已经多次进入明朝境内烧杀抢掠)。
群臣的眼睛直勾勾地看着朱棣,朱棣明白了,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之前的边境险要部分是由他与宁王朱权负责防御,而现如今他到南京当皇帝,宁王朱权也被他绑到南方。
最重要的是,朱棣他作为藩王造反起家的皇帝,相当惧怕别的藩王也学他造反,所以废掉了北方所有藩王的兵权,最多的也就是只有几个护卫。而那些在北方负责防御的“外人”手里基本上就没几个兵,边境就相当于不设防地带。
把兵权交出去不敢,也不想。如果不把兵权交出去,蒙古骑兵迟早会打到南京。况且历史上在南京建都的王朝要么短命,要么弱的不成样子,就比如东吴、东晋、南宋。
边疆告急,为了国家的稳定,朱棣必须得要将都城迁往北方(其实在洪武时期,朱元璋就有过这种想法,曾派遣朱标前往关中之地视察。但是朱标视察回来就染病身亡,彻底打消朱元璋的念头)。
结语
朱棣迁都顺天,天子守国门,是非常冒险的行为,如果说后世君王一旦出现昏庸之辈,那么江山将会摇摇欲坠。后来的明英宗朱祁镇就通过“土木堡之变”证明了这一点,也先直接率领大军打到北京城下。虽然是冒险,但这个险值得冒,反正南京是缩减版的朝廷,朝廷上有的官员,南京那边基本上也有,打不过,大不了跑回南京,再谋发展。
狗为什么会成为人类的好朋友?
狗狗听话,它能知道主人想干啥,是陪伴主人的最好伙伴,还能保护主人,能给主人带来更多快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