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老人与老人的,有哪些适合老年人使用的电视值得推荐?
看电视是中老年人最喜欢的休闲活动之一,不过也要看一些适合老人看的电视剧!
老人看的电视剧最好要是积极向上,老人看的电视剧也可以是温情的让人感觉温暖的!
那么有哪些电视剧适合老人看的?
电视剧《金婚》是老年人最受欢迎的一部电视剧!
另外作者,在推荐一些适合老年人看的电视剧!
张国立的经典作品!
《康熙微服私访记》!《铁齿铜牙纪晓岚》!
反映中年人心理的:《想爱都难》!《赶走你的忧郁》!
还有一些家庭伦理剧也值得老年人去看一看!
《父母爱情》!《中国式离婚》!《双面胶》!《孽债》!《年轮》!《牌坊下的女人》!
《乡村爱情故事》!《老马家的幸福往事》!《张小五的春天》!《马向阳下乡记》等!
工作闲暇之余,希望朋友们多陪陪父母聊聊天,看看适合他《她》们那个年代的电视剧!
“欢迎阅读本文欢迎点评”(图片源于网络)
送什么礼物给老人会让老人很开心?
我因为工作的关系经常接触一些老年的大爷大妈,也包括自己的父母亲人,他们的大多数都是独自居住,独立生活。也听到他们串门拉呱时的的互相表白,自己的儿子或者女儿在外面有了着落,工作的很好,生活的很不错,孙子孙女外甥外甥女长大了,到幼儿园了,读书了,读大学了,也参加工作了;也有的高兴的说着自己的儿女对自己无微不至的照顾关心,兴奋之情,言于意表。老年人岁数大了,真的在乎礼物🎁吗?
一方面,最重要的礼物就是经常回家与老年朋友的亲切问候和交流,特别是咱们离老人生活较远的朋友,只要时间允许应该尽可能的常回家看看,老人需要的是互相交流,相互问候,听听老人的唠叨家乡的曾经往事,左邻右舍,亲朋好友,家乡变化;咱们也要给老人讲一讲自己的工作学习情况,生活变化,外面精彩的世界芳华,子女的学习工作生活情况,这样的礼物太重要了。
二个方面,回家精选一些适合老人吃的食品和衣物穿戴,或者家庭生活用品。陪老人出去,走一走,逛一逛,聊聊天说说话。与老人一起做做饭,刷刷碗,收拾一下卫生,这也老人高兴看到的礼物。
最后一个方面,对于岁数大了的老人来说,多关心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陪他们到医院做一下常规检查,备一些常用的简单的药物用品。老人岁数大了,很多人行动不便,经常性的叮嘱他们对自己身体健康的保护,这也是老人最希望得到的好礼物。
总之,可怜天下父母心,儿行千里母担忧,娘想儿来泪双流,找点时间,找到空闲,多倍伴一下老人这就是最好的礼物🎁。
年轻人应该如何对待老同志?
这个问题似乎在逻辑思维上有点问题。“老同志”特指的是阅历丰富、资历深的老年人。假如“老同志”改为“老年人”,更有现实普遍指导意义。因为老年人是共性就包括老同志,这个特殊个性,共性寓于个性中,个性(老同志)体现共性(老年人)。这是辩证唯物主义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决定的。
这个问题古人早有答案,而且我们这个礼仪之邦一直也在大力推广,更是我们做人最起码的道德和行动表现。那就是“尊老、敬老、爱老和助老”。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看古人是如何做的,它对齐家理政的深意又是什么?
在《齐桓晋文之事》里,孟子对齐宣王说,“尊敬自己的老人,进而推广到尊敬别人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进而推广到爱护别人的孩子。推广恩德足以使天下安定,不推广恩德连妻子儿女都安抚不了。古代至贤之所以能远远超过一般人,没有别的什么,不过就是善于推广他们的好行为罢了。诗经也说,(做国君的)给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做好榜样,推广到兄弟,进而治理好一家一国”。
这段话倒出了孟子仁爱治家理政的思想,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现实中,人人都有父母,人人都会是老人。每年的重阳节就是对老人的尊敬,要在全社会营造浓浓的“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舆论氛围,使每个家庭幸福美满,整个社会更加和谐美好。年轻人如何对待老年人,尤其是老同志?我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老年人,尤其老同志,有其特殊性。要走进老年人,读懂老年人,学习过来的老年人的好精神好品质和好思想。他们健康乐观的心态,祟尚节俭的美德,高度负责的精神,坚韧不拔的意志,超然脱俗的情操以及表里如一的品质和一丝不苟的作风都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会使你受益终身。
二是,要关爱老人,从我做起,推广恩德惠及社会。因为品德高尚,孝贤为先,家庭和谐,关爱是基础。三是,尊老爱老要从孩子抓起。对孩子培养爱心,除了家庭,父母以身作则外,更需要学校加强培养教育。把孝心教育作为孩子的德育教育必修课,使年轻人增加对老年人的了解,更懂得感恩父母,让新时代的“孝德”广为传播。四是,老人,尤其老同志也要自重、自爱、自强积极配合年轻人或地方政府,保持年德俱馨,颐养天年。以上就是我的一些看法,不知有无帮助,请见谅为盼,顺安!
工作在城市的我们?
