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首个核电供暖项目即将启动,冬天集体供暖会不会是气候变暖的一个原因呢

诗佳网

东北首个核电供暖项目即将启动,冬天集体供暖会不会是气候变暖的一个原因呢?

气候变暖主要是由于地球自身所处环境的演变,以及二氧化碳的排放,集中供暖提升室内温度,会有热量逸散到外界,但对外界气温的提升十分有限,不过会排出温室气体。

集体供暖是较为寒冷地带的冬季的供暖措施,原理其实很简单,就是烧水或者烧蒸汽,通过加压设备输送到居民区,在室内通过暖气片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于是大量的热量散布在室内,使得室内的气温提升。集中供暖的好处是安全、环保,早期没有集中供暖的时候,人们可以在屋子里点柴火或者煤炭取暖,然而这有造成火灾和一氧化碳中毒的风险,而且污染源散在分布不利于控制。

东北首个核电供暖项目即将启动,冬天集体供暖会不会是气候变暖的一个原因呢

集中供暖则解决了这些问题,一个中等规模的城市,只需要几座大型的供暖厂区就可以实现集中供暖,因为量大产生的污染物量也大,因此可以设置环保设施,减少排放的粉尘和有害气体,且现代化的供暖设施安全可控,不需要几个人操作。我国的集中供暖范围大概以秦岭淮河为分界,以北在每年的11月15日前后,北方气温下降就开始集中供暖,少数气候较为恶劣的地区,比如新疆东北的某些地区,在每年的十月份就可能降温到0℃左右,因此供暖的时间会有所提前,而来年春季来临的也较为迟缓,所以供暖停止的时间也稍微延后。

南方主要以电暖器、空调等供暖,不过整体上南方的大部分地区冬季气温都比北方高不少,因此没有设置集中供暖的设施。因为室内外的气体有流通,所以供暖实施在提升室内温度的同时,也会对室外的温度产生微弱的影响,但是由于室外范围更大,气体流通的速度更加剧烈,因此集中供暖对室外温度的提升效果十分有限。而且集中供暖本身就是限定区域限定时间的,大多数地区供暖也就4个月左右,一年可是有12个月,剩下的8个月可没有供暖,所以集中供暖对气候整体的影响并不是很大。

其对气候的影响主要在于会排放温室气体,早些年曾经用煤炭作为供暖的能源,煤炭的好处是储量大,但是会代有硫、磷等杂质,燃烧后除了温室气体还会释放不少环境污染物,所以近些年我国在推行煤改气,用天然气作为集中供暖的能源,相对释放的环境污染物少了些,但是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并不见得少;有的是直接接入热电厂或者钢厂的热废水供热。然而还是前边说的,供暖有时间和区域的限定,一座城市的市政供暖要不了多少锅炉就能满足,所以温室气体排放的大户依然是工业等行业。

如今对于地球气候的变化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确实能截留地面辐射的长波红外线,造成地表的升温,而近200年来人类大量地应用化石能源释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虽然环境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二氧化碳浓度一定程度上的增加会使植物更加繁茂(浓度太高又会抑制植物生存),不过环境的调节能力还是没有赶上人类温室气体的释放,但这个因素恐怕也还不是主因,地球所处的星际环境也在变化。太阳这颗依靠内部核聚变释放的能量和引力的平衡而维持如今的大小,但是太阳也有11年为周期的活动规律,体积会稍有增大或者缩小,导致辐射的热量会有周期性的变化。

地球自身的活动也在向地球的大气中释放热量,火山喷发等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地球所处的引力环境也会影响地球的温度,月球、太阳对地球的引力会引发潮汐现象,使得地球物质相互摩擦,摩擦也会生热。总之,地球气候变化是多种因素引起的,集中供暖对环境的影响远远小于人类总体的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反倒是其次再其次的因素。

物联网在智能电网中的应用现状怎么样?

智能电网行业概况

智能电网建设涉及到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调度等各个环节。其核心就是上述所有流程的信息化、智能化。

根据长城证券资料,预测智能化改造投资重点主要是用电(25%-‐30%)配电(超过20%)变电(15%-‐20%)三项。

智能电网战略规划

产业链分支——发电

发电站的类型多样,针对传统电源,主要包括火电、水电、核电、燃气机组、智能化主要体现在电厂快速并网和电厂智能调度。

针对新能源,主要是风电、光伏并网的设备,储能设备。

产业链分支——智能输电

国家电网规划, 到2015年建成华北、华东、华中特高压电网,形成“三纵三横一环网”的特高压交流通道:

• 三纵是:锡盟—南京、张北—南昌、陕北—长沙

• 三横是:蒙西—潍坊、晋中—徐州、雅安—皖南

• 一环网: 淮南—南京—泰州—苏州—上海—浙北—皖南—淮南长三角双环网

部分关联企业介绍

产业链分支——智能输电

特高压直流工程方面,“十二五”期间,配合西南水电、西北华北煤电和风电基地开发,建设锦屏—江苏等11

回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建成青藏直流联网工程,满足西藏供电,实现西藏电网与西北主网联网。

