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五问学生呕吐腹泻事件,历史上你知道哪些无比睿智的神回复

诗佳网

新华社五问学生呕吐腹泻事件,历史上你知道哪些无比睿智的神回复?

众所周知,毛泽东是一代语言大家,幽默风趣,洒脱自然,大开大合。

提起无比睿智的神回复,怎么能少得了他呢?

新华社五问学生呕吐腹泻事件,历史上你知道哪些无比睿智的神回复

食堂不才,仅列取毛泽东几个神回复,追忆伟人风采。

01、趣解蒋介石

1945年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假惺惺地打了三封电报,邀请毛泽东到重庆共商国是。

怎么办?

如果毛泽东不去,正蒋介石下怀,可以借机污蔑毛泽东挑起内战;

如果去,很有可能是个鸿门宴,一旦蒋介石扣押或者搞些小手段,后果不堪设想。

8月28日,毛泽东在做好各种准备以后,以大无畏的气魄率领代表团从延安飞抵重庆,进行了著名的重庆谈判!

消息一出,震撼全国,很多人都不敢置信。 当毛泽东抵达重庆后,重庆各界人士纷纷热烈欢迎他的到来。

重庆谈判蒋介石和毛泽东合影

9月1日下午,中苏文化协会会长孙科、副会长邵力子在黄家垭口举行盛大的鸡尾酒会,庆祝《中苏友好同盟条约》生效。

当时应邀的毛泽东在张治中、邵力子陪同下,参加这次酒会。

参加酒会的还有苏联驻华大使彼得洛夫夫妇、武官罗申、宋庆龄、孙科、冯玉祥、陈诚、陈立夫、郭沫若、沈钧儒、马寅初、傅斯年、茅盾等国民党要员文化、新闻、戏剧界及外宾300余人。

毛泽东此时已经是闻名全国的风云人物,这是他第一次公开出席这样的酒会。

因此,当他出席酒会消息传出后,黄家垭口挤满了人群,各式轿车衔尾而至,几千民众等候在街头。

酒会上,毛泽东发表妙语横生的演讲,谈了他对国共和谈的看法,激起了一阵阵雷鸣般的掌声。

演讲结束后,突然有记者向毛泽东提了一个尖锐的问题:

“假如谈判失败,国共再度全面开战,毛先生有没有信心战胜蒋先生?”

这个问题非常刁钻,明显就是给毛泽东挖坑。

毛泽东如果说没有信心,未免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如果说有,毛泽东来重庆是和谈的,就会授人以柄,会被扣上一顶“破坏和谈”的帽子。

无论毛泽东否定还是肯定,都会掉进这个记者的坑里。

在场关心毛泽东的友人,不禁为毛泽东捏了一把汗,同时也恼恨这个居心不良的记者。

怎么办?

毛泽东该怎么回答这个刁钻的问题?

毛泽东略加思索,开始侃侃而谈。

他并没有就这个问题作长篇宏论,而是机智巧妙地在蒋介石和自己的姓氏上做起了文章。

他幽默地回答道:

“先生讲的只是一种假设,这个问题不大好说,总之我们也作过最坏打算。”

现场惊呼四起,这个记者暗自得意。

毛泽东略作停顿,又说:

“国共两党的矛盾是代表着两种不同利益的矛盾。至于我和蒋先生嘛……”

咦,还有后文?

大家竖起耳朵仔细听毛泽东接下来要说什么。

只见毛泽东沉吟片刻,紧接着睿智地解释道:

“蒋先生的‘蒋’字是将军的‘将’字头上加上棵草,他不过是一个草头将军而已。”

说完,他爽朗的笑了笑,在场的民主人士忍俊不禁,国民党要员憋得脸都紫了。

毛泽东机智的化解了记者的提问。

这个记者还不甘心,又问道:

“那么,毛先生的‘毛’字,又该……”

毛泽东不待对方问完,直接爽朗答道:

“我的‘毛’字,不是毛手毛脚的‘毛’,而是一个‘反手’。

意思就是:代表大多数中国人民利益的共产党,要战胜代表少数人利益的国民党,易如反掌!”

