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undersc,非公版英伟达RTX?
昨晚又是一个令人兴奋的日子啊,除了华为Mate 20一门三剑客要发布以外,PC DIY同样也有大事情发生。NVIDIA上个月发布的RTX光线追踪显卡三剑客最后一位,RTX 2070已经在今晚的9点正式登场,除了看我们的RTX 2070 Founders Edition同步评测了解性能表现以外,你肯定想迫切了解更多关于非公版的RTX 2070信息。在这里,我们超能网也已经拿到了5张的RTX 2070显卡,还有一大波即将到达,大家还不也来挑一挑?
索泰 RTX2070 X-GAMING OC
影驰RTX 2070
耕升RTX 2070 炫光 OC
EVGA RTX 2070 Black
映众RTX 2070黑金至尊版
iGame RTX 2070 AD Special OC
iGame GeForce RTX 2070 Vulcan X OC
iGame RTX 2070 Ultra OC
Colorful RTX 2070 Gaming GT
想了解更多有关科技、数码、游戏、硬件等专业问答知识,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我们【超能网】头条号如何评价iGame?
如今越来越多的PC DIY硬件以RGB灯作为主要卖点,但很多时候ID设计不尽人意,灯光效果太过于廉价,这是真正的光污染。但有一部分精益求精的显卡厂商,在思考产品该如何设计时,就将这些设计元素纳入考虑范围,打造出超凡脱俗的新一代RTX显卡。今天我们评测的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就这么一款,拥有内敛型RGB灯光,兼具工作状态监测之用。同时全身升级的iGame Status Monitor 2.0监视屏,让其成为第一张拥有彩色LCD屏幕的显卡,而且提供自定义图片功能,贯彻“玩家定制”的宗旨。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属于旗舰级定位,无论是颜值、功能、性能均是一等一,下面就带大家认识一下卡皇的庐山真面目吧。
Vulcan系列显卡包装依然以是品牌代表人物伏尔甘作为主打,“Vulcan”符文也是首次亮相,RNG战队指定游戏装备贴纸,RNG这一次没赢得LOL S8冠军确实有点可惜了。
iGame的包装很奢华,也非常有仪式感,大信封里面装得是说明书、光盘、贴纸等东西,你猜下另一个黑色盒子里面是什么东西?
是的,依然是iGame显卡的传统,一副白手套,一把多功能瑞士军刀,还配有一组批头。
iGame Vulcan系列显卡是近些年来比较难得的精品显卡,它事无巨细、精益求精,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也不例外,脱胎于上一代Vulcan显卡,两者固然有继承关系,但后来者显然更加用心。
外观上更具侵略性,没错,这就是SWORIZER 2.0散热器,是不是没看到暴露的LED灯珠或者导光条?是的,它“隐藏”起来,最大程度提升显卡自身B格。
这一次的显卡背板,名堂可就厉害了,官方给它命名为“灵视背板”,只因为背板上的RGB灯条可根据显卡实时使用率反馈呈现色彩变化,了解显卡实时功耗百分比,三角形内包含了iGame品牌LOGO,能够以RGB流光形式发光。如果你只想要简单的RGB流光效果也是可以,效果非常棒,效果将会在下文展示。
SWORIZER又名施剑者,这个名字确实起得好,树立起起来确实就像一把等待出鞘的宝剑。
整张显卡扩大到2.5槽位,其实这也是蛮合理的,毕竟大多数人只用一张显卡,不存在厚度兼容性问题,更宽的散热鳍片可以传导更多热量,将GPU核心控制在一个比较低的温度上。
看看显卡的细节部分,显卡的导风罩表面覆盖有合金压铸片,上一代版本纹路还是喷绘上去的,新一代RTX显卡上所用浮雕工艺打造的纹理,凹凸不平,增强了质感。
此外在导风罩内部增加了三个温度传感器,能够感应显卡温度表现,自动调整风扇工作状态,iGame起了一个很有灵气的名字“嗅温精灵”。
反倒是扇叶的并没有多大的改动,锯型扇叶,三角形纹路就像是鲨鱼的牙齿,通过空气动力学计算,这些“牙齿”可以“吞吐”更多的风量、风压。
其实这款散热器还有一个比较明显的特点,就是借鉴了非常多的“鲨鱼”的元素,就连导风罩两侧都有这种仿鲨鱼鱼鳃的设计,特定角度下会反射出强光。
显卡尾部还隐藏有“iGame”的金属LOGO标,处处彰显细节的考量。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书评输出接口依然遵照公版方案,DisplayPort ×2、HDMI ×1、USB-C ×1。
PCI-E挡板上还有一个特殊按钮,那就是“一键超频”,在我们建议下,iGame采用了手感更好以及键程更短的机械开关,只要你按下开关,显卡自动进入频率高达1875MHz的超频模式(需要重启)。为了让大家不懵逼一键超频是否已经开启,iGame还细心地加入了指示灯,只要进入了超频状态就会有一圈蓝色灯亮起。
8+8 Pin外接供电没有毛病,最高能提供375W电力,完全足够RTX 2080非公版显卡挥霍了。
NVIDIA新一代SLI技术——NVLink,虽然是双通道版,但带宽还是要比原来高多了,就是NVLin桥贼贵,双卡效率也没有多大提升。
仔细的网友,可能在上述的样子就发现,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的屏幕似乎变长的?
