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抑郁障碍患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你觉得男人与女人之间谁活得最累?
这个问题要看具体情况的,一个家庭是男人养家还是女人养家,如果是男人养家男人肯定很累,女人顾家还算好,不顾家的天天吃喝打麻将,男人在外面赚钱累死累活,回来还要照顾孩子,女人什么事都不干,这个男人不累死也要被气死,活的太累了,结婚就是担一个名声,女人除了生孩子其他不起作用。
男人再苦再累只好憋在心里,无处诉苦无处喊累,有泪往肚里咽。男人有经济上的压力,有工作上的压力,有应酬上的压力,有养家的压力,逼着男人去努力工作,努力创业,努力赚钱,还要学会忍耐,学会坚强,学会冷静,无论发生什么大事都要默默的扛着。
杭州姑娘不肯和东北老公回家过年?
这可是真人真事,女孩真的抑郁了。
最近一个女孩找到浙江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科的医生仇雅菊。
“最近感到胸闷,人没劲失眠睡不好,到其他诊室检查了说身体没问题”女孩烦恼的说。
女孩和心理医生聊天后,得知女孩身体确实没病,是心病,是得了轻度抑郁症。
她说这是中国人春节最容易得的一种心病。
女孩说之所以闹心病是因为两人吵着,到底应该去那方老人家过春节,在这件事上闹得不可开交。
女孩是男方人,不适应东北的冷天,说一到那里就会流鼻血。
而男方呢又说自己是家中独子,不回家父母会伤心的,而且前几天舅舅还在电话里说,别娶了媳妇忘了娘。意识是父母亲想他了。因此天天为了这事吵,最后,女孩就得了轻度抑郁症。
至今两人还没有决定该去那边过年,这确实是很多独生子女需要面对的事情。
对此大家觉得应该怎么解决才好呢!众人拾柴火焰高,大家可以各抒己见。
做电脑答题诊断重度抑郁焦虑症?
感谢邀请!电脑答题诊断重度抑郁焦虑症。从专业角度分析,没有抑郁焦虑症这个诊断,所以我猜测是不是重度抑郁伴随焦虑?如果是这样,病情确实值得关注。
精神科有诸多评定量表,用来辅助判定患者的病情常用来评定抑郁、焦虑的量表如Zung抑郁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等。其中汉密尔顿量表通常是临床用于判定病情轻重的辅助手段,但前提是,需要专业人员来操作和评估。
对于题主所说的重度抑郁焦虑症,让我考虑可能不是专业医生给予的评定结果,亦或者是患者本人没能复述清楚。
拿汉密尔顿量表举例,量表总分反应疾病的严重程度,总分越高,病情越重。通常经过专业医务人员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分在20分以上说明患者有抑郁症,>35分说明重度抑郁。汉密尔顿焦虑量表≥21分说明是焦虑,≥29分说明重度焦虑症。
重度抑郁障碍,从临床特征来说具备下列特征首先,患者要在至少最近的2周内,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里都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最先出现的可能是失眠,进而出现精力不足,疲乏无力,后期逐渐出现明显的情绪低落,对事物丧失乐趣,自卑,经常感到自己做错事而内疚、自责。
其次,既然诊断重度抑郁障碍,说明疾病已经严重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而不仅仅是工作效率下降这么简单。
最重要的是,患者会出现明显的自杀意念及行为,还可能伴随有精神症状。临床上经常见到重度抑郁障碍的患者,每日郁郁寡欢,闷闷不乐,由于负性情绪的作用,患者会继发出一些幻听,幻听的内容大多都是指责自己的。如:“你这么没用,不如死了算了;别吃饭了,浪费粮食”。这些声音令患者感到厌烦和痛苦,所以形成恶性循环,更加加重自身的抑郁情绪,更加加重了自杀风险。这里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绝大多数自杀死亡的个体之前并没有失败的自杀企图。换句话说,大多数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都是有预谋和计划的,自杀率非常高,其中男性的自杀风险要明显高于女性。
抑郁情绪与焦虑情绪往往互相伴随临床上,单纯的抑郁症或者焦虑症很少见,大多都是以二者互为共病的形式出现。这时有以下三种可能:
一、严重抑郁伴随轻度焦虑:根据精神科疾病严重程度等级诊断原则,应诊断为重度抑郁症伴随焦虑。
二、严重焦虑伴随轻度抑郁:这时要诊断焦虑症伴随抑郁症。
三、二者并重:这种情况可能与题主描述相符,但是应给予2个诊断,即1、重度抑郁障碍 2、焦虑障碍。
如果重度的诊断是出于专业人员评估,那么对于患者及家人来说,当然不安全。抑郁症的严重后果我们都已知晓,轻者导致个人的人际交往、工作能力严重下降,重者可能出现精神症状,且具有明显的自杀企图,有数据显示:抑郁症患者中,约有15%的患者自杀死亡;最严重的情况,还可能出现“扩大性自杀”行为。所谓扩大性自杀,是指患者在杀死数人后再自杀,后果极其严重。
严重的焦虑患者同样可能出现自杀行为,试想一个长期心烦、焦躁的患者,整日失眠、心慌、胸闷、身体多种不适,却又无法查找病因,又哪里会有心情做其他事情。我的很多重度焦虑患者都说过这样的话“太痛苦了,不如死掉算了”。
综上,对于题主的问题,无论是重度的抑郁还是重度的焦虑,再或者是二者均严重,从疾病程度来讲,都符合了住院就医的指征。幸运的是,抑郁症和焦虑在临床上并不属于不治之症,大多数的个体经过系统治疗均恢复良好。
希望我的解答对你有帮助,请关注,我将持续更新相关医学问题不想与人接触是怎么回事?
欢迎关注“健动力”,把健康的知识分享给身边的人,你健康,我快乐!
