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平发朋友圈说出差半年,国内新闻热点大事件摘抄

诗佳网

王亚平发朋友圈说出差半年,国内新闻热点大事件摘抄?

神舟十三号重回地球

4月16日9时56分,在太空遨游半年的神舟十三号飞船在东风着陆场平安降落,太空“出差”的3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重回地球怀抱。

王亚平发朋友圈说出差半年,国内新闻热点大事件摘抄

评论视角:

航天精神,薪火相传。从我国发射第一颗载人航天飞行器开始,至今已过19个年头,从神舟五号到神舟十三号的飞跃,却不仅仅在于这19春秋,随着航天员在太空中完成的任务越来越多,停留的时间越来越长,我国航天探索方面的技术也日渐发展,而这背后,是一代又一代,无数位航天人的坚守和信念。

中国三名航天员返回地球七个小时依然无法下地行走?

如果你知道三位航天员在太空经历了什么,他们返回地球后能坐在椅子上跟大家打招呼,就已经非常了不起了!

11月8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结束了首次出舱任务,耗时大约6.5小时,圆满完成了全部的既定任务,王亚平创造了我国女性航天员首次太空行走的记录,三位航天员在接下来的五个多月的太空任务中,还会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创造更多辉煌。

而另一方面,9月17号返回地球的神神舟十二号航天员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目前正在进行恢复疗养,身体状况良好。按照半年的恢复期来算的话,三位航天员至少要到明年三月份才能进行正常的工作、生活和日常训练。

相信很多朋友还记得神舟十二号返回舱返回时的情景,返回舱着陆后,开舱手冯毅迅速按照规定打开舱门,医护人员马上为三位航天员检查身体,确保身体状况良好之后,航天员在工作人员的协助下陆续出舱。

出舱之后,三位航天员就一直坐在特制的半躺式躺椅上,在着陆场场停留了一段时间后,分别搭载直升机飞往转机机场,接着由专机运送至我国航天员的基地北京航天城。

在整个将近7个多小时的转移过程中,三位航天员始终坐在椅子上,而且要工作人员抬着走,这究竟是为什么?难道他们自己无法站立吗?下面我们聊一聊这个问题。

三位航天员在轨生活三个月,身体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肌肉萎缩、骨骼流失和体液减少,返回地球后贸然行走很容易发生危险

空间站是在距离地面400公里处建造的大型太空实验室,主要是为科学研究提供长期失重的实验环境,失重是空间站最主要的环境特征。

在失重环境下,航天员可以毫不费力的移动重物,几百斤都可以轻易举起,但对于航天员来说这一点都不浪漫,因为长期处于失重环境下,他们的身体会发生很多变化。

首先是肌肉萎缩。

我们在地面上,身体的肌肉需要对抗重力而处于紧绷状态,尤其是腿部、脊椎处的肌肉,但在空间站失重环境下,航天员的肌肉组织处于松弛状态,如果执行长期太空任务,他们的肌肉势必会萎缩。

根据国际空间站的统计数据显示,航天员在太空中三个月,肌肉的损失量会达到20%~40%。所以在空间站内,都会配备相应的健身器材,航天员每天都要进行适当的锻炼,以防肌肉过多流失。

从空间站返回的三位航天员,他们的肌肉已经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萎缩,回到地球后一时无法适应重力环境,站立起来很容易摔倒,坐着才是最保险的。

其次是骨骼流失。

还是因为失重,神舟十二号航天员的骨骼,尤其是腿骨和脊椎骨,由于不需要对抗重力,缺乏像在地面那样的应力,新的骨骼就不再生长或者生长缓慢,这会导致他们的骨骼大量流失。

根据数据显示,航天员在空间站一个月时间骨骼的流失量,相当于一位老人在地面一年的流失量。而且这些流失的骨骼大部分被身体吸收了,他们患结石的也概率会更大。

当然了,航天员仍然可以通过锻炼的方式减少骨骼的流失,我国的航天食品也都是经过特殊配方的,增加了在空间站环境下所需的各种微量元素的补充,尽可能减少航天员骨骼流失的程度。

但是无论如何,航天员骨骼流失的情况都无法杜绝,所以他们返回地面后,突然面临地球重力的环境,如果贸然站立行走的话,很容易发生骨折的情况。

第三是体液减少

在地面上,人体的血液依靠心脏跳动输送至全身,尤其向脑部输送血液时,心脏肌的跳动力度对抗重力达到了“刚刚好”的状态。

而当航天员进入空间站失重环境之后,心脏跳动的力度还跟地面上一样大,但是没有了重力,血液向脑部距离的量就会增多。所以刚刚进入太空的航天员,一般会出现“太空脸”,他们的脸部会显得肿胀,头部也充血较多。

在执行长期太空任务的时候,航天员的身体为了适应失重环境,身体的体液会慢慢减少,心脏肌肉也会萎缩,“太空脸”会渐渐消失,此时的航天员会失去20%左右的血液。

当他们再次返回地面时,又重新回到了重力环境,由于血液量少,心脏跳动的力度减弱,就很容易发生贫血的情况,如果贸然站立行走,很可能会头晕甚至晕厥、休克。

所以说,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失重环境下生活了三个月之久,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已经发生了变化。当他们返回地面的时候,身体无法马上适应地面的重力环境,如果直接站立行走是很容易发生危险的,这是他们落地7个小时仍然无法行走的原因之一。

