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工资条,常在网上晒个人收入的人?
晒收入、晒恩爱 、晒宝贝 、晒心情 、晒发型 、晒美食⋯⋯无论是微博 ,还是微信朋友圈 ,我们的生活里每天都充斥着各种各样的 “晒 ”。晒客的英文名为“Sharer”,意为“分享的人 ”。有人认为这是网络时代的一种 “流行 病 ”,也有人认为其中含有积极的成 分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 ,为什么人们会对 “晒 ”这种行为乐此不疲 ?它究竟是一件好事还是坏事?
“ 晒”是一种自我表露
从本质上讲 ,所有这些 “晒 ”的行为 ,都是在向他人传递关于自我的信息 。人们似乎天生就热衷于将自己的信息展示给别人,心理学家将这种行为称为自我表露。自我表露是一种进化而来的本能,它可以为我们带来一些生存优势,比如拉近和他人的关系、获得反馈,让我们可以改进自己的表现。我们在展示与自己有关的信息时 ,还可以从中获得一种自发的快感 。
在近期的一项神经科学研究中 ,美国哈佛大学的研究者发现 ,当人们表达自己的想法或描述自己的性格时 ,会激活大脑中名叫伏隔核和腹侧被盖区的区域 。此前的研究已经表明 ,这些区域与心理上的奖赏机制有关 ;当人们从食物或性中获得快感时 ,也会激活相同的区域 。为了有机会获得这种快感 ,研究中的被试者甚至愿意放弃更多的金钱报酬 。可见 ,自我表露与食物和性类似 ,都是一种本能的需求 。
心理学家很早就发现 ,自我表露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当我们向别人透露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分享自己的想法时 ,彼此的关 系就拉近了一些 。而作为回应 ,对方也会透 露一些与自己相关的信息 。如此往复 ,形成良性循环 ,让关系不断深入 。有许多研究表明 ,社交网络上的自我表露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
”晒”可以减少现代人的孤独感
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感受,社会越发展,人与人内心的距离似乎越疏远。有研究数据表明,社交网络其实可以减少人们的孤独感。比如在一项柏林大学的研究中,研究者将大学生分成两组 ,一 组要 求他 们提 高 Facebook (社 交 网站 )的状态更新频率,另一组则保持不变。一周之后,那些提高了状态更新频率的大学生,孤独感出现了显著下降,另一组则没有变化。
更有趣的是,孤独感的下降与是否有人回复无关,只要增加了状态更新频率 ,孤独感就会下降 。归根到底 ,人类是一种聚众的动物,实际生活中的人际关系越是疏离 ,想把自己拿出去 “晒 一晒 ” 的渴望就越是强烈。除了互窥、攀比等表层原因外,通过另一种途 径让自己重新感受生活在 “人 间 ”的感觉 ,就成了很多人 “晒 “自己的理由。
”晒秘密”可以缓解心理压力
在当今社会,“暴露隐私”似乎成了现代人的一种 “时 尚心病 ”,人们已经不满足把秘密写在日记本里给自己看 ,而是需要 “受 众 ”和“互 动 ”。于 是 ,一 些 以 “晒 秘 密 ” 为主题的网站应运 而生 。人们把自己的隐私 或内心的秘密公布在网站上 ,并与 陌生人一起分享和交流 。“晒秘密”网站的风行让我们发现:也许,我们心中的秘密也需要被分享。
人的心理可以分为3个领域:一个是可以让别人觉察到的部分 ,即自己知道别人也知道的层面 ,叫 作 “透 明 区 ”;另一个是不能让别人发现的层面 ,即自己知道而别人不知道的部分 ,叫作 “隐 匿 区 ”;还有一个是自己不知道而别人可能知道也可能不知道的部分 ,被称为 “潜在区 ”。 研究发 现 ,这 3个 领域 在—个人的心理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他在生活中产生幸福感的能力。在健康的心理状态中,透明区应该最大,隐匿区较小,潜在区最小。如果隐匿区大于透明区或者潜在区过大 ,都是不健康的心理状态。
