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位迅雷,难道李世民控制了天下兵权?
玄武门之变实际上我已经分析过很多次了,从当时的情况来看,很明显李世民是没有完全胜券在握的,因为李世民还面对着来自于太子李建成以及皇帝李渊方面的一些支持者的压力,李世民想要取得最终胜利,在杀完李建成和李元吉之后,最主要的就是搞定以上所言这两方势力。
换言之也就是说,在玄武门之变中,李世民并非已经掌握了天下的兵权,而是正在想办法去逐渐掌握更多的兵权,因为只有这样,玄武门之变才能更加迅速取得成功,要不然李世民很可能就会前功尽弃。为何这么说呢?我们继续深入分析。
在玄武门之变前,事实上李世民已经对玄武门之变的一切事情进行过周密的计划,其中也包括争取更多的支持者,只有得到更多支持者的参与,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才更容易成功,但是他争取支持者,又绝对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的,而是需要很长时间去慢慢培养。
比如当时守卫玄武门的常何,就是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原本常何是属于李建成的支持者,可是后来却被李世民想方设法,变成了自己的忠实支持者,这样一来,李建成就肯定不会担心李世民能够轻易进入玄武门设下埋伏,玄武门之变才能顺利进行。
当真实发生玄武门之变的时候,李世民确实按照事先的计划进入玄武门设下埋伏,而在设埋伏的过程中,常何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就是因为常何的存在,李建成才会更加有恃无恐,直接就进入玄武门,被李世民的埋伏所袭击。
当李世民把李建成以及李元吉都杀掉之后,李建成以及李元吉的支持者就赶来救驾了,这部分人主要以冯立和薛万彻为代表,他们念及李建成对自己的恩惠,所以想要来救驾李建成,当有人提出想要离开的时候,冯立还说当年太子对我们有恩,现在就这样走了,怎么对得起太子呢?
就是因为这样的一句话,这群人在玄武门之外展开厮杀,而此时已经看到李世民胜算很大的敬君弘等人,开始想要建功表示对李世民的支持,于是带领人马冲出玄武门与冯立等人展开大战,结果就被斩杀了。
眼看玄武门之外太子党的支持者众多,李世民人马很少,十分担心事情会继续恶化,所以李世民就命令尉迟恭砍下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人头,提着站在玄武门城楼之上,告诉冯立等人,太子和李元吉已经去世,你们乖乖散去吧。
大家看清楚了确实太子和李元吉都已经去世,自己再继续围攻玄武门,后果将会十分严重,再说已经杀了敬君弘,也算是给太子报仇了,于是大家才纷纷散去,后来薛万彻等人又被李世民重用,成为李世民身边的猛将。
李渊身边的禁军首鼠两端当时直接负责保护李渊安全的有两伙人,一伙是南衙门的禁军,一伙是北门兵,也是禁军,按照唐朝的制度来看,南衙门禁军主要是负责长安城的安全,包括了左右监门卫和左右千牛卫四卫人马,人数大约在四五千的样子,不过这些禁军都是专业素质过硬的队伍,厉害程度可见一斑。
而北门兵主要是负责皇宫安全的,直接听命于皇帝,就类似于清朝时期的领侍卫一样,在唐朝时期,北门兵主要指左右屯营,人数差不多也就是几千人,这些士兵的专业素质就更加过硬了,毕竟是直接保护皇帝安全的。
综上所述,在当时李世民还有南衙兵和北门兵是自己没有办法搞定的,并且这些人马都在“犹相拒战”,尚且表现出首鼠两端的姿态,正在看究竟是李世民胜利的概率大一点,还是李渊胜利的概率大一点。
想必这些人当中,不缺少诸如敬君弘一样的人,到了这种关键时候,其实已经能够感觉到李世民胜券在握,所以不会轻易去对付李世民,也不会轻易就直接不保护李渊,他们只是在等待时机,看清形势而已。
李世民当然是十分清楚这一点的,所以为了解决掉这些后顾之忧,李世民安排尉迟恭全副武装,穿上铠甲,直接去到李渊那里,李渊一看尉迟恭的造型,心里就明白了一些东西,尉迟恭明显是来逼宫自己的。
可是李渊现在尚且不清楚外边发生了什么事情,就问尉迟恭外边发生了什么,尉迟恭告诉李渊说是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叛乱,李世民正在平叛,希望李渊授予李世民禁军兵权,方便李世民调遣平定叛乱。
李渊看看尉迟恭铠甲上的血,再听一听尉迟恭所说的话,立刻就明白了尉迟恭的意思,转身想要询问一下身边大臣的意见,看看还有多少人支持自己,于是李渊询问了裴寂的意见,裴寂觉得李世民是众望所归。
李渊算是搞清楚了,就连和自己关系很好的裴寂,此刻都已经支持李世民,自己要是再不表示一下,恐怕是小命难保,于是李渊才授予李世民禁军兵权,至此,李世民才算是真的掌握了天下兵权,自己有恃无恐了。
紧接着,李世民进去拜见李渊,史书记载李世民“跪而吮其上乳”,李渊看到李世民,询问李世民李建成和李元吉怎么样了,李世民回答已经被自己杀了,这个时候李渊明显更加害怕。所以后来和李世民两人在现场表演了一番,最终决定立李世民为太子。
一个月后,李渊就禅位给李世民,自己成为没有实权的太上皇,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在李世民登基之后,也算是彻底胜利了,虽然整个过程惊心动魄,但是李世民一伙人应对自如,因此取得胜利,不得不说这是天时地利人和综合之后得到的结果。
结语在玄武门之变中,其实李世民不仅没有掌握了天下的兵权,反而是自己兵权严重不足,所以才只能冒险来进行这样的政变,当先处理好太子党赶来救驾的冯立以及薛万彻等人后,李世民再叫尉迟恭去逼迫李渊索要禁军兵权,一切搞定之后,李世民才算胜券在握!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历史上有哪些真实的祸从口出的事件?
