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岭计划,酷暑将至你认为哪儿适合休闲避暑?
谢谢应邀!
炎热的酷暑天气里,要想旅游避暑,当然是去有山有水有树木的地方,承德避暑山庄,古代皇帝避暑之地,所以去承德避暑山庄,是首选,跟着古代皇帝走,去避暑保证没错。
其次就是去海边浴场,无论多么热的天气,只要是来到海边,海风吹拂下,迎着海浪丝毫没有热的感觉,但是要涂上防嗮霜,下到海里面,玩上一天都不感觉热,所以就近到海边去玩,是最佳选择,因为去承德避暑山庄,不是每个人都有方便条件的,去海边就相对容易了。
另外条件方便的,去长白山原始森林,也是非常的不错的选择,那里即有高山,又有瀑布流水,还有参天大树,遮天蔽日,我就是去多少次,都没有够,今年还准备去一次,那里面遍地都是蘑菇,一边游玩,一边采蘑菇,太有情趣了。
如果时间上允许,去北京的皇家园林,北海公园和颐和园,也是非常的不错,漫步在皇家园林的岸堤上,徜徉在垂柳下面,真的是享受,你都不想回家了。
清王朝已经灭亡55年?
历代亡国之君中,溥仪的下场算是比较不错的了。虽然失去了至高无上的身份,却保住了性命,还在某种程度上迎来了新生,在新时代享受到了一名普通公民的权益、自由和尊严。
更幸运的是,溥仪去世时,清朝已经灭亡55年,他竟然还能被葬入皇陵。具体怎么回事呢?下面咱们就详细聊一聊。
1966年12月23日,溥仪因患尿毒症,住进了北京人民医院,1967年到首都医院进行中西医会诊,病情最严重时,得到名中医蒲辅周的医治,但尿毒症在今天都是难以康复的疑难杂症,最终救治无效,于1967年10月17日凌晨2时30分去世。
出于对满族生活习惯的尊重,相关领导曾询问溥仪的亲人,是否需要修建一座陵墓?爱新觉罗的族人们聚集在一起讨论了这个问题,决定不修陵墓,而是暂时将骨灰寄存在八宝山人民骨灰堂,将来再安葬。
1980年5月29日,溥仪去世13年之后,相关部门为溥仪举行了追悼会。
溥仪的弟弟溥杰当时还在世,追悼会结束之后,由他捧着溥仪的遗像,溥仪的遗孀李淑贤端着骨灰盒,将其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第一室副舍中。
这一放,又是15年。
1995年1月26日,去世28年之久,一直没有被正式下葬的溥仪“入住”位于清西陵崇陵(光绪陵)附近的华龙皇家陵园。而这件事情,是由李淑贤主办的。
李淑贤是溥仪的第五任妻子,曾经结过两次婚。溥仪之前虽有过皇后、妃嫔、贵人,却没有过正常的家庭生活。和李淑贤在一起后,才知道寻常人家的夫妻是怎么过日子的,这让他感到很新奇也很幸福。
可以说正是有了李淑贤,溥仪的晚年才过得那么安然。
溥仪对李淑贤挺好,某次北京下大暴雨,溥仪先下班回家,担心李淑贤被雨淋,赶紧带上伞去接,在公交车站等了许久没接到,怕两人走岔了,又往回赶,路上看到个没上盖的水道口,忽然担心李淑贤路过这里不小心踩进去,呆呆地站在那里守了好一会儿。
倘若婉容、文绣等人知道溥仪也会做这种事,大概下巴都得惊掉。要知道,溥仪在她们面前可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还是不好女色那种,冷落居多,甜蜜很少。
但溥仪喜欢李淑贤,李淑贤却有点后悔嫁给溥仪,还曾想过离婚,原因是婚姻有名无实。不过后来在溥仪的努力下,李淑贤被感动了,一直留在他身边。
溥仪患病后,生活上无法自理,走路困难,洗脸也费劲,洗澡更得李淑贤帮忙。还不断地吃药、看病,几乎天天奔医院。
这些事儿可能让李淑贤压力很大,据李淑贤的朋友回忆“李淑贤没事就到我家去串门,大部分是发牢骚。原来她不太讲过去的婚姻历史,如今倒翻来覆去地讲她的一嫁、二嫁、三嫁的故事。一边说一边哭,哭她今后怎么办?哭她的命苦。在李淑贤和我的谈话中,她挺后悔嫁了溥仪,说连一天福也没享过。”
这大概是李淑贤的心声,她对溥仪是有怨的。这也正常,两人只在一起生活了5年,以前也没啥感情基础,要说情深似海不太可能。
说回华龙皇家陵园,虽然名字中有个“皇”字,却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皇陵。咱们通常所说的皇陵,一般是皇帝本人修建的,私家性质。