由此可见,不可告人的内心秘密对我们的心理是一种压力。秘密越多,压力越大。所以人们在不停地寻求着宣泄的途径 ,把 秘密以某种方式说出来,就是对压力的一种释放。“晒秘密 ”的网站之所 以形成 了一个市场,正是因为人们有这样一种心理需求。而且在虚拟和匿名的世界里,人们去掉了现实生活中 的 “抑 制 ”,平时不敢说的话 、不敢讲的事 都可以在网络中呈现出来,即使肆无忌惮,也不会有任何利害冲突。对于都市人越来越热衷的网上 “晒 秘密 ”,心理专家认为 ,这种方式像和朋友倾诉一样 ,是发泄情绪、释放压力的一种办法,只是发泄。
当然 ,凡事不能走极端 ,“晒 ” 得太多也会带来一些问题。没有人会对我们生活的每个细节琐事都感兴趣 ,如果沉迷于自我 表露的快感 中 ,把自己的全部生活事无巨细地 “晒 ”到网上 ,只会 令观者感到疲惫 ,还可能给人留下自恋的印象。
此外 ,用炫耀性的方式来“晒 ”,将获得优越感作为主要目的 ,也容易招致反感 。英国知名心理学顾问迈克尔·辛克莱博士说 :“我 们努力地把自己呈现给网上的世 界 ,假装自己一直都很开心并尽力保持这一状态,这不但让人精疲力竭,而且最终会让人感到空虚。”心理专家陈震平认 为 ,其实 “晒 ”的经常都不是 “幸 福 ”,而是内心的虚弱 。这是一种内心渴望被关注、被肯定的表现。
这种心理的形成原因有以下4种可能:
其 一 ,是自卑心理 :成长的环境导致性格中存在自卑因素 。天天对别人说 “我老公好爱我”之类的话 ,是希望从感情上的出色得出自身很出色的结论。
其 二 ,是过度自恋 :虚荣心促使她 (他 )做出 “晒幸福”的举动 ,在晒的过程中极度地享受着别人投来的羡慕或嫉妒眼光。
其 三 ,是缺乏安全感 :因婚恋存在很大的不稳定性 ,“晒 幸 福 ”往往是想获得稳 定 。
“晒幸福 ”的人心里天真地以为 ,当婚恋情感见光了,就更加有保障了。最 后 ,是由于生活的空虚 :也许 “晒 幸福 ”的人真不是不想说点别的 、展 现点别的 ,只是能炫耀的资源有限 ,“晒幸福 ” 也就成了唯一有乐趣做的事情。如果能避免这些误区,将真正有趣的东西分享出来 ,注重平等而高质量的交流 ,形成自我表露的良性 循 环 ,那么各种 “晒 ”将为我们的社交生活提供有益的补充。
老师集体晒工资条?
教师晒”工资条”,其实,也是向社会说明教师工资的真实情况,无可厚非。社会上的朋友总说教师的工资高,教师晒工资,也是洗去误会,让很多人消除羡慕,了解教师这个行业。
01:根据网上教室晒出的”工资条”,我们不难看出,教师之间的工资收入差异很大。
老教师与新入职的青年教师,工资收入差距大,这是很真实的。以乡村教师为例,新入职的乡村教师,工资总收入在3000元左右,而具有30年以上教龄的老教师,他们的工资总收入几乎在6000元以上。可以说,新教师工资收入只是老教师工资收入的一半儿。
青年教师的工资低,他们有意见吗?这是毫无疑问的,他们的工资低,直接影响了他们的情绪。
同样的教龄,同样的学历,同样的工作量,但职称不同,也造成了教师收入的巨大差异。以30年教龄为例,两个教师,一个中级,一个高级,他们的收入差距在1000元左右。同样干活,却工资差距很大,也影响了教师教学情绪,同时,也产生了教师之间的矛盾。
02:教师工资过万,是真的吗?只能说有过万的,但是很少很少。
北京,上海,广东这些发达地区,基础学校教师的工资肯定有过万的。但是,这些发达地区在全国来说,毕竟占有很小的比例。而针对贫困地区,特别是广大乡村教师,工资收入上万元,就目前情况下,还不能成为现实。
以乡村学校为例。如果是35年以上教龄,中小学高级教师,他们的工资总收入也只是六七千元,而一般的教师,他们的工资收入三四千元。三四千元,五六千元,甚至七八千元,这些数字离1万元太远了。
这就是一般地区中小学工资的状况,很多人说教师工资高,其实是炒作的高。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距离1万元还有很大的距离,要想达到1万元甚至1万元以上,还需要一段很长的时间,等到社会平均工资收入水平达到了1万元,基础教育学校教师的工资可能会达到1万元。
九零后的人敢不敢晒下你的工资单?