台湾有一个真实的案件,五岁男孩无意间说出:「爸爸把妈妈的头拿下来了。」长辈吓得赶紧报了案。人们说小孩子才不会撒谎,于是逮捕了孩子的爸爸,可真相真的如此吗?
1988 年,一个五岁男孩无意间说出口的「童言」掀起了滔天巨浪,一桩万众瞩目的「谋杀」大案就此浮出水面。一夜之间,「杀妻分尸」、「恐怖童言」这些字眼充斥在台北市每一个角落。(一)妈妈呢?1988 年 10 月 5 日前,台北市的警察局里来了位中年女人,她焦急地左右张望着。「警官,我那可怜的女儿被杀了!」报案的女人名叫陈桂梅,她口中被杀害的女儿名叫吴瑞云。 (吴瑞云)陈桂梅在警察局里痛哭流涕,称自己知道凶手是谁,手里还有录音证据,求警方赶紧实施抓捕。台北警方一听是杀人大案,立马重视起来,陈桂梅带来的录音当即回荡在警局的每个角落。「那天晚上爸爸把妈妈的头拿下来,就没有再看到妈妈了。」「妈妈的脚也被爸爸拿下来了,肚子里的东西,被装进了很多黑色的小袋子里。」「爸爸要我们说,妈妈跟别的男生一起走了。」录音里是一个孩子的稚嫩声音,可说出的话却让在场的警察们惊骇不已。他们意识到,这很可能是一起重大杀妻分尸案!在 20 世纪 80 年代,台湾警界正在经历治安历史上的黑暗期,枪击、抢劫案件不断,被捉拿归案的凶手却寥寥无几,公信力大不如前。所以面对此等大案,警方打起了十二分精神,即刻开始询问陈桂梅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想尽快破案以重拾警察尊严与威望。根据陈桂梅断断续续的描述和那段录音中的童言,一个惊人真相浮现在眼前。(二)出海归来1988 年 7 月 12 日,吴瑞云出海工作 6 个月的丈夫姚正源回家了。24 岁的姚正源是名海员,与吴瑞云育有一个五岁的儿子和四岁的女儿,为了多多赚钱养家,年轻的他选择了「海员」这个时常离家、不能陪伴妻子和儿女,但收入有保障的职业。为了庆祝姚正源平安回家,平日总是看不上这位女婿的陈桂梅特意打来电话,邀请他们一家四口明日来家里好好团聚庆祝一番。 (吴瑞云与姚正源结婚照)姚正源满口答应下来,想到自己不在的时间里全靠岳母照顾妻子、孩子,肯定要登门感谢一下。然而到了第二天(7 月 13 日),敲开陈桂梅家门的只有姚正源,女儿吴瑞云和孩子却没有出现。问起姚正源原因时,他只说吴瑞云在家陪孩子,就不过来了。这让准备了一大桌子菜的陈桂梅感觉不对劲,她沉着脸给女儿打电话问究竟怎么回事,毕竟这个女婿「人一般」,这次女儿没有跟来,一定又是吵架闹别扭了。当吴瑞云接通电话后,说辞与姚正源一致,说要给两个孩子准备晚餐,就不过去了。做妈妈的陈桂梅自然心疼自家女儿,所以这顿饭吃的心不平、气不顺,草草就结束了。在接下来的几天里,陈桂梅的心因为两通电话变得不安起来。7 月 15 日,吴瑞云开口向陈桂梅借了 2000 块钱,之后就再也没有打来过电话,而这之后关于吴瑞云的行踪,陈桂梅都是从女婿姚正源的口中获悉的。7 月 16 日,姚正源忽然告诉陈桂梅,他们要从克难街的国光国宅小区搬走了,新家因为固定电话还没装好,所以暂时不能打电话,等一切整顿好了就马上恢复联系,临了还补充了一句,「岳母不必担心」。但女婿的话非但没能让陈桂梅放心,反而让她更加焦虑了。「女儿不会出什么事了吧?」怀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陈桂梅又在家等了两个月,但结果如之前一样,吴瑞云依然没有跟陈桂梅联系过。苦等多日之后,陈桂梅又再次给女婿姚正源打电话询问情况。这一次,姚正源干脆了当地告诉她,「吴瑞云跟我吵完架离家出走了,我已经报过警了。」一听到「离家出走」这几个字眼,陈桂梅瞬间慌乱起来,这解释太牵强了。她思索起女婿近几个月来的表现,疑窦顿生。10 月 4 日,陈桂梅又张罗了一桌好菜,借着关心孩子的名义,让姚正源带儿女来家里吃饭,饭桌上,姚正源的电话从进门起就没停过,一个接一个。见到此情景的陈桂梅当即抓住了机会,趁姚正源不在时,赶忙拉来五岁的哥哥询问妈妈去哪里了。「爸爸把妈妈的头拿下来了哦。」哥哥童稚的声音说出了这句令人毛骨悚然的话。听闻此言的陈桂梅大惊失色,两个多月的猜测在此时也得到了印证,原来是女儿遭遇了不测!为了确认外孙没有胡乱编造,陈桂梅在 10 月 5 日这天,孤身来到了姚正源所说的新家。她压抑着恐惧再次悄悄询问了两个孩子,他们的回答也变得更加具体、更加恐怖,也就是开头提及的几句恐怖童言。第二天一早,陈桂梅带着两个孩子的录音,跌跌撞撞地向警察局走去。(三)杀人凶手10 月 6 日,姚正源被警方突袭抓捕。