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着陆 软着陆,如果硬性规定房价在现有基础上减半?
房价硬性减半,依然高!能不能救活实体经济,它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光是房价的问题。
中国的房价现在是个敏感话题,只要一谈起房价,许多人高兴的手舞足蹈,挣了不少钱,家里不少房,美滋滋的受不了。要是房价下降,他跟谁急?
有的人刚毕业,大学生,有的家里面经济条件收入有限,房价就是一道门槛,是摆在自己通往幸福生活面前的一道门槛,摆在自己想改善居住条件面前的一道门槛,如此一来,恨不得房价腰斩再腰斩。
所以说关于房价到底高不高,有的时候真是个伪命题,有房的人巴不得房价更要往上找,没房的想买房的呢,巴不得房价明天就狂跌,像下暴雨下冰雹一样狂跌。
可事实上房价再要使劲上涨,几乎不可能。反过来希望房价腰斩,那几乎也没有多大可能性,起码短期内不太现实,难以实现。
所以一说起房价,目前的状况就是两个字:尴尬啊。
所以题主想提这个问题,肯定是希望房价大幅度下跌,或者说自身就想买房,或者希望为无房一族想改善居住条件一族代言的。
但是如果要把房价和实体经济挂钩似乎有点过于牵强和勉强,当然肯定是有关系的。
我国实体经济受到房地产的挤压,那是一个不争的事实,目前来说房地产挣钱快来钱快来钱多有段时间所有的行业利润率都非常低,就房地产一枝独秀挣的盆满钵满,所以中国的首富差不多有一半都来自于房地产行业,别看马云,马化腾,雷军等几个少数的创新一族,新经济一族挺发达,但那毕竟是在里面占的少数500强,富豪榜超过250都是房地产商。
国家的资源是有限的,房地产领域投入的多了必然在开工厂做产品,做实业方面就会受到挤压和影响,就像踏踏实实做一个机器,做一个蓝翔挖掘机,可是老婆跑到北上广买一套房,比公司一年的利润都要高,这在过去确确实实发生过。
如此没有地位的老公,被炒房后嚣张的老婆挤兑的问题,差不多成为许多实业一族的锥心之痛。
就这样你伤害了我,我离开了你。实业就这样,在我们的国家曾经如此辉煌,慢慢的开始渐行渐远,有的跑到越南去了,有的跑到菲律宾去了,还有的跑到印度去了,毕竟受影响是已经成了既成事实。
文心小结:
现如今要想通过把房价降一半,直接彻底解决实体经济发展疲软的问题,恐怕也是痴人说梦,毕竟不是一朝一夕的问题。
各位网友认为我国房价降一半就能够解放实体经济吗?
什么是软着陆?
就像一个气球吹得很大
软着陆就是:慢慢松口子 慢慢放气,
硬着陆就是:用针一下刺破!砰地一声 灰飞烟灭。
或者说跳伞 :
带降落伞大概就是软着陆了吧
不带降落伞 大概就是硬着陆了吧
当年苏联为什么没登月?
苏联没有完成的是载人登月,但在对月无人探索上,苏联当年已是炉火纯青。
苏联当然希望登月,但时运不济,尽管投入巨大呕心沥血,也发展出了强横的登月技术,却始终没能把人送上月面,这成了一个千古遗憾。
冷战时期,美苏之间在50年代就开始了“月球竞赛”,都想把人送到这颗离地球最近的星球上去。
苏联是第一个发射星际探测器的国家,他们早在1959年1月2日就将“月球1号”打到了月球5000千米处,而同期的美国“先驱者”则命运多舛,失败连连。
1959年9月12日,苏联再次成功发射“月球2号”,这个探测器成为人类首个降落在外星的人造物,也是第一个月球探测器。
不到一个月的时间,苏联又在1959年10月4日发射了“月球3号”,这颗探测器首次探索了月背,并扫描了70%面积的图像。
随后,苏联人将兴趣放到了金星探索上,他们在1961年连续发射了两颗金星探测器,一颗失败,一颗凑合算成功。
苏联对金星的兴趣相当浓厚,他们23年间发射了18个探测器,1970年甚至实现了探测器着陆金星,却也为此消耗了巨大的精力和金钱。
焦急的美国人此时已经将探月当成了与苏联竞争的主战场,他们在1961年8月,11月和62年1月、4月、10月发射了连续发射了5颗“徘徊者”系列月球探测器,全部以失败告终。
美国人1964年的时候终于憋不住了,设计了一个撞击月球的“徘徊者6号”,企图靠这颗遍布摄像头的自杀式探测器来获取月面高清图像,结果探测器砸了锅,图像一个也没传回来。
