轿车贴神风标志,日本的天皇制度为何能延续至今

诗佳网

轿车贴神风标志,日本的天皇制度为何能延续至今?

因为日本天皇的皇室有繁衍能力,皇子皇孙生生不息。2019年4月30日,日本的天皇将会正式举行退位仪式,天皇退位见闻、天皇退位对日本的影响、新天皇上任分析、日本天皇对中日关系的影响、日本皇室历史揭秘都成为军迷关注的热点。今天,本文就与大家共同分析研究,日本天皇的王子王孙们的繁衍问题。

众所周知,日本是君主立宪制的国家,这也保证了日本天皇的千秋万代。明仁1933年12月23日出生于日本东京都千代田区,是昭和天皇与香淳皇后的长子,日本第125代天皇。皇后美智子1934年10月20日出生于东京,结婚前她的姓名是正田美智子,是日清制粉公司的正田英三郎的长女。日本天皇在二战期间是要穿军装的,那个时代他是三军统帅。皇族身位令规定,皇太子在满10岁后要在陆海军担任少尉军官,但是明仁都没有加入近卫师团,没有落实军部的要求,这是根据昭和天皇的意思并没有去任职。现任天皇没有任职军队的履历,得以更好地保全生命。

轿车贴神风标志,日本的天皇制度为何能延续至今

明仁的长子德仁亲王1960年(昭和三十五年)2月23日出生,是明仁天皇与皇后美智子的儿子,日本皇室第一顺位的继承人,这次的退位之后,他将会继承皇位并更改年号“令和”。次子秋筱宫文仁亲王1965年(昭和四十年)11月30日出生,是明仁天皇及皇后美智子的次男,皇太子德仁的弟弟。纪宫清子公主也叫纪宫清子内亲王,出生于1969年(昭和四十四年),是明仁天皇和美智子皇后3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也是天皇惟一的女儿。

在明仁的孙子辈中,德仁亲王的后代只有敬宫爱子内亲王。但是,爱子公主小时候因为长相受到同学欺凌,曾患上厌食症,一夜暴瘦,尽管在母亲雅子妃的开导下恢复,但是厌食症这个污点还有可能让其失去了在皇族中的地位。

爱子公主

由于日本天皇目前的责任只是任命内阁总理大臣,批准法律、政令及条约,召集国会,批准国务大臣的任免,出席礼仪外交事务活动和国家仪典等,日本爱子公主无论未来发展怎样,其实从颜值和整体外在形象上讲,出席这些礼仪活动也不如真子公主更能给日本提升形象。

真子公主

明仁天皇的长孙女真子公主是秋筱宫文仁亲王和文仁亲王妃纪的长女,作为明仁的第一个孙女,她被认为颜值尚可。

佳子公主

此外,佳子公主是秋筱宫文仁亲王和秋筱宫文仁亲王妃纪子的次女,使用的徽印是黄槿。佳子公主先后就读于国际基督教大学和英国利兹大学,看来她目前的主要任务是接受高等教育,继续她在日本皇室的“颜值担当”角色就可以了。

秋筱宫悠仁亲王2006年9月6日出生,是现任天皇次子秋筱宫文仁亲王与秋筱宫妃纪子的第三个孩子,尽管年岁不大,但是是日本目前唯一的皇孙,日本皇室的家徽“十六瓣八重表菊纹”终于有男性来继承,因此这位小亲王被封为了长侄官正皇太子。

西游记没被打死也没被收服并且逃走的妖怪是谁?

看过西游记的朋友都知道,西游取经这事儿,说白了是如来制定一个计划,实际执行人是观音菩萨,在唐僧取经路上遇到的妖魔鬼怪,大都是观音菩萨提前设计好的。

一个例子就是唐僧他们取完经后,准备回东土大唐。而在灵山的观音菩萨让人计算唐僧究竟经历了多少磨难,结果少了一难,观音菩萨立马就安排了人。

原著中这记述:【菩萨将难簿目过了一遍,急传声道:“佛门中九九归真,圣僧受过八十难,还少一难,不得完成此数。”即令揭谛,“赶上金刚,还生一难者。”】

正是因为菩萨的安排,唐僧师徒他们从天上落到了通天河岸边,又经历了一次落水之难。可见,唐僧师徒他们经历的磨难大都是观音菩萨安排的。而唐僧取经路上遇到的妖怪分为两种,一种是有后台的,另一种是没后台的。

可是在这其中,有三个妖怪,没有后台欺负孙悟空,也没被打死。

一、黑熊精

黑熊精是孙悟空跟随唐僧取经,真正意义上遇到的一个妖怪。这个妖怪居住的地方距离凡人供奉观音菩萨的庙宇只有六十里的路程。

这个妖怪的实力非常强,孙悟空与他交手打了几个小时,也只是站个平手。后来是观音菩萨来亲自降服的他,并且把这个妖怪收在自己手下,安排黑熊精做了一个守山大神。

可是在西游记中我们没有看出这个妖怪有没有后台,但是他不像白骨精一样,有过刁难孙悟空的经历但是却被打死。

二、黄风怪

黄风怪的实力不强,但他法术很厉害。他用的一招三昧神风,不但吹瞎了孙悟空的眼睛,还把三界诸多妖怪放下了界。

做了这么多的坏事,黄风怪又没有后台,可是实际上黄风怪最后什么事情都没有,只是重新被灵吉菩萨押解回到了灵山。

他也没有像车迟国的三位国师被孙悟空打死。

三、蜈蚣精

蜈蚣精是盘丝洞的七个蜘蛛精的师兄,他的来历其实也非常奇怪。西游记中没有表露出他的后台,但是他也曾经为难过唐僧、孙悟空,甚至下毒要毒死唐僧、孙悟空等人。

后来他更是与孙悟空打斗,蜈蚣精开始与孙悟空打斗就被孙悟空吊打,可是随着后来蜈蚣精脱了衣服露出两胁下一千只眼并眼中迸放金光后,孙悟空是在那金光影里乱转,想逃出去却不行。后来化作了一个穿山甲,钻了有二十余里地,才出头。

这样一个为难孙悟空的妖怪,结局也只是最后被毗蓝婆菩萨收回家看门而已。

以上的三个妖怪,在西游记中都很特殊,都为难过孙悟空,但在书中也没有直接显现出后台,可是在最后结果却不像白骨精、车迟国的三位国师那样被打死。

美国一战时期建造的怀俄明级战列舰性能怎么样?