古人事死如事生,对身后之事看得很重,皇帝尤其如此,为了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享受尊荣,继位之后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自己修建豪华奢侈的陵墓。这是一项很大的工程,有的要修几十年,有些皇帝驾崩时陵墓都没修好,只能赶工。
溥仪虽是末代皇帝,早早就被逼退位了,但在紫禁城里,他依然是君主,身边围绕着忠于满清的遗老遗少,也是股小小的势力,被称为“逊清小朝廷”。
因而溥仪懂事后,也打算按照惯例给自己修陵墓,还派出人手四处勘察,好不容易找到一块风水宝地,却因预算太高没有开工,之后溥仪被赶出紫禁城,四处奔波,就再也没精力去考虑这件事情了。
据说溥仪的心愿是葬入清西陵,和老祖宗们在一起,李淑贤貌似满足了他这个愿望。
为啥说是“貌似”呢?因为华龙皇家陵园虽离清西陵很近,却不是清廷修建的,而是个人经营的商业性公墓,看中了溥仪曾经的皇帝身份,认为他能带来绝佳的广告效应,才与李淑贤积极接触,说服了她。
换言之,溥仪是华龙皇家陵园的“代言人”,但不计较这些细节的话,会发现这是一件双赢的事儿,华龙皇家陵园打了广告,溥仪终于入土为安,呆在离祖先很近的地方。
【我是一粒沙,喜欢就关注我吧!】
失去荆州对蜀汉有什么影响?
“大意失荆州”,现比喻因疏忽大意而导致失败或造成损失。可用来劝诫他人不要“大意失荆州”;也可以用来为自己的失误作辩解,其本身是三国时期的一个典故。
不过,翻看当年历史,还是不得不说一句“悲哉!关公!”因为“大意失荆州”未必真的全是关羽的错。
下面就这道问答先分析一下“大意失荆州”。
第一种说法,也是最原始,最深入人心的说法是讲,由于关羽的骄傲轻敌,没有做好荆州东线对于孙吴的布防,就贸然进攻北面的曹仁,导致首尾不能相顾,丢掉了荆州。这就是现在成语中讲到的大意失荆州的来历。
还有一种说法是近代流行起来的,讲因为关羽和刘备的政治路线发生了重大的偏差,刘备为称王,而关羽为兴汉,故而关羽没有听从刘备的整体安排,而自作主张的去伐魏。关羽对于刘备与荀彧对于曹操的关系是相类似的,所以刘备这次是没有派兵增援关羽,导致关羽丢了荆州,败走麦城而亡。也就是刘备借曹操和孙权之手杀了关羽。
第三种说法,是讲诸葛亮为了排除异己,没有重新安排荆州的布防。而调动荆州部队攻打曹仁的命令是由诸葛亮下达的,关羽只是在执行大本营的命令,而命令本身是存在缺陷的,或者说是故意的,那就是没有后续的布防和接应。目的还是为了除掉关羽。
对于以上三种说法我认为都存在一定的逻辑缺陷,最核心的一个疑点是:荆州作为魏、蜀、吴三国交汇的核心战略要点,必然是被作为首要的攻防要塞,不管是刘备、诸葛亮还是关羽本人,都不会拿如此重要的战略要地当儿戏。要除掉关羽,可以换防其他将领,削其兵权再调回成都。关羽要北伐,难道仅凭一己之力就能办到吗,关羽可是熟读春秋的大将军,这点常识还是具备的。
我们先来看看当时的荆襄九郡的一个战略分布情况:东汉荆州原下辖七郡:南阳郡、南郡、江夏郡、零陵郡、桂阳郡、武陵郡、长沙郡。赤壁大战后,刘备趁机占领了南部的长沙、零陵、桂阳、武陵四个郡外加江夏一部;曹操拿到了北部的南阳,从南阳中分出襄阳和南乡两个新郡,外加江夏一部;孙权占领南郡外加江夏一部。
刘备借荆州的说法,是来源于南郡。孙权出让南郡给刘备,让刘备布防在南郡,直接跟曹操的襄阳防区接壤,孙权的部队作为二线防御。而刘备占领西川后,为了让孙权牵制曹操的东线,而自己专心对抗曹操在汉中的西线部队,刘备将桂阳、长沙和所占江夏一部三个靠近东线孙权的郡归还给了孙权,而把贴近西川的武陵、零陵、南郡三处保留。
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战略信号,就是刘备已将战略进攻的重心转向了汉中,所以集结了张飞、魏延、黄忠等大将和主要兵力在汉中一线,而刘备已经没有多余的兵力能够同时在东线对曹宣战,守住南郡、武陵和零陵三郡是关羽接到的明确任务,而且关羽清楚的知道,自己是没有后援部队的。一旦遭受到曹魏和东吴来自北面和东面的进攻,自己的守备兵力是不足以同时作战的。