到2020年建成以“三华”特高压同步电网为中心,东北特高压电网、西北750千伏电网为送端,联结各大煤电基

地、大水电基地、大核电基地、大可再生能源基地,各级电网协调发展的坚强智能电网。

部分关联企业介绍

产业链分支——配电

配电网设备多、分布范围广、网架结构复杂,一直是电网建设的薄弱环节,配电网的改造是当前电网建设的投资重点。

配电的关键部分有:高效节能配电变压器,复合电能质量控制器,分布式电源和微网控制、保护和接入,大容量、高可靠快速切换固态开关,配网储能等部分。

部分关联企业介绍

产业链分支——用电

用电环节是电网智能化投资最大的领域,主要包括:

智能电表、用电信息采集终端、采集主站。智能电表从最粗的实现远程抄表发展到监听电价、引导用电设备的智能化公作,实现用户与供电系统的双向互动;

电动汽车充电站、充电桩。电动汽车成为智能电网的一部分,成为一个广泛的发布式储能系统,为电网削峰填谷提供支持;

未来还将包括智能家居、智能家电等的应用。

部分关联企业介绍

投资动向分析

公开资本市场状态企业分布

东北电力大学核电专业好就业吗?

东北电力大学核电专业好就业

主要原因是核工业在我国正处于一个发展时期,现在该方面的专业人才较少,而开设此专业的高校和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不多,绝大多数毕业生生都能找到专业对口的工作。因此未来的就业形势应该是看好的。

核工程与核技术专业就业前景很不错 尤其是核电方向 最近因为疫情原因 国企都大规模扩招 核电厂今年招了很多学生 中核 广核 华能 一般一年10w税后。

中国三大内陆核电站?

中国的核电站有:大亚湾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海阳核电站、三门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等。

1、大亚湾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位于中国广东省深圳市大鹏新区大鹏半岛,离香港尖沙咀直线距离51公里,由广东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和香港核电投资有限公司合资建设与运营。

2、红沿河核电站:辽宁红沿河核电站位于辽宁省大连市瓦房店市红沿河镇,是国家“十一五”期间首个批准建设的核电项目,是中国首次一次同时装机4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标准化、规模化建设的核电项目,也是东北地区第一个核电站。

3、海阳核电站:海阳核电站位于海阳市核电产业区邵家庄村南200米处,地处三面环海的岬角东端,占地面积2 256亩。总投资过千亿元,规划建设6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并预留有扩建场地。

4、三门核电站:三门核电站总占地面积740万平方米,可分别安装6台125万千瓦核电机组(AP1000)。全面建成后,装机总容量将达到750万千瓦。

5、秦山核电站:秦山核电站是中国自行设计、建造和运营管理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地处浙江省嘉兴市海盐县。

东三省为何限电?

东北地区缘何会拉闸限电?26日,辽宁省工信厅召开全省电力保障工作会议指出,前8月,辽宁省全社会用电负荷创历史新高。7月以来,由于发电能力大幅下降,辽宁省电力短缺。

会议提到,9月23日至25日,由于风电骤减等原因,电力供应缺口进一步增加至严重级别,辽宁省启动3轮II级(负荷缺口10-20%)有序用电措施,个别时段在实施有序用电措施最大错避峰416.92万千瓦的情况下,电网仍存在供电缺口。

根据《电网调度管理条例》,东北电网调度部门依照有关预案,直接下达指令执行“电网事故拉闸限电”。拉闸限电不同于有序用电,是保电网安全的最终手段,用电影响范围扩大到居民和非实施有序用电措施企业。

在部分业内人士看来,“限电”风波中的煤炭价格问题值得关注。北京能研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技术总监焦敬平在接受中新经纬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东北地区出现大规模限电,除了风电骤减,煤价高、电厂发电意愿不高也是原因之一。

“煤价上涨已持续有一段时间,但最近供应预期还在收紧,包括9月份陕西地区的供应受限、10月份大秦线秋季检修,秦港库存预期下降等。其中,最大的问题还是长协(煤价),市场煤量少,供需错配,容易造成价格弹性偏大,再加上期货在持续放大市场情绪。”焦敬平分析称。

据了解,企业所购买的煤炭主要分为“长协煤”和“市场煤”两种。对发电供热用煤进行100%全面保障,就需要煤炭供需双方签订中长期购销合同,也就是购买“长协煤”。

“没有煤,买不到煤。”一位煤炭行业从业者对中新经纬透露,不仅仅是东北,南方的电厂也买不到。

上述从业者介绍,国内发电较依赖煤炭,核电和水电的占比较小,并且具有很强的区域性。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数据显示,截至今年1-8月,全国发电装机容量22.8亿千瓦,其中,火电12.8亿千瓦,占比达56.14%。

为何今年在非用电旺季会缺电?在他看来,一方面是近年环保的要求更高,煤炭产量受限;另一方面则是用电需求所致,往年的供需增速基本上是一致的,旺季消库,淡季补库,今年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供需错配压力较大。

该从业者认为,如果现在不限电,到冬季供热供电用煤旺季时,电煤供应缺口或许会持续扩大。

煤炭的价格今年也出现大幅上涨。据悉,和火电发电密切相关的动力煤价格也翻了一番。截至9月27日收盘,郑商所动煤指数上涨5.32%,报1241.48元/吨,创下近8年来新高,去年同期在600元/吨左右,仅最近一个月涨幅就达40%多。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63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