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重庆,大家怎么看待重庆爱狗人士杨晓芸?
大量的狗得不到妥善处理,食物卫生得不到保障,狗会去啃食死去的狗的尸体,尸体得不到妥善处理会爆发瘟疫,如果携带犬瘟的狗逃出去,带来的危害更大。所以必须严格要求这些囤积狗的爱狗人士每一条狗都要一狗一证!
重庆为什么经常下雨?
重庆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冬暖夏热,年平均气温在18℃左右。冬季最低气温平均在6-8℃,夏季最高气温平均在27-29℃。因地形的原因,夏季气候闷热,成为长江三大“火炉”之一。 重庆终年少霜雪,多云雾,冬暖、夏热、春早、秋短。雨量充沛,常年降水量1000~1400毫米,春夏之交夜雨尤甚,素有“巴山夜雨”之说。 重庆位于北半球副热带内陆地区,其气候特征恰如几句俗谚:春早气温不稳定,夏长酷热多伏旱,秋凉绵绵阴雨天,冬暖少雪云雾多。重庆年平均气温为18℃。1月份气温最低,月平均气温为7℃,最低极限气温为零下3.8℃。7月至8月份气温最高,多在27℃—38℃之间,最高极限气温可达43.8℃。因此,重庆与武汉、南京并称长江流域三大“火炉”。 重庆雨季集中在夏秋,年降雨量为1000—1100毫升。尤以夜雨为多,别有一番情趣,历代诗人常以“巴山夜雨”为题吟诗填词。重庆亦有“雾都”之称。每年秋末至春初多雾,年均雾日为68天。每逢雾日,满城云缠雾绕,大街小巷缥缈迷离,恍若仙境。重庆还是中国日照最少城市之一,年均日照时1259.5小时。7月至8月份略高,月均日照时230小时。其他月份在150小时以下。重庆三面环山,沟壑纵横,因此风速较小。
2021年大声说出来几点播出?
2021年大声说出来是每周三晚22点播出。
大声说出来是重庆卫视2013年1月改版新推出的大型心理沟通情感对话节目,时长50分钟,每周三晚22点播出。每期节目邀请3位有着心理困惑而无法面对和无法抉择的人来到现场,倾诉他们的压力与困惑,由电视嘉宾、观众和周遭的人一起来帮助他释惑,最终他们做出选择,心灵得以释放。
天天迷恋打游戏?
高三学生正是紧张学习的关键时候,真怕你的女儿为此荒废了学业。
《少年派》中的林妙妙也曾在高三学期沉迷网络,好在她在父母的亲情感召下迷途知返,不负众望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1.林妙妙沉迷网络的主要原因林大为与王胜男是林妙妙的父母,美其名曰是陪读,信心满满的与女儿同吃同睡,备战高考。他们全家搬到离学校近的小区租房。平时监督她的学习,照顾她的生活。没想到以为是更年期的王胜男意外怀孕,两口子注意力从林妙妙的身上转移,成为专心孕育新生命的大龄准奶爸、妈。被忽视的林妙妙就是在这时候停止了高考的努力拼搏!
2.事情败露,林妙妙不知何去何从精灵古怪林妙妙在高三第一学期迷上了网络主播,别的同学在埋头苦读时,她却想着怎么当一个让粉丝喜欢的主播。她偷偷的在半夜开直播,从学校里翘课去市里开主播大会。林妙妙的班主任知道情况后,电话通知王胜男,两个人将林妙妙抓了个现形,直接将林妙妙从直播大会现场押回家里。
王胜男"恨铁不成钢"对着林妙妙又踢又打,没收她的电脑,掐断家里的网络。从没受过委屈的林妙妙一时想不开,爬到了自家顶楼的阳台,乡亏钱三一的妈妈发现,大声喊叫:"王胜男、林大为,妙妙要跳楼了"!