这一番话,幽默诙谐,不仅巧妙地避开了记者埋下的坑,又展现了自己必胜的信念,大方得体,妙趣横生,不卑不亢,彰显大气。

此言一出,全场顿时掌声雷动。

后来,民间根据毛泽东对蒋字的解读,再联系“介石”二字,编了一首打油诗:

将军头上一棵草,二人骑在石头坡。

反手英雄打天下,解放全国唱凯歌。

02、巧回苏联特使

1949年1月31日,农历正月初三,斯大林派特使米高扬等一行四人来到了西柏坡,为毛泽东访苏等事宜举行会谈。

就在同天,解放军和平解放北平,三大战役已经胜利结束,解放军通过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争取起义、投诚、接受和平改编与歼灭国民党正规军144个师,非正规军29个师,合计共154万余人。

国民党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被消灭,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基础,蒋家王朝已经苟延残喘,再无翻盘的可能。

新中国建立条件已经成熟,全国即将获得解放。

毛泽东在西柏坡会见米高扬

2月1日到3日,毛泽东同米高扬正式会谈。 米高扬在会谈上咨询了新中国的对外政策。

毛泽东巧妙地回答道:

“我们这个国家,如果形象地把她比作一个家庭来讲,她的屋内太脏了,柴草、垃圾、尘土、跳蚤、臭虫、虱子什么都有。

解放后,我们必须好好加以整顿。

等屋内打扫清洁,干净了,有了秩序,陈设好了,再请客人进来。

我们的真正朋友可以早点进屋子来,也可以帮助我们做点清理工作,但别的客人得等一等,暂时还不能让他们进门。”

这番话,既明确地表达了新中国对苏联的态度,又不卑不亢,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毛泽东用语巧妙,比喻形象,以至于后来我们的教科书在描述新中国初期外交政策时,都用“扫清屋子再请客”来形容。

这话其实就是出自毛泽东的原话。

03、智对斯大林

1949年12月,新中国刚建立,毛泽东率代表团访问苏联。

12月16日,毛泽东抵达莫斯科六小时后,斯大林就在克里姆林宫会见了毛泽东。双方当即开始了第一次正式会谈。

会谈结束前,斯大林问道:

“你这次远道而来,不能空手回去,咱们要不要搞个什么东西?”

初次见面,互不摸底,斯大林话不明说,先行试探。

他所说的东西,其实就是指签订条约。

毛泽东明知他想问什么,却也不揭破,回答道:

“恐怕要经过双方协商搞个什么东西。这个东西应该既好看、又好吃。”

毛泽东和斯大林油画

毛泽东不卑不亢,回应十分巧妙,以东方人的幽默,把斯大林那个心照不宣的“东西”,故意当成是吃的东西。

苏联翻译不敢揣度乱译,只能照字面意思,直译了出来。

听得斯大林一头雾水,碰了个软钉子。

实际上,毛泽东一语双关,言外之意是,中苏两国同为社会主义阵营国家,现在新中国刚刚成立,百废待兴,苏联应当主动表示给予援助,绝不能有损中国利益。

中苏两国是平等的关系,这既好看、又好吃的“东西”应该让两国互助互利。

04、妙答彭德怀

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战争一开始,韩国军队就节节败退,仅仅三天,韩国全面撤退。

6月27日,朝鲜攻克汉城,八月初,朝鲜人民军已占领朝鲜半岛90%的土地,92%的人口。

9月15日,战争形势急转直下,美军统帅麦克阿瑟率军登陆。

原本攻势凌厉的朝鲜军队在美军的打击下,只能撤退。

10月份,朝鲜被美军攻入本土,80%的土地已经被美军占领。

10月17日,美军越过三八线后,继续北侵,而且悍然派飞机轰炸我们丹东地区,麦克阿瑟甚至扬言要在鸭绿江边过圣诞节。

10月19日,彭德怀率志愿军将士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参加抗美援朝战争。

至1951年6月12日,志愿军发动五次战役,歼敌23万余人,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南北地区。

毛泽东和彭德怀

在此期间,彭德怀从抗美援朝战场回京向毛泽东述职。

谈话间,毛泽东开玩笑道说:

“德怀呀,你我都是同石头有缘分的。你的字号叫石穿,我的乳名叫石三伢子,我们两个同是石头。” (注:彭德怀号石穿)

彭德怀谦虚道:

“我岂敢与主席相比。主席是块稀世宝石,我彭某只不过是一块冥顽不灵的顽石。两者之间,有天壤之别!”