少侠好眼力,这是新一代的iGame Status Monitor 2.0,屏幕不仅是加长了,而且并不是固定显示内容的屏幕,而是一块480×80像素的彩色LED屏幕,刷新率也可以达到60fps,配合上新一代iGame-ZoneⅡ软件,是真的可以在这块屏幕上为所欲为,上传GIF、图片都是完全没有问题的。iGame就是这样说的“一切维度都是你脚下的路”。
“双卡傍地走,安能辨我是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
拆解:
之前评测过iGame的显卡就知道,这一代RTX显卡基本上都使用与NVIDIA公版显卡一样的真空均热腔GPU散热底座,这是一种成本相当高昂的散热方案。
VRM供电部分也是显卡的发热大户,MosFET、电容、电感都有专门的散热金属片,保证电子元器件处于合适工作温度区间,延长显卡寿命。
iGame真的挺下本的,真空均热板面积非常大,满足RTX 2080 Ti显卡以及周围GDDR6显存散热都绰绰有余,由于真空均热腔内充冷凝液和热绒粉形成独立毛细结构,由于相变原理,导热速度远胜于普通铜底,配合上7根热管,将散热器的散热能力提升至极致水平。
iGame Vulcan显卡的PCB设计一样令人那么赏心悦目,整齐有序的电子元器件排列,合理的布局方式都是工程师迭代而来的。数一下这有多少相供电呢?是的10+2相豪华供电。
PCB背面也是一样的干净整洁。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使用的是TU104-400A核心,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超频版核心,显存依然来自美光D9WCW系列,14Gbps。
再来看看显卡的电子元器件用料,新一代Vulcan再度使用iGame超量镀银技术,加强玩家在显卡使用以及超频过程中的稳定性,10+2pin、自行研发I.P .P(iGame Pure Power)至纯供电电感、电容采用了美国KEMET的KO钽电容,MosFET则是来自安森美FDMF 3170 DrMos,最大通过电流70A。
PWM控制也是老朋友了,目前也只有这一款,PCB正反两面均有一颗uP9512P IC,独立八通道。
全家福:
iGame Zone II:
新版iGame Zone II UI更加清爽了,主界面就是显示显卡温度、频率、显存信息,右侧有风扇转速、显存使用率。
超频界面很简单,跟大家常用的MSI Afterburber差不多,意味着易用性上两者差不多。
如果你想查看显卡详细信息,没问题,iGame Zone II一样可以提供。
NVIDIA OC Scanner智能超频功能也被加入到新一版iGame Zone II中,智能超频时会有相关注意事项提示。
接下来就是体验第二代iGame Status Monitor的时候了,点击iGame Zone II软件右上方的LCD即可进入,你可以在这里选择显示内容,有风扇转速、显存占用、核心频率、温度、型号/日期/时间、GPU使用率、自定义图片可选。
自定义图片格式支持BMP、JPG,、PNG以及GIF格式,上传图片大小要低于2MB,分辨率最好为480×80。GIF效果最佳,因为可以动,对于图片比例不是6:1的,你可以选择普通、拉伸、自适应三种效果,但显卡上的LCD屏幕会显示效果不佳。上传前最好裁剪过,这里也建议iGame在官网提供一些可供使用的GIF素材给大家使用,这里我们找到一个星空、比卡超GIF。
上传图片进度显示
开启软件前会有提示
酷炫什么炸天的开机动画
自定义GIF1
自定义GIF2
自定义GIF3
显卡参数轮播
iGame Dynamic Light 极幻霓虹: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iGame全新的RGB控制软件—— iGame Dynamic Light极幻霓虹,它肩负其七彩虹旗下所有产品RGB光效同步任务,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是首款支持这款软件的显卡。可以模块化自定义不同区域RGB效果,流动、呼吸等多种RGB灯模式。
你甚至可以对显卡RGB灯流动方向、速度、亮度进行控制,反正就是帅呆了。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的正面RGB灯实在是非常内敛,都是藏于缝隙之间,亮度适中,不会太刺眼。
支持RGB流彩效果是新一代RTX显卡必修课程,效果非常棒。
背板的灯就张扬得多了,iGame也是考虑到大家平时安装显卡方式,会导致显卡背面露出机会较多,因此灯布置在这里是最为合适的,前面我们也讲过,LED灯条能够反映出显卡的工作负载情况。
测试平台:
老一套了,Intel Core i7-8700K处理器搭配技嘉Z370 AORUS Ultra Gaming 2.0主板,内存是双通道的技嘉AORUS DDR4 3200MHz 8GB×2,Intel 600p 512GB M.2 SSD,其余就按下不表了,看表格就清楚了。
我们再来看看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的一些硬指标,在默认频率里,它是以NVIDIA给出的RTX 2080标准频率运行的,也就是1515-1710MHz。
此时默认的TDP功耗为215W,上浮12%可到240W。
一旦你按下了“一键超频”按钮,它的工作频率就会提升至1875MHz的高频,TDP上限也会变成270W,可在上浮20%至324W水平,确实远超一般显卡。
按照惯例,我们都是采用3DMark作为显卡基准测试,分别为3DMark FireStrike、FireStrike Extreme、FireStrike Ultra、TimeSpy、TimeSpy Extreme,具体分数我们已经在下方的图表中展示出来,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游戏帧数表现,你可以点击这里传送至首发评测中,会给你更加完整的测试数据供参考使用。