有句话说的是,中国三代以内都是农民。 也就是说,现在在城市生活的大部分人都是从农村走出来的,很多人都面临这个问题。讲一下,我身边的朋友是如何应对农村父母赡养的问题。
朋友老李:男,接近四十岁。初中毕业就出来到北京打工,从事家装行业。经过二十多年的打拼,已落地生根,在北京成家立业。目前在北京两套房、俩孩子。农村有老母亲,常年和弟弟一家生活在农村。据他讲,每次接母亲来北京生活,待不了多久,老人就会提出回农村老家,在北京生活不习惯。他只能逢年过节回去陪陪老人,平时定期给点零花钱。
朋友老蒋:女,也接近四十岁。大学毕业留在西南一座城市生活,外企白领。在城市成家立业,前几年为了方便父母养老,把父母从农村接了出来,在老家省会城市买了套房给父母住。据她讲,平时会不定期的给父母买生活用品,也会给零花钱。
朋友小王:男,正好三十岁,研究生毕业,刚在西北一座城市成家,办公室职员。成家、立业、买房、生娃都需要钱,压力山大。据他讲,他逢年过节会回去看看,给点零花钱。目前也没有太多能力帮助父母,只能看以后了。
老人钱可以自己作主给一个儿子吗?
都是爹娘的孩子,都是孩子的爹娘。争爱争宠一直是人的天性,哪怕年龄再大也希望能得到长辈的垂爱,所以作为孩子多的父母一定要做到公平。天下有多少家务纠纷和悲剧不都是因为孩子心里的失衡造成的?有时候与钱并没有关系。
我的父亲是个退休工人,母亲是个农村妇女,都是根深蒂固的保守思想。在他们心中儿子再无能,再不孝顺,都是他们的根,任何人都代替不了。我姊妹三人,一哥一姐,我是最小的女儿。哥接替了父亲的班成了工人,那个年代工人特别吃香。但他不务正业,吃喝赌,被厂子里开除,父亲给厂领导头都磕破了,才保留了档案,父亲又花钱求人又找了一个厂子上班,结果半年不到又被厂子开除,从此哥再没出去工作过。结婚养孩子连孙子结婚都是父母为他操办。哥成了一个一辈子靠啃老为生的人。非但啃老,还整天埋怨爹娘无能,为什么不当官?为什么没有钱?让他过得如此清贫?!父母省吃俭用地为他和他的儿女在打造生活而得不到任何感恩。
我也承认因为我懂事听话小时候父母还是比较疼我的。但是自从我结了婚以后我就成了泼出去的水,父母在我身上没有花过一分钱,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父母也没有给我过一点帮助,因为远嫁父亲性格比较极端,婚后五年都没有理过我,有一次我回娘家带着孩子,父亲骂我滚,下着雨我抱着二岁的女儿回婆家,我在雨里哭着走着,婆家离娘家一百多公里,要倒五次车,孩子因为受凉一直在拉稀,还晕车,那种难处没有谁能体会!
无论怎么我从没有记恨过父母,我无论有没有钱,每年的四季衣服,吃食零食我都给父母买齐,后来有网络我又给父母买遍了各地特色小吃,水果,只要网上有的我都愿意给他们吃。带他们去旅游,坐飞机,去父亲一辈子最想去的日月潭,直到后来父母走不动了。因为我知道父母的时间越来越少,我不愿给自己留下遗憾。前两年父亲一直身体不好,我把他们接到我们家住。他们的一点养老钱放了高利贷,因为不靠谱我把钱给他要了过来,想给他保存着看病,父亲给我要十万块钱一年一万的利息。当时我没给他,因为他们在我们住着,吃喝看病买药都是我给他们花钱,如果再要利息我怕在婆家有点说不过去,谁知父母大骂我不孝,闹着不愿意再在我家住,那时候他已经生活不能自理了。我好说歹说也不能让他满意。他们回到老家,因为是农村,离集镇好远,父母都走不了路了,连生活买东西都成问题,大哥在城里住也很少回家。
回家后他把钱大部分都给了大哥,半年后父亲脑梗,住院六个月都是我一个人为他花钱治病,因为他自己的钱他一分都不舍得花。一年不到父亲在咽气前,大哥让母亲把父亲的钱和工资卡全部交给他,深昏迷的父亲被大哥拿着手按下了最后一个手印。连银行人员都一再追问我母亲,确定老头的钱都给儿子?你不要吗?!母亲说不要。
父亲去世后,我又把母亲接回我家。但无论我怎么做,做得怎么好,她始终牵挂着他儿子,我伺候她一年都不如她儿子给他端上一碗饭。她说儿子家才是她家,吃喝养老可以在我家,但她的钱都会一分不少地留给她儿子。其实我的家庭条件不错,根本也不会要她那几个养老钱,但是我做的一切都是想得到她的认可,哪怕一句暖心的话也行啊!但是没有。积攒了好多失望有时候心也会凉。
现在才知道养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是你有钱有孝心就能养老,还要需要耐心和容忍之心。我想让她能过上优越的生活,但这未必都是她所想要的幸福。所以我现在的心态就是:1、我不会要父母一分家产。她愿意给谁我都同意。2、顺其自然。我尽我所能养老,如果她不愿意我养我也不强求。3、养老不谈钱。谈钱伤感情,所以不要和父母和姊妹有半分钱的纠割。
生我养,死我也不装模作样地去哭,做到问心无愧就行了。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