我先归总了一下美国所有的BB

前无畏(岸防型)

Maine 缅因号(原属装甲巡洋舰等级,代号ACR-1,后划属二等战列舰)无级别

Texas 德克萨斯号(二等战列舰) 无级别

BB-1 Indiana 印第安纳号 印第安纳级

BB-2 Massachusetts 马萨诸塞号 印第安纳级

BB-3 Oregon 俄勒冈号 印第安纳级

前无畏

BB-4 Iowa 衣阿华号 无级别

BB-5 Kearsarge 奇沙治号 奇沙治级

BB-6 Kentucky 肯塔基号 奇沙治级

BB-7 Illinois 伊利诺伊号 伊利诺伊级

BB-8 Alabama 亚拉巴马号伊利诺伊级

BB-9 Wisconsin 威斯康辛号 伊利诺伊级

BB-10 Maine 缅因号 缅因级

BB-11 Missouri 密苏里号缅因级

BB-12 Ohio 俄亥俄号 缅因级

BB-13 Virginia 弗吉尼亚号 弗吉尼亚级

BB-14 Nebraska 内布拉斯加号 弗吉尼亚级

BB-15 Georgia 佐治亚号 弗吉尼亚级

BB-16 New Jersey 新泽西号弗吉尼亚级

BB-17 Rhode Island 罗德岛号 弗吉尼亚级

BB-18 Connecticut 康涅狄格号 康涅狄格级

BB-19 Louisiana 路易斯安那号 康涅狄格级

BB-20 Vermont 佛蒙特号 康涅狄格级

BB-21 Kansas 堪萨斯号 康涅狄格级

BB-22 Minnesota 明尼苏达号 康涅狄格级

BB-23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号 密西西比级

BB-24 Idaho 爱达荷号 密西西比级

BB-25 New Hampshire 新罕布什尔号 康涅狄格级

无畏

BB-26 South Carolina南卡罗来纳号 南卡罗来纳级

BB-27 Michigan 密歇根号 南卡罗来纳级

BB-28 Delaware 特拉华号 特拉华级

BB-29 North Dakota 北达科他号 特拉华级

BB-30 Florida 佛罗里达号 佛罗里达级

BB-31 Utah 犹他号 佛罗里达级

BB-32 Wyoming 怀俄明号 怀俄明级

BB-33 Arkansas 阿肯色号 怀俄明级

BB-34 New York 纽约号 纽约级

BB-35 Texas 德克萨斯号 纽约级

BB-36 Nevada 内华达号 内华达级

BB-37 Oklahoma 俄克拉何马号 内华达级

BB-38 Pennsylvania 宾夕法尼亚号 宾夕法尼亚级

BB-39 Arizona 亚利桑那号宾夕法尼亚级

BB-40 New Mexico 新墨西哥号 新墨西哥级

BB-41 Mississippi 密西西比号 新墨西哥级

BB-42 Idaho 爱达荷号 新墨西哥级

BB-43 Tennessee 田纳西号 田纳西级

BB-44 California 加利福尼亚号 田纳西级

BB-45 Colorado 科罗拉多号 科罗拉多级

BB-46 Maryland 马里兰号 科罗拉多级

BB-47 Washington 华盛顿号 科罗拉多级(未建成)

BB-48 West Virginia 西弗吉尼亚号 科罗拉多级

BB-49 South Dakota 南达科他号 南达科他级(未建成)

BB-50 Indiana 印第安纳号 南达科他级(未建成)

BB-51 Montana 蒙大拿号 南达科他级(未建成)

BB-52 North Carolina北卡罗来纳号 南达科他级(未建成)

BB-53 Iowa 衣阿华号 南达科他级(未建成)

BB-54 Massachusetts 马萨诸塞号 南达科他级(未建成)

BB-55 North Carolina北卡罗来纳号 北卡罗来纳级

BB-56 Washington 华盛顿号 北卡罗来纳级

BB-57 South Dakota 南达科他号 南达科他级

BB-58 Indiana 印第安纳号 南达科他级

BB-59 Massachusetts 马萨诸塞号 南达科他级

BB-60 Alabama 亚拉巴马号 南达科他级

BB-61 Iowa 衣阿华号 衣阿华级

BB-62 New Jersey 新泽西号衣阿华级

BB-63 Missouri 密苏里号衣阿华级

BB-64 Wisconsin 威斯康辛号 衣阿华级

BB-65 Illinois 伊利诺伊号 衣阿华级(未建成)

BB-66 Kentucky 肯塔基号 衣阿华级(未建成)

BB-67 Montana 蒙大拿号 蒙大拿级(未建成)

BB-68 Ohio 俄亥俄号 蒙大拿级(未建成)

BB-69 Maine 缅因号 蒙大拿级(未建成)

BB-70 New Hampshire 新罕布什尔号 蒙大拿级(未建成)

BB-71 Louisiana 路易斯安那号 蒙大拿级(未建成)

美国于1917年2月24日加入战争,数了一下不加前无畏舰的话美军在1917年前拥有BB-26---BB-42共计8级17艘战列舰

南卡罗来纳级(BB-26/27)

BB-26 南卡罗来纳号战列舰

1910年,一艘灰色的巨舰悄然加入了美国海军的战斗序列。作为当时美国海军最大、最先进的主力舰,南卡罗来纳级正式开始服役。南卡罗来纳战列舰入役之时,英国海军划时代的“无畏”号战列舰已经加入现役,在不少漫不经心的观察者看来,两舰的建成仅仅是象征着保守的美国海军终于跟上了英国海军的发展步伐。很少有人注意到的是,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实际是美国海军技术的一次飞跃式的进步,标志着美国战列舰设计思想大幅度领先于英国海军,走在了世界的前列。但从性能数据上来看,南卡罗来纳并不怎么出色,排水量、航速和主炮数量相比同时代无畏舰并无什么优势。然而,她的四座双联装主炮塔全部沿舰体纵向中轴线布置,在舰体前后呈背负式各布置两座,这样的布局8门炮同时舷侧齐射,或4门炮向前后方向射击,能够发挥舷侧齐射火力,保证主炮向前后方向拥有良好的射界。结果这两艘8门主炮的南卡罗来纳战列舰在排水量比10门主炮的无畏级在主炮数量少两门、排水量少2000吨的情况下,仍与后者具有相同舷侧火力和舷侧装甲带。而这种布局此后也成为世界各国主力舰的基本布局。南卡莱罗纳级战列舰的设计思想虽然先进,但受制于当时美国船舶工业的能力,两艘战舰虽然早在1904年秋就开始策划设计方案,但直到近6年后才加入现役。

全舰标准排水量为16000吨。火力方面,采用了4座双联12英寸45倍径MK5型主炮,22座3英寸50倍径副炮,2座21英寸鱼雷发射管,全舰长138m,宽24.46m,吃水8.2m。装甲:水线11"-9";甲板1.5"-3";炮塔正面12",司令塔12"。

早期,她奔波于多地参加军事演习,由于美国对德宣战,每一艘战列舰都得时刻提防德国潜艇。战争结束后南卡罗来纳一直在美国东海岸巡航。在一次护航任务中,南卡罗来纳的右螺旋桨突然脱落,航速下降到11节,然后一个节流阀失去效果,舰队被迫停了6小时。最终在新罕布什尔和堪萨斯的护航下回到诺福克大修。修复后,主要作为训练舰使用,供优秀学员出国访问和演习。1921年由于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而除籍,1924年拆解。

BB-26 密歇根号战列舰

密歇根是南卡罗来纳级二号舰,于1910年1月4日服役,她虽然没有傲人的战绩和表现,也没有先进的火力和速度,但是她对美国战列舰发展的贡献确实是巨大的。早期的她曾到英国参加联合军演,很快,美国人就发现了自己也传统欧洲强国战列舰的差距,于是根据这次演习报告,海军向国会提出提高战列舰火力规格、增加战列舰的吨位的要求。国会也没多阻拦,于是特拉华级就诞生了。在全球性的无畏舰建造热潮推动下,美国更快得一艘艘更加先进的主力舰送上船台,而两艘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很快便相形见绌,在舰队中的地位也随之下降。美国于1917年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两舰主要参与了新兵训练和护航任务。