由于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满载温度较低,GPU BOOST 4.0可发挥的余地就大多了,boost频率可以稳定在较高频率,即便是在默认频率下性能也已经与公版RTX 2080相差无几,一键超频以后,性能差距扩大,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确实可以给你更好的性能。
超频测试: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如此顶级的12相供电用料、真空均热板散热器、324W的超高的TDP上限,超频起来应该更加得心应手,毕竟GPU BOOST 4.0所制约的条件,在这张显卡上都更为宽裕,超频成绩可能会出现一个比较牛的情况。
经过1个多小时的调试,我们最终将这张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GPU频率+230MHz、显存+2000MHz完成最终的超频,这个时候最低boost频率已经达到了1940MHz,等效显存频率16Gbps。
最终3DMark FireStrike成绩就差临门一脚就进入3万分大关,不过基本上5项测试成绩显示,比起公版RTX 2080 Founders Edition性能提升10-13%之间,幅度已经非常夸张。
体验光影与AI的魅力:
《战地5》游戏测试——光线追踪
《战地5》作为首款支持NVIDIA RTX实时光线追踪技术的游戏,自然受到大家热烈关注,到底老黄吹嘘的RT Core能够发挥出什么样的实力,也是大家最想了解的。
从我们测试结果来看,《战地5》不开启光线追踪情况下显卡性能需求并不高,像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在4K分辨率下都能跑出71.5fps,1080P分辨率下更是可以达到162.4fps,配个G-SYNC HDR显示器玩耍简直爽得不行。
不过一旦开启光线追踪DXR以后,《战地5》对于显卡性能需求就像个无底黑洞,1080P分辨率下,DXR低就只剩下81.2fps,帧数降低一半,DXR中、DXR高都是57-59fps之间,DICE表示由于游戏尚有问题,只有DXR低特效下帧数表现才是正常的。
所以,如果你想要流畅玩耍拥有光线追踪特效的《战地5》,RTX 2080是要比RTX 2070更为合适。
《最终幻想15》游戏测试——DLSS
《最终幻想15》PC版经历了一场风波,NVIDIA的深度学习超级采样抗锯齿DLSS终于是加上了,大家可以享受到Tensor深度计算单元在游戏中的实际应用,不用超算集群也能享受到相同的画质,这个就是DLSS最大魅力。
只可惜DLSS只能运行在4K分辨率上,目前4K显示器普及依然有限,4k分辨率下游戏对于显卡性能也是水涨船高。
在《最终幻想15》benchmark中,4k分辨率下默认画质,开关DLSS对于最终分数影响也很大,打开DLSS后分数为6885分,评价为High;关闭DLSS以后分数为5374,评价为Fairly High。
温度测试:
温度测试过程中全程进行封箱处理,测试机箱为酷冷至尊的MasterCase H500M机箱,测试环境温度约为24℃。待机温度是进入系统后记录10分钟,满载温度则是3DMark Fire Strike压力测试记录10分钟。为了让大家能直观看到显卡的温度变化,特意用GPU-Z Log to file功能输出所有显卡数据,采集3分钟做出折线图展示给大家看。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的施剑者2.0散热器果然是一分钱一分货,真空均热板+热管+三风扇散热效果非常出众,待机情况下为46℃,这么高的原因是显卡风扇为停转状态,完全靠被动散热的;3DMark压力测试满载状态,一键超频模式下,温度最高也压制在67℃,比起公版还要凉爽个10℃,这可不容易。
功耗测试:
通过我们专用的显卡功耗测试仪器,可以分别精确地测量显卡PCI-E、外接电源接口瓦特数,显卡最大功耗在3DMark Fire Strike压力测试中获得,待机功耗则是在进入系统后记录1分钟取平均值。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待机功耗为17.9W;满载情况时功耗表现较为浮动,平均满载功耗为240W。
总结:
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通过重重测试考验,你只能承认它是目前非公版RTX 2080的佼佼者,一键超频后,性能飞涨,超频能力凶猛,更难得可贵就是在游戏中挥洒热汗的时候(高性能),让自己的“内芯”保持绝对的冷静(温度低),还潜行在光影之间(静音)。可以说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是集百家之大成的一张显卡。
容颜上,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显卡更是没得说,精致而细腻的做工,细节到位,进化之后的RGB灯以及灵视背板拥有出彩的流光效果,隐藏式的设计也使RGB灯不那么俗套,更显大气。
显卡顶上的第二代iGame Status Monitor开创了显卡采用彩色LCD屏幕先河,摆脱上一代显示内容受限缺点,显示图片可供大家自定义上传,你的脑洞有多大,它就能变出多少种花样,这让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成为最具特色RTX显卡。
想了解更多有关科技、数码、游戏、硬件等专业问答知识,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我们【超能网】头条号。如何评价索泰RTX?
NVIDIA的图灵显卡已经上市一个多月了,前期AIC厂商为了抢占市场用户,首批显卡大都是伪非公版显卡,真正的重头戏还在后头呢。目前各大AIC厂商均开始推出自己的高端非公版,无论造型视觉效果、性能都是一等一的上乘货。在玩家中拥有“堆料王”名号的索泰,正式上架了RTX 2080 玩家力量至尊 PGF OC12显卡,依然是一块超极限堆料的显卡,配备了6热管3风扇散热器、16+4相供电、boost频率1890MHz,全新的108颗1600万色三区域可控RGB信仰灯,这不就是集“性能”与“俊美”于一身的Dream Video Card?