在幼儿园门口等候两个孩子放学的他,在上警车前一阵挣扎,引来了不少围观者。面对警方多次的审问,这个皮肤被海风吹得发红的男人一脸惶恐,瞪大了眼睛。「不是我,我没杀人!吴瑞云肯定没死,她要离婚就离,我也不至于杀人。」见姚正源不承认自己的罪行,警方放出了两个孩子的录音。听完之后,姚正源像疯了一般大喊「冤枉」,表示自己从 7 月15 日起就没有再见到过吴瑞云,之后的日子一直在做水电零工,同时也会去跑跑出租,直到被警方突然抓捕。而在警局之外,「杀妻」「分尸」「恐怖童言」这些劲爆的字眼,瞬间传到了台北市的每个角落,当地媒体更是争相报道这起「恶男杀妻事件」。 (当时的媒体报道)一夜之间,姚正源等于「恶魔」的说法喧嚣而起,各种谩骂和猜忌如潮水般涌来。母亲陈桂梅更是声泪俱下,向媒体四处哭诉姚正源的残暴和女儿吴瑞云的可怜。就连住在姚正源夫妇旧址的房客,也向大众讲述自己的惊悚经历——「我梦到一个断头女,穿着红衣,满地都是血。她也不说话,就默默看着我。但我觉得,她肯定是被害死的。那人,除了她老公还能有谁?」这位房客还说,自己入住时曾在冰箱里发现一袋用硬塑料纸包裹的腐肉,已经生蛆了,臭气熏天,不过那袋腐肉早就被丢弃了,无处可寻。人们纷纷猜测着,冰箱里的腐肉想必是吴瑞云残缺的尸体。惨死的吴瑞云让人唏嘘不已,所以在姚家原先居住的克南街上有人为吴瑞云设了一座灵堂,供人拜祭,以慰冤魂。 (坐落咋克难街的灵堂)然而对于姚正源的调查和审讯,却陷入了僵局。因为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审问姚正源,他都坚称自己没有杀害吴瑞云,并一口咬定是岳母陈桂梅从他与吴瑞云结婚起就不喜欢自己,一定是她故意指责陷害。见过大风大浪的警方当然不会相信他的话,毕竟姚正源身上疑点重重。比如姚正源一直声称吴瑞云在一家电子厂上班,可在警方排查后发现,吴瑞云根本没有在电子厂上班,而是在一家三温暖店工作(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洗浴桑拿店)。作为一个丈夫,怎么会不清楚自己妻子在哪里工作呢?还有,姚正源突然搬家的行为也引起了警方怀疑,在原先小区住了很多年的姚家夫妇,为何会在姚正源出海归来的三天后,迅速搬家离开了呢?难道是为了隐藏或躲避些什么? (姚正源的新住所,桃园龙潭)带着这样的疑问,警方与法医迅速前往姚正源的新、旧住所,可惜的是,现场既没有任何血迹反应,也没有找到作案工具。这也说明吴瑞云被杀害或者分尸的第一现场,都不在家中。如果没有找到吴瑞云的尸体和实质性物证,姚正源就不能被定罪,于是警方改变了调查方向,他们开始从姚正源可能埋尸的地点着手,展开排查。出人意料的是,这一新转变让警方从姚家小兄妹口中得到了一个爆炸性的新线索。当警方试探性询问两个孩子爸爸的行踪时,发现他们竟然可以详细地描绘出姚正源埋尸的地点和具体过程。「早上的时候,爸爸开着计程车带我们两个到了青年公园跑马场附近。之后我们就被锁在了车里,隔着窗户,我们看到了爸爸挖了一个大洞,把妈妈埋了进去。」尽管这种让孩子二度回忆恐怖画面的做法受到了众多专家和民众的抨击,但结果仍是让警方兴奋不已。真相,仿佛就在眼前。然而在大家掘地三尺几个小时后,万众期待的结果却没有适时出现,孩子口中的「尸体」根本不存在,甚至连一根人类的一根头发丝都没有找到。因为这次「兴师动众」的出警,直接将警方推至风口浪尖,让本就所剩无几的公信力不升反跌,惹得众怒连连。人们也不禁发问,两个年幼的孩子所说的证言到底能不能采信?(四)反转来袭从青年公园回来后,台北警方陷入了巨大疑惑之中。一面是姚正源坚称自己冤枉,一面是真假难辨的恐怖童言,案件就此走进了死胡同。就在警方苦苦寻人之时,几位证人的出现打破了僵局。起初,一位吴瑞云的好友站出来称自己在 8 月份还见过吴瑞云,怎么可能在 7 谁被分尸呢?紧接着越来越多的目击者出现,最后发现竟然有五个人分别在 8月份、9 月份见过吴瑞云!与此同时,一个自称吴瑞云本尊的人也突然打来一通电话,说自己没死,只是不方便出现,让警察不要再找了。然而当警方邀请她出面澄清时,女子却果断拒绝,迅速挂掉了电话。警方判定,这是一个恶作剧。公众的议论喧嚣直上,警方的压力日益增长,他们越来越怀疑录音里那段童言童语的真实性。故而当时的检察官管高岳在侦查庭上,以配合调查为由将陈桂梅支走,再次轻声询问那对备受瞩目的小兄妹。「爸爸杀了妈妈吗?」「不知道……」听到这个回答,检察官屏住了呼吸,接着又问,「是有人教你们那样讲的吗?」在静静等待几秒之后,4 岁的姚家妹妹终于对着检察官点了点头。