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提名华裔副防长是什么信号?,美国的国防部长是不是军人身份

诗佳网

拜登提名华裔副防长是什么信号?,美国的国防部长是不是军人身份?

美帝的防长不是现役军人,包括美帝国防部下属的陆军部长、海军部长等等,也都不是现役军人,他们都是由美帝总统任命的文官、属于美帝的行政体系而非军队体系。美帝的《宪法》和相关宪法修正案明文规定——军人不能担任国家立法、行政、司法三大部门的任何职务,美军必须独立于驴象体制之外。当年艾森豪威尔竞选美帝总统时,辞去了所有军职、甚至连五星上将军衔都不要了……他的五星上将军衔是卸任总统之后,由美帝国会重新恢复的,已经不是原来的那个了。

拜登提名华裔副防长是什么信号?,美国的国防部长是不是军人身份

既然不是现役军人,美帝的防长自然是不能穿军装的,也没有相应军衔。当然,如果他乐意,自己穿件不带任何军衔、军兵种符号和勋略标志等等的“军服”过过瘾应该没有什么问题。比如一些美帝国防部的一些文官亲临战场视察,有时候也会穿上迷彩服、戴上头盔之类,但不会有军衔以及军兵种、勋略标志等等。这里有必要说一说,美帝的防长虽然不能由现役军人担任,但退役军人是可以担任防长的,比如马蒂斯和美帝现任防长奥斯汀,他们就都曾经是美军的四星上将,在退役之后出任了美帝的防长。

美帝之所以由文官出任防长和陆军部长、海军部长等等,主要还是由美帝的国家体制和驴象政治决定的。美帝的国家体制,究其本质其实就是驴象轮流坐庄!无论是驴还是象,都不会愿意对方在军队方面占据主导地位,否则另一方必然会陷入被动、甚至处于被动挨打的劣势!为了维持驴象之间的平衡,美军只能独立于驴象政治之外,否则驴象之间的这场政治游戏就玩不下去了……

如此一来,无论驴和象,都无法完全控制美军,从而保证了二者之间平等的竞争地位。而美军呢?只对总统负责,至于总统是驴还是象,无所谓!驴是总统就听驴的、象是总统就听象的。说白了,其实还是驴象轮流坐庄,玩不出什么新浪花来。

美帝的总统是美军的总司令,这是美帝的《宪法》明文规定的。可美帝的总统不仅仅是美军的总司令,他还是美帝的元首和行政首脑,不可能“事必躬亲”,必须有人具体负责军队方面的事务,而这个具体负责的人就是由总统提名的防长。说白了,美帝的防长其实就是总统在军队具体事务方面的代言人,他必须听总统的、执行的都是总统的决策。换言之,美帝的防长是不能越过总统作出决策的,他只能被动执行总统的决策、充其量也就是为总统的决策提供相关建议而已。

但是,美帝的防长并不管理美军的日常事务、包括战术指挥等等。简单说,美帝的总统和防长主要负责的是美军上层建筑层面的东西、或者叫战略层面的东西。而具体战术层面的东西则是由美军各军种参谋长(名称略有不同,比如美帝的海军“参谋长”就不叫海军参谋长、而叫海军作战部长)具体负责。在美军各军种参谋长与总统、防长之间还有一个协调机构,就是由美军各军种参谋长等组成的参谋长联席会议。

通俗点儿讲就是,美帝的国会和总统负责打不打、打谁、打多久……防长则负责具体打不打、打谁、打多久等等方面的相关事务及战略层与战术层之间的联络、协调等等。而参谋长联席会议和各军种参谋长则负责怎么打的问题,战术层不能倒逼战略层、战略层也无权直接把手伸向战术层。朝鲜战争时期的麦克阿瑟之所以会被李奇微顶替,就是因为他破坏了美帝的政治生态平衡,玩起了战术层倒逼战略层的把戏,让杜鲁门不得不出面给他“擦屁股”!而李奇微就“乖”很多,杜鲁门和国防部让打,他就琢磨怎么打好;让撤,他就琢磨怎么让手里的丘八全身而退;让停战,那就老老实实停火、想办法巩固手中的阵地……而不是像麦克阿瑟那样先斩后奏、让杜鲁门事后帮他“擦屁股”。