这里需要多说一句,刘备帐下不是还有马超和赵云两位大将吗?随便派一个来协助关羽不是就可以了吗?赵云的问题在于其非武将的属性,而且本身还具有很大争议(刘备从来就没重用过赵云)。而马超属于新降,况且其旧部庞德又降曹,刘备对于马超是没有太多的信任感的。而其他就真的再也找不到能够像曹操手下张辽一样能够独当一面的大将了,不得不说这是刘备集团的一大短板。
还有一个误区,大家认为是关羽主动发起的对于曹仁的战争,而实际上则是曹仁奉曹操命令,作为征南将军前来讨伐关羽。关羽有两种选择,一是放弃外围防线固守南郡,等待刘备的支援;二是主动出击争取一举击溃曹仁的大军。为什么没有选择固守而主动出击了呢?因为关羽知道自身攻强于守,而且自身的性格也不是那种固守待援的,所以选择了以攻为守。但是关羽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守卫南郡等三地,而非要固执的北伐。
后来发生的水淹七军擒于禁斩庞德,困曹仁于樊城,已经几乎达成了关羽的目标。而此时张辽、徐晃第二批援军的到来,使得双方军事力量的对比发生了逆转,关羽已经无法取得正面反击的胜利,而吕蒙又趁机偷袭了武陵、零陵和南郡,所以关羽败退麦城。从惨烈的麦城突围战,关羽突破至距离益州不超过20公里的临沮的时候,遭遇到了东吴潘璋部将马忠的埋伏,而被擒杀。
关羽失掉荆州,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刘备的战略重心转移至汉中,造成兵力分布的失衡,关羽守备兵力明显不足,即便关羽固守南郡,结局还是一样。
2.关羽的性格,刘备和诸葛亮是清楚的,所以东联东吴的具体实施,应该由西川大本营来完成,而不是关羽本人。
3.当刘备击溃曹操,拿下汉中之时,应该迅速的做出决策,要么一鼓作气从汉中继续进攻长安,牵制住曹操兵力,防止曹操发动东线战事威胁荆州;要么就调动西川东线与荆州接壤的的兵力去增援关羽,因为谁都知道以曹操睚眦必报的性格,是不会对丢掉汉中失去夏侯渊这样的事情无所动作的,而能够想到的报复方案,只能是荆州的关羽。
4.关羽唯一做错的就是,当水淹于禁的七军之后,就要及时的回防南郡,保持双方力量对比的均衡。
5.如果更加高明的做法是将南郡归还给孙权,关羽军队退防零陵和武陵两地,由吕蒙充当一线防御。
6.孙权在背后偷袭关羽的做法,还是比较被诟病的,因为小小的三郡,所换来的是孙刘联盟的解体,得眼前小利而忘记发展关键方向的失误。不过对于荆州这块要地来讲,拿在别人手里就是相当于在自己家门口埋了颗定时炸弹,孙权也需要一段地理缓冲区,而且还能遏制住刘备的发展,拿了荆州至少能让自己稳稳坐在老二的位置上,进可攻退可守,对于江东基业极为有利。
分析完关羽的“大意失荆州”,接下来再说说失去荆州对蜀汉有什么影响。
要说明这个问题,那就先从隆中对(草庐对)说起。这个是诸葛亮提出来的属于战略层面的思想,也同时是在后世被封神的重要依据。具体如何,我就不引用了,大家随随便便都能查到。
其实当时曹魏孙每个阵营里面都有一个战略性对论,一个是毛玠提出来的,一个是鲁肃提出来的,还有一个就是大家熟识的诸葛亮版,每个人对于长处,短处都有切实分析,可以说三个都是高手。
但是作为大家都熟识,并为后世推崇的诸葛亮版隆中对,其实在后世评价并不是很高。比如《权书·项籍》涉及苏洵对草庐对的看法。苏洵认为,诸葛亮只以关羽守荆州而以主力到西蜀建立根据地,很难实现两头兼顾的目的。孔明以为有高山险隘相阻,就可以免于灭亡,而实际上西蜀之险,守不可出,出不可继,保证安然偏于一隅都很困难,以此为根据地图取中原就更不可能了。苏洵还形象地举了一个例子:要成为富人,必须占据四通五达之都,收取天下之利。而赚到一点小利,就藏在家里,天天守着,是求不失,不是求富,要是来了大盗,又怎么知道真的不会失去呢?共和国的缔造者毛泽东赞同苏洵的这一观点,并批注道,其始误于隆中对(原话引用),千里之遥而二分兵力。其终则关羽、刘备、诸葛三分兵力,安得不败?不过,毛泽东也曾高度赞扬联孙抗曹的策论,因为跟当时情形极为相似,所以草庐对应该属于五五开。
