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教育与传统文化?
您好!我是峻德国学的雷老师,从事家庭教育和国学研究至今有七年了。对于您所提出的问题,今天借此机会我发表一下自己的见解,希望让更多的父母看清教育的真相。
我们谈教育,就要明白教育的意义,也就是说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没有教育的目的,也就无所谓教育的行动,所以讨论到教育,最首要的议题是要明白教育的目的所在。
教育的目的就是教人“成人”,而成人的标准应该是在于“人性”,让人性尽其所能地展露出来,所以,教育就是开发人性的工程。比如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你还有人性吗?”人如果没有人性,就和动物没啥区别。
那么人性的表现有什么呢?用康德的话说人类理性有两种运用,一种是思辨的使用,也就是知识的学问,一种是实践的使用,也就是行为的学问。用浅显的话说就是“科技”与“人文”。我们非常关心孩子的教育,要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什么样的一个人,这里就有了答案,也就是老生常谈的“品学兼优”!“品学兼优”看似很浅显,但其含义非常深远,品学兼优就是人性的全面表现。几乎达到了《大学》所说的“大学之道”的境界——“在明明德”,叫品,“在亲民”,叫学,这个“品”跟“学”,都要止于至善,这样才叫兼优,不简单啊!
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的变化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经济发展突飞猛进,似乎精神文明建设没有跟上物质文明建设的步伐,社会风气败坏、道德沦丧。我们为了赶超西方发达国家,培养科技人才,义务教育似乎比较注重教知识,注重分数,而品德的培养显得苍白无力。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且认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习近平主席在多个场合谈到中国传统文化,表达了对传统文化、传统思想价值体系的认同与尊崇。多次提到“文化自信”,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教育部也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的通知。
那么,为什么要把传统文化推进校园呢?上面我们谈到教育就是开发人性的工程,品德教育就要有一个依据,要有准则。而以儒、释、道三家思想为主流的优秀传统文化给国人提供了为人处世的行为规范,特别是“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最为完整,古人先圣留下了许多经典文化著作,例如最有代表性的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和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合称“四书五经”,在儒家思想中占有相当重要的位置,为学校德育提供了完善的理论基础。
总结,教育是开发人性的工程,“教”在知识,“育”在心灵。教育离不开优秀传统文化的熏习,以“仁爱”为核心的儒家思想给我们提供了最高的道德准则,指引了我们的人生方向!
以上是我个人愚见,希望我的回答能对您有所帮助。另外,我每天都有关于家庭教育或国学的视频发布,有兴趣可以关注我哦!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意义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一共有四点意义,以下分别说明:
第一,建设文化强国,形成民族的强大凝聚力。
建设文化强国,要通过文化来整合整个社会,以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
第二,建设文化强国,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精神保障。
因为文化是经济、政治、社会的反映,又可以反作用于经济、政治、社会。所以,建设文化强国是为了更好地推动经济政治和社会的发展,全面实现我们的现代化目标。
第三,建设文化强国,是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一种全新的形象,增强我们国家的软实力。
第四,建设文化强国,归根到底是为了造福我们的民族和人民。
建设文化强国就是要给我们这个民族增添新的智力和精神力量。这个新的力量,归根到底就表现在我们中国人思想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上。
扩展资料:
文化强国,对于每一个中国企业和个人来说,都将是一次千载难逢的历史性机遇,它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国民生活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强国战略从大的层面讲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通过创新与创造进一步解放文化生产力;从小的层面讲得看我们是否有叫得响的文化作品、我们的创意产业是否位于世界前列、我们的文化理念与价值观能否输出海外。
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哪些重要意义?
好久没有关注教育方面的问题了,既然头条盛邀回答,我就不忌讳说说自己的想法。首先肯定对一个大学生来说这样的教育意义是深远的。不过,在我看来,假如到大学才进行中国传统文化教育已经有些晚了(当然,亡羊补牢未为晚也)。这是因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大家都知道,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数千年沉淀下来的精华。对于一个大学生来说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他的意义在于,一方面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丰富自己的知识面;另一方面是深入理解家国情怀、社会关爱、人格修养的文化底蕴;更为重要的方面是培养了个人民族自豪感和增加了民族凝聚力。
再说,不管社会如何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社会和人文的发展都起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难怪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也就是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作用,才能兴旺发达。
由此可见,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就要正确对待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积极面对人生,投入社会, 才能使自己全面发展,才能创造新的生活。在有限的生命里,使自己的人生价值得到最大的发挥。真正做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才能真正担负起“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可以说对大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意义就在于此!你觉得呢?欢迎参与讨论!
建设美丽中国有什么重要意义?
1、走向生态文明新时代,建设美丽中国,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内容。
2、中国将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为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清的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是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 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
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的关系如何?
文化创新是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先进文化、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文化创新,就是创建超越中国传统文化和资本主义文化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文化创新主要有内容创新和观念创新。文化创新能够弘扬、更新既有的民族精神,使得民族精神与时俱进、更上层楼,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民族精神的培育,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创新和发展。我们应当坚持文化创新,促进民族精神的培育;坚持民族精神的培育,推动文化创新的开展。文化创新对于民族精神的培育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它不仅能够弘扬、更新既有的民族精神,使得民族精神能够与时俱进、更上层楼,而且能够创造出新的民族精神,提升中华民族的精神生命,开辟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