索泰RTX 2080 玩家力量至尊 PGF OC12显卡(下面简称RTX 2080 PGF OC12)包装依然是“索泰黄”作为旗帜,包装正面居然没有显卡样子,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玩家力量PGF的LOGO,辨识度也挺高的。
作为一张高端旗舰卡,索泰也毫不吝啬,除了常规的说明、驱动软件光盘以外,还有可以供替换的显卡背板、双6Pin转8Pin ×2、显卡支架 ×1。显卡支架的意思很明显啦,“堆料王”显卡很重的,怕你们搞坏了主板PCI-E槽。
打开包装以后,大家会惊呼,这一代PGF显卡造型也太“肌肉型”了吧,凹凸不平的纹路,满满的线条感,甚至有点“变形金刚”或者远古图腾的味道。
PGF显卡秉承了优良用料习惯,导风罩本体采用金属压铸而成,手感细腻,质感满满的。虽然索泰说设计灵感来自于星舰,如此张狂的线条感彰显着显卡的霸气。
这个“星舰”散热器分量可真够大的,都快要变成三槽设计了,着实一个大块头。
显卡采用三风扇设计,左右两个与中间风扇可以分别独立控制转速,满足不同部分的散热需求。左右两个更是使用特定倾斜角度的鲨鱼盾鳞仿真扇页,11扇叶设计,大幅增加风压和风量。
三把风扇直径均为9cm,可在FireStorm中开启待机停转支持。
看看细节部分,凹凸不平纹路的纹路带给显卡一种“硬朗”的其实,还有乳白色导光罩嵌入其中,做工以及感觉都非常不错。
显卡正面顶部有“PGF”新设计LOGO,三个字母设计造型都很相近,非常萌,支持RGB独立光控。
顶部上也有“ZOTAC”的发光LOGO,也是支持RGB灯光控制的。
RTX 2080是支持NVLink技术,顶部预留了金手指插槽,不过并不起眼,用的人也非常少。
双8Pin供电接口能提高375W电力上限,对于RTX 2080的TU104核心来说也够用了。
视频输出接口上遵循了公版原则,DisplayPort ×3、HDMI ×1、USB-C ×1,非常方便,索泰还标出接口名称,装机小白都认得。
索泰这块背板可就厉害了,是目前唯一一张拥有RGB光效背板的RTX 2080显卡,主体为亚克力,帮助发散灯光,外嵌有金属材质背板提升质感。
拆解:
索泰RTX 2080 PGF OC12显卡的散热器真的不是吃素,用料也非常豪华,壮硕的身影,三风扇六热管设计,大面积铜底与下方热管直接焊接,导热能力很强。
铜底可以完整覆盖整个TU104核心,抛光精细度还欠缺了一点,显存也有专门的导热硅垫,将热量传递到热管、散热鳍片上。
右方的散热鳍片都是通过五根8mm热管快速传递热量,鳍片也加高0.4mm,增大散热面积,不易氧化,美观漂亮,这个“堆料”实在是太可怕了。
高强度合金压铸强化骨骼,覆盖供电模块中DrMos、电感,实现整体散热,减少啸叫,防止PCB 变形。
GPU核心为TU104-400A,为超频版核心,在台湾完成封装。显存依旧是美光的D9WCW系列,14Gbps,绝大部分都可以超频到16Gbps以上。
你以为“堆料王”只是12+4相供电这么“委屈”吗?其实不然,这16相就是完完全全就是只供核心用电需求。而显存的供电部分设计在显卡最左侧,一共是4相,加起来就是16+4相奢华供电。
除了AIO电感以外,全都配备了安森美DrMos FDMF 3170,最大通过电流高达70A。
控制器依然是熟悉的uP9512P ×2,独立八通道的PWM控制芯片,能够在待机状态下关断其中几个相位电路,降低待机功耗。
背板也拆卸下了,LED灯珠是焊接在环形PCB上。
显卡背面划算干净,有一抹红色非常特别。
那就是索泰的看家本来Power Boost芯片了,可以增强显卡的供电稳定性。
FireStorm软件体验:
在之前的索泰RTX 2070 X-GAMING OC显卡评测中,就体验过一把FireStorm软件,相较于上一版来说,全新的UI更具科幻感,直观明确,左侧能对两组风扇(图灵显卡公版方案中就是异步双风扇设计)进行单独转速控制,AI扫描功能也藏匿于此。右侧是高级选项则是超频选项,另一个就是“Z-ELVES”,主要是负责对显卡RGB灯进行控制。
监控界面可以详细了解显卡运作情况与状态。
硬件信息可以明确显卡型号、规格硬件、驱动版本信息。
灯光展示:
在介绍索泰RTX 2080 PGF OC12灯效之前,觉得有必要给大家回顾一下玩家力量至尊PGF显卡的发展历程。每一代PGF显卡都是秉承为玩家打造最强产品的理念,最奢华的用料、最强的频率、最独一无二灯效,都是PGF产品的一大特色。每一代都有夸张的外观造型配合前后灯光,从简单的发光效果、单色LED灯效,发展到双色LED灯效、双色切换,一直到今年第三代PGF显卡,才用上了1600万LED灯,预装十数种灯效,可以实现RGB流光效果。
在FireStorm软件中点击“Z-ELVES”按钮即可进入灯光控制界面,灯光控制区域分为正面、背面、LOGO三个部分,均可设置独立光效,也可以设置全局同步。软件预置了12种光效,其中比较有意思的是“亮度律动、充能、流彩、余晖、踏步”这几个,效果非常棒。索泰表示,随着FireStorm软件的升级,未来还会加入更多的灯光效果。
此外还增加了108盏LED灯珠的亮度控制,避免晚上过于强烈的光污染,而且灯光的速度也能自己控制,这个灯光简直可以玩一年啊。
来来来,我们先通过静态图片来欣赏一下索泰RTX 2080 PGF OC12显卡的RGB魅力吧。
你猜猜这照片是怎么拍的?不是PS效果哦
还是流彩效果比较出色,显卡所有的LED灯都被点亮了,波光粼粼的感觉,十分带感。灯光在纹理里流动的时候,甚至觉得显卡仿佛有了生命。
这块RGB背板也很厉害,就是比较厚,拆显卡的时候不太方便。
索泰的“ZOTAC”LOGO这次做的不错,发光效果明显、清晰,插到机箱里面,想不知道你用索泰的显卡是不可能的。
“PGF”新LOGO也是新设计,灯光与“ZOTAC”一同控制。
现在来看看索泰RTX 2080 PGF OC12显卡的动态灯光效果吧,各种模式都玩了遍,快要上瘾了!