这里需要再次强调一点,“大意失荆州”的荆州并不是现在湖北下辖的一个地级市,它在汉代为属十三州之一,包含着南阳郡、南郡、江夏郡、桂阳郡、武陵郡、零陵郡、长沙国等,可以说极其重要。用隆中对里的原话就是‘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事实上荆州从来就没有完全落到过刘备手中,在经过赤壁之战以后荆州一分为三,北部四郡归了曹操,东部三郡归孙权,西部三郡属刘备。
虽然荆州还有大部分在曹操手中,但是还基本算是符合诸葛亮的战略思想的——稳住荆州以后再去占下益州。这样如果要出兵的话,那么就能双管齐下,一条路去威胁洛阳,另一条路就直逼长安,而且主动权在蜀汉军手里,怎么佯攻,怎么主攻,可是说完全可以看诸葛亮的心情了。这种打法对于曹操来讲是非常难受的,因为一个涉及到国都许昌,另一个目标长安属于旧都,从政治意义上来讲都不容有失;从战略意义上来讲,两支兵就像两把尖刀狠狠地插进中原腹地,假如稳定好局势,必将连成一气,到时战线就直接推到曹操的鼻子底下了,如果东吴再混进来的话,最后极有可能再打一遍“官渡之战”,但这次能不能胜还真就不好说了。出于这些考虑,关羽水淹七军之后曹操才会想着要迁都,就是再给做出一块战略纵深出来。
但荆州丢了。对于蜀汉,或者干脆就是对于诸葛亮来说失去的不单单是一条进攻线路,更重要的是人口跟兵源。大家都知道在魏蜀吴中,魏的人口最多,所以兵源也多,而蜀汉人口最少,兵源相对来讲也单薄。根据《三国志》等史料的记载,关羽在发动针对曹魏的襄樊之战时,大约带了3万精兵。那么有理由推测,关羽至少会在荆州留下1万兵马来防御东吴。由此,对于镇守荆州的关羽来说,大约共有4万—5万兵马。而这个时候属于蜀汉的巅峰期,刘备在益州大约还有个10万兵马,这样总共是15万左右。但关羽败仗,直接荆州的5万兵就算是没了;夷陵之战刘备又填了大约5万兵进去,一来二去,留给诸葛亮的满打满算也就5-6万兵,可以说镇守益州各部都捉襟见肘,根本不可能再做大运动。
所以,从刘备白帝城死后,一直到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间整整过了5年(223年-228年)。这五年中诸葛亮平定云南,除了稳定大后方以外,也不无寻找兵源,充斥兵源之意。终于,诸葛亮在第一次北伐里面诸葛亮大约凑够了6万人(6万人指的是能打仗的,后勤运送人员未与计算,都算进去大概是10万人)。
不论蜀汉军能不能从东吴镇守的荆州借到道,就说区区6万人根本就不足以支撑兵分两路。
所以,按照现在的研究表明,诸葛亮在做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已经偏离了隆中对里面的战略思想,他的进攻路线不再是剑指长安,而是改到了凉州,或者再顺手打下雍州西部。
可以说诸葛亮发动第一次北伐的时机掌握的非常好,甚至有可能要超过预期值。其实北伐的战略目的还是要从蜀地出来,这样才能有更好的发展空间。不然等让魏军整个截住出口,蜀汉就只能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上发展,用不了多久也会消亡。但是由于街亭的失利,让这次北伐彻底无法进行下去。不过,从战略来讲,凉州那边被裹挟来了几十万人还是不错的。可是从人才角度来说,蜀汉第一次北伐直接,间接损失中层将令高达11人,而得到的不过就是一个姜维,其中得失实在是不好说了。
在现在看来,第一次北伐是诸葛亮最接近成功的一次,再后面的四次有的甚至都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对战,至于第五次北伐失败因素较多,但出武功还是出渭南,可以说也是受到关羽失荆州的影响。
所以失去了荆州,蜀汉就缺少了一个堂堂正正的出兵之地,还少了几十万人口,更把自己变成了“瓮中之鳖”,使得在人才凋零的情况下不得不一次次北伐,从而消耗掉大部分兵力。
雅贼文抄,迟来的回答,纯属心中的偏好。
每年的六月份到九月份到哪里旅游可以实现清凉避暑之旅?