这个「教」孩子说谎的人,就是陈桂梅。对此,台北警方邀请来了儿童心理专家来分析姚家兄妹的「翻供」行为,专家称「从心理研究学的角度来说,儿童的想象力是丰富的,有时他们会无意识得编造事实,也会在被刻意引导后展开联想。」由于姚家兄妹翻供,所以之前所有的指证都不再具有可信度,再加上没有找到案发现场、尸体、作案工具等实际证据,被关押八天的姚正源被无罪释放。从警局离开时,姚正源对警方说,两个孩子一定是被岳母陈桂梅唆使说谎的,因为陈桂梅不是第一次状告他杀害妻子了,在两三年前,因为吴瑞云离家出走一个月,陈桂梅就曾大张旗鼓地指责姚正源杀了女儿。事已至此,「恶男杀妻分尸案」反转成了一桩「普通失踪案」。面对教唆孩童说谎、扰乱警方办案的指控,陈桂梅大呼冤枉,说自己也是被两个孩子骗了。由于线索太少,案件就此被搁置,吴瑞云生不见人,死不见尸。直到三年后,这起令人啼笑皆非的案件重回公众视线,风波又起……(五)鬼神之说正所谓「造谣一张嘴,辟谣跑断腿」。被冤枉的姚正源在关押期间收到的漫天辱骂,在他无罪释放后并没有停止,很多人依然坚定地认为是他杀害了妻子,姚正源社会性死亡。更雪上加霜的是,小女儿因为一场车祸,住院了。近几年来一直在跟进这起「杀妻案」的记者,看到姚家小女儿住院,立马兴奋了起来。试想,一个母亲如果看到自家女儿车祸住院,必然会马不停蹄地来到孩子身边。记者们看准了这一点「母爱本性」,在医院外日夜蹲守,等着吴瑞云亲自现身后立马安排头版头条。然而直到小女儿痊愈出院,众人期待的那个「母亲」也并未现身。不论是警方、媒体还是当地民众,都认为到如此关头仍不出现的吴瑞云,很可能已经不在人世了。而陈桂梅这边,虽然涉嫌指示姚家小兄妹作伪证,但她那一颗爱女的心,却比金子还真。在案子被搁置的三年间,陈桂梅仍在坚持不懈地寻找女儿,走过了无数城镇和角落。渐渐得,陈桂梅开始放弃常规寻人办法,竟然出乎意料地借用起了「天道」,时常宣称女儿已含冤而死,曾看见女儿的卧室里有烟灰缸、钱币这类东西飞来飞去。 (陈桂梅声称从吴瑞云卧室「飞」出的钱币。)最轰动的一次是陈桂梅花大价钱请来的「著名」神婆,竟然帮她找到了女儿吴瑞云的尸骨!喜出望外的她马上让警方配合寻找自己的女儿。正常来说,警察破案依靠的是证据、是科学,但这次台北警方却参与到此次莫名的鬼神之说中。当时的警政署长庄亨岱一心想要快速破案以挽回颜面,所以亲自带队来到了神婆所指的藏尸地点。桥下人头攒动,人们好奇得来回穿梭,大家都想知道,上天会不会可怜这位思念女儿的母亲。年轻的警察们挥舞着锄头,大有几年前青年公园掘地三尺的架势。 (警方在寻找「尸骨」的媒体报道)在桥下的淤泥被挖掘了两三圈之后,警方果真挖出了一具白皑皑的尸骨。陈桂梅大惊,立马瘫坐在地上痛哭起来,大喊着「女儿好惨啊!」。警政署长庄亨岱紧皱着眉头,马上派法医将尸骨带回去检测,驱散了围观群众。然而,当人们都以为这桩长达五年的「命案」终于有了结果之时,反转再次上演。经法医鉴定,那具尸骨不属于人类,是猪骨。三年前因轻信孩童之言而备受指责的台北警方,三年后彻底颜面扫地。吴瑞云失踪案再次被搁置。(六)意外现身时间来到 1993 年的 2 月,一个年轻女子来到花莲警局,说是给自己孩子上户口。她神情畏缩,仿佛在惧怕着什么。紧接着,「吴瑞云」三个字赫然出现在警察面前的登记簿上,在场的所有人都怔愣不已。查证后发现,这女子正是「杀妻分尸案」的主角、当年挖地三尺也没有寻到的吴瑞云!这么多年来,她跑到哪里去了呢?为什么连孩子出了车祸,作为母亲的吴瑞云都始终没有现身呢?经过审问,吴瑞云这才羞愧地交代,当年自己根本不是离家出走,而是和人私奔了。因为夫妻感情不和,姚正源赌气出海工作,在家里独守空房的吴瑞云耐不住寂寞,去了一家名为七吉三温暖的桑拿会所上班,而在跟姚正源的通话中,她谎称自己找了份电厂的工作。在三温暖会所里,吴瑞云结识一位杨姓男子,寂寞的她仿佛又重拾了爱情,没过多久,他们相恋了。在姚正源出海归来后,吴瑞云顿时觉得自己的两个孩子有了依靠,跟母亲陈桂梅借了笔钱,与杨姓男子私奔了。乌龙事件闹大后,吴瑞云不是没有想过澄清,那通说吴瑞云没死的电话,就是她亲自打给警方的,然而胆小自私的吴瑞云不敢亲自出面澄清,因为杨姓男子对她的过往一概不知!原来,从认识杨姓男子第一天起,吴瑞云就动了心思,对外一直谎称自己名叫刘瑞莲,她的现任「丈夫」根本不知她有家有室,甚至连姓名,都是假的。她此次之所以现身,实属万不得已,因为她和杨姓男子有了孩子,这个孩子到了年纪要上学,而上学就需要有合法的户口。若不是因为这个,自私的吴瑞云也许永远不会现身,「杀妻分尸案」也会变成一桩悬案。