王胜男与林大为互相搀扶着跌跌撞撞跑下楼,王胖男看着高处危险的林妙妙,吓得直接晕了过去。救护车呼啸而过将王胜男拉去医院抢救。王胜男有性命之忧,林妙妙恍然醒悟:不能因为自己的任性让父母担忧了!人活在世承载着父母的期望和应负的责任!她决心努力学习不让父母失望!
3.一个好汉三个帮,独木难成林!林妙妙身边有三个好朋友,钱三一、江天昊、邓小琪,他们都在想方设法的帮助她,为她打气鼓励她努力争取好成绩,钱三下负责帮她补习功课。三个少年你追我赶互相扶持着踏上了高考的"列车",考上了理想的大学!
19岁的女儿,天天迷恋打游戏,我该怎么办?
个人认为应该用亲情与女儿迷恋的游戏博弈,她打游戏你就在旁边看着,并且劝说她以学业为重,相信她会做岀正确的选择。也可以找学习好的同学来家里,帮助她培养学习的兴趣顺便补习落下的功课。"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学习好的学生在一起了,学习氛围浓厚她自然会不知不觉的进入到学习中。19岁是成年人了,只能劝说不能横加干涉更不能粗暴制止。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如果她就是不愿学习,就尊重她的决定,世上的路千千万,不是只有高考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用心做事、踏实做人照样会有理想的人生!你爱的到底是成都菜?
在民间的印象里,提起川菜,多半首先会想起火锅。而火锅在大江南北的流行,全靠重庆味道。成都又为川菜贡献了什么呢?串串香?烧兔头?夫妻肺片?这些名片拿出来,在美食界,恐怕真的不如重庆火锅有分量。
这时候,成都人开口了:在成都,吃,已经不属于传统意义上的“川菜”范畴。吃这件事,我们成都人已经走得很远,远离大排档里的硝烟。
成都和重庆,这两座城市总是相爱相杀,想想并不是毫无道理。两座城市纬度相差无几、距离不过相隔250多公里,气质内涵上却有着天壤之别。
文艺成都,江湖重庆
张玮玮回忆起重庆时说道:“重庆人自带着酒精度数,巷子里飘着火锅的味道。”
只要跟重庆人谈到成都火锅,他们定会带着一种“勒是雾都”的自豪,对成都火锅嗤之以鼻。与之相反,成都人则敢于也乐于承认重庆火锅确实好吃。不仅承认,他们还将其引进,用牛油代替清油,取上文艺的店名,配上精致的装潢,佐以更丰富、更具有创意的菜品,让味觉爆炸的同时,也让16G内存的手机容量爆炸。
商人最会看客下菜。成都的火锅店名文绉绉,通常都是3个字,突出文化特色;新窜起的各类主题火锅店,如宫崎骏主题、变形金刚主题、星座主题也都名噪一时,在各个细节创意上花了功夫,于是也总能触到成都小年轻们的嗨点——周末有了新去处,朋友圈有了新配图。
如今成都网红店层出不穷。
与成都火锅不同,重庆火锅店多以人名或绰号命名,诸如“莽子”“二娃”“黄姐”“胖妹”一类,其中最有名的非“黄姐火锅”莫属。这火锅店的名字,就像对重庆这座城市的评价一样,江湖气十足。虽然网上的推荐语基本都难逃“不吃……相当于没来过……”的套路,但这家“黄姐火锅”确实是火锅爱好者心中的朝圣地,流传在重庆火锅江湖的传说里。
在经营模式上,成都和重庆也截然不同。成都火锅的商业化程度更高,这一点体现在其对外扩张上。仅以许多外地人来成都必吃的小龙坎为例,根据官网数据,它已经在全国开出319家连锁店。而重庆火锅,则仿佛无心扩张,图的只是酣畅淋漓。即使是近日很火的一家火锅店,主打的也是可以“吃着火锅唱着歌”的KTV火锅!
