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名字,1967年7月17日中国成为第几个研制原子弹成功的国家?
1960年11月5日,中国仿制的第一枚近程导弹发射成功,1964年10月16日15时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有原子弹的国家,1967年6月17日上午8时我国第一颗氢弹空爆试验成功,1970年4月24日21时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使中国成为第五个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中国的“两弹一星”是20世纪下半叶中华民族创建的辉煌伟业。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什么时候发明的?
中国第一颗原子弹是1964年10月16日研制成功的。
1959年开始起步时,国民经济发生严重困难。 1959年6月,苏联政府撕毁中苏在1957年10月签订的关于国防新技术协定,随后撤走专家,中国决心完全依靠自己的力量来实现这一任务。
中国首次试验的原子弹取"596"为代号,就是以此激励中国军民大力协同做好这项工作。1964年10月16日,首次原子弹试验成功。
经过两年多,1966年12月28日,小当量的氢弹原理试验成功;半年之后,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地进行了百万吨级的氢弹空投试验。中国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在世界上以最快的速度完成了核武器这两个发展阶段的任务。
资料:
研制费用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根据解密的资料,为了这颗原子弹的爆炸,中国一共花费了28亿人民币。
结合早前公布的模糊资料,中国在到80年代初为止的整个核计划上 (第一代核武器的发展研制与工业体系建设),投资相当于一个宝钢规模的钢铁厂——据此估计是300亿人民币。
1955年1月15日,中国启动代号为02的核武器研制计划。如果以此计算,十年间平均每年的原子弹发展费用是2.8亿。
如果是596工程,即中国首颗原子弹研制工程,并以1959年作为计算起点,每年的费用是4.7亿。如果极端计算,从1962年正式启动第一颗原子弹试验计划开始,三年间平均每年费用是9.3亿元。
1965年10月16日?
1964年10月16日,新疆罗布泊的戈壁滩上升起一朵蘑菇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消息震动全世界,继美国、苏联、英国、法国之后,中国成为世界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我国首次空投原子弹的时候有哪些故事?
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打破了苏联和美国核垄断的历史,它使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权得以巩固。
让人啧啧称奇的是,共和国第一颗原子弹是因贺州出产的一块矿石而决定制造的,它背后有着怎样曲折的故事?
原子弹是近代诞生的一种具有大规模杀伤破坏效应的武器,被称为国之重器。1945年8月6日,为迫使日本迅速投降,美国向日本广岛投下了刚研发成功的一颗代号为“小男孩”的原子弹。城市瞬间化为一片焦土。从此,世界上的超级武器——核能原子弹诞生了。
原子弹爆炸图
01
研制原子弹成为了中国人民捍卫主权的国之重器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战火烧到了中国边境鸭绿江边,美国把原子弹运到朝鲜半岛附近,成为美国随时可以毁灭中国的严重威胁。研制原子弹成为了中国人民拯救自我、捍卫主权的国之重器,然而,制造原子弹,铀矿是必须的原料。
“
第一次核爆炸以后,西方人知道谁掌握了核武器这个东西谁就掌握了战略主动权,当时西方像美国这样的大国,它防止核不扩散就有两种方法,一个是欺骗你,一个是技术封锁,所以它就出了一个中国无铀论,说中国是没有铀的,中国不用发展核工业了,你们找不到核矿的。
02
在广西钟山县一带的黄羌坪发现铀矿
1952年,中央秘密成立地质部普查委员会第二办公室,协助地质部部长李四光进行铀矿地质勘探工作。普查办公室查阅国内所有资料,从旧档案中找到了两份有价值的线索:
一份是伪满州国时期,日本人富田达记载发现辽宁海城大房身伟晶岩长石矿中发现有铀矿;
另一份是民国时期地质学家南延宗、吴磊伯记载,广西钟山县一带的黄羌坪发现有放射性铀矿。
1952年7月,苏联派出专家组来到中国,协助中国寻找铀矿。历经一年多时间,最后终于在广西钟山县的黄羌坪。杉木冲附近一条叫二十四冲的地方,找到了一处云英岩锡矿脉中的铀矿带。
苏联专家和中国专家
03
决定制造原子弹
1954年10月,寻矿小组把几块富含铀矿的标本带回北京,向周恩来总理、毛泽东主席汇报。毛主席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中央领导人共同看了这块铀矿石,在听取了汇报后,毛主席当场拍板决定:中国制造自已的核武器——原子弹。
原子弹“开业之石”
这块从当时的广西富钟县带进中南海的铀矿石,催生了新中国作出发展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后来被称为共和国核工业的“开业之石”,如今保存在中国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
1955年,中央政府秘密组建中苏联合铀矿地质勘察委员会,代号309,同时在湖南长沙组建309铀矿地质勘察大队,负责中南地区的铀矿勘查和开采工作,称为中南309矿队,309铀矿地质勘察大队1分队设在广西富钟县。
注:(1953年,经政务院批准,撤销富川、钟山2个县,合并置富钟县。1961年,富川与钟山分治,恢复设置富川县和钟山县,富钟县的称号消失。)