毛泽东摆摆手说:

“不,同样都是石头嘛。我们两块石头,一块扔给了杜鲁门,一块扔给了麦克阿瑟!”

此言一出,两人会心一笑。

05、三回赫鲁晓夫

一、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代表团飞抵北京,这是苏联自成立以来最高领导人第一次访华。

10月1日,毛泽东率领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人主要领导人会见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代表团,并一起出席了国庆庆典。

10月3日,中苏领导人在中南海颐年堂举行会谈。

会谈中,赫鲁晓夫为了显示苏联作为社会主义阵营“老大哥”的地位,主动问毛泽东:

“你们对我们还有什么要求吗?”

毛泽东很坦率地回答说:

“我们对原子能、核武器感兴趣。今天想同你们商量,希望你们在这方面对我们有所帮助,使我们有所建树。”

赫鲁晓夫一听这个脸色就变了,他压根就不想让中国掌握核武器,可他又不好直接拒绝。

他沉思一会,搪塞道:

“搞那个东西太费钱了,我们大家庭有个核保护伞就行了,无须大家都来搞。

那个东西既费钱又费力,又不能吃又不能用,生产出来还得储存起来,不久又过时了,还得重造,太浪费了。”

赫鲁晓夫接着说:

“我们可以帮助先建设一个小型原子反应堆。这比较好办,花钱也不太多。这是一个切实可行办法,借这个条件培训干部,也可以派一些有基础的人员到苏联学习、实习和深造。你们以为如何?”

而后赫鲁晓夫又建议中国领导人把人民生活保障放在首位,言下之意就是要中国领导人别不顾实际,发展核武器。

毛泽东听完之后,心里很恼火,但他没有当场发作,而是意味深长地说:

“我们之间在对外方面和国际活动中,应多加磋商、协调步调,一致对外;在对内方面和生产建设上,则互相帮助,互通有无,互相协作,这不是很好么?”

这个回答,言辞并不锋利,却又正气凛然,态度坚定。

赫鲁晓夫只好点头称是。

实际上,1959年6月20日,苏联突然宣布将停止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的有关技术资料等。

8月23日,苏联又单方面苏联政府单方面撕毁了中苏双方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的协定,拒绝向中国提供原子弹样品和生产原子弹的技术资料,撤走全部专家,甚至连一张纸片都不留下,还放下一句话:

离开外界的帮助,中国20年也搞不出原子弹。就守着这堆废铜烂铁吧。”

但是,中国人没有被吓到,1964年10月16日,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上第五个掌握核武器的国家(美、苏、英、法、中)。

中国原子弹爆炸成功

此为后话,暂且不提。

二、

1957年11月2日,毛泽东率领宋庆龄、邓小平、彭德怀、郭沫若等人,抵达莫斯科,再次访问苏联。

毛泽东此生就出过两次国,两次去的都是莫斯科。

11月18日,社会主义阵营国家举行会谈,赫鲁晓夫询问毛泽东对国际形势和中苏关系的看法。

毛泽东首先分析国际形势是东风压倒西风,社会主义的力量压倒了帝国主义的力量。

而后,他列举了二战以来发生的10件大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其中3件大事都有苏联有关。

当他谈到苏联成功发射了人造卫星时(1957年10月4日苏联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卫星),他风趣地说:

“苏联卫星上天,了不起!美国吹得神乎其神,为什么连一个山药蛋都没有抛上去呢?这个意义很大,说明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最后,毛泽东又幽默地对赫鲁晓夫说: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你赫鲁晓夫这朵荷花虽好,也要绿叶扶。我毛泽东这朵荷花不好,更要绿叶扶。”

毛泽东话音刚落,会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赫鲁晓夫听了之后更是激动不已。

周恩来、刘少奇、毛泽东迎接赫鲁晓夫

三、

1958年4月,苏联向中国提出共同建设1000千瓦大功率长波发射台和远程收信中心各一座,同时建立一支共同舰队。

说是说共同建立,实际上,不是这么回事。

很明显中国一旦答应,电台和舰队都会被苏联支配,这其实是苏联对中国主权的一种侵略。

7月21日,当苏联驻华大使尤金向毛泽东提交方案后,毛泽东断然拒绝。

7月22日,毛泽东再次叫来尤金,重申了不搞共同舰队的立场,激烈的回复道:

“你们就是不相信中国人,只相信俄国人。俄国人是上等人,中国人是下等人,毛手毛脚的,所以才产生了合营的问题。

要合营,一切都合营,陆海空军、工业、农业、文化、教育都合营,可以不可以?