虽然南卡罗来纳级在设计过程出现了不少问题,但其最终结果却显得非常幸运。凯普斯无疑是一位杰出的造舰专家,但他并未充分认识到当时在舰炮技术领域发生的变革,军械局同样如此。凯普斯的设计方案实际上未能反映对远程射击观测(鸡笼桅杆)不断增加的需求,其防护装甲方案也只能应付射程较短的炮弹的攻击。在南卡罗来纳级的设计过程中,国会放松了排水量限制,但该设计方案仍然被证明无法令人满意。针对该级战列舰的批评意见(包括西姆斯)认为,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并非设计人员缺乏能力,而主要是设计流程存在缺陷。他们说服罗斯福总统参加了1908年夏季在海军作战学院举行的会议,有关各方对战列舰设计的争议成为此次会议的主题。这次会议得出的结论是,美国海军一线部队军官未来将对战舰设计应具有更大的发言权。总委员会被赋予了研究并提出战舰“性能特点”即设计需求的职责。它还将负责监督初始设计方案的不断完善,并且在制定详细设计方案之前确定初始设计方案是否能够满足作战需求。首先受到上述变化影响的战列舰是纽约级和得克萨斯级,但真正受到深刻影响的是内华达级,后者的综合设计方案反映了舰炮远程射击技术的影响。在二战期间,总委员会不再行使界定性能需求以及设计监督职能,但相互协调而不是“要么接受要么放弃”的机制却仍然得以保留。一线军官在得知战列舰性能指标确定后,通常会要求增加一些实际上并不需要的性能。设计人员对真正的设计需求缺乏相应了解。只有经过多次反复才能厘清以下事实,即类似于南卡罗来纳级战列舰这样的战舰实际上是一种矛盾的统一体一一在设计时部分考虑让其担负未来的远程海战任务,部分性能(如近程防护)又要满足与前无畏舰共同实施作战行动的需求。

1918年1月15日密歇根号在一次演习中鸡笼桅杆意外倒塌,事故造成6人死亡13人受伤。事实上鸡笼桅的问题早在伊利诺伊级改造后就引来热议,支持者认为鸡笼桅可以增加高度以获得更大的视野,传统的三角桅太重,会导致战列舰头重脚轻的情况。而且鸡笼桅可以让炮弹穿过而不触发引信,减少受弹面积。而且因为是四边形格子不稳定结构,可以在开炮是拥有更好的避震效果方便测距。反对者认为海况是瞬息万变的,这种结构会导致大风大浪天战舰无法正常出行,适航性大大降低。而且由于鸡笼桅与空气接触面积太大,海水和烟都会加快腐蚀,导致出现不可预料的结果,既然英国人坚持使用三角桅杆,我们也应该学习他们,毕竟人家是海军强国。密歇根的桅杆倒塌事故引起了死者家属的极其不满,海军内部的声音也逐渐统一。届时,美国海军召回所有战列舰,将鸡笼桅杆全部更换为传统三角桅杆。密歇根又一次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了美国战列舰的发展进程。

随着华盛顿海军条约的签订,她和她姐姐一同除籍拆解。

特拉华级(BB-28/29)

南卡罗来那级受到严格的预算限制,对其作战能力的发挥造成了很不好的影响,美国海军据此使议会同意放宽特拉华级的排水量限制。该级舰加强了火力,在舰体艉部增加一座主炮塔,并且削减上层建筑的结构以降低重心,副炮安装在舰体内。动力系统进行改进,其中北达科他号修改设计实验性搭载蒸汽轮机,美国海军对北达科他号和佛罗里达级的试航结果研究后,认为续航能力不足,因而对装备蒸汽轮机比较犹豫,在后续建造的舰艇上未继续采用。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为给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留出空额而全部退役解体。

特拉华号、北达科他号于1910年服役。华盛顿海军条约签订后,条约规定美国可以保留并建成两艘目前正在建造当中的科罗拉多级战列舰。这两艘军舰完工后,两艘特拉华级战列舰需按条约的规定予以废弃。特拉华级战列舰为给科罗拉多级战列舰留出吨位空额于1924年全部退役后解体。

佛罗里达级(BB-30/31)

本级舰是美国海军第一级装备新式14英寸主炮的战列舰,但由于供给系统的不足使得其与随后的怀俄明级一起被迫改回12英寸炮。犹他号参加了珍珠港的战斗并被击沉,战后成为一艘纪念舰保存至今。“佛罗里达”号(BB-30 Florida)

1909年3月9日开工,1910年5月12日于纽约海军造船厂下水,由弗莱明女士(Miss E.D.Fleming)赞助,她是前佛罗里达州地方长官的女儿。1911年9月15日正式入役,首任舰长为克纳普上校(Captain H.S.Knapp)。1925年4月1日进行了改造。本舰曾经参与美国与墨西哥的冲突及第一次世界大战。受到1930年伦敦海军条约的影响,1931年2月16日本舰在费城提前除役并随后解体,未参加二战。

由犹他州行政长官威廉·斯普莱的女儿玛丽·爱丽思·斯普莱女士(Miss Mary Alice Spry)赞助,1909年3月9日开工建造,1909年12月23日下水,1911年8月31日在费城入役。首任舰长为威廉·本森上校(Capt. William S. Benson)。

犹他号作为一艘战列舰的日子非常短暂,1922年华盛顿条约签订后,大量战列舰面临淘汰,犹他号被着手改造为移动平台用于新武器测试。1931年7月1日,犹他号被重新定级为AG-16。此后一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犹他号扮演过许多角色,包括作为运输舰(奢侈啊!)

太平洋战争爆发时,本舰正以训练舰的身份停泊于珍珠港。由于舰长已上岸,当时的最好指挥官为海军上尉所罗门·埃斯库斯(Lt. Comdr. Solomon S. Isquith)。8点前一点,有人注意到三架飞机从海港入口处飞至福特岛,并开始投下炸弹。8点01分,犹他号前部即被击中一枚鱼雷,随后日机进行了更猛烈的攻击,不久犹他号开始倾覆,部分舰员被困于舰体中,他们敲打舰壳求救。侥幸逃离战舰的埃斯库斯召集了一些志愿者,在空袭仍在持续时即重新回到舰体边进行救援。最终有6名军官和58名士兵牺牲于犹他号上。因为这次战斗,本舰获得了一枚战斗之星勋章。

怀俄明级(BB-32/33)

怀俄明级是二战中美国最老旧的一级战列舰(训练舰除外),参加过百余次战斗,航行全世界。怀俄明级是1908年开始动工建造,它以英国的无畏系列战列舰为设计蓝图,原计划装有6座12门305mm主炮,但设计时英国服役了超级无畏级——“狮”级,它装有356mm主炮。使美国从新考虑是否安装356mm口径炮,当时美国还没有356mm口径大炮,需要从新设计、试验到安装,而且还需要大量时间和金钱。经过慎重考虑,还是按照原计划安装了305mm炮。为了抵御列强的新型无畏级356mm巨炮,只是把装甲厚度增厚而已。