心情抑郁低落的人不在少数,我身边就有这样的患者。我的哥哥最近一直情绪紧张,头晕头痛。要说严重也很严重,要说不严重也不严重。可是对于一个具有精神疾病的人来说,抑郁症其实是相当可怕的疾病。有些人甚至出现了幻觉或者有自杀的倾向。
我的哥哥自从查出了糖尿病之后,一系列疾病似乎蜂拥而至。高血压、糖尿病、抑郁症、肺炎等等。这完全符合疾病发生的规律。
这些疾病为什么会蜂拥而至呢?必然跟自身的习惯有很大关系。比如长期抽烟,长期熬夜,长期饮食不规律等等。另外也跟自身性格有关,内向的人往往容易引发抑郁症。像提问者所描述的一样,抑郁的人还有多梦心慌,精神疲惫的症状出现。这些疾病发生的严重程度不能确定,不同体质的人发病程度不一样。
哪些人容易引发抑郁症呢?除了刚才所说的性格外,还跟其他疾病有关,就比如说糖尿病、高血压等。出现抑郁症的患者往往是“小心眼”,一根筋。总爱钻牛角尖。
抑郁本身就是喜爱独处,所以他们往往不喜欢与他人过多接触,否则会给自己带来更多的不适感。
抑郁症不容易治疗,但是可以预防。不妨在早期就着手,避免将来不必要的“消耗”。平日里应该多放松,经常外出感受自然,也可以发泄一下自己的情绪,舒缓一下压力。在饮食方面建议食用一些百合莲子之类的中药材。同时也可以吃一些疏肝解郁的药物等。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内蒙古一六年级女孩教学楼上跳楼自杀?
六年级,十二三岁,花一般的年龄,以自杀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离开了这个美丽的世界。这样的新闻越来越多,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的青少年能够舍弃珍贵的生命,舍弃爱他的父母?我们的教育到底出了什么问题?
焦虑无助的家庭教育。在现今这样一个快节奏的社会里,每个人都活得很累,包括孩子们。每天孩子们在学校里紧张的学习,回到家里,又要用好几个小时去完成繁重的家庭作业,好不容易等到了周末,辅导班、兴趣班,一个接一个,孩子们总也停不下来。孩子们不能喊苦喊累,家长的一句“都是为了你!”把他们即将张开的嘴怼了回去。
真的都是为了孩子们吗?我们做家长的有没有问过孩子将来要做什么?我们所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了孩子快乐,还是为了自己快乐?试着回忆一下,看着孩子开心的玩耍,对朋友炫耀自己孩子钢琴考到了8级,这两件事哪个让家长更快乐?显然是后者,家长教育孩子、培养孩子,其实更多的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对孩子而言,练钢琴是一件很枯燥的事情,怎能跟开心的玩耍相比。家长为什么要逼着孩子去学习钢琴呢?因为别人家的孩子在学,别人家孩子学过之后获得了周围所有人的称赞。所以满心着急的家长,一边想要孩子快乐玩耍,一边又看着别人家孩子练钢琴自己很着急,到底怎么办?很多家长站在十字路口徘徊之后,最终选择了随大流。这一学不要紧,虚荣心让我们进一步强迫孩子学跳舞、学绘画、学吉他、学下棋,在孩子们所有休息时间被占用的时候,家长自己却在看电视、玩手机、逛大街。说好的亲子共同成长呢?
急功近利的学校教育。教育是一项公益事业,学校教育除了教授给孩子们各科学科知识之外,更应该教会他们真善美。可是仔细看看我们现在的学校教育都在做什么?遇到上级部门检查,给孩子教一些假话进行应付;碰到不太听话或者没完成作业的孩子,举起教鞭严厉惩罚;音乐美术等美育课程时常被其他文化课所占用。这样做的原因倒也很简单,“一切为了成绩”,因为在目前的中高考指挥棒下,成绩依然是教育部门从上至下的唯一衡量标准。学校领导为了保乌纱帽,老师们为了保住自己的排名,大家似乎都是迫不得已。可是谁顾及过孩子们的感受?一天几小时甚至十几小时的时间,就是坐在那个固定的座位上,上课、刷题、考试,如此重复之后,我们竟然还怪学生开始发呆和麻木?
缺失责任的社会教育。社会教育作为三方教育中的一员,本应是教育的大学堂。可是看看我们现今的社会都给孩子教了什么?黑作坊无视他人生命安全,在孩子们的零食中随意添加违规物质;某些商家为了推销商品,夸大其词的宣传广告满天飘;个别无德老人自己摔倒被扶起后,竟然讹诈他人;一些自媒体为了吸引粉丝,低俗内容随意刷屏。在全社会大喊“一切为了孩子”,“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呵护孩子的生命健康”这些口号的时候,这些无良之人都做了什么?简直是从身心两方面慢慢的残害孩子。
内蒙古的六年级女孩学习很好,人际关系也不错,这样的孩子怎么会抑郁呢?如果没有家长和老师过高的期望,如果孩子没有自卑性格,如果没有社会上这么多不良因素的干扰,估计她会是一个活泼、健康、可爱的孩子。即便是孩子抑郁了,那么长时间,为什么没有人发现,没有人关注呢?孩子周围的成年人到底都在干什么?实在是痛心,惋惜。孩子,但愿天堂里一切都好!
后记:抑郁本应该多发生于成年人身上,可现在却出现越来越多的低龄化现象,这应该引起我们全社会的关注,首先需要在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方面做到及时发现,及时解决,建议各个学校必须建立心理咨询室,由专业心理老师对全校师生进行心理咨询。真的不想再看到花一般的年龄就这样凋零!
喜欢就请点个赞!
我是紫木玉,欢迎留言探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