或者把一万多公里长的海岸线都交给你们,我们只搞游击队。

你们只搞了一点原子能,就要控制,就要租借权。”

尤金无言以对,只好向赫鲁晓夫紧急汇报情况。

7月31日,赫鲁晓夫当即取消了访问美国的计划,秘密到北京向毛泽东做解释工作。

赫鲁晓夫首先否认苏联要建立共同舰队,一口咬定是尤金传达错误。

然后又以目前海峡局势紧张,美国第七舰队活动频繁,苏联舰队已进入太平洋为由,重申需要建立一个长波电台。

两人反复争论几次后,赫鲁晓夫装委屈,强词夺理,争辩道:

“我们没有想到,毛泽东同志竟把这个问题提高到侵犯主权的程度。你们这样看我们,令我们感到伤心。”

赫鲁晓夫这一说,毛泽东勃然大怒,口气强硬的回复道:

“斯大林不是这样的吗?搞了一个旅大,搞了两块半殖民地——东北和新疆。只要苏联坚持搞海军‘合作社’,中国就不干。你们坚持一万年,我们就一万年不干。”

但赫鲁晓夫仍不罢休,仍希望能在中国建设一个苏联海军基地,他接连试探性地提出了不同方案,通通被毛泽东严词拒绝。

最后,赫鲁晓夫又说:

“假如你愿意,你们的潜艇可以使用摩尔曼斯克做基地。”

这话一出,毛泽东更火了。

摩尔曼斯克位于苏联与芬兰交界的北冰洋海域,当时中国海军根本没有使用这一基地的能力,赫鲁晓夫提出这样的建议,其实就是赤裸裸的羞辱中国。

毛泽东毫不客气,大声喝道:

“不要!我们不想在摩尔曼斯克干什么,也不希望你们在我们这儿干什么。

英国人和别的外国人已经在我们国土上待了很多年,我们再也不想让任何人利用我们的国土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的!”

这次中苏交涉最终失败,中苏很快反目,合作关系破裂。

甚至1969年,中苏在珍宝岛大打出手。 但毛泽东用自己的勇敢和坚持,保障了中国主权不受侵犯。

这就是毛泽东,一旦涉及主权问题,丝毫不让,哪怕是面对赫鲁晓夫,也敢针锋相对!

06、笑答基辛格

1971年,中苏关系持续恶化,这时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劣势,中美两国都需要加强两国的沟通和交流,抗衡苏联。

1971年7月9日,美国总统尼克松的安全顾问基辛格秘密访华,中美两国开始交流沟通。

1972年2月21日,在基辛格的穿针引线下,美国尼克松访华。

毛泽东、周恩来接见基辛格

就在基辛格访华期间,发生了两件趣事。

第一、

基辛格和毛泽东谈话间,基辛格突然问道:

“听说主席阁下正在学英语?”

基辛格貌似是很随意的问了一句,实际上也有毛泽东学英语是为了方便和美国交流。

基辛格想通过这种方式,占据主动,提高美国在交流中的地位。

此等外交言辞,不值一提。

毛泽东听完后,微微一笑,回答道:

“只会几个单词,如'papertiger'之类的。”

此言一出,在场的人开怀大笑。

因为“papertiger”的意思是纸老虎。

毛泽东曾用纸老虎形容貌似强大的国民党反动派,后来又用它来比喻帝国主义(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毛泽东就是这个单词,表达自己战略上对美国的轻视。

第二、

一天下午,基辛格的助手、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东亚事务助理约翰·霍尔德里奇,拿着一份新华社英文新闻稿,找到了接待组负责联络的人员,他指着封面上的《毛主席语录》问这是怎么一回事。

原来,这段语录写的是: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

霍尔德里奇说:

“这是从我个人的房间里搜集到的,我们希望这些新闻稿是被错误地放到了房间里。”

联络人员一看大事不妙,却又不知作何解释,他赶紧向毛泽东作了汇报。

毛泽东听完后,哈哈一笑说:

“去告诉他们,那是放空炮。他们不是也整天喊要消灭共产主义吗?这就算是空对空吧。”

毛泽东不解释、不掩饰,坦然面对,用自己的机智,化解了尴尬。

结语、

以上只是食堂列举的部分例子,实际上,毛泽东这样睿智的神回复还有很多很多,篇幅有限,食堂也不便全部写出来。

通过这些回复,我们可以看到毛泽东的硬气、幽默和智慧,伟人风采一览无遗。 您还知道毛泽东哪些睿智回复,欢迎评论补充。

最近有些洗白娘炮的文章?