1910年2月9日开工,1911年5月25日下水,1912年9月25日完工。1927年接收了现代化改造。1931年“怀俄明”号按照条约解除武装,1931年5月成为一艘训练舰。随着日益严重的空中威胁,海军在1941年11月拆除了部分“怀俄明”号的305mm主炮(后主炮),加装了防空火力,“怀俄明”改成为一艘防空训练舰。在珍珠港事件爆发时,“怀俄明”并不在珍珠港,而在本土。作为防空训练舰使用(AG-17),在整个太平洋战争年代里,“怀俄明”号并无参加战斗,却它为整个海军舰队培训了无数名高炮射手,为整个战争做出了巨大贡献。战后1947年8月,“怀俄明”号退出现役,并以废铁的形式卖给造船厂拆毁。

珍珠港事件爆发后,“阿肯色”正在大西洋舰队服役。在1942~1944年间,它多数参加对向苏联方向航行的运输船队护航。炮击诺曼底之后,它返回本土进行改装,加装了无数的防空机关炮和雷达设施。1944年10月,它进入太平洋,参加了之后的对日战争,主要任务是炮击日军所占领的阵地和日本本土军工企业。战后于1946年被海军除名。并作为比基尼岛原子弹试验,在试验中“阿肯色”号经不起考验沉没。

纽约级(BB-34/35)

纽约级战列舰是美国海军建造的一型战列舰。纽约级战列舰是怀俄明级战列舰的改进型,主要强化了火力。当时主要海军强国的战列舰都已经装备12英寸以上口径主炮,而怀俄明级只装备12英寸口径主炮。使美国海军感到不安,美国海军决定用新式14英寸(356毫米)口径主炮装备建造中的纽约级。主炮炮塔(舯部)比怀俄明级减少1座,但主炮口径比怀俄明级大,威力更强。

纽约级战列舰 是怀俄明级战列舰的改进型,主要改进强化了火力。当时世界主要海军强国的战列舰都已经装备12英寸以上口径主炮,而怀俄明级只装备12英寸口径主炮。使美国海军感到不安,美国海军决定用新式14英寸(356毫米)口径主炮装备建造中的纽约级。主炮炮塔(舯部)比怀俄明级减少1座,但主炮口径比怀俄明级大,威力更强。

1926年纽约级战列舰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减少了舷侧副炮的数量;拆掉前、后部笼式主桅,改在第三和第四炮塔之间架设一个后桅楼,舰桥改为三脚樯式;将两个烟囱并为一个;搭载3架水上侦察机。

“纽约”号

1911年开工,1914年服役。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纽约”号在大西洋舰队服役,主要担任训练舰。1942年参加了盟军登陆北非的火炬行动。1943年,“纽约”号一直担任为穿越大西洋船队提供护航的任务。1943年底,“纽约”号返回本土进行现代化改装,由于纽约级改装空间小,只是加装防空火炮和雷达设施。之后1944年,“纽约”号加入太平洋舰队,参加了硫磺岛、冲绳岛和攻击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战争结束后于1945年退役,1946年作为比基尼岛的原子弹试验中的靶船,试验中“纽约”号并未沉没,后被军方击沉。

“得克萨斯”号

1911年开工,1914年服役。“得克萨斯”号与“纽约”号一起服役于大西洋舰队。第二次世界大战中1941年到1944年初主要为运输船队提供护航。1944年6月,“得克萨斯”号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行动,之后返回美国进行现代化改装,由于“得克萨斯”号与“纽约”号情况一样,改装空间小,只是加装防空火炮和雷达设施。1944年12月驶入太平洋参加对日作战。在太平洋战区,“得克萨斯”号参加了硫磺岛、冲绳岛和攻击日本本土的作战行动。战争结束后1946年被除籍,随后被美国得克萨斯州买去,1948年经过处理的“得克萨斯”号安放在圣哈辛托市,作为二战博物馆对外开放。

内华达级 (BB-36/37)

内华达级战列舰是美国建造的一种战列舰。采用了当时颇具争议的被称为“AllorNothingArmorScheme”的装甲防护设计(称为“重点防护”),因为美国海军认为战列舰传统防护体系的中等厚度装甲无法防御无畏型战列舰不断加大口径的主炮穿甲弹。这是美国海军战列舰防护设计上的重大革新。其设计思想被其他各国海军所借鉴。安装10门14英寸口径主炮,双联装和三联装主炮炮塔各两座,采用艏艉对称的布置形式。同级舰两艘,首舰内华达号(BB-36)1916年3月服役。另一艘是俄克拉荷马号(BB-37)。

美国海军在1911-1912年间进行的火力试验表明,以前的战列舰传统防护体系的中等厚度装甲无法防御无畏型战列舰的大口径穿甲弹。内华达级战列舰可以说是体现了美国海军战舰防护设计上的重大革新。内华达级战列舰采用了当时颇具争议的被称为“All or Nothing Armor Scheme”的装甲防护设计(称为“重点防护”),其主要设计特点是,战舰的非重要部位减少或没有装甲防护,而重要部位则得到最大限度的装甲防护。重装甲防护区域集中在主炮塔、轮机舱以及指挥塔等要害部位上,还加强装甲甲板和弹药库的防御装甲。这种设计思想也被其他各国海军所借鉴。内华达级安装10门14英寸口径主炮,双联装和三联装主炮炮塔各两座,采用艏艉对称的布置形式,两座三联装炮塔位于较低的位置上,两座双联装炮塔则呈背负式位于其之上。内华达级战列舰同级舰两艘,首舰内华达号(Nevada,BB36),另一艘是俄克拉荷马号(Oklahoma,BB37)。内华达号采用蒸汽轮机,俄克拉荷马号采用往复式蒸汽机。

1930年内华达级完成了改装,加宽舰体增加防鱼雷凸出隔舱以增加浮力和改善水下防护,换装三脚主桅,增设桅楼,改造舰桥,改进火控系统,副炮由艏楼挪到露天甲板之上,并加装水上飞机等装备。

内华达号

1912年12月开工,1914年7月下水,1916年3月服役。最初内华达号曾在太平洋和大西洋舰队服役。1927年到1930年进行现代化改装,而后一直在太平洋舰队服役。1941年12月7日日本海军偷袭珍珠港,内华达号停泊在珍珠港瓦胡岛战列舰群的末尾。在第一波空袭中,内华达号率先投入反击,并且是港中在唯一得以开动的战列舰,内华达号试图开出珍珠港,为此她成为第二波袭击的主要目标。在第二波空袭中,内华达号被命中了6枚以上的炸弹后,为避免在港口出口沉没,内华达号在福特岛的西南抢滩搁浅。其后在西海岸进行现代化改装,重新改建上层建筑,撤去全部旧式副炮,改装高平双用炮。内华达号于1943年5月加入北太平洋收复阿留申群岛的火力支援任务。1943年6月,内华达号再次回纽约进行改装。改装后1944年,内华达号在大西洋参加了诺曼底登陆战役的火力支援。任务完成后,又返回太平洋。1945年3月,内华达号参加了硫磺岛战役和冲绳岛登陆战的登陆火力掩护任务。被神风自杀飞机击中。内华达号是一艘战功卓著的战舰,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共获得7枚战斗之星勋章。战后,1946年,作为靶船参与比基尼岛的原子弹的试验。1948年7月,作为"衣阿华"号的靶舰被击沉。