测试平台:
基本上所有的RTX显卡评测都基于这一套测试平台,Intel Core i7-8700K处理器搭配技嘉Z370 AORUS Ultra Gaming 2.0,双通道的技嘉AORUS DDR4 3200MHz 8GB×2内存,Intel 600p 512GB M.2 SSD,游戏盘则是外挂一个希捷酷鱼2TB机械硬盘,其余机电产品可以参考一下列表。
还是看看索泰RTX 2080 PGF OC12这张显卡的具体参数吧,2944个CUDA单元,8GB GDDR6显存。
默认起步频率为1515MHz,boost频率达到了1890MHz,等效显存频率14Gbps,设定果然要比NVIDIA Founders Edition更高。
GPU Boost 4.0的频率提升受到温度、功耗约束,索泰方面解释,想要解锁巅峰性能两者缺一不可,空有超强供电能力,但是散热部分没做好,频率就不能稳定在高处,280W是风冷条件下超频的功耗极限,不过索泰RTX 2080 PGF OC12提供了10%功耗上浮,到307W,如果你能将温度控制在40℃以内,会有更好的性能表现。
如果你是超级发烧友,懂液氮超频,索泰可以提高给你一个XOC BIOS,解锁到370W功耗上限,接近双8Pin外接供电的极限。
按照惯例,我们都是采用3DMark作为显卡基准测试,分别为3DMark FireStrike、FireStrike Extreme、FireStrike Ultra、TimeSpy、TimeSpy Extreme,具体分数我们已经在下方的图表中展示出来,如果你想知道更多关于游戏帧数表现,你可以点击这里传送至首发评测中,会给你更加完整的测试数据供参考使用。
索泰RTX 2080 PGF OC12显卡基准成绩表现非常不错,能够领先原本频率就比较高的NVIDIA RTX 2080 Founders Edition,领先幅度从5-10%不等。玩家力量PGF果然就是性能的代名词。
超频测试:
NVIDIA OC Scanner目前已经推广到各家的超频软件中,索泰Firestorm中也同样集成了,名字还相当潮流——AI扫描。点击以后会提示你扫描需时5-10分钟,会自动扫描最佳频率,这个过程中索泰显卡风扇会全速运行,这个过程中你最好别动电脑,否则有可能影响到最终结果。
NVIDIA OC Scanner给出的超频频率只是个参考值,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方案,我们要探索显卡极限肯定是需要手动超频的,也可以OC Scanner给出的超频结果作为超频参考,我们也建议大家这么做。加上索泰RTX 2080 PGF OC12显卡TDP上限高达307W,超频难度应该会降低一点。
经过我们的不断测试,最终我们在核心频率+85MHz,GDDR6+900MHz下完成超频,显存超频幅度略低于预期,等效显存频率为15.8Gbps。
超频后性能还能继续提升,幅度在3.5-8.5%之间,性能提升客观,过程非常情况,没遇到什么大问题,TDP高就是好。
在GPU BOOST 4.0加持下,索泰RTX 2080 PGF OC12显卡极限频率比较高,超频状态下,最高到过2085MHz,但能长时间运行的频率在2055/2040MHz附近,延续时间非常长,所以你知道为什么这张显卡名字后面写着OC12了吗?就是OC了12个Step的意思。
温度测试:
这个大块头温度表现会怎么样?
虽然北方开始供暖了,也有大规模冷空气,可是身处大广州的我们依然可以穿短袖,室内温度在25℃附近。温度测试过程中全程进行封箱处理,测试机箱为酷冷至尊的MasterCase H500机箱。待机温度是进入系统后记录10分钟,满载温度则是3DMark Fire Strike压力测试记录10分钟。为了让大家能直观看到显卡的温度变化,特意用GPU-Z Log to file功能输出所有显卡数据,采集10分钟做出折线图展示给大家看。
待机状态下,索泰RTX 2080 PGF OC12显卡相当不错,只有33℃,而且此时其中两个风扇是停转的,还有一只以1400RPM运行,噪音基本不可闻;满载状态,别看最终76/77℃上下浮动,温度看似很高的样子,毕竟广州现在气温还是挺热的,封箱测试能有这个变现已经非常不错了,风扇噪音控制要比前一代更加优秀。
功耗测试:
通过我们专用的显卡功耗测试仪器,可以分别精确地测量显卡PCI-E、外接电源接口瓦特数,显卡最大功耗在3DMark Fire Strike压力测试中获得,待机功耗则是在进入系统后记录1分钟取平均值。
作为最强堆料王,索泰RTX 2080 PGF OC12显卡待机功耗也不算太高,平均待机功耗19.4W,平均满载240.5W,峰值功耗去到250W。看来索泰讲得没错,280W TDP在非超频状态下都跑不满,已经给大家预留了超频空间。
总结:图形时代的洪荒
索泰RTX 2080 PGF OC12显卡造型相当硬汉,满满的肌肉线条,确实第一眼觉得“哇塞,这块显卡好牛X啊”,相信你也感同身受。当你装上显卡点亮以后,你才能感受到新一代PGF显卡的真正魅力,简直就是“灯峰造极”!整张显卡被RGB灯带所覆盖,在流动的光彩下,甚至会觉得开启了一个远古宝藏,能量被缓缓注入,力量将被灌注,释放出图灵时代的洪荒巨兽。
既然是玩家力量的显卡,性能自然不能弱,超越NVIDIA Founders Edition显卡一个身位,而且307W TDP上限,可以让你有更大的超频空间,性能在默认状态下再提升8%也不是多大问题,发热、功耗问题,索泰RTX 2080 PGF OC12显卡都妥妥地解决了。
作为顶级非公版RTX 2080显卡,索泰RTX 2080 PGF OC12显卡售价为7299元,你可能觉得价格便高,相信对于高端玩家目标受众来说,这是一张看了就想买的显卡啊。
想了解更多有关科技、数码、游戏、硬件等专业问答知识,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我们【超能网】头条号。Vulcan?