建议封杀湖南卫视还有正在成长的TFBOYS组合!坚决灭掉“娘”的男孩子们,让男人都有阳刚之气,血气方刚,爷们化。

为什么一些司机宁愿堵车也不用ETC?

ETC虽好,但也不是非得人人都要装啊!很多车主,一年都不上高速,办理ETC又有何意义所在呢!

刚随手拍了一下,我们公司楼下的停车场,一排10辆车,已安装ETC的不过才3个,占比只有30%而已。或许这个数字有一定的偶然性,但也一定程度上说明,目前ETC的普及率并不是很高!那为何有一些车主依旧不办理ETC呢,个人觉得主要是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一年用不了几回,没必要办理

虽说ETC,上、下高速可实现快速通行、节约大量的时间,且银行办理ETC的优惠活动也有很多,但对于很多车主来说,办理ETC的性价比并不高!

很多人,买车只是为了上下班方便,是一种代步工具而已。一年四季、两点一线上班,周末宅家,活动范围基本上仅限于市区内转悠!类似这一类的车主,一年365天,恐怕都走不了一回高速,为何要办理ETC呢!

第二,银行ETC捆绑银行卡,担心资金的安全问题

之前,ETC卡与银行信用卡,是二合一的,由于银行信用卡是默认开通“小额免密支付”功能的,而ETC卡又常年放在OBU设备上。这样一来,就存在有被盗刷或误刷的风险。

此前,就有网友做过一个测试,将POS机隔着车玻璃就能将ETC上的资金刷走。资金有可能存在被盗刷的风险!

另外,与ETC相捆绑的,如果是储蓄卡就要预先充值,否则将难以使用ETC;如果是信用卡,一旦不经常使用,还会产生年费,影响个人信用。这也是很多人不愿意主动办理ETC原因之一!

第三,ETC通道未必就效率就一定会高

试想一下,当国内90%以上的车主办理了ETC,那岂不是意味着大部分车主将走ETC通道,相对而言,人工通道的车辆变少,通行效率或许会更高的!如果ETC,不能提高通行效率,那又为何要办理呢!

总之,ETC将是一种发展的趋势,目前办理还能参与各种银行优惠活动,还是尽早办理为好!反正迟早会用到的,而且现在很多银行也支持捆绑老信用卡(或储蓄卡),还是挺人性化的!

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交流!财经问题就请点击关注【财经者思】,记得多多点赞哦!!!

如何看待近期发生的质疑鸿茅药酒被跨省抓捕事件?

从谭秦东吐槽“鸿毛药酒”被抓,关押98天,这一事件成了当下的社会热点,其关注度不亚于叙利亚被袭。无论是个人、企业、媒体和官方,应该从这一事件中思考些什么?

事件回放

2017年12月19日,广州医生谭秦东在“美篇”APP上发表《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

2017年12月22日,内蒙古鸿茅国药股份有限公司到凉城县公安局报案。

2018年1月2日凉城县公安局立案侦查。

2018年1月10日凉城县公安局办案人员赴广州逮捕谭秦东。

2018年1月25日经检察机关批准对其逮捕。 其间,经媒体介入,舆论广泛讨论,最高检和公安部关注并表态。

2018年4月17日,谭秦东被取保候审。

官方回应

2018年4月15日,内蒙古凉城县公安局官方微博发文回应这一事件。

2018年4月16日,国家药监局官网及官微挂出新闻发言人答问,其中讲到:2004年至2017年底,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系统中,共检索到鸿茅药酒不良反应报告137例,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头晕、瘙痒、皮疹、呕吐、腹痛等。

2018年4月17日,公安部就此事件表态:立即启动相关执法监督程序,已责成内蒙古公安机关依法开展核查工作,相关工作正在抓紧依法推进中。 随后,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表示,遵照公安部要求,自治区公安厅责成凉城县公安局立即按照检察机关意见,依法对该案事实和证据进行核查,并变更强制措施。

同日,内蒙古检察院也通过官方微博发声,最高人民检察院官微随后进行了转发。

2018年4月17日凉城县检察院官微发帖表态。

同日,凉城县公安局官微再次发文回应公安部、自治区公安厅指示。

媒体观点

新华社:凉城警方是否有权力跨省抓人? 4月17日,新华社发文《穿越大半个中国来抓你?三问鸿茅药酒事件 》。提出问题:内蒙古凉城县的警察,是否有权力跨越大半个中国到广东跨省抓人? 新华社:吐槽药酒值得动用警方吗?