6-9月想避暑旅行的话有几个地方可以去,北国冰城哈尔滨,彩云之南的春城昆明,苏杭腹地莫干山,蓬莱阁仙境之城烟台,藏域牧场红原若尔盖大草原,清凉夏日悠游自在逍遥快活就选以上避暑胜地。
我是小帅七爷,爱旅行·爱分享,爱亲近大自然,关注我,跟随镜头发现自在生活,通过文字丈量大好河山。
天鹅项下的明珠要说避暑胜地,首屈一指的应该就是黑龙江哈尔滨了,这里的春天丁香花的香气会弥漫整个城市,夏天「哈尔滨之夏音乐会」「啤酒节」「镜泊湖」「扎龙丹顶鹤自然保护区」「五大连池」「二龙山」等等都是小众清新的旅行地,落地机场在行李提取的地方就可以看到“欢迎来哈尔滨避暑”的宣传标语,北国之夏绚烂多资,最热的时间是7月份,平均气温为18.1℃至22.8℃。
彩云之南的传说昆明作为云南的省会城市,这里以四季如春被称为春城,典型的高原气候,年温差不大,日温差明显,所以即便是在夏季,也是早晚体感凉,中午有太阳出来的时候才会有点热。一般夏季的平均温度都在26°C以下的。到了昆明滇池要去看看,石林要去走走,汽锅鸡、鸡枞菌和思茅菜也都要尝尝。这里是一个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
苏杭腹地的精华“莫干好,大雾常弥天。时晴时雨浑难定,迷失楼台咫尺间,夜来喜睡酣”—— 陈毅
莫干山是老上海文化发展沿革的一部分,整个山上的温度较杭州和上海都会低3-5°C的,所以这里的苏杭人夏日避暑的胜地,莫干山上有很多老式的别墅,最早的是在1896年修建的。而且每栋别墅都有属于它自己的故事,在256栋形态各异的别墅里,最有名的是英国人梅腾所修建的裸心堡。身居山顶矩形结构的裸心堡四面环山,可以坐在院子里听鸟鸣,品茗茶,嗅花香,叹山色,惬意而舒适。
北方的大海情怀南方的海跟北方的海是不一样的,南方的大海让人感觉是温柔也更多情,海风和沙滩都是细细软软的,而北方的海则让人有种清冷刚直的体会,夏季风大吹起鬓边的碎发都是群魔乱舞的模样。冬天空气里含着清冷的咸涩味道。夏季避暑到蓬莱仙境之城烟台来,北方人比南方人更喜欢海,所以山东烟台、辽宁大连和河北秦皇岛,海南三亚都是旅行必去的地方。烟台夏季平均气温在18°C-26°C之间。
策马红原若尔盖四川可能是我国旅游资源最丰富的一个省份了,无论春夏秋冬都有数以万计的中外游客抱着对川蜀大地的探求与向往来到这里,因为有被称为四大火炉之一的重庆在同一个纬度上,所以谈起避暑地似乎没有四川什么事儿,但是就在这里藏着一片草原,夏季平均气温一般在25°C左右,夜晚在草原上看星星都还要穿外套的。炎热的夏天到公园若尔盖来避暑,策马奔腾,享受天然的冷气和绝美的草原风光。
其实6-9月份避暑胜地还有很多,比如承德避暑山庄,辽宁省的大连,西宁,宁夏的银川,河北秦皇岛市的北戴河,河南信阳市的鸡公山,江西九江市的庐山等等。下次有机会七爷再介绍这些地方给大家。
准备去哪儿旅游?