当然,以上这些只是通俗的说法。美帝的政治、军队体制不是短短几百个字可以说清楚的。本文仅仅是简单地理一下美帝总统、国防部长与美军之间的关系。文中如有谬误、不足,敬请诸君海涵、指正,拜谢!

为什么发现俄军大规模集结并发现俄军开始搭建野战医院就很可怕呢?

俄罗斯在俄乌边境集结军队时,乌克兰让德国和北约劝俄罗斯撤军,普京的回应是:“俄罗斯军队在自己国土内部署。”意思很明白:我在我们国土内部署,你让我往哪撤?当俄罗斯在边境建造野战医院时,乌克兰和北约更为警惕,开始感觉到事态的不一般,因为建造野战医院意味着做好了卫生保障准备,也做好了承受伤亡的心理准备,俄罗斯现在就等乌克兰出招了。

图为俄罗斯搭建的战时医院。

要说起来,这次的俄乌边境调兵,还是乌克兰先开始的。上月,乌克兰大量列车载着他们从坦克坟场拉出来的T-64坦克、自行火炮大量运往和顿巴斯相邻的区域,一字长蛇阵,摆开7个旅的兵力,随时准备发动大规模的平推作战,甚至都已经开始了对顿巴斯地区东乌民兵的炮击,也公布了一些乌克兰使用土耳其TB-2无人机攻击东乌民兵的画面,一副大战在即的气氛。

图为俄罗斯军列向前线运送联盟自行火炮。

俄罗斯对此发出过警告,但乌克兰当时并没有放在心上,认为仗着北约撑腰,俄罗斯也不能把他怎么样。甚至为了提醒俄罗斯,乌克兰还专门再度和北约讨论加入北约的问题,似乎是怕俄罗斯忘了北约在保护乌克兰。对于俄罗斯而言,乌克兰的一系列挑衅行为让其感到非常愤怒,俄罗斯外交部官员甚至表态称:乌克兰开战之日,就是灭国之时。

图为上月乌克兰向顿巴斯地区增兵。

本以为乌克兰能悬崖勒马,没想到乌克兰却马上开始了一轮外交攻势,泽连斯基先是和美国总统拜登通话,紧接着就去访问了德国,甚至还要求德国向俄罗斯施压。这让正在和德国开展北溪-2号天然气输气管道合作的俄罗斯感到不能再忍了,必须要有所动作。从本月初开始,俄罗斯就开始在俄乌边境增兵,需要注意的是,这些部队并没有越过俄乌边境,没有进入顿巴斯地区。

图为乌克兰在顿巴斯地区一字排开的7个旅。

由于增兵规模太大,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铁路运力,导致春耕在即的俄罗斯甚至无法留下足够的车皮来调运拖拉机,俄罗斯农业部门甚至为此多次向铁路部门沟通,都没有争取到车皮。俄罗斯为了此次调运部队,已经到了不惜经济生产的地步,不过俄罗斯并不承认是在增兵,而是宣布自己只是在检查部队,看看其备勤状态如何。

图为在第聂伯罗火车站向前线运送自行火炮的乌克兰军列。

目前的局势,让人不禁想到2008年的格鲁吉亚战争,当时的格鲁吉亚也是不听俄罗斯的劝告,对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两个加盟共和国发动进攻。现在想来也是有趣,像格鲁吉亚和乌克兰这样的小国,总是轻信西方会实打实的援助他们,敢于以脆弱的小国力量去主动的向俄罗斯挑起战争,这已经到了对形势一无所知的地步了。