俄克拉荷马号

是内华达级的二号舰。1912年10月开工,1914年3月下水,1916年5月服役。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与其姊妹舰内华达号参与护送美国军队去欧洲参战,而后参与护送总统赴巴黎和会。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俄克拉荷马号交替在大西洋和太平洋舰队服役,完成了各种训练和显示武力的使命。1927年至1929年,俄克拉荷马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改装后,俄克拉荷马号继续带着海军学院的学员和预备役人员在各大洋训练。在1936年西班牙内战期间,参与了人员的撤离任务。而后一直在太平洋服役。1941年12月7日晨,俄克拉荷马号由于停泊在马里兰号战列舰的外侧,而至少承受了5条鱼雷。由于俄克拉荷马号的气密性问题,致使该舰在进攻开始20分钟后向左倾覆。当时舰长和许多高级军官均在岸上,有410多人随舰体沉入了大海,只有其中30几人获救。1943年,俄克拉荷马号被打捞上来,但已无维修价值,该舰即从太平洋舰队注销。1944年,在拖曳回美国西海岸解体途中沉没。因为珍珠港的战斗,俄克拉荷马号得到一枚战斗之星勋章。

宾夕法尼亚级(BB-38/39)

美国海军战列舰——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采用了四座3联装14英寸(356mm)的炮塔替代内华达级的2联装14英寸主炮。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有两艘,首舰宾夕法尼亚号和亚利桑纳号。

1912年美国海军决定建造内华达级的改进型——宾夕法尼亚级。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采用两座三联装14英寸主炮的炮塔替换了内华达级的双联装主炮塔,增加了主炮数量,使用12门14英寸口径火炮。4座三联装主炮塔沿舰体纵向中心线呈背负式前后各布置两座。并更新了动力系统,全面采用蒸汽轮机,是美国海军首批以全部燃油为燃料的战列舰。

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于三十年代进行了现代化改装,前后主桅改为三脚桅并增设桅楼,改建舰桥,撤去部分副炮改装高射炮,改良防护,并加装水上飞机。1942年宾夕法尼亚号进行现代化改装,拆除后主桅,改建舰桥,撤去全部旧式副炮,改装高平两用炮。

宾夕法尼亚号

宾夕法尼亚号于1913年10月开工,1915年3月下水,1916年6月开始服役。作为首批以燃油为动力的战列舰,宾夕法尼亚号并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收尾海战,原因是她太先进了,不适合与当时的其它战舰编队同行。随后宾夕法尼亚号一直作为所在舰队的旗舰参与训练和演习,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宾夕法尼亚号是太平洋舰队的旗舰。

1941年12月7日晨,宾夕法尼亚号正船坞中修理,所以没有受到日军鱼雷的攻击,但并没有逃脱俯冲轰炸机的袭击。几颗炸弹落在宾夕法尼亚号附近,并且在船坞中的驱逐舰卡森号受到的严重损伤,弹药舱和燃油爆炸,其引起的大火蔓延到了宾夕法尼亚号。日本飞机还试图用鱼雷炸开船坞的大门,但没有成功。

两周之后,宾夕法尼亚号驶出珍珠港,返回西海岸进行大修和改装。改装的内容包括安装新式雷达和加装高射炮等。1942年的大部分时间内,宾夕法尼亚号作为由7艘老战列舰组成的后备1队的旗舰往返于西海岸和珍珠港之间。但由于速度和战略都已赶不上航空母舰,所以在太平洋的相持阶段没有参加实际的战斗。

美国选择了北太平洋作为战略反击的起点。1943年5月,宾夕法尼亚号、爱达荷号和内华达号作为火力支援部队驶向了阿拉斯加海域,参加收复阿留申群岛的两栖任务。在风雪和大雾之中,宾夕法尼亚号雷达指挥着其主炮向岸上倾泻炮弹。但这有些大才小用了,因为阿留申群岛气候恶劣,日军大部分部队已撤离这些岛屿,登陆没有受到太多的抵抗。

从1943年11月及其后的1年中,宾夕法尼亚号参加了期间进行的所有两栖作战,其中包括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马利亚纳群岛等的战役,宾夕法尼亚号或者作为火力支援舰队,或者作为护航舰队。这期间,宾夕法尼亚号主炮的目标主要是岛屿,所受的威胁来自于日军的飞机。

1944年10月,收复菲律宾的战役开始打响,宾夕法尼亚号也是完成火力支援和护航任务。在10月25日晨进行的莱特夜战中,宾夕法尼亚号以及其它五艘老战列舰和巡洋舰组成的护航舰队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宾夕法尼亚号也终于有机会将14英寸的舰炮倾泻于日本战列舰队之上。

从莱特湾开始到以后的塞班岛、硫磺岛和冲绳,美舰队逐渐开始领教神风的味道,宾夕法尼亚号也在其中。在最后一次两栖作战---冲绳战役中,宾夕法尼亚号首先被鱼雷击中,而后又被神风击中,致使其返港维修直至战争结束。但宾夕法尼亚号已经有了一项令人骄傲的战绩,就是她参加了太平洋反击之后的每一次两栖作战。

1946,本舰退役,同年作为靶舰参加原子弹实验,沉于夸贾林。

宾夕法尼亚号共获得了8枚战斗之星勋章。

亚利桑纳号

亚利桑纳号是宾夕法尼亚级的第二艘战列舰,但其命运与其姊妹舰却有着天壤之别。1914年3月开工,1915年6月下水,1916年10月服役,但其对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贡献就是在1918年11月运载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而后的10年中,亚利桑纳号交替作为美国第2、4、9战列舰队的旗舰往返于美国东西海岸、加勒比海以及夏维夷之间实施训练任务。1929年7月至1931年3月,亚利桑纳号进行了改装。改装的项目包括更换主桅、加装高射炮以及增加装甲等。改装后继续参加训练任务。1938年,亚利桑纳号被分配到太平洋舰队,开始常驻珍珠港,大修在西海岸长滩进行。1941年,随太平洋局势的紧张,太平洋舰队也不断加强训练。亚利桑纳号参加的最后训练是1941年12月4日与内华达、俄克拉荷马号一起进行的夜战训练,12月5日,返回珍珠港。返港后,维修船贞洁号停泊在亚利桑纳号的外侧。这也就是12月7日早晨的停泊情况。

外侧停泊的维修船由于吃水很浅,并没有阻挡住鱼雷。亚利桑纳号中了数条鱼雷后,又被4颗炸弹击中,其中1颗穿透了前甲板并引爆了弹药舱,“炮塔被一颗炸弹不太猛烈的爆炸震了一下,两分钟后,一次强烈得多的爆炸震断了炮塔,燃料从左弦的某个地方冒出来,舰首沉到海里,海浪已淹没了后主甲板,而后着起大火,黑红的烟柱窜到1千英尺的高空...”,亚利桑纳号的大火共烧了两天,舰上共有1177人丧生,占珍珠港总死亡人数的一半,其中945人仍在舰体内。

而后亚利桑纳号在太平洋舰队注销,其上层建筑均被拆除,部分作为岸防,部分被用于其它舰只,舰体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1962年5月,肯尼迪总统指定亚利桑纳号沉没处为国家陵园,并在沉没处的水上建立了一个纪念馆。