(七)一点想法纵观整个案件的发展,我的第一观感是:荒诞。吴瑞云自私自利,抛夫弃子离家出走,不论事态如何发展都不现身,这是荒诞之一。母亲陈桂梅思女心切,教唆外孙指认女婿杀妻,这是荒诞之二。台北警方在案件调查中主次不分,想依靠孩童证言与鬼神之说快速破案,这是荒诞之三。正是因为以上三方面的离谱之处,导致了一场长达五年的大乌龙事件。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姚家两个孩子的「恐怖童言」,这在当时社会上引发了不小的讨论。一、致命的童言「小孩子才不会撒谎。」正是秉承着这一浅显的认知,警方逮捕了姚正源,民众开始了无限猜疑与攻击。我们很难想象,如果吴瑞云自始至终没有出现,如果两个孩子的证言没有被推翻,那无辜的姚正源的后半生,会不会永远背负着「杀妻」的嫌疑,永远活在谩骂里?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 2018 年的安徽淮北,一名五年级男生向父母谎称自己被老师殴打。第二天,男生的父母联系了八位亲属一同赶往学校,在见到老师的第一瞬间,男生的妈妈与小姨致直接就把老师按到了墙角,一边撕扯头发一边殴打其他部位。最后,说谎的男生承认自己撒谎,他的父母被处罚拘留 15 日,而这位勤勤恳恳的老师却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体与精神受到了极大打击。这些都让我想起了一部丹麦电影,《狩猎》。主人公卢卡斯是个善良温和的中年男人,离婚后的他找了份幼儿园的工作,因为性情温和,耐心负责,园里的孩子们都很喜欢他,有些早熟的五岁女孩卡拉也不例外。当卡拉对卢卡斯产生好感后,不仅亲手制作了心形的小礼物塞到卢卡斯包里,还扑过去亲吻了他的嘴唇。面对卡拉的示好,卢卡斯当然是拒绝的,还让她把心形小礼物送给其他小朋友,这让卡拉备受打击,她决定报复这位老师。 (电影剧照,主人公卢卡斯)当天晚上卡拉就去找院长倾诉,卢卡斯对她进行了「性侵」。之后,卢卡斯的工作被无限期暂停,儿子打来电话质疑他、前妻专门来讽刺他、好朋友与他划清界限,自家狗狗甚至被恶意毒死、所有人都开始指责卢卡斯……更加荒唐的是,当警察与园方询问其他小朋友时,他们的答案竟然与卡拉惊人的一致。可面对漫天的谣言,卢卡斯的解释太过苍白和无力,没有证据,容不得辩解,一句「小孩子不会撒谎」让他在短短几天内「社会性死亡」。这是不是像极了被冤枉了的姚正源?到了影片最后,卡拉承认自己撒了谎,捆绑在卢卡斯身上的枷锁终被卸下,但一切都结束了吗?没有,枷锁仍在,甚至更加沉重。当卢卡斯站在 10 月的北欧森林里,享受重见天日的幸福时,从远处突然传来一声枪响,一枚子弹与他擦肩而过!二、集体的撒谎行为结合吴瑞云案与电影《狩猎》,我们不禁会问:为什么在孩子间会出现集体撒谎的情况?比如姚正源的两个孩子口径极为一致地指认爸爸杀了人。再比如卢卡斯所在幼儿园的孩子们,他们可以详细地描述出卢卡斯家里的地下室位置、墙壁、沙发的颜色,表示自己也曾被性侵。但实际上,杀妻分尸根本没有发生,卢卡斯家里也没有地下室。心理学家所罗门·阿希曾经做过一个有关「从众行为」的实验,参与实验者是 123 位大学生。每组 7 人同时参加考试,其中只有 1 人是真正的被试者,其余6 人都是「演员」。被试者被安排在倒数第 2 个回答问题,这样他可以听到大部分不正确的回答。阿希为实验准备了 18 套试题,每套两张,一张绘有标准线段,另一张绘有比较线段,被试者需要在右图的 abc 选项中选出比左图短的选项。 (阿希实验内容示例,答案其实显而易见。)在实验过程中,卡片共出现 18 次,但从第 7 次开始,「演员」们开始故意选出错误答案,以此来观察被试者的从众心理和个体独立性。实验结果表明,约有 75% 的被试者至少有一次从众行为的发生;25% 到 33% 的被试者没有被其他人所影响,保持了独立的判断;所有被试者的平均从众行为 34%。在实验结束后的询问中,被试者普遍反映在实验中感受到了严重的心理压力和内心冲突。因此我们可以试想,群体压力之下的成年大学生都会有从众行为,更何况总是希望「和大家一起玩耍」的小孩子们呢?在充满谎言的洪流中,说真话的人往往是被边缘化的那一个。It's always assumed that children tell the truth. Andunfortunately, very often they do.我们总假设孩子们不会撒谎,但可惜,他们经常撒谎。——《狩猎》是什么原因导致天之骄子李存勖的堕落?