同年7月,美国发射了“徘徊者7号”,这次终于在撞月前传回了4308张照片。
苏联探月也闹了幺蛾子,在1963年又发射了“月球4号”,但可惜的是,这个“第二代月球无人探测器”没能登上月球,它因为轨道错误,与月球在8000千米处擦肩而过,成了地球卫星。
从1964年开始,苏联制造出了“Zood”系列探测器,这个系列中的Zond 1被用于探测金星,Zond 2被用于探测火星,1965年7月发射的Zond 3成功到达月球,拍摄了25张月背图片。
整个Zood系列在1976年结束,为了与美国人掰腕子,Zood4到Zood8统统都拿来探索月球了。
美国人在“徘徊者7”之后进步神速,1965年2月的徘徊者8号成功登陆月球,传回7137张无码高清图。紧接着,3月的徘徊者9号再次登月成功,发回5814张近距特写。
1965年5月,苏联发射了“月球5号”,再次准备登陆月球,但这颗被寄予厚望的着陆探测器再次失利,它坠毁了。
从这开始,是苏联一连串邪门的“连炸”,马斯克炸火箭跟苏联人炸探测器比起来,就是个小菜。
不甘心的苏联,马上在6月再次发射“月球6号”,可这次输得令人大跌眼镜——因为地面人员输错指令,月6与月球错过了近16万公里,飞到太阳轨道上去了。
10月,“月球7号”再次升空,载着苏联人的希望冲向月球……它又又又炸了,这次的原因是制动火箭的指令有误,制动关机太早,探测器在堪堪着陆的当口摔碎。
彻底上头的苏联人,用人浪冲锋的精神在1965年底“叕”发射了“月球8号”,它的下场与7号差不多,因点火发生延迟,制动不及时,一头闷在月球上。
你以为完了?别小看这帮老毛子,1966年1月31日,苏联再次发生“月球9号”,这次完美成功,不仅成为首个在月球上“软着陆”的探测器,还传回了高清近景和月球全景图照片。
仅仅1个多月后,苏联的“月球10号”进入绕月轨道,又是一个人类首次记录。
不过,美国人也不是吃素的,同年5月“观察者1号”成功在月球软着陆,工作得比苏联的还顺畅。
1966年8月,美国和苏联各自打出去一颗月球轨道探测器,都成功了。它们都有为载人登月做观测和实验的属性。
9月20日,美国的“观察者2号”顺利在月球软着陆,没成功。
苏联紧跟着在10月22日发射了“月球12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美国马上又来了发“月球轨道飞行器2号”,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于是,在1966年的最后时刻,苏联把“月球13号”也打上去了,它成功在月球上着陆,着实又争了口气。
可美国人已经憋出了更大的招,他们试图在1967年1月27日端出著名的“阿波罗1号”。
但是,演习中阿波罗1号的指令舱现场起火,烧死了3个宇航员,差点没把美国人郁闷死。
几天后,美国人收拾起心情,发射了“月球轨道飞行器3号”,继续搜集着月球的数据,为登月做准备。并且在4月份成功又来了次“观察者3号”的软着陆。
5月和8月,“月球轨道飞行器”的4号、5号也升空完成了任务,结束了这个系列。
苏联人在1968年再度上阵,4月7日一发“月球14号”进入绕月轨道。
9月15日,Zond 5终于发射升空,苏联人用这颗探测器完成了到达月球又返回地球的壮举,相当令人敬佩。
Zond 5的科研工作相当丰富,还携带了生物载荷,包括海龟、酒蝇、粉虫、带芽的蜘蛛草、小麦、松树和大麦种子、各种营养素中的小球藻,以及各种类型的溶原细菌。
这只海龟成功幸存,它的体重减轻了约10%。
同年11月10日,Zond 6升空,这也是颗绕月飞行器。
Zond 6基本上是Zond 5的翻版,飞行中它进行了3次轨道修正,显示出苏联强大的宇航能力。
与Zond 5不同的是,6的返回方式是跳跃式的,它以每秒11公里的速度进入地球,然后利用大气层跳跃并减速到7.6km\s,继而探测器“弹”出去,再次返回大气层,完成减速并在预定地点着陆。
后来苏联人承认了这是为载人登月做准备,Zond 4、5、6都旨在为载人飞船做研究。
这段时间,美国人一直都在憋“阿波罗”的大招,经历过1号的失败后,美国人从2-6号搞了数次无人发射。