图为乌克兰邀请到的美国将军作为自己的指挥官。

格鲁吉亚进攻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之前,俄罗斯也在俄格边境开展了大规模的增兵,把其精锐的第58集团军和第76空降集团军都调动到了一线,要知道,这两只部队都是当年车臣战争中俄罗斯军队的先锋部队,是其主力部队。俄罗斯甚至当着全球的面,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进攻格鲁吉亚的预案,开展了一次极具威慑意义的军事演习,意思是俄军已经做好准备,而且已经知道怎么打了。可是格鲁吉亚竟然还是一意孤行,选择了进攻南奥塞梯、阿布哈兹。

图为上次乌克兰危机中,俄罗斯小绿人进入乌克兰。

当时的格鲁吉亚军队只有3个师,其中1个师还跟美军去伊拉克执行治安任务了,真是对美国毫无保留的支持。可是战争爆发后,仅仅有2个师参战的格军很快就被俄罗斯打败,俄军如入无人之境,来了一次武装大游行,最后把军队驻扎到距离格鲁吉亚首都不到100公里的区域,格鲁吉亚慌忙宣布停战,吞下了战败恶果。整个过程中,为美军在伊拉克的行动奉上1/3军力的格鲁吉亚,却没有得到西方国家援助的一兵一卒。

图为在顿巴斯前线的乌克兰军队。

如今的乌克兰又想再来一次。顿巴斯地区是俄罗斯非常看重的区域,有人说,这里不是乌克兰的领土吗?但其实顿巴斯问题的背后有复杂的历史原因,并不容易说清楚,要知道,顿巴斯在苏联时期,最早是属于俄罗斯的,二战后才被苏联划给乌克兰,毕竟当时都是一个国家,如何调整行政区划都没有太大问题,就这样,俄罗斯失去了顿巴斯和克里米亚。

但是后来乌克兰独立了,问题就不一样了,一开始俄乌关系良好,双方还互相照应,俄罗斯也就不提这个事情,可是后来乌克兰竟然要带着俄罗斯的故土去加入北约,去作为北约进攻俄罗斯的桥头堡,这就让俄罗斯难以接受了。让美军登上俄罗斯故土,然后以此为基地专门打俄罗斯,换谁都不能接受呀。

图为乌克兰局势示意图。

俄罗斯已经拿走了克里米亚,顿巴斯并没有拿,但是也不希望乌克兰进攻顿巴斯地区,更不希望乌克兰带着顿巴斯地区加入北约投靠西方。可是乌克兰并没有选择和俄罗斯和谈,只是一味的向边境增兵,同时继续和西方加紧接触,即便北约都不想卷入争端,乌克兰也要拉着他们下水,一步一步向危险的边缘走去。

图为乌克兰人口分布图。

换言之,乌克兰只要打击了顿巴斯,俄罗斯就必然会像当年打击格鲁吉亚一样进入乌克兰作战,野战医院已经证明一切,俄罗斯已经做好了准备,医院都搭起来了,可不就是要搏命了嘛。乌克兰能不害怕吗?当然,俄罗斯的做法也起到了一定效果,乌克兰已经减少了在顿巴斯的军事行动,其7个师的兵力也没有发动进攻,这就是俄罗斯威慑的效果。

迫不及待哀求拜登派兵支援?

据美联社1月20日报道,1月19日,马克龙总统在法国西部的布雷斯特,向法军发表新年讲话时呼吁,美国当选总统拜登应在多个冲突地区,特别是中东地区表现出更大的军事决心,来打击极端分子。

此前,法国总统马克龙也对美国当选总统拜登表示,(法国已经)准备好在气候、健康,以及对抗恐怖主义等问题上(与美国)进行合作。

尽管法国是联合国五常之一,但就其国家综合实力而言,仍然只是个欧洲地区强国;法国却染指中东、北非的叙利亚、比利亚等国的冲突,这些国家境内都部署有大量的法国军队。

此外,法国在此前的殖民地其中的5个西非国家部署有超过5100名的军人,从上世纪末到二十一世纪,法国对“法语非洲”进行了高达25次以上的军事干预,此数据甚至超过了整个冷战时期的总和,消耗了法国大量的军费和军力。