随着图灵显卡的非公版逐渐占领市场,这段时间我们已经刊登过很多非公版精品显卡的评测,在本周的早些时候我们就重点介绍过设计很有特点的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今天要来评测的则是它的小兄弟:RTX 2070 Vulcan X OC。“Vulcan X OC”的后缀表明它是iGame RTX 2070系列当中最高端的旗舰产品,外观、设计跟细节部分都是瞄准精品而存在的。
新的RTX 2080 Vulcan X OC最特别之处除全新升级的动态流光溢彩灯效外,就是新的iGame Status Monitor 2.0监控显示屏,比较可惜的是虽然今天我们的RTX 2070在灯光部分没有妥协,但是显示屏依然还是初代的设计,并没有升级到可以自定义显示内容2.0版本。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的外包装风格依然如故,虚拟形象代表伏尔塔纳(Vultune)的海报依然占据大部分版面,还有新设计的“Vulcan”符文在右上角。
熟悉iGame系列高端显卡设计语言的玩家应该都有印象,它们典型设计风格是一种非常狰狞的、仿佛獠牙的野兽风格,充满力量感、侵略感的同时还很有金属质感,这一点依然延续到如今的RTX 2070 Vulcan X OC的身上,锐利到仿佛是金属切割一般的雕纹整流罩已经是相当有辨识度的造型,这种设计的可贵之处就在虽然看上去很粗旷,但是整体完全不会显得粗糙、廉价,而像是一件兵器。另外值得夸奖的是,在光污染肆虐的今天,七彩虹并不打算继续不加节制的灯光效果,而是将灯带隐藏在整流罩中部的下方,或许这就是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效果吧。
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显卡使用的是升级过的施剑者(Sworizer 2.0)散热器,大家注意看它的锯型扇叶,是不是很像鲨鱼的牙齿,其实设计成这样并非完全是基于美学的原因,这种“牙齿”一般的造型可以带来更好的风量、风压表现,而且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这款RTX 2070 Vulcan X OC是支持风扇待机停转的,在负载不高的时候给予用户最大的静音体验。另外七彩虹还在整流罩下方增加智能温度感应器,它能够实时探测到周遭温度变化并向用户的iGameZone软件反馈,七彩虹称之为“嗅温精灵”。
但其实不单单是棱线与造型,充满棱角的设计让显卡本身起伏明显,这样在厚度方面让显卡的兼容性并不是太好,已经是标准的2.5槽厚度,加上三风扇的设计以及较为大开大合的设计造型,有意的玩家需要考虑机箱的兼容性,紧凑的小机箱是呈不小它的。
在显卡的侧部能看到iGame Status Monitor监控显示屏,比较可惜它并非第二代全面升级的产品,缺乏自定义的功能,但是基本的功能都有,包括显示显卡的型号、频率、温度、风扇的转速、显存的占用情况,当然这些需要开启iGameZone软件才能启动。一旁的GeForce RTX Logo虽然很帅,但可惜并不会发光。
在侧部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一键加速按钮,这点是很重要的功能。默认状态是没有被按下去的,这时就是常规性能模式,而按下去后就是开启一键加速模式,频率会自动被超频,玩家按下后会亮起深蓝色,方便玩家知道“噢!这是超频状态”。玩家在开机、关机时候按下都无所谓,反正重启或者开机后会发现驱动被重置、分辨率降到很低,静置片刻待驱动响应后就就会发现频率已经被超上去。总之大家可以通过开启后对应的蓝光来分辨状态。
在输出接口方面没有意外,分别是DisplayPort 1.4*2、HDMI 2.0b*2、USB Typc-C(Virtual Link)。
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的背板同样不简单,这部分是较为重要的升级部分,主要是灯光的效果已经炫目很多,但依然是比较节制的,大家看到被三角形包围的iGame Logo,还有另一侧的横条,这是背面仅有的发光部分,但是玩家如果在官网下载iGame Dynamik Light软件就会发现那种动态流光溢彩的效果非常漂亮,整体来说灯光是流光溢彩而节制的。
我们再将显卡拆解来看看散热规模,首先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是没有加装金属散热框架的,将散热器与PCB分离后就能看到全貌,比较遗憾的是没有继续使用之前在iGame RTX 2080 Vulcan X OC身上使用的成本高昂的真空均热腔底座,虽然TU106核心本身的热量并不显著,但还是稍显遗憾。基本的规模包括五根八毫米热管,在底座上铺设有针对显存以及供电部分的散热膏。
再来看看PCB,GPU本身核心确认是超频版的TU106-400A-A1核心,GDDR6显存当然是来自美光的D9WCW系列,供电用料方面自然是没话说,PCB超量镀银处理跟I.P.P(iGame Pure Power)至纯供电iGame系列的标志,12相供电每相都有一颗来自安森美的FDMF 3170 DrMos,以及来自美国KEMET的KO系列钽电容,看上去相当舒适,PWM主控你肯定认识,没错还是uP9512p。
再来看看灯光部分的图赏
一键超频按钮
测试平台及其他阅前指南
这次测试的平台包括Intel Core i7-8700K处理器,主板同样是来自七彩虹的iGame Z370 Vulcan X,其他配件包括两条来自美商海盗船的复仇者内存,单条DDR4-8GB 3000MHz。软件部分使用的是最新的Windows 10 October 2018 Update,驱动使用的是最新的GeForce 417.01。值得注意的是,因为我们这次测试的七彩虹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显卡本身支持风扇停转,所以我们在测试散热的部分是没有通过其他第三方软件来干涉转速控制的,而是使用显卡本身的温控方案,即核心温度在超过58℃后开始启动风扇。另一方面,七彩虹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显卡本身的一键超频对于显卡的频率、散热有较为明显的影响,所以我们在测试中会单独对比两种模式。
根据GPU-Z软件的识别来看,两种模式所配置的核心频率、显存频率并没有明显的差别,基础频率都是1410MHz,显存频率都是1750MHz,这些跟普罗大众的RTX 2070显卡都在同一水准,主要差别是在Boost频率的幅度,默认的常规模式Boost频率是1620MHz,而开启一键超频后Boost频率则是1815MHz,另外功耗上限稍有不同,前者最多到114%,后者则可以达到120%。
