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州食人鱼,鞍山一男子小区附近钓鱼?
鞍山男子钓鱼时发现的这只鳄鱼,大概率是有人放生的,因为当地是没有鳄鱼的,即便是放生,这只鳄鱼存活的利率也是很小,因为冬天就要来临,像鞍山这里的气温,鳄鱼也不会存活的。另外,鳄鱼具有攻击性,特别是在小区附近,人们的人身安全会受到威胁。
放生的目的应该是积德行善,为家人带来好运,像上面这种放生,鳄鱼也不能存活,别人的人身安全会受到伤害,这是积德行善吗?可能放生的时候许愿为家人带来好运,可是没有想到别人吗?通过这件事情就说明放生人是个极度自私的人,为了自己不惜伤害别人。
还有,不合适的放生可能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7月7日,广西柳州发生食人鱼袭人事件:一男子称在柳江河边给小狗洗澡时被三条凶猛的鱼攻击,手掌几乎被啃掉一块肉。后经证实,是南美洲食人鱼入侵;鳄雀鳝入侵,这种鱼不仅能拉裂鱼竿,还能咬破鱼网。这些入侵物种都是不合理放生引起的。所以,放生的人们需要想到这些后果。
其实积德行善有很多方法,贫困地区还有很多孩子上不起学,有许多人得了重病无钱医治。还有一次,我看见一个大约七十多岁的老太太站在寒风里,啃着不知是谁给她的馒头,天黑了也不知到哪儿去。我当时眼泪都掉下来了。如果能帮助一下这样的人不也是积德行善吗?
放生这种现象,人们的初衷可能是好的,只是产生的结果不尽人意,为什么不考虑换一种方式呢?换一种更加实用的方式,这样不是更好吗!
10年后柳州再次出现食人鲳?
“食人鲳”指的就是食人鱼,它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以凶猛,成群结队攻击猎物而闻名。
看到这个问题后,我特地去查了下10年前的柳州食人鱼事件,还真被我找到了,但是10年前那个食人鱼和这次冲上热榜的“食人鱼”不同哦,这两种鱼大部分人都会搞混掉。
这张图片是这次柳州出现的食人鱼的嘴巴,你可以仔细观察下它的牙齿,它的牙齿是不是很像我们的臼齿。
这种牙齿结构其实是专门为了咀嚼而进化的,一般出现在食草动物和杂食动物口中。
这张图片是10年前柳州食人鱼报道中食人鱼嘴巴的牙齿(注:由于那张图片可能存在版权,所以我在公共领域下载了这一张,但牙齿结构是一样的,感兴趣朋友可以自己查一下柳州食人鱼相关报道,就可以找到那张食人鱼图片了),这个牙齿结构是不是很像我们的虎牙,其实这种牙齿结构才是专门为食肉而生的,它可以高效的撕下肉块。
所以,从牙齿结构上就可以得出,这次柳州报道的食人鱼实际上是吃素的,而10年前那次才是吃肉的。
事实也是如此,这次报道的食人鱼叫做红鲳鱼,它是非常优秀的养殖鱼,在中国基本没有病原体,生长速度飞快,而且不挑食。
中国两广地区养殖这种鱼至少有30年历史了,估计很多人在菜市场里都见过它,可能也吃过。
所以,这次它出现在柳州公园里,可能就是两个原因,要么是从养殖场里跑出来的,要么就是有人放生的。
红鲳鱼是吃素的,所以并没有真正的食人鱼那么凶猛,只是它在中国算是入侵物种,没有天敌和病原体,而且生长速度又快,把它放在野外是非常危险的,会挤压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所以新闻报道中的管理员把它埋了也是正确的处理方式。
不过,红鲳鱼确实和食人鱼有关系,它的学名叫做短盖巨脂鲤,也是原产于亚马逊河流域,在亚马逊河流域的食人鱼基本都是脂鲤科物种,所以它算是被我们称为“食人鱼”的鱼的近亲。
10年前柳州报道的食人鱼其实是红腹食人鱼,它的学名叫做纳氏臀点脂鲤,这种鱼确实是比较凶猛,它主要是作为观赏鱼传入中国的。
所以,红腹食人鱼跑的野外百分百是人为原因造成的,可能就是养着养着不想养了直接倒河里,广西许多地方河流的条件都和亚马逊河差不多,所以这种鱼可以比较轻松的在野外生存下来。
但是,放它的人一定要知道这种鱼到了野外有多危险,不仅是咬人,它会迅速挤压本土物种的生存空间,造成严重的生态破坏。
关于这两种鱼还有一个比较意思的事实,为了生存,红鲳鱼一直在“模仿”红腹食人鱼(这是一种生物拟态),所以两者除了牙齿之外,我们这些外行人几乎无法分辨彼此。
不过,等到红鲳鱼趋于成熟的时候,它“红腹”的特征就会逐渐消失,也就比较容易分辨了。
这次柳州报道的这条红鲳鱼有47厘米长,你会发现它的腹部已经不怎么红了,所以还是可以看出来的,它只是你餐桌上的鱼,而不是真正凶猛的“食人鱼”。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