装在成都,耍在重庆
成都人对安逸生活的追求是多方面的,就像四川盆地的天气,阴阴凉凉,又深入骨髓。工作之余的成都人,只会想两件事,去哪里吃,去哪里耍。基于对“生活品质”的追求,他们不仅要东西好吃,还要环境优雅,最要紧的是拍照好看。成都人这一点,倒是跟亦舒女郎一样,讲求姿态好看。
而以码头文化著称的重庆人,像极了这“火炉”天,浑身上下透着火辣豪爽的脾气。他们享受生活的方式自然也是耿直——不顾他人眼光,只管火锅巴不巴适:脱了衣服,光着膀子,踩着油腻腻的地板,坐着最简陋的塑料凳,背后的风扇呜啦啦吹个不停,就等面前的火锅沸腾,“直接开整哦,照啥子嘛照”。
偏安一隅的巴蜀人都追求享乐,不过成都人在乎氛围,重庆人关乎内心。
成都九眼桥附近聚集着许多酒吧。
而在重庆,夜生活犹如这座城市的夜景一般,流光溢彩又妩媚野性。不少电音俱乐部就开在嘉陵江边的高架桥下面。待到夜幕降临,一群人会跑到江边坝子上,就着重庆烧烤和山城啤酒,踩着山河尬着舞,派对就此登场……是别处鲜少能获得的畅快体验。
这边厢,重庆人民则沉浸在十八梯等被拆迁的怀旧气氛中。坐在重庆街头巷尾,犄角旮旯,点一碗小面,来一份火锅,吃得满头大汗也不管,担心的只是这“破败”的老重庆味道,被强突猛进的城市化进程瞬间碾碎。
十八梯是老重庆市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也承载了老重庆人的集体记忆。
文化基因不同,生活方式不同
成都和重庆,两个直线距离不过254公里的城市,发展出截然不同的文化。成都像江南水乡,从容、精致、袅娜,戴望舒笔下的雨巷,也能在成都街头寻见。重庆则像东北平原,豪爽、耿直、火辣,闯关东的粗粝与跑码头的爽达如出一辙。
两座城市各自的差异,其实早就写在文化基因之中。
在中国的语境里,历史永远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成都占尽了优势。三国文化的影响力辐射整个东亚,武侯祠常年接待日本旅游团。金沙遗址的出土,将城市历史拉长2000年,太阳神鸟的图腾也在成都地铁中重新焕发活力。蜀道之难并不遗憾,都江堰之润,便使得成都有资本偏安一隅,比肩江南。
成都的历史太过辉煌,重庆在它的面前,尤显灰头土脸。濒临长江的重庆,自古以来是巴人聚居地,一个尚武的民族,足迹遍布整个三峡地区。直到近代,重庆因地利之便,借长江之势才逐渐发展为通商口岸。重庆于1929年设市,与成都悠长的城市历史相比,可谓相形见绌。虽然战时陪都的经历曾让重庆在国际上扬名,三峡工程的上马,也终使重庆摆脱成都,以“直辖”之姿傲视西南。
武侯祠享有“三国圣地”的美誉。
有趣的是,两座城市都有着移民的历史。重庆接受了大量三峡移民,说是“移民”,但生活上和文化上其实与当地人几无差别——同为巴文化覆盖区,都吃一样的辣,都是一样的野。
成都则不然。除了历史上多次移民之外,对现在影响颇大的属抗战时期的战略后移。其时,北方27所大学迁来成都,成了大后方的文化中心,如今许多成都的知识分子上一辈上两辈都是北方移民,另有许多工厂和企业迁来后,并未完全迁回,留在了成都,成为“老移民”。
陈冲在《二十四城记》中扮演“厂花”。图/《二十四城记》剧照
天府之国素来物质富庶,大批移民又带来了文化交融,这些都造就了成都人开放、包容且乐于追求新鲜事物的性格。汶川地震之后,许多成都人将“及时行乐”定为生活准则,强烈的消费欲望,助推众多商业综合体选址于此。无论外人怎么说成都人不思进取,贪图享乐,他们都不置一词,并将“安逸”和“宜居”作为成都最大的招牌。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