另外常规的部分,我们的3DMark测试都是基于测试图形分(Graphics Score)的,不包括物理分、组合分。另外测试是在广州时间的11月28日下午进行的,室温大致在24℃,长短袖皆可,湿度50%,东北风二级,测试全程采用封箱测试,机箱是分型工艺品牌的Define R6 TG。
基准性能测试
基准性能部分我们通过3DMark来测试显卡的图形分,首先我们的七彩虹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默认是没有开启一键超频的常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性能是略低于公版的Founders Edition创始人显卡的,虽然幅度并不算大,差距最大的时候是3.4%,而开启一键超频、性能提升后,就能稍稍超过公版显卡,虽然幅度同样不大。
这种现象背后的主要原因当然是频率,我们来通过GPU-Z来截取测试FireStrike阶段的状态,大家可以明显看到,在开启一键超频模式后,显卡的频率有明显提升,相比常规模式的在1850MHz上下浮动,开启一键超频后可以在1920MHz-1935MHz之间浮动。而且不单单是提升而已,频率还会稳定很多,平直得就像没有心跳的心电图,这些对于性能都是很积极的表现。
散热性能测试
在前面的测试当中我们能够看到关闭或者开启一键超频能够在频率上有明显的影响,所以在散热测试部分我们依然是分开来测试,这里我们依然是使用3DMark压力测试来衡量散热性能,完整的测试在10分钟左右。它的图形压力非常大,就算你是上帝亲手开光的晶圆、PCB在它面前都会面临频率下滑、温度剧烈升高的现象。我们依然是封箱测试,测试机箱是来自地球另一端的品牌:分型工艺的Define R6 TG。
我们来看看测试结果,因为RTX 2070显卡本身使用的TU106核心的热量控制就比较好,所以很少会看到温度特别高的存在,我们的这款七彩虹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显卡的散热表现还不错,在显卡本身的默认的温控方案下,常规性能模式的最高温是65℃,而开启一键超频后最高温是68℃,差距并不算大,但是大家看到频率,开启一键超频后,频率不仅高出一截,而且异常的稳定,就像那种你懂的心电图,而常规的性能模式的频率则一直在波动,最低的时候甚至跌到1755MHz。
但是大家认真看转速,其实开启一键超频与否,带来的转速差异同样是明显的,虽然上升的幅度基本是一致的(第120秒开始基本可以认为是平行的),但是差距一直是300RPM左右,不过好消息是,在目前的RTX 20系列显卡当中噪音普遍都不明显,如果不是看数据的话是没发现有高达2200RPM,所以大家可以不用太在意,大多数时候都基本感受不到噪音。
显卡功耗测试
通过我们专用的显卡功耗测试仪器,可以分别精确地测量显卡PCI-E、外接电源接口瓦特数,显卡最大功耗在3DMark Fire Strike压力测试中获得,待机功耗则是在进入系统后记录2-3分钟的功耗情况,测试结果显示在待机的时候功耗情况大致是17W-19W,这点要比普通的RTX 2070功耗稍高,但是绝不算夸张,因为待机功耗超过20W的RTX 2070并非没有,而满载功耗部分,在开启一键超频后功耗在200W-215W之间浮动,这部分要稍高于Founders Edition创始人版显卡,后者的满载功耗基本是190W-195W之间浮动,可见开启一键超频后不仅仅峰值较高,浮动同样较为剧烈,而关闭一键超频模式后,满载功耗则极为平和,平均下来大致是183W。
超频测试与总结
超频部分,我最后可以将核心频率拉高180MHz、显存频率拉高300MHz,可以稳定跑完3DMark FireStrike测试,再往上就非常艰难,因为即使是核心超频185MHz都会自动跳出测试,这个水平的频率可以取得图形分24486,这相比默认性能模式的图形分相比,有提高8.5%的提高,但是相比开启一键超频后的成绩,提升就是区区4.85%,所以建议大家其实直接就开启一键超频就好,不用太麻烦。
现在这款iGame RTX 2070 Vulcan X OC显卡京东售价是4998元,这里面是有较大品牌溢价空间的,而回落到产品本身,这款显卡的素质还是很优秀而全面的,开启一键加速后能够稳稳超过公版的性能,散热性能虽然未必能超过其他顶尖非公版显卡,但是已经远远超过玩家需要担心的范畴,属于怎么用都不会过热的水准,噪音同样控制得很好,在游戏当中基本很难听到噪音,所以这基本上没有明显的短板的显卡,如果真要说缺点的话,应该说4998元的售价比较让人犹豫,如果有喜欢全面、均衡表现,对这张显卡感兴趣的玩家可以考虑趁打折优惠价入手,比如过年期间。
想了解更多有关科技、数码、游戏、硬件等专业问答知识,欢迎右上角点击关注我们【超能网】头条号。全球顶尖风险投资人Top?
编者按:放眼全球范围内,哪些风险投资人独具慧眼,总能成功押注初创企业潜力股,创造投资神话呢?《纽约时报》与 CB Insights 联合推出了全球顶尖风险投资人Top 20 榜单。小编每次买数据线或者耳机等配件,都是在叮咚省钱的微信公众号领券,然后在淘宝天猫下单。原价十几块钱的手机壳、数据线,领券后下单竟只要两三块钱。很多淘宝天猫的商品都可以领优惠券下单,经常逛淘宝天猫的朋友不妨关注一下。
该榜单对一系列因素进行了研究,其中包括社会关系、投资项目的退出情况(投资的初创企业被出售或者上市后投资人获得的回报)、投资的企业发展成为估值超过 10 亿美元的独角兽企业,等等。CB Insights 采集的数据时间跨度从 2009 年到今年 3 月份。
优秀风险投资人名单如下:
1. Bill Gurley
所属投资机构:Benchmark
成功退出的项目:美国订餐搜索引擎公司 GrubHub、网络订餐平台 OpenTable 和房地产信息查询网站 Zillow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Uber、购物网站公司 Stitch Fix 和美国最大的邻里社交 App Nextdoor
36氪精选文章:顶尖风险投资人 Bill Gurley 警告:现在投资独角兽太危险
2. Chris Sacca
所属投资机构:Lowercase Capital
成功退出的项目:Twilio 和 Twitter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移动支付服务供应商 Stripe 和 Uber
36氪精选文章:亿元级“超级天使” Chris Sacca 告诉你,如何把公司卖出一个好价钱
3. Jeff Jordan
所属投资机构:a16z
成功退出的项目:众筹网站 Tilt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Airbnb、 杂货生鲜配送商 Instacart、照片分享网站 Pinterest 和二手商品交易平台 OfferUp
36氪精选文章:a16z:如何判断初创公司是否存在网络效应?