一年一度的高考也终于落下了帷幕,高考之后对于压抑了好久的高三考生来说,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无疑是最爽最舒服的放松解压方式。来一场毕业旅行,去看看这么多年没有时间去看的花花世界,提前去感受另外一个城市的生活节奏和气息,这无疑是极好的。但是,刚毕业的你们准备好去哪了吗?没有准备,没关系今天就为大家推荐最适合高考毕业狗旅游的地方。
1、当然是云南咯,去云南需要理由吗?去哪都不需要理由!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云南也是个旅游圣地,环境优美,更是一座又一座的古镇,带着浓郁的民族气息。西双版纳、大理古城、海舌公园、环洱海、沙溪古镇等等。还能体验到当地白族的民俗风情,饮上白族款待客人的三道茶。而不管到哪里,吃当然是重头戏咯,很多人想到云南脑子里第一印象就是云南过桥米线,云南鲜花饼等,但随着旅游事业的发展,当地也开了很多菜系的美食店,所以不妨也选择一下那些店铺吧,当然更是要尝尝独居云南特色的美食,各位小伙伴们,到了云南记得要学会砍价!很多人喜欢带点当地的特色小物件回去,但是往往都会被坑,所以出门旅游也要长个心眼。
2、天府之国——成都。在那座阴雨的小城里 我从未忘记你。成都,带不走的 只有你,和我在成都的街头走一走!有多少人是因为一首歌而爱上一座城,成都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变更,是“中国文化名城”,更是“中国最佳旅游城市”,有峨眉山、万年寺、金顶、宽窄巷子、太古里、九眼桥、锦里里、还有成都的大熊猫基地。而且说到吃更不得不去这座“美食之都”了,川菜的发源地,更是美食种类繁多,例如:老妈兔头、夫妻肺片、担担面、龙抄手、钟水饺、韩包子、三大炮、赖汤圆、军屯锅盔、九尺板鸭等。川菜以辣著称,也会让很多不喜欢吃辣的人犯难,但是也会有很多不辣的菜等着你去品尝。
3、高考过后,选择学校又是一大难题,不过小编也是建议去大城市,这样更能开拓眼界,所以也是向大家推荐一下上海。上海如今也是我国的一线城市,经济发展的十分迅速,更是与广东,北京合称北上广,也是无数人像留在那里打拼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地方。上海不仅经济发达,旅游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上海的东方明珠、田子坊、外滩。城隍庙、博物馆、迪士尼乐园、南京路步行街、野生动物园等等。上海也是购物天堂,许多国际上的一线品牌都可以在上海找到旗舰店,各种各样的购物商场更是数不胜数。说到吃,上海生煎包算是一绝,而位于黄河路的小杨生煎也推荐各位去品尝,除此之外上海的油墩子、草头圈子、排骨年糕、本帮红烧肉、各种各样的甜点美食更是极具上海特色。但是毕竟是一线城市,所以上海的消费也会很高,经济条件允许的朋友不妨去看看吧!
4、杭州,被誉为“人间天堂”,杭州的人文古迹也有很多,也是旅行的不二之选,杭州的西湖、灵隐寺、宋城景区、请河坊街、雷峰塔等等更是游玩圣地。杭州的茶文化也是极具特色的,和朋友一起坐着喝茶、吃点心、聊天,也是高考之后休息身心的一处圣地。杭州菜十分的精细,色香味俱全,乾隆鱼头、东坡肉、西湖醋鱼、叫化童子鸡、吴山烤鸡、杭州熏鱼等等更是杭州的特色菜。很多高考结束的学生也可以到浙江大学去看看,没准你也想留在那里。
5、青岛也是个旅游胜地,各色各样的海鲜也是数不胜数而且价格也会很便宜,所以去青岛来一顿海鲜大餐也是不错的选择。青岛的栈桥、崂山、八大关、海洋公园、黄岛金沙滩、青岛奥帆中心、五四广场等等更是风景优美。青岛独具特色的啤酒也是一绝,相信很多人也都喝过青岛啤酒,青岛还有专门的啤酒博物馆。青岛的贝雕工艺品也特别好看,也可以买点带回去当做纪念品。除此之外,各种各样的商业街也是给很多喜欢购物的朋友提供了很多的场所,所以去青岛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出门开拓自己的眼界,增长自己的见识,不能一味的读死书,高考过后的假期也是很长的,不妨出门去旅行,看看家门之外的世界,来上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也可以去各地看看当地的经济发展,也为以后的道路提前探探路,也可以到心仪的学校去看一看,别给青春留下遗憾!最后祝各位考试金榜题名,都能考上心仪的学校!
各位小伙伴们,你们还去过哪些好玩的城市,欢迎在留言区评论交流!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