截至当下,法国对曾经的16个非洲法语国家仍然念念不忘,有8个国家与法国签有军事防务合作协议,法国对非洲法语国家的内部事务横加干涉,尽管有法国巨大的经济利益,但却消耗了法国大量的政治、外交和军事力量,凡事都是相辅相成,哪有一本万利之事。

马里国内的动乱,就让驻地法国军队非常头痛,恐怖分子非但剿而不灭,而且大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之态势;且兵变军人扣押了马里总统凯塔和总理西塞,让法国在国际社会也失了颜面。

法国势力范围的国家,竟然闹出了如此大的动静,法国驻马里的军队竟然毫无作为,无力阻止兵变军人和恐怖势力,令这个面积高达124万平方公里,人口却只有1900万的西非农业穷国,顿时陷入混乱状态,马克龙非常担忧西非兵变,或让法国近十年来耗资数十亿美元的努力付之一炬。

同时马克龙也非常担忧西非地区会随着马里的兵变,造成当地的政治动乱或会被当地极端恐怖势力例如基地组织、ISIS-GS、博科圣地等利用,进一步恶化当地及周边国家的安全局势,并引爆更激烈的种族冲突。

法国的综合国力,其实,已经无力支撑其对外的巨大野心,国内汹涌澎湃的穆斯林主义,也让法国政府焦头烂额。

德国已经清醒地认识到欧洲的安全,离不开美国的军事保障,法国提出的欧洲“战略自主”,至少在现阶段是不切实际的。

马克龙,曾经雄心勃勃地推动欧盟摆脱美元霸权,推动欧元在国际上的地位,在军事上拥有自主权,建立属于欧洲自己的军队,得到了德国总理默克尔的支持。

新冠疫情爆发以后,受严峻的疫情困扰,经济大幅下探以后,似乎风向要变了,默克尔将不再担任德国总理,在是否需要摆脱美军束缚这一问题上,德国防长卡伦鲍尔公开炮轰了马克龙,与其产生了极大的分歧。

此时,马克龙呼吁拜登在中东地区,表现出更大的军事决心,来打击极端分子;意味着马克龙将暂停“欧洲军队”的建设,在法国力不从心的背景下,希望美国在中东等地区承担更多地打击恐怖主义势力责任。

拜登上台前夕,承诺将恢复曾被特朗普政府破坏的美国与其盟国及北约的关系,让法国看到了扩大美国的军事参与,让美军承担更多反恐责任,减轻法国军队在中东、北非、西非的军事压力的希望,因此,马克龙才会对拜登发出呼吁。

对此,马克龙除了呼吁,还表示出了姿态,法国海军唯一的现役“戴高乐”号核动力航母,将在未来几个月重新加入行动,参与美国领导的国际反恐联盟,扭转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反恐斗争局势。

俄军炸死40人是拜登和普京对决开始了吗?

美俄近期轮番在叙利亚发动空袭,这都是在做给土耳其看。

美国炸死12名在叙利亚的伊朗武装人员,俄罗斯马上反手炸死40名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分子,两大国分别对叙利亚完全敌对的两个力量发动空袭。美国信号很明确:美军已经重返叙利亚,土耳其你不要怕,你就上去打吧!俄罗斯信号更明确:在叙利亚还是我说了算,土耳其你省省吧。

这事和土耳其有啥关系呢?我们看看现在的叙利亚局势吧:叙利亚国家基本分裂为四块,最大的一块是叙利亚政府的控制区,占据了过去叙利亚这个国家70%的国土和80%的人口。另外是叙利亚的库尔德人武装控制区,是美国的代理人武装,他们在幼发拉底河以东建设了多层行政机构,几乎就是事实上的独立,不过为了防备土耳其,他们邀请了叙利亚政府军进驻东北部的部分控制区。