4. Alfred Lin
所属投资机构:红杉资本
成功退出的项目:个人理财规划网站 FutureAdvisor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Airbnb、高端社区家装网站 Houzz、外卖送餐服务公司 Doordash 和 Uber
36氪精选文章:YC创业课第十课:Airbnb创始人谈企业文化
5. Brian Singerman
所属投资机构:Founders Fund
成功退出的项目:生物科技初创企业 Stemcentrx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互联网健康险公司 Oscar Health、 Stripe 和跨境移动电商平台 Wish
36氪精选文章:为什么大VC对种子轮投资兴趣缺缺
6. Ravi Mhatre
所属投资机构: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成功退出的项目:企业应用性能管理初创企业 AppDynamics、云应用集成服务商 Mulesoft 和融合型基础设施解决方案 Nutanix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 教育数据服务供应闪 Clever、 服装按月订购电子商务网站 Stitch Fix 和数据分析初创企业 Thoughtspot
7. Josh Kopelman
所属投资机构:First Round Capital
成功退出的项目:用户点评及社交商务平台 Bazaarvoice 和中小企业网贷平台 OnDeck Capital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广告科技公司 AppNexus、医疗保险公司 Clover Health 和肿瘤大数据初创企业 Flatiron Health
36氪精选文章:投资人最看重什么?听听这13位知名投资人是怎么说的
8. Peter Fenton
所属投资机构:Benchmark
成功退出的项目:企业应用性能管理服务商 New Relic、团队协作软件公司 Quip、Twitter 和客户关系管理公司 Zendesk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Docker、Elastic 和订阅式服务的计费与支付解决方案 Zuora
9. 沈南鹏(Neil Shen)
所属投资机构:红杉资本(中国)
成功退出的项目:唯品会和贝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Betta Pharma)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美团网、大疆和今日头条
36氪精选文章:沈南鹏:技术壁垒才是创业者的护城河,资本并不是
在亚布力论坛上,沈南鹏为什么讲了一个国王与棋盘的故事?
10. Steve Anderson
所属投资机构:Baseline Ventures
成功退出的项目:Instagram 和远端营销软件公司 ExactTarget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网络借贷平台 SoFi、Stitch Fix 和移动游戏开发商 Machine Zone
11. Fred Wilson
所属投资机构:Union Square Ventures
成功退出的项目:Twitter 和 Etsy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比特币交易平台 Coinbase
36氪精选文章:Fred Wilson:关于年度规划的思考
Fred Wilson:创业进入发展阶段后,决定成败的两个关键因素
12. Kirsten Green
所属投资机构:Forerunner Ventures
成功退出的项目:男性护理品按月定购服务商 Dollar Shave Club 和电商初创企业 Jet.com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眼镜电商 Warby Parker 和男装电商 Bonobos
13. Jeremy Liew
所属投资机构:Lightspeed Venture Partners
成功退出的项目:Snap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在线支付平台 Affirm、动画表情网站 Giphy 和婴幼儿用品公司 The Honest Company
36氪精选文章:Snapchat上市光环背后,创始人与资本的博弈故事
14. Neeraj Agrawal
所属投资机构:Battery Ventures
成功退出的项目:应用性能管理服务企业 AppDynamics、医疗信息技术公司 Brightree、 企业管理软件公司 Coupa Software 和 Nutanix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招聘网站 Glassdoor 和企业社交媒体管理创业公司 Sprinklr
36氪精选文章:SaaS独角兽成长秘籍:40%法则+7步走战略
15. Michael Moritz
所属投资机构:红杉资本
成功退出的项目:购鞋网站 Zappos 和 LinkedIn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Stripe 和 Instacart
36氪精选文章:红杉资本 Michael Moritz:现在这帮人比 1999 年那些理性多了
16. Danny Rimer
所属投资机构:Index Ventures
成功退出的项目: Etsy 和手游开发公司 King Digital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Dropbox、多元化时尚购物平台 Farfetch 和在线票务平台 Viagog
36氪精选文章:Secret又一个可以说的秘密:获B轮2500万美元融资,估值已达1亿美元
17、Aydin Senkut
所属投资机构:Felicis Ventures
成功退出的项目: 电子商务软件开发商 Shopify 和可穿戴品牌 Fitbit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电子支付平台 Adyen 和在线信用分数查询公司 Credit Karma
18、Asheem Chandna
所属投资机构:Greylock Partners
成功退出的项目: AppDynamics 和网络设备生产商 Arista Networks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Innovium、云数据管理平台 Rubrik 和企业云服务监控公司 Skyhigh Networks
36氪精选文章:创业公司如何切入巨头垄断的芯片市场?
19、Mitch Lasky
所属投资机构:Benchmark
成功退出的项目:云游戏服务商 Gaikai、移动游戏开发服务商 NaturalMotion 和 Snap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手游语音交流应用开发商 Discord
20、Mary Meeker
所属投资机构:Kleiner Perkins Caufield & Byers
成功退出的项目: P2P网贷平台 Lending Club、移动支付公司 Square、Snap 和京东
目前投资的部分项目:电子签名服务商 DocuSign、 Spotify、 Instacart 和 Houzz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