92年单身,自己经营一家小店,山西n线小县城,父母有自己生意,结婚父母会安排住房,贷款是自己100平店面,首付50万,剩下的十年。赚的钱攒不下,赚的多花的多,没算过赚多少
能否分享一下你的工资单?
大家好,我是#活出不凡的自己#,佷高兴能够回答这个问题。
2019年毕业进入一家央企单位,公司要求刚入职的新员工有见习期,本科生的见习期是一年,研究生的见习期是半年。见习期基本工资会低一些,普通本科生见习期基本工资4200元,211、985本科生见习期基本工资4500元,研究生见习期基本工资5000元,博士见习期基本工资6500元。我是研究生,基本工资5000元。
另外还有一些补贴,交通补贴600元,生活补贴200元,住房补贴400元,餐补400元,持证补贴800元,我人事关系在项目,被借调到机关,每个月还有1000元的借调补贴。合计收入8400元,其中餐补400元直接打到饭卡里。
另外还会有一些过节费和过节礼品,中秋和春节各有1000的过节费,端午和元旦会发价值几百元的过节礼品,每年7月份的时候还会有600元的高温补贴。
半年之后转正,转正后收入有了一定的提高,基本工资从5000元涨到6400元,其他补贴没有变化,总收入达到9800元,其中400元打到饭卡上,离月入过万就差一点儿。
后来公司开始推行持证上岗,加大持证补贴,鼓励员工考取专业证书,我之前已经考了专业证书,持证补贴由800元提高到1500元,等于总收入涨了700元,现在收入达到10500元,用了一年时间达到月入过万。
关于公积金,刚进入公司的时候,公积金缴存基数按基本工资5000计算,缴存比例12%,每个月公司和个人合计缴存1200元。工作一年,公积金进行调整,调整后公积金缴存基数为7831元,每个月公司和个人合计缴存1880元。因为在北京工作,公积金可以约定提取支付房租,每个月可以提取1500元,每三个月可以提取一次,可以一次提取4500元,提取的公积金加上住房补贴完全可以覆盖房租,餐补可以覆盖饭钱,基本上没有其他大的花销,大部分工资都可以存起来。
总结:现在刚工作一年多一点,工作年限很短,工作能力有限,现在处于公司基层岗位,收入水平一般,通过工作年限的增长,工作能力的增强,再加上自己的努力,相信自己的收入也会水涨船高,为了未来更高的收入,让家人过上美好的生活,加油!
为何工资再高也不愿意再进工厂打工了?
打工打工人财两空,这是打工妹打工仔打工多年最切身的感受了吧!我自己也在广东打工有十年之久特别的感同身受。说实话没人愿意过那种生活,生活所迫不得不选择这样一条路。不想干的原因方方面面,有些工厂真的太黑说出来真的是罄竹难书,吃得像猪累得像牛随意克扣工资,无休止的加班,管理粗暴打骂员工,没技术没文化所谓的高工资那是在透支生命。每天三点一线流水线的生活枯燥乏味,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看不到未来没有职业发展前景,有的只有迷茫。给不了打工者应有的尊严。所以呢要攒好钱学好技术自己创业才是王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