亚利桑纳号为珍珠港之战获得了一枚战斗之星勋章。

宾夕法尼亚号

各舰概况于1913年10月开工,1915年3月下水,1916年6月开始服役。宾夕法尼亚号并没有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作战,原因是以燃油为燃料不适合与当时的其它战舰编队。随后宾夕法尼亚号一直作为所在舰队的旗舰参与训练和演习。1930年代宾夕法尼亚号进行了现代化改装。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时,宾夕法尼亚号是太平洋舰队的旗舰。1941年12月7日晨,宾夕法尼亚号正在珍珠港船坞中维修,所以没有受到日军鱼雷的攻击,但受到俯冲轰炸机的攻击。几颗炸弹落在宾夕法尼亚号附近,在船坞中的卡森号驱逐舰的弹药舱和燃油爆炸引起的大火蔓延到了宾夕法尼亚号。两周之后,宾夕法尼亚号驶离珍珠港,返回西海岸进行大修和改装。改装的内容包括安装新式雷达和加装高射炮等。由于速度和战略都已赶不上航空母舰,所以1942年大部分时间内宾夕法尼亚号作为由7艘旧式战列舰组成的后备队的旗舰往返于西海岸和珍珠港之间。1943年5月,宾夕法尼亚号、爱达荷号和内华达号作为火力支援部队驶向了阿拉斯加海域,参加收复阿留申群岛的两栖任务。在风雪和大雾之中,宾夕法尼亚号雷达指挥着其主炮向岸上倾泻炮弹。但这有些大才小用了,因为阿留申群岛气候恶劣,日军大部分部队已撤离这些岛屿,登陆没有受到太多的抵抗。从1943年11月之后,宾夕法尼亚号参加了进行的所有两栖登陆作战,其中包括吉尔伯特群岛、马绍尔群岛、马里亚纳群岛等战役,宾夕法尼亚号或者作为火力支援舰,或者作为护航舰。这期间宾夕法尼亚号的任务目标主要是岛屿,所受的威胁来自于日军的飞机。

1944年10月,美军在莱特湾登陆,开始收复菲律宾的战役,宾夕法尼亚号担当火力支援和护航任务。从莱特湾海战开始到以后的登陆硫磺岛和冲绳群岛作战,美舰队开始遭到神风特攻队的自杀攻击。在冲绳岛登陆战中,宾夕法尼亚号被神风自杀飞机击中,致使其返港维修直至战争结束。但宾夕法尼亚号已经有了一项令人骄傲的战绩,就是参加了太平洋战争美军反击之后的每一次两栖登陆作战。宾夕法尼亚号共获得了8枚战斗之星勋章。1946年宾夕法尼亚号退役,同年作为靶舰参加原子弹实验,沉于夸贾林。

亚利桑那号

是宾夕法尼亚级的二号舰,但其命运与其姊妹舰却有着天壤之别。亚利桑那号战列舰1914年3月开工,1915年6月下水,1916年10月服役,在1918年11月运载美国总统威尔逊参加巴黎和会。1920年代亚利桑那号交替作为美国第2、4、9战列舰队的旗舰往返于美国东西海岸、加勒比海以及夏威夷之间实施训练任务。1929年7月至1931年3月,亚利桑那号进行了改装。1938年,亚利桑那号被派往太平洋舰队,开始常驻珍珠港,在西海岸长滩进行大修。

1941年12月4日亚利桑那号与内华达、俄克拉荷马号一起进行的夜战训练,返回珍珠港后停泊在贞洁号维修船内侧。12月7日早晨日军偷袭珍珠港时,亚利桑那号被4颗炸弹击中,其中1颗穿透了前甲板并引爆了弹药舱,“炮塔被一颗炸弹不太猛烈的爆炸震了一下,两分钟后,一次强烈得多的爆炸震断了炮塔,燃料从左弦的某个地方冒出来,舰首沉到海里,海浪已淹没了后主甲板,而后着起大火,黑红的烟柱窜到1千英尺的高空...”,亚利桑那号的舰桥在爆炸后坍塌,舰体沉没,舰体前面由爆炸生成的巨大破口。亚利桑那号被摧毁,舰上共有1177人丧生,占珍珠港总死亡人数的一半。而后亚利桑那号在太平洋舰队注销,其上层建筑均被拆除,部分作为岸防,部分被用于其它舰只,舰体仍保留在原位的水下。亚利桑那号因为珍珠港之战获得了一枚战斗之星勋章。

1962年5月,美国总统肯尼迪指定亚利桑那号沉没处为国家陵园,并在沉没处的水上建立了一座亚利桑那纪念馆。

新墨西哥级(BB-40/41/42)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于1914年开始动工建造,相对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的设计进行了一些较大的改进,动力装置采用蒸汽轮机-发电机驱动电动机,蒸汽轮机直接驱动两台发电机为四台推进电动机供电,经济性更好,操纵性更灵活,动力系统虽然有改进,但航速提高有限,试航时只有22节。该级战舰首次拥有“飞剪”型舰艏,以提高在大浪中行驶时的稳定性,这种舰艏成为美国海军后继战舰的一种特征。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新墨西哥级战列舰同级舰三艘:新墨西哥号(New Mexico)、密西西比号(Mississippi)、爱达荷号(Idaho)。

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于1914年开工建造,相对宾夕法尼亚级战列舰的设计进行了一些较大的改进,采用“飞剪”型舰艏,提高在大浪中行驶时的稳定性(后来这种舰艏成为美国海军舰船的一种特征)。改用蒸汽轮机—发电机驱动电动机的动力装置,动力系统虽然有改进,但航速提高有限。改用50倍口径身管的14英寸口径主炮,主炮炮塔的布局与宾夕法尼亚级相同。加强水平甲板的防御装甲。同级舰:新墨西哥号(BB40)、密西西比号(BB41)、爱达荷号(BB42)

该级舰1930年代改装中,拆除笼式主桅改建塔式舰桥,改良动力系统,并拆除部分旧式副炮,加装防空火炮。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时新墨西哥级均在大西洋舰队服役,1941年新墨西哥号开始参加中立巡逻。珍珠港事件后,新墨西哥级战列舰于1942年先后调动到太平洋战区,1943-1944年进行现代化改装。该级舰参加了太平洋战区的数次两栖作战,包括苏里高海峡夜战。新墨西哥号曾在冲绳岛战役中接任美国海军第五舰队司令雷蒙德·斯普鲁恩斯的旗舰。 战争结束后,密西西比号1946年开始作为火炮、导弹靶船,1956年退役被拆毁。该级其它各舰于1947年拆毁。

其主炮使用与宾夕法尼亚级(Pennsylvania Class)同样口径,采用50倍口径身管,射程也相应增加。副炮安装在露天甲板以上。增加水平甲板的装甲防护和内部防护。三十年代现代化改装中拆除了笼式主桅,改装塔式舰桥,并拆除部分副炮,在甲板之上加装单装防空火炮。