航天员在返回地球过程中,经历了各种严酷考验,身体状况虽然良好,但早已疲惫不堪

观看过直播的朋友都知道,神舟十二号返回要经历快速坠落、表面高温、减速超重、着陆撞击等过程,整个返回过程对航天员的身体挑战是非常严酷的。

返回舱返回前一天,三位航天员就开始做相关准备。返回舱返回时,先从393公里的高度开始下降,到了140公里高度时,推进舱和返回舱分离,返回舱要选好正确的再入姿势,7公里/秒的速度冲进地球大气层。

在距离地面100公里时,返回舱前段的隔热层与大气剧烈摩擦,使得隔热大顶的温度高达2000℃以上,此时返回舱会形成黑障,航天员与地面失去联系,直到40公里高度时才会恢复通讯。

在距离地面10公里时,返回舱降落伞会打开,在打开的瞬间航天员会感受到强烈的冲击感。速度继续下降,直到距离地面1米高的位置,返回舱的反推系统会自动点火,以减轻返回舱着陆时的冲击力。

在整个过程中,航天员经历了超重、撞击、失联等身体上和心理上的极端考验,当他们着陆时早已经精疲力尽。

一打开舱门,第一件事就是医护人员为航天员检查身体,确定没有受伤之后才陆续出舱。从航天员出舱后的短暂采访画面中,我们可以看到三位航天员显得比较疲惫,还有明显的黑眼圈。

所以说神舟十二号着陆之前,经历了生死时速的考验,出舱后选择坐卧位是对他们身体的最大保护,又何必要求他们站起来走路呢!

三位航天员返回地球后,会马上转入医学隔离状态,之后还要进行为期半年左右的恢复疗养

我们从直播画面中,只看到他们从出舱到抵达北京,一直坐在椅子上被抬着走,知道他们的身体需要一个适应地面重力的过程。事实上,三位航天员接下来还要进行三个阶段调整恢复,才能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和日常训练。

第一个阶段是医学隔,时间差不多两个礼拜,医学隔壁倒不是怕航天员把太空未知微生物带回地球,而是为了他们的健康考虑。在没有任何人打扰的情况下,航天员需要一段时间来适应地球重力环境。

医学隔离结束后就进入医学疗养期,为期二十天左右。在此期间,医护人员会针对航天员的具体情况,提供相应的医疗服务,航天员还要进行适当的体能训练。

最后是恢复疗养期,这个阶段的时间也是最长的,目的是让航天员恢复到执行太空任务之前的状态,也就是把萎缩的肌肉、流失的骨质等重新恢复过来。

根据央视网的消息,神舟十二号三位航天员,目前正在进行疗养恢复,身体状况良好。如果按照正常的调养时间,预计明年三月份会完全恢复正常,届时三位航天员会投入到这正常的生活、工作和日常训练当中。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在轨生活6个月,身体发生的变化会更大,他们返回地球时要面临的挑战也会更加严酷。

神舟十三号航天员翟志刚、叶光富和王亚平,已经在空间站执行任务二十多天了,完成了首次出舱的创举。

按照计划,神十三航天员的太空任务时间是六个月,这比神舟十二号在轨时间多一倍,航天员肌肉萎缩、骨骼流失以及体液减少等情况会更加严重,等他们返回地面的时候,恐怕更加站不起来。

尤其我国首位出舱行走的女性航天员王亚平,她要面临的挑战也会更大,王亚平的身体除了跟其他航天员发生一样的变化以外,还要面临生理期的问题。

当然了,神舟十三号6个月的太空任务,也是我国对空间站长期任务的一次验证。因为中国空间站建成之后,会进入长期有人照料状态,而且每组航天员的在轨时间都是六个月,神十三乘组的在轨生活将为以后的航天员提供宝贵的经验。

结语

我们这一代见证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的伟大奇迹,中国空间站代表着我国载人航天的最高技术,航天员为此付出了巨大的贡献。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在轨三个月,身体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回到地球后一时无法适应,没有办法刚刚着陆就站立行走。

关于这个问题就介绍到这里,读者朋友还有其他要补充的,欢迎在下方评论区写下你的看法!

2021天宫一号直播授课观后感?

2021太空授课观后感:

“飞天梦永不失重,科学梦张力无限。”8年前,“太空教师”王亚平为全国6000多万名学生太空授课时的寄语尚萦绕在耳畔,如今她又一次踏上了太空之旅,将成为中国首位进驻空间站的女航天员,以及中国首位出舱女航天员。寻声凝望,原本神秘遥远的深邃太空离我们越来越近,一个个美丽的“飞天梦”正成为现实。

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成功发射,此时距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成功返回不到一月时间。由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组成的新“太空出差三人组”搭乘载人飞船奔赴中国空间站。此次任务将实现与核心舱径向交会对接、由救援船转入正式任务船等多个“首次”,还将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开展更多的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搭载杨利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历时21小时23分钟成功返回地面,首次实现了中华民族的飞天梦。18年来,7次载人飞行,间隔期从以年计算到以月相隔,“出差”的频率更快、衔接更顺畅,准备更从容,展现着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能力;太空之旅从“一日游”到“季度游”,再到此次半年的“深度游”,“太空出差”的时间更长,步伐迈得更大更远更坚定,彰显着大国自信的豪情。

天舟十三号航天员是谁?

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三位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

2021年10月16日0点23分,搭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三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

2022年4月16日上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在东风着陆场预定区域成功着陆,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安全顺利出舱,身体状态良好,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三号返回直播主持人是谁?

由康辉主持。

4月16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披挂着红白色大伞,稳稳降落在东风着陆场,将“出差”太空半年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安全送回地面。

随着03号航天员叶光富顺利安全出舱,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三名航天员结束6个月的太空飞行,安全着陆。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0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