04
八步里松发现褐钇钶矿
无独有偶,另一支地质勘探队——中央重工业部有色金属工业管理局中南分局地质勘探公司的地质勘探队,在贺州地质勘探中发现,在八步里松河的河床中和回面渡山风化的壳麻石头中主要富集有铌袒稀有矿物——褐钇钶矿,褐钇钶矿中含有铀等共计19种稀有元素,是国防工业中不可或缺的基础材料。
为了发展国防工业,尤其是满足制造原子弹的需要, 1958年9月,中央命令平桂矿区成立725矿队,隶属冶金部。 1958年11月,平桂矿务局成立,投身花山铀矿开采和里松稀土金属开采。到1963年底,725矿队共生产褐钇钶产品261吨,含八氧化三铀11.51吨。
05
贺州铀矿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赢得了宝贵时间
贺州出土的褐钇钶产品由中国科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兰州铀浓缩厂(504厂)提取出铀-235。虽然只是第一颗原子弹原料的一小部分,但却为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赢得了宝贵时间。
1964年1月,我国生产出第一批合格的浓缩铀-235;1964年4月,加工出第一套原子弹上用的核部件;1964年6月,在研制基地爆炸试验了一颗准原子弹。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罗布泊成功爆炸,成为世界上第五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中华民族和大国尊严得以重新释放。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后,国防工业办公室为参与第一颗原子弹建设的单位颁发贺电,平桂矿务局725矿队荣获“功勋单位”称号。
谁能说清楚两弹一星究竟指的是哪两弹?
两弹一星”最初是指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两弹”中的一弹是原子弹,后来演变为原子弹和氢弹的合称;另一弹是指导弹。“一星”则是人造地球卫星。
50年代中期,刚刚诞生的新中国百废待举,面对国际上严峻的核讹诈形势和军备竞赛的发展趋势,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一代领导集体毅然作出发展原子弹、导弹、人造地球卫星,突破国防尖端技术的战略决策。1956年,研制导弹、原子弹被列入我国的12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仅用4年时间,1960年我国就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自主研制的导弹。1964年,我国研制的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又爆炸成功第一颗氢弹。1970年,我国的“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上天。从此之后,我国的国防科技工业不断发展壮大,先后掌握了中子弹设计技术和核武器小型化技术,研制和发射了各种型号的战略战术导弹和运载火箭,潜艇水下发射成功,发射多颗返回式卫星、地球同步轨道及太阳同步轨道卫星。“两弹一星”不仅为我们建立战略导弹部队提供了装备技术保障,增强了我军在高技术条件下的防御能力和作战能力,而且带动了我国高技术及其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建设和科技进步。“两弹一星”事业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中国人民挺直腰杆站起来的重要标志,极大地鼓舞了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斗志,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激发了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正如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的那样:“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
“两弹一星”事业的巨大成功,有赖于党中央的英明决策和各方面的有力支持,是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的生动体现。但是,我们所拥有的一切优势和条件,都要通过参与这一事业的所有人员特别是他们中的功臣来实现。“两弹一星”功臣们的作用极其重要,功臣们的业绩彪炳史册,功臣们的精神光耀千古,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我们要学习功臣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他们中的许多人都在国外学有所成,拥有优越的科研和生活条件,为了投身于新中国的建设事业,冲破重重障碍和阻力,毅然回到祖国。几十年中,他们为了祖国和人民的最高利益,默默无闻,艰苦奋斗,以其惊人的智慧和高昂的爱国主义精神创造着人间奇迹。“中华民族不欺侮别人,也绝不受别人欺侮”,是他们的坚定信念。爱国主义是他们创造、开拓的动力,也是他们克服一切困难的精神支柱。
为了替未来的科教兴国政策铺路,确定未来政策主轴,中国于1999年成立50周年时,由中共中央、 国务院及中央军委制作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授予或追授给于敏、王大珩、王希季、朱光亚、孙家栋、任新民、吴自良、陈芳允、陈能宽、杨嘉墀、周光召、钱学森、屠守锷、黄纬禄、程开甲、彭桓武、王淦昌、邓稼先、赵九章、姚桐斌、钱骥、钱三强、郭永怀等23位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