新墨西哥

“新墨西哥”号服役后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主要是为己方运输船队护航。1934年10月“新墨西哥”号加入太平洋舰队。1940年12月6日到1941年5月20日“新墨西哥”号的母港设在珍珠港。6月16日,它又长途跋涉进入大西洋,在诺福克海域进行中立国巡逻。珍珠港事件后,“新墨西哥”号奉命返回西海岸。1942年8月1日从旧金山出发驶入夏威夷,进行防止日本的入侵行动。1942年12月6日和1943年3月22日,“新墨西哥”号进行现代化化改装。1943年5月~8月,“新墨西哥”号参加了阿留申群岛(Aleutians)作战。10月,它返回珍珠港进行更换受损的炮管,并加装了防空火力。1944年1月12日参加炮击马绍尔群岛作战。1944年6月14日和6月16日,炮击塞班和关岛,并在6月18日用防空火力击退日本飞机的攻击。1944年10月,“新墨西哥”号并没有参加莱特湾大海战,因为它进行例行检修。11月22日,“新墨西哥”号到达莱特湾,为攻占马尼拉提供火力支援。1945年1月6日,“新墨西哥”号受到日本自杀飞机攻击,飞机撞入舰桥,包括R. W.船长在内的29名船员阵亡,87名船员受伤。经过在珍珠港修理后,于1945年4月,参加了冲绳岛登陆战役。17日炮击日本阵地。5月11日,用舰炮击沉了5艘向“新墨西哥”号发动自杀攻击的小船。第二日,“新墨西哥”号第二次被日本自杀飞机攻击,自杀飞机引爆了挂在机身的炸弹,随即大火满布船身。一个小时后,大火基本得到控制,这次袭击并没破坏舰身的基本结构,但付出了阵亡54名和负伤119名船员的沉重代价。28日,“新墨西哥”号驶入莱特湾进行修理。修理后,参加了炮击日本本土作战。9月2日,日本投降后,“新墨西哥”号驶入东京湾。战后运送军队返回美国西岸,并在1946年7月编入后备役。1947年2月25日被海军除名;1947年10月13日以废铁卖掉处理。

密西西比

“密西西比”号服役后,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接近尾声。1918年3月22日为新服役进行火力训练。1919年1月31日开始,为期1个月的加勒比海巡航。7月19日,加入太平洋舰队,多数进行巡逻、训练,偶尔性参加舰队演习。1931年“密西西比”号进行当时的现代化改装。1934年10月24日通过巴拿马运河,加入大西洋舰队。1941年6月16日回到诺福克岛,主要在大西洋巡逻和护航任务。1941年9月28日开始从冰岛到英国的航线的护航工作。珍珠港袭击后,“密西西比”号离开冰岛加入太平洋舰队。1942年1月22日到达旧金山,稍后进行战前训练。12月6日到1943年2月,“密西西比”号进行现代化改装。1943年3月2日,“密西西比”号护送部队到斐济岛。同年11月20日炮击日本占领的岛屿时,B炮塔发射了爆炸,造成43名船员死亡。1944年1月31日经过修理后,“密西西比”号参加马绍尔群岛作战。1944年10月,参加莱特湾海战。“密西西比”号加入奥登多夫少将的战列舰队,主要任务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25日,舰队发现了北上的日本舰队,6艘战列舰在距日本舰队约15,000码时,奥登多夫少将下令开火。由于连日来执行对岸轰击,使炮弹存量不足,“密西西比”号只齐射了两排炮。这次战斗,全歼日本西村舰队。之后12月28日驶入圣佩德罗湾,为登陆吕宋岛做准备。1945年1月开始,为登陆部队提供火力掩护。在这时候一架自杀飞机撞上了“密西西比”号的吃水线附近。2月10日,“密西西比”号返回珍珠港修理。5月6日,“密西西比”号参加了冲绳岛战役,炮击冲绳岛的日本阵地。6月5日,又有一架自杀飞机装上了“密西西比”号右舷。但损伤不是很严重,经过紧急修理后,继续参加之后战斗直到战后。战后,“密西西比”号驶入东北京湾,见证了日本签署投降书。11月27日,起程返回本土。1946年2月15日,经过检修和改装后,被编为训练舰(AG-128)。之后担任试验新武器的船只,很艰难经历的10年。1953年1月到1956年2月又成为导弹靶船继续实验。1956年9月17日在诺福克正式在海军除名。11月28日以废铁形式卖掉拆毁。

爱达荷号

“爱达荷”号服役后加入大西洋舰队。1925年4月15日启航了驶往夏威夷,加入太平洋舰队。1931年9月7日返回东岸,进行当时现代化改装。1935年4月17日回到它的母港——圣佩德罗。1940年7月1日到1941年12月,在大西洋进行巡逻和护航任务。珍珠港事件后,“爱达荷”号于1942年1月31日启程经巴拿马运河驶入旧金山。1942年10月,负责夏威夷附近海域的警戒。1943年4月参加炮击阿图岛任务。9月参加了吉尔伯特群岛的入侵的计划。12月5日负责运送军队去吉尔伯特群岛。1944年1月,进行现代化改装,增加雷达设施和防空火力。1944年3月20日炮击新受尔兰岛的任务。6月15日,和其它旧式战列舰一起炮击关岛。“爱达荷”号并没有参加10月的莱特湾海战,因为它已经进行了现代化改装。1945年1月20日从圣地亚哥出发加入登陆舰队,参加以后所有战斗。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27日,“爱达荷”号驶入东京湾。并在9月2日,见证日本签署无条件投降书。10月16日经巴拿马运河加入大西洋舰队。1946年7月3日,编入后备役,并且保存起来。1947年9月被海军除名,11月24日以废铁的形式卖给纽约一家船厂拆毁。

(有钱人家的海军就是不一样,稍微整理一下就是很大的工作量,时间有限大部分资料来自搜狗百科,如果有不对的地方欢迎指出,毕竟USN我不是特别熟悉)

苏联还有没有机会翻盘和赢得战争?

如果莫斯科失守,这意味着德国军队将会付出第2次世界大战爆发以来最大的损失。。

莫斯科保卫战开始之前斯大林曾经有过犹豫,是留在莫斯科还是前往大后方,最终斯大林认为他应该留在莫斯科。

留在莫斯科有一个好处,激励当地军民的士气。

所以,在1941年10月的时候整个莫斯科就成了一个巨大的兵营,不仅青壮年男子被动员了起来,妇女、少年甚至儿童都主动请缨担任工兵、消防员、侦查员等等。

此外,莫斯科周边逐渐聚集了上百万苏军,他们在挖好的工事内静静等着德军的到来。

这意味着2点:

第一,苏联人没有因为接连的失败而沮丧,他们依然保持着高昂的士气,甚至因为德军的到来更团结了。

(莫斯科人热火朝天的工作场面)

第二,和苏德战争爆发之初被打得措手不及不一样,此时苏军已经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战斗。

所以,莫斯科保卫战必然会是一场让德军付出惨重代价的战役,无论莫斯科失陷与否。

历史上莫斯科保卫战胜利了,虽然德军动用了180万人、1700辆坦克、1.4万门大炮,但是在苏军的反击之下仍然付出了50余万人的伤亡。

整个战役德国军队甚至没能跨入莫斯科城一步。

考虑到斯大林格勒战役苏联军队和德国兵进行逐屋争夺,即使外围的战斗苏联军队失败,退入到莫斯科城中后只能证明真正惨烈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苏军可以不惜一切代价坚守斯大林格勒,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坚守莫斯科。

所以,180万人远远不够,达到挺进莫斯科城还要把这里的苏军击败的目标,德国军队怎么着也得再加100万人吧。

也就是说,为了占领莫斯科,德国军队在这一方向要动员280万人。

而且,莫斯科战役不会像历史上那样仅付出50余万人的伤亡,伤亡至少翻倍超过100万,然后德国人可能只是得到了一个空城。

历史上莫斯科曾经不止一次陷落,这里曾经被克里米亚人占领,但是第2年俄罗斯人不仅将克里米亚人赶走,还让他们付出了80%的伤亡。

这里也曾经被波兰人占领,波兰人也没能在这里站稳脚跟,很快就被俄罗斯人赶走。

历史上最著名的占领来自于拿破仑战争时期,拿破仑在1812年率领60万大军入侵俄罗斯,他以为将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征服这里,一路上攻城掠地无往不胜,当来到莫斯科的时候却发现这里燃烧着熊熊大火,俄罗斯人宁可将莫斯科烧成白地也不想便宜给法国人。