然后,阿波罗的7、8、9号,又专门进行了载人的近地空间模拟实验,以及包括对接在内的各种空间模拟演练。
1968年12月21日,美国“阿波罗8”创造了载人绕月飞行的壮举,围着月球飞了20多个小时返回。
1969年5月17日,“阿波罗10”升空,两个宇航员坐着它绕月31周,还来到了距月面15.2公里的地方。
苏联人极为惊愕,但他们缺乏土星5号那样巨大的火箭,一时也急也没办法,只能在7月发射了一颗“月球15号”,这颗探测器当时已经具备了真正的科考功能。
几天以后,更让苏联人郁闷的事情发生了,1969年7月16日,“阿波罗11号”升空,美国人带着3名宇航员,成功让其中两人降落在月球之上,率先踏上了第一个足迹。
苏联人无语,只能再次发射一个“Zond 7”了事,为载人登月继续积攒经验。
11月14日,美国人的大招又来了,“阿波罗12号”成功登陆月球,同年他们实现了连续两次登月,跟假的一样。
后面苏联人估计在开会,基本没啥动作了,于是1970年4月“阿波罗13”也升空了。不过这次飞行有点不顺利,发生了危险的爆炸事故,美国宇航员们拼了老命才返回地球。
1970年9月,苏联的“月球16号”飞向月球并成功着陆,苏联人此时已经将月球探测器放得如喝水般简单了,而且这台探测器完成了自动土壤取样,为苏联带回了珍贵的月壤。
之后是10月Zond 8绕月飞行,以及11月的“月球17号”登月,苏联人在月球17上搭载了一台自动化的,装载了摄像机和核电池的月球车。
这台月球车在月球上工作了10个多月,完成了8000平方公里的探测,行程达10504米,取得了大量科考数据。苏联人似乎在向世界展示:我们不搞载人的作秀,只是脚踏实地地做研究。
1971年1月,美国人的“阿波罗14”登月成功。同年7月26日,“阿波罗15”再次成功,直到这时候美国人才开始老老实实的在月球上搞科研。
同年9月,苏联连续发射“月球18”和“月球19”,继续用无人的方式对月球探索。
1972年2月,苏联的“月球20”软着陆成功,然后又带回了一点月壤(只有30克)。
美国人在这一年里发射了“阿波罗16”和“阿波罗17”,同时他们也将载人月球车带上了月面,开始了所谓“月球漫步”的活动,然后铲走了100多公斤的月壤、月岩。
然后,整个“阿波罗计划”结束了,美国人烧了大笔的钱财,也获得了足够研究几十年的月球标本数据。
(当然,也有人说美国登月是假的,是为了面子和拖死老实的苏联人,这个我就不置评了。)
此时苏联的探月项目仍然在继续进行,“月球21”在1973年1月也顺利登月,也带上了第二辆核能探月车,苏联的成就虽然没有载人登月那么惊人,但科研效率并不差。
1974年5月,苏联第37颗月球探测器“月球22号”上天,它工作了521天。
第38颗“月球23”在11月28日发射,这是苏联第三代月球探测器,苏联为其设计了钻孔装置,使其具备了能采集深层样本的能力,但它没能成功着陆。
直到1976年8月,苏联的“月球”24号才降落地球,取得了170.1克样本。
就这样,双方的“月球竞赛”结束了,这场风波以后,美苏似乎同时对月球失去了兴趣。美国开始搞深空探测,苏联则开始发展空间站技术。一边弄出了土星探测和飞往太阳系边缘的旅行者壮举,一边整出了巨大的和平号空间站。
后世的解密者们认为,苏联在1970年代应该已经在进行登月舱技术的开发和着陆器的测试,但苏联始终无法建造出“土星五号”那样巨大的火箭。
登月竞赛是一场争先的竞赛,谁都明白,在那个年代,月球并没有太大的研究价值,也无法带来经济效益,登月梦想的前面其实就是政治。
所以,一旦一方赢了,另一方就会顿时兴味索然,犹如颁奖仪式过后的奥运会;再说了,美国人通过阿波罗计划取得的成果也实在巨大,差距大到让苏联人无限期地搁置了他们的计划。
如果他们想要超过美国人,那么就需要继续在登月这个无底洞上投入下去,直到也搬回100多公斤的石头,这显然是不现实也不明智的。
飞机下降率多少才算是软着陆?
飞机下降率0才算是软着陆.
“软着陆”是相对于“硬着陆”方式而言的。通常有两种意思,一种是物理意义上的着陆,特指航天器经专门减速装置减速后,以一定的速度安全着陆的着陆方式。另一种则是引申意义的着陆。特指金融等领域采取安全措施,以达到金融领域安全稳定的目的。
美国为何从不公布月球背部照片?