在历史上有这么一个特殊的时期,那就是五代十国时期,这个时期十分混乱,而且皇帝更换速度特别快,可能一不小心就被手下大臣杀掉,或者直接被自己儿子杀掉,因此在这个时期的皇帝,实际上都是提心吊胆,没有一天是安生的。
就在这种混乱的局面中,出现了一个能够力挽狂澜的皇帝,那就是后唐的李存勖,可以说这个皇帝是五代十国时期少有的杰出人才,可是为何他仅仅当了三年皇帝之后,就被人一箭射死,落得一个凄惨下场呢?
李存勖的政治才能李存勖属于沙陀人,在之前我写过一篇关于沙陀人的文章,这是一个十分骁勇善战的族群,在唐朝时期,沙陀人就已经帮助李唐取得很多战绩,因此李克用也是在唐朝时期成为晋王,封地太原,这就是后来后唐的基础。
李克用一生最大的愿望就是将朱温这个推翻唐朝的家伙进行处置,毕竟李克用对唐朝的那种忠心,一直都没有改变过,所以李克用的一生,几乎都在与后梁朱温战争,只是可惜当时的李克用实力悬殊太大,有心杀敌无力回天。
不仅没法除掉朱温,李克用反而还经常被后梁围攻,还有契丹的背叛以及自己曾经下属刘仁恭的背叛,受到这么多的打击,李克用一病不起,最后将自己没有完成的心愿交给儿子李存勖去完成。
李存勖刚刚继位的时候,完全就是一个烂摊子,内忧外患,还有自己的叔叔李克宁对王位虎视眈眈,所以最开始的时候,李存勖也不想接过这个烫手的山芋,但是迫于压力,最后还是勉为其难接受了。
有曹太后的辅佐,再加上李存勖的卓越智慧,他先与契丹人联合抵抗后梁,再去支援潞州,避免被后梁吞并。就在战争已经进行得如火如荼时,后梁内部出现了问题,朱温被自己的儿子给杀了。
朱温去世之后,后梁内部逐渐出现分歧,情况恶化,刚好给李存勖提供了最佳机会,李存勖一鼓作气攻打后梁,后梁已经无力回击,最后终于被李存勖彻底取代。至此,李存勖已经完成了父亲的心愿,建立后唐,成为皇帝。
原本的一个烂摊子,在李存勖的带领下,最后出现逆转,变成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必须肯定的就是,李存勖的智慧绝对是不一般的,可是为何打江山这件困难的事情都能做好,李存勖却坐不稳皇位呢?
李存勖的堕落有的人也许就是比较适合打江山,而不适合守江山,因为打江山与守江山原本就有很多不同之处,尤其对乱世之中的皇帝而言,这一点就更加明显了。在李存勖当皇帝的时候,他总结了很多后梁灭亡的经验教训,对自己身边的大臣和自己的子孙都有所忌惮,担心他们会夺权。
为了能够维护住自己的权力,李存勖做了一件十分荒唐的事情,一开始也许他以为自己这样做是正确的,但是从后来的结局来看,他似乎完全错了。这件事情就是李存勖将自己的爱好和政治结合在一起。
很多人都知道,李存勖有一个最大的爱好就是喜欢戏曲,因为喜欢,他几乎把整个皇宫都弄成了戏院,原本这样也无可厚非,毕竟一个皇帝有点爱好是正常的,但是李存勖最糟糕的地方就在于,他觉得伶人对自己的皇权没有影响,不像那些曾经带兵与自己出生入死的武将威胁大。
出于这样的考虑,李存勖就开始大力赏赐那些伶人,将军中的重要职位都赐给伶人,比如节度使或者刺史之类的官职,这样做的后果很明显,就是原本带兵打仗的人,逐渐对李存勖失去信任与信心,而那些什么也不懂的伶人,在重要职位上却不能体现出价值。
也许李存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觉得后唐已经稳定了,不需要武将打仗,只需要一些伶人来监视着武将,防止他们造反就可以。但是很明显李存勖错误估计了局势,当时的后唐并非已经稳定,而是危机重重,内部都有人虎视眈眈,外部就更不用说了。
李嗣源已经对李存勖彻底绝望,离他而去,李存勖这个时候意识到自己的一些问题,打算带兵去平叛李嗣源,可惜这个时候的将士,都已经不愿意为李存勖卖命,李存勖想要这些将士出征,唯一的办法居然是用金钱收买他们,明码标价,他们才愿意出征。
可是这么多的钱去哪里弄呢?李存勖原本的国库都是交给张承业在管理的,这个管家很是靠谱,对李存勖多有节制,尤其是李存勖肆意赏赐伶人的时候,张承业就直接断了李存勖的钱,让李存勖知道节制。
可惜后来张承业去世了,李存勖失去了得力助手,反而被李存勖的老婆刘氏掌握了财政大权,这个刘氏完全就是一个喂不饱且不知足的主儿,她管理财政大权就是不断收别人的钱财,很多重要职位都被她卖出去了,而所得到的钱都是有进无出。
这些举动很明显早就得罪了李存勖手下的很多大将,并且把整个后唐的风气带坏了,可以说这个时候的后唐,虽然成立时间不长,但是已经集全了所有即将灭亡的国家的坏毛病,纵使李存勖想要改变,也是无力回天了。
当李存勖向自己老婆索要军饷的时候,刘氏坚决不愿意拿出来,李存勖没有办法只能开空头支票,跟自己的将士承诺,只要战争胜利回来,就把曾经灭蜀国所得的40万军饷全部分给大家,这是一个承诺,但大家已经不愿意相信李存勖了。
很明显,李存勖去攻打李嗣源的战争是注定失败的,跟随他前往的将士,眼睁睁看着李存勖被打得落花流水,也不愿意支援他,李存勖落魄跑回家,大喊口渴,结果皇后刘氏给了他半碗乳酪,多么可悲。
更加让人无语的是,李存勖回到皇宫,发现伶人郭从谦已经造反控制了皇宫,自己这个皇帝算是彻底走到尽头了,郭从谦一箭结束了李存勖的性命,后唐彻底结束,李存勖辉煌的一生就这样落魄收场。
要说李存勖为何会得到这样的下场,实际上很简单,一方面是错用伶人,一方面是错信老婆,伶人掌握了大权,老婆掌握了财政,试问他这个皇帝,除了唱戏之外还拥有什么呢?所谓玩物丧志,也许就是这样的情况吧!