拿破仑没有得到他期望中的战利品、给养和俄罗斯人的屈服,只好从这里撤军。

在撤退的过程中俄罗斯人不断袭击,等到回国的时候拿破仑已经损失了90%的军队,他控制的附属国纷纷独立,并且和英国人一道再次组成反法联盟,最终推翻了曾经看上去无比强大的拿破仑帝国。

所以,莫斯科作为当时苏联的首都,确实拥有不可替代的政治作用,但这并不代表拿下莫斯科苏联人就会投降,更不代表德国人在占领莫斯科之后还像历史上发生过的那样只损失50余万人马。

莫斯科被占领之后,德国人会付出惨重的代价,至少会有100多万人伤亡。而他们得到的并不是苏联的投降,他们所占领的莫斯科会是一座毫无意义的充满了残恒断壁的空城。

然后,德国人会面对苏联人更猛烈的抵抗。

苏德战争爆发之前,所有人都小看苏联人了。

希特勒曾经狂妄的声称,三个月就能征服苏联。

这话当年日本帝国主义也说过,她们说三个月征服中国,结果三个月之后仅仅是赢得了淞沪会战的胜利。随后日本人占领了南京,虽然南京保卫战虎头蛇尾,但是南京的沦陷并不意味着中国的屈服,反而激起了人们更猛烈的抗争。

苏联人也能做到。

关于苏联的反抗精神,在苏德战争爆发之初很多德国人就已经有感受了。

1941年6月22日,德国发动突袭之后苏军被打了个措手不及,很多军队甚至手里的家伙连子弹都没有,因为还放在大后方呢。

即便如此苏军也没有坐以待毙,中间出现了很多可歌可泣的故事。

在空中,有的苏联飞机在打完弹药的时候会不顾一切的向德军飞机冲去试图同归于尽,第一天就发生了十几起。

所以二战末期日本人玩的神风突击苏联人在苏德战争爆发的第1天就玩过了,而且玩的比他们还要好的多。

在这一天,德军第27战斗联队联队长舍尔曼少校就被一名叫做库兹敏的苏联飞行员给撞了下来。

舍尔曼少校是一位王牌飞行员,在此之前曾经取得过击落敌机13架的战绩,他的飞行水平高超,在面对苏联飞机撞击的时候哥们儿一而再再而三地躲了过去。然后,在库兹敏发起第4次撞击的时候终于还是没躲过去被撞了下来。

不光苏联的战斗机飞行员作战勇猛,轰炸机飞行员同样如此。

战争爆发的第1天,苏军飞行员在没有战斗机护航的情况下驾驶着轰炸机开始了对德国本土的攻击。

他们像大雁一样排成直线,一架接一架的越过德国人的头顶,无论他们在德军的攻击之下损失有多严重,但是没有一个人到后退,哪怕只剩下一架轰炸机也会义无反顾地冲向德国领空。

也许苏联人的指挥能力、训练水平存在着非常大的不足,但苏联人绝对不缺少和任何一个强敌对抗的勇气。

所以,虽然巴巴罗萨计划德国人不宣而战让苏军损失400万人以上,但是德国人也经历了二战以来最大的损失,伤亡达80多万人。

在此前,和号称欧陆第1强国的法国人作战的时候德军的伤亡只有15.7万人,就歼灭了226万法军及其盟军,并且在还没有抵达法国首都巴黎的时候法国人就宣布投降了。

德国人面对的苏联就像是一头凶猛的北极熊,哪怕他被打伤,他仍然会给予你奋力一击。

苏联人会得到盟友更大的帮助。

无论是美国还是英国,他们都不愿意看到苏联被德国人征服。

实际上早在苏德战争爆发两个月之后,英国人的第1批援助物资就已经到位了。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美国人的援助也正在源源不断的输送到苏联本土。

而且为了确保物资输送畅通,苏德战争爆发之后不久斯大林和丘吉尔就达成共识,占领伊朗,在这里建立一个直达苏联腹地的物资输送通道。

如果莫斯科失守,确实会影响到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但是在英国人和美国人支援之下,这一部分损失的产能将会得到补充,让苏联继续扩大征兵范围。

此外,不要忘了苏联的远东地区还有一支70万人的部队。

太平洋战争爆发之后,日本关东军大批调往太平洋战场,此时日本对于远东的威胁几乎已经不存在了,苏联完全可以将这70万人之中的50万人调到乌拉尔山以东。

德国人会出现什么情况。

上面说了,德国人想要占领莫斯科就不能动用180万人,在这一个方向至少再增加100万人,然后德军的损失将会达到100万人,而不是历史上的50万人。

德国在莫斯科保卫战中失败非常关键的因素是,此时他的力量已经达到了强弩之末,想要实现占领莫斯科,德国人就得做两件事:

第一,抽调其他方向的德军支援莫斯科一线。

那么其他会不会攻守异形呢?

比如,包围列宁格勒的德军抽调走一部分之后,当地的德军会不会被苏军击败?

第二,提前实施战争总动员。

如果德国提前进行战争总动员,确实能够保证物资的补给充足,增加莫斯科一线德军的攻击能力,但是如果证明做就意味着德国本土人生活水平直线下降,这对希特勒来讲又是很难办到的事儿。

希特勒之所以迟迟没有实施战争总动员,是因为他想再保住德国人的生活水准,以此来获得德国人对他的支持。如果在刚刚进行苏德战争的时候就把德国的资源全都用于战争,让老百姓的生活水平直线下降,大家也就不想支持希特勒了。

如果占领莫斯科没有逼降苏联,反而因为占领莫斯科要损失上百万人。不需要苏联反攻到柏林,德国人自己就得把希特勒赶下台。

所以,即使德国人占领莫斯科,战争也远没有结束,反而会让希特勒面临德国人的信任危机。

如何给男子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节日?

如何给男子汉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节日?男子汉,铮铮铁骨,男子汉,坚强不服输的精神不可缺,如何给男子汉过个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节日呢?是说的类似成年礼的那种吗?

其实不作为孩子亲近的人,很难去做决定,因为每个孩子的情况都不相同。我觉得最主要的就是这个节日要能给男子汉启发,有个教育磨练的作用,具体操作还得看孩子性格,体格和家长等等。

如果教育我的孩子,我会带着去爬山,探险的那种,未被人为开辟道路的那种。引导他思考,爬山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思考的过程,对人会很有启发的,在体力,精力达到极致的情况下,人的那种精神状态和思维方式,对于小小男子汉今后的人生路会很有启发。爬山过程得各种挑战,爬山姿态的不断变换,穷途末路的无奈和峰回路转的惊喜。爬山并不代表登上山顶的那一时的欢悦和满足,最主要的是回味思考爬山的过程,有你开辟的那段路程。成为一个男子汉,今后的人生路如同爬山,各种各样的你想不到的情况随时都有可能出现,只要你积极勇敢的面对,保持向上的劲头,没有什么是不可以解决的~~~

如何给一个男子汉过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有意义的节日,还得看孩子的性格而定,不能盲目,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的。望慎重!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87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