不知道题目想问的是月球背部遥测照片呢,还是在月球背面登陆的照片?
月球是有正面和背面的。
我们地球的卫星月球是一个近圆的球体,由于它自转一周的速度与围绕地球公转一周的速度几乎相同,所以我们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始终只是它的一面,有另一面接近82%的面积(也就是月球总表面积的41%)我们是看不到的。我们从地球上看不到的那一面通常称为“背面”。
(从月球背面的角度看地球)
有人说了,既然它始终有一面对着地球,我们应该只能看见月球表面的50%,为什么可以看见59%呢?这是因为月球在围绕地球运转的同时,它自己在不停地轨道上“晃动”,在天文学上称这种“晃动”叫天秤动。
天秤动,是因为月球围绕地球旋转并不是一个规则的圆,它是一个有近地点和远地点的椭圆,在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的过程中,因为速度上产生变化导致离心率变化进而导致它有一个经度上的来回晃动,也就是左右摇晃。同时月球的自转轴与它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平面不是垂直的,所以在运行一周的过程中,从地球上看它有一个上下的“摇晃”,这样我们从地球的角度就可以看到比一半更大些的月面了。
(月球天秤动演示图)
了解以上情况后,我们便可以明白为什么肉眼从地球上看到的月球几乎是一个模样了。除非发射一颗航天器去围绕月球飞行,否则人类永远不知道月球另一面会是什么样子。
其实月球背面与我们平时看到的差不多:它荒芜寂静,除了大大小小的环形山和陨石撞击坑之外再没有别的东西了。不同之处在于,月球面向地球的这一面有相当大面积的“月海”,说它是海,却是没有水,只不过撞击坑看起来相对少一些的平原。
月球上一共有22个被称为“月海”的玄武岩平原,我们能看到的这一面有19个,大约占了从地球上可见面积的一半。月球背面只有3个“月海”,其它全是高高低低坑坑洼洼的环形山和陨石坑。说到这里我们必须要感谢老天爷给了我们一个月亮,如果没有它在外围为我们“挡子弹”,地球上不知道要挨多少小行星和大陨石的撞击,如果没有月亮保驾,我们人类有没有机会生存都是个问题!
(绕月航天器拍摄的月球背面遥测照片,地形比正面要复杂多了)
美国人没有拍到月球背面月面的照片,那是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那一面登陆过。
我们知道,如果要在月球上登陆,航天器需要与地球建立起通信,这样地面才能够操控登陆过程,否则航天器会很容易撞击月球而坠毁,月球本身就是个巨大的电磁波屏蔽体,至少以美国几十年前的科技水平,他们是无法做到在没有地面指挥和测控的情况下自主着陆的。所以至今为止,我们看到美国人公开的“载人登月”照片,全都是在月球正面拍摄的。
(NASA发布的美国登月照片)
怎么才能拍到月球背面陆地的照片呢?这需要在月球背面登陆。
首先需要解决与地面通讯的问题,其次要有更先进的自主软着陆技术,因为那里的地形更加复杂,一不小心就会“翻船”。
我们“嫦娥四号”采用的办法是先向月球远端的引力平衡点(拉格朗日L2点)发射一颗中继通讯卫星“鹊桥号”,它会像一面镜子一样把月球背面的信号反射回来,这样再向那一面发射“嫦娥四号”,到时候地面就可以很方便地与它进行信号传递了。
(鹊桥与嫦娥四号着陆区的相对位置模拟图)
当明年年初“嫦娥四号”探测器和月球车着陆月球之后,我们便不难一睹月球背面的景色了。当然啦,我们再送嫦娥去登月,可不只是为了去拍几张照片。它的主要任务是对月球的地质情况和矿物成分进行分析、对月球浅层的结构进行探测、测量月球环境和中子辐射、利用那里“干净”的电磁环境来探测太空,还要验证中继卫星的测控技术等等,这些任务中的任何一项都比拍几张照片来得有价值。
(“嫦娥”们的任务)
有人说美国人不公布月球背面的照片是因为那儿有稀有的宝贝,有人说是因为那儿有外星人的基地。那都不是实情,如果真有外星人,如果他们能有本事到达月球建基地,就完全没必要舍近求远躲躲藏藏地不让地球人看见,毕竟地球上的资源比月球要丰富得多。事实上是因为美国人从来就没有到过那里。
想知道月球背面究竟是什么样子,还需要我们的嫦娥来揭密!
加油,我的祖国!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