结语人生一世,说长不长,说短不短,有可能也就是一两年时间就会有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是变好,也可能是变坏,在好与坏之间,真正的决定者往往就是自己,只有自己走好每一步路,才能掌握住未来变化的方向,要是路走错了,结局其实已经在冥冥之中注定,试问苍天饶过谁?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李世民的权势到底有多可怕?
唐太宗李世民,执政期间天下太平四海臣服,贞观之治万古流传。
大多数帝王均依靠一条血路让自己登上至尊之位,这条路上遇神杀神,遇鬼杀鬼,自然也包括至亲血缘。无上权威,迫使父子、兄弟为之反目成仇,从而导致玄武门事变爆发,李建成、李元吉被斩杀,李世民逼迫父亲将自己册立为太子,不久后正式登基称帝,开启那辉煌贞观之治,那么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前权势到底如何。
617年7月,李渊率三万精兵在太原誓师反隋,随即开启灭隋立唐统一战争,李渊、李建成、李世民三人很快率军出太原挥师南下,先后突破隋军设置各道防线占领长安,尊隋炀帝我太上皇,改立代王杨侑为帝,改年号义宁、史称隋恭帝。次年,隋炀帝被禁军杀死与江都,不久,隋炀帝禅位于李渊,李渊在长安称帝,改国号唐,史称唐高祖。
大唐建国后,李渊册封李建成为太子、李世民为秦王、李元吉为齐王。长子李建成留在自己身边辅佐朝政、学习如何成为帝王。李世民在外打天下。这当中李世民依靠出色才华、统帅力成为大唐统一天下的中坚力量。反观李元吉没啥能力,还天天想着针对自己二哥,其失败命运必然注定。
从李渊的安排我们能看出,他希望李建成、李世民聚集自身力量,让他们共同拱卫大唐。一开始兄弟俩有相同目标,并没有多大矛盾,可李渊登基后,李建成作为长子留在自己身边学习如何当皇帝,李世民则被外派打天下。
这样安排明显对李世民有利,不仅有机会立下军功,同时还有机会收买人心,建立属于自己的势力。果真,李世民顺利把握住每次机会,收拢到全国各地精英人物,这些人进入李世民阵营后,自然唯秦王马首是瞻。李世民依靠手中人马,南征北战,平定各地反对势力,很快让大唐力量如日中天,统一全国则是时间问题。
李渊本想依靠李世民手召集全国各地英才,唯大唐所用,哪知李世民能力太强,把这些人一举收为己用,从而让这些人知道秦王而不懂李渊,导致玄武门事变中李渊成为孤家寡人。
李渊很早就认识到李世民威胁,为此在兄弟间大搞平衡之术,试图该种途径分化李世民部署,让自己渔翁得利,可他忘了一个问题,这时候秦王府部众已经形成共同利益团体,无法轻松毁灭,为避免局势无法控制,李渊在攻伐刘黑闼时,便让李建成担任主攻将领,希望以此让太子建立功勋,从而确保自己安全,从中能看出,李渊、李世民父子因为权势变得水火不容。
可这时候,李渊依旧不愿意霹雳手段处理李世民,毕竟自己还是心慈手软之人,政治博弈中李渊的举动无疑妇人之仁。
那么,李世民势力究竟有多大,李世民天策府的号令同东宫太子一样有效能号令唐各州府,同时李世民也因为加封无数官职,从而让其彻底掌控大唐半数以上兵马,手下拥有无数强将,完全已经达到夺取天下地步,李世民权势之所以能得到如此地步,在于其懂得把握时机培育自己势力,从而让李渊难以控制。
从中能看出,李渊已经认识到李世民天策府的实力,可他没有办法动天策府一根毫毛,若采取武力解决天策府,有可能导致大唐内部分裂,从而让李世民及其党羽逃出长安,建立新政权同自己对抗,那这样就代表自己数十年努力功亏一篑。
李渊肯定下不了决心,毕竟一旦处理李世民为首天策府实力,就等于清洗大唐帝国一半优秀人才,缺乏这些人掌控局势有可能造成局势崩塌,从而爆发无休止内战,这让李渊难以承受。
为此,李渊只能采取平衡之术,让李建成、李元吉自成一派,由他们对抗李世民,希望能达到削弱目的,奈何李元吉数次暗杀李世民,迫使李世民集团发动反击,从而爆发史上有名玄武门事变,李建成、李元吉兄弟身首异处,李渊被迫退位结束自己使命。
李世民掌控大局,没有发生多大变故,从中能看出李世民为首天策府势力已经发展到一定程度,之前稳如泰山,为得就是如今绝地反击,权利斗争中李世民成为最后赢家。
玄武门事变成功,让李渊失去大权、李建成、李元吉及其子嗣身首异处,几千将士死于政变代价,避免大唐陷入无休止的内乱。李世民则将天策府优秀人才全部放到朝廷各大岗位,从而让他们发挥自己光辉,对江山社稷,天下百姓是一场幸事。
小结 :唐朝建立初期,李世民作为唐军总司令参与大唐统一天下大部分战役,从而让他结识到无数文臣猛将,让自己很快有了自己势力范围,从而让他们可以在玄武门事变后,迅速完成权利交接,从而投入新的工作,为贞观之治成功奠定成功基础。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我想知道北洋军阀是被谁打败的?