新华社“三问”中还有一问:医生吐槽鸿茅药酒值得动用警方吗?凉城警方出具的逮捕通知书显示,谭秦东以涉嫌损害商品声誉罪的名义被刑拘。

中国医师协会法律事务部呼吁:“对于涉及药品的不同观点,应慎重对待,以示对生命负责;公权力机关应慎重对待不同学术观点和言论,防止将民事纠纷刑事化。” 此外,新华社还刊发评论发问:“应审慎厘清相关网帖是基于既有事实的提醒还是恶意虚构内容中伤。否则难免会被公众揣度,‘跨省追捕’是否只是出于报案者利税大户身份的地方保护主义?”

人民日报:鸿茅药酒到底存在什么问题? “肾虚腰酸鸿茅酒,每天两口病喝走。”人民日报刊发评论中引述了其广告词,同时指出该药酒广告曾被江苏、山西、湖北等25个省市级食药监部门通报违法,违法次数达2630次,被暂停销售数十次。

人民日报指出,广告法中明确规定,药品广告不得有表示功效、安全性的断言或者保证。用保健品的广告模式来宣传药品,既违背了法律规定,更是对公众健康的严重不负责任。

反思什么

对于个人,网络发声应该把握一个度,正如谭秦东自己承认,“《中国神酒“鸿毛药酒”,来自天堂的毒药》文章用词不妥。如果以后再写这样的文章,会注意很多,比如措辞,会询问法律专家规避掉一些风险,(文字)会温和很多,只有保护好自己,才能更好地说实话。”说真话没有错,但要善于灵活地使用语言艺术,保护好自己,才有更多机会说话。

对于企业,首先必须遵纪守法,优质的产品和良好的服务是生存和发展壮大的基础。自改革开放以来,打着“爱国”、“惠民”、“复兴”、“振兴民族企业”、“树立民族品牌”等幌子,倒下的国内企业,已经不是个别现象。一边唱着高调,一边违法犯罪,因此有人感叹:中国企业家不是在监狱,就是在通往监狱的路上。利欲熏心,信义尽失,虽然可悲,却仍然前仆后继,甚至邀请一些专家教授也主动为利益站台。

对于权力机关,首先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虽言“法无禁止即可为,法无授权不可为”,作为手握公权的人,法无禁止也要谨慎为。不能因为几个人或几个部门犯错误,让整体为你们买单,损坏人民群众对整个公权力的信赖。少数手握公权的人,申请批捕和决定逮捕前是否应该认真细致地研究,行动是否合法妥当?正如新华社评论所说,为“利税大户身份的地方保护主义”效力,将一起普通的民事案件,办成跨省追踪的刑事案子,出差的费用是不是由企业报销?

人活着在追求什么?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每个人都是伴着一声啼哭赤条条的来到这个世界。几十年的打拼,亦或是几十年的纨绔,最终都要赤条条的离去。所拥有的一切,都会化作过眼云烟,不复存在。

很多人都有过一个成就伟人的梦想,事实上,也仅仅是想一想而已。在内蒙古,依然有很多人供奉着成吉思汗。他的画像一般都是羊皮的,很厚实。人像的线条也比较简单。这位伟大的王,死在了西征的路上。真正成就了蒙古帝国的是他的孙子忽必烈汗,他拥有了世界上最大的国家,几乎囊括了整个亚欧大陆,有三千多万平方公里。而八百年后,能挂在墙上的,还是他的爷爷。

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一定都没有想到,他们浴血奋战打下的万里江山,还没有捂热,就易主了。人生过半,就好像是一场马拉松,余路更加艰难。镜子里斑斑的白发,眼角眉梢上深深的皱纹,都刻画了岁月留下的痕迹。让那些岁月静好都远去吧,圆一个伟大的梦想,坚定的走下去,期待梦想成真~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0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