北洋军阀的概念
北洋一词最早出现于宋朝,就是指黄海、渤海区域。到了清朝晚期,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均为北洋,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地域。另外,从晚清政治因素上来讲,由李鸿章、袁世凯等人的存在及其在北洋地区的势力范围而成名。
袁世凯时期,把长江吴淞口以北的军阀称为北洋军阀,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袁世凯死后,没有一个能够统一北洋军阀的人,从而导致北洋军阀分裂成了直、皖、奉三大派系。这三大派系为争夺北京政权和地盘,经常发生混战。
一、直系军阀
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中以直隶人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人形成一派。因其头目大多出生于直隶省,并且在许多政治理论上存在共鸣,故被称为“直系”。1917年7月冯国璋以副总统身份代理大总统职务,他主张南北合谈,反对皖系段祺瑞武力统一,从而引起直、皖冲突。
1919年12月冯国璋病逝,不佩服领导的直系崛起。1920年直奉联合击败皖系势力,与奉系共同控制北京政府。这时的直系军阀主力有18个师和18个混成旅 ,势力完全控制着华北、华东以及中原地区。
二、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是以奉天人张作霖为首,故称为奉系。奉天省就是现在的辽宁省 ,省会沈阳也称奉天。1907年清政府将东北地区改建为奉天、吉林、黑龙江三个行省,称“东三省”,任徐世昌为总督,调派部分北洋新军分驻各省。1909年,东三省军阀改编为第27师,张作霖任该师师长。
三、皖系军阀
皖系军阀以其首领段祺瑞为安徽人而得名。主要人物有徐树铮、靳云鹏、段芝贵等。袁世凯死后,皖系以北洋正统自居,操纵政局,声势显赫。但是,直皖战争后,皖系一败涂地,所以皖系最先兴盛,也最早衰败。
第一次国共合作举行的北伐战争打败了北洋军阀的主力,结束了各派系军阀割据的混战局面,从而实现了中国形式上的统一。
1926年,张作霖、吴佩孚、阎锡山和张宗昌等联合起来一起对冯玉祥发起了进攻,史称“南口大战”。冯玉祥被打得大败,只得向包头地区撤退。同年7月,国共联合组成的北伐军在广州誓师北伐 ,并迅速向湖南挺进。当时吴佩孚看到北伐军只有10来万,所以他把大部分的精锐部队拉去参加了南口大战,在湖南没有留下多少部队。吴佩孚本打算消灭冯玉祥之后再回来攻打北伐军。
可是,北伐军势如破竹之势,打破了吴佩孚的计划。等到吴佩服赶回武汉时,湖南已经全军覆没。此时的吴佩孚虽然仍有20万大军,但是北伐军占领湖南后,得到老百姓的大力支持,无数青年勇跃参军,部队迅速增加到了30万。在与北伐军交战中,吴佩孚部队几乎被全歼。吴佩孚随即向靳云鹏求援,结果反被靳云鹏收编。有苦说不出的吴佩孚最后只能去了天津租界。
打下湖南湖北以后,北伐军开始向孙传芳进攻。经过奋力作战,北伐军先后拿下了江西、浙江和福建等省。被北伐军打败的孙传芳开始向张作霖求援。于是张作霖联合张宗昌一起向北伐军抵抗,然而,不是北伐军的对手,而且上海和南京等地迅速落入了北伐军手中。
1927年,看到北伐军所向无敌,于是冯玉祥和阎锡山也先后加入了国军队伍。至此,北伐军已拥有70万大军,而张作霖和张宗昌只有40多万。在跟北伐军的交战中,张作霖被打得大败,北伐军攻占北京。张作霖在撤回奉天的途中,经过皇姑屯时被日军炸死,1928年12月张学良继承老爸张作霖之职后不久,宣布东北易帜,服从南京政府,结束了北洋军阀的时代。
历史时刻录,每日一历史,分享历史时刻,品味历史时光,感谢您的观看,欢迎您的评论,动动手指点个赞呦!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