图为目前的叙利亚局势形势图。

第三块则是土耳其及其支持下的叙利亚自由军、叙利亚国民军、努斯拉阵线等反政府武装控制下的伊德利卜省北部地区,包括伊德利卜省会伊德利卜市。他们在这里也建立了事实上的行政体制,裂土自立,土耳其还对这里的几个不同派别的反对派武装进行了重组,力图将其合并为1-2个主要的组织。最后的第四块则是土耳其在叙利亚东北部占领的长150公里,纵深35公里的战略缓冲区,用以把叙利亚库尔德人武装隔离在土耳其国境之外。

图为普京会晤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他们对叙利亚局势走向起到决定性作用。

图为高歌猛进的叙利亚政府军。

由此我们可见,叙利亚内部的局势基本上就是美俄土三国在较劲。美国希望土耳其在伊德利卜动武,压制俄罗斯及其支持的叙利亚政府军的力量,反之,俄罗斯也希望土耳其在叙利亚东北部动武,继续打击美国支持下的库尔德人武装。关系非常微妙之下,美俄的较量就变得颇有深意了。

图为向北退却的叙利亚反对派武装。

在2018年,土耳其发动了“和平之泉”军事行动,10万大军在M-60T主战坦克和F-16战斗机的掩护下,打进叙利亚国土,赶走了驻扎在叙利亚东北部的美军,肃清了这里的库尔德工人党武装,一度逼的美国要在土耳其发动政变来进行压制。2019年,土耳其又在叙利亚的西北部伊德利卜省发动大规模作战,当然,叙利亚政府军最后在俄罗斯支持下挡住了土耳其进攻势头,还夺回了大量失地。

由此,俄罗斯基本占据了叙利亚内部局势的绝对优势,而美国的力量几近被赶出叙利亚,当年特朗普从叙利亚撤军也招致大量批评,美媒评论说是美国卖掉了库尔德人,换取土耳其的支持。拜登为代表的民主党上台后,延续了美国一贯对外强硬的作风,不再对土耳其战略让步,而是选择了空袭叙利亚境内目标,似乎向世界宣告了美国重返叙利亚。

图为叙利亚境内巡逻的俄军车队。

图为在叙利亚境内行动的土耳其军队。

美国要重返叙利亚,首先就是需要打击俄罗斯支持的力量,并且拉拢土耳其。土耳其是地头蛇,纵然美俄再强大,土耳其作为叙利亚的邻国,要发动大规模攻势也还是不难的,10万大军一南下,美俄也不好消受。所以,美国把北约盟国土耳其看作是自己在叙利亚重点拉拢和争取的对象。此次美国对叙利亚境内伊朗武装人员空袭,就是告诉土耳其,美国有足够实力重返叙利亚,美国也能支持土耳其打击他的敌人,让土耳其看到伊朗和叙利亚在美国面前的脆弱。

图为叙利亚政府军机械化部队。

如果土耳其认同了美国的暗示,并且决定在美国的许可下开展对伊朗武装和叙利亚政府军的打击,那就严重侵害了俄罗斯的利益,俄罗斯是绝不会答应的。对于俄罗斯而言,如今最重要的就是帮助叙利亚重获统一。但如果土耳其和美国都加强了在叙利亚的军事存在,或者加大了军事打击的力度,那等于把叙利亚进一步推向解体和战火的泥潭当中,叙利亚政府不答应,俄罗斯也不能答应。

图为叙利亚境内的美军车队。

因此,俄罗斯在美国对伊朗武装空袭之后,以同样方式空袭了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叙利亚境内目前的反政府武装基本都是土耳其扶持的,那就等于是做给土耳其看,而且还一下子炸死了40多人,这样的力量足以给土耳其一个警示。根据美国的预测,俄罗斯和土耳其在2021年很可能在叙利亚的伊德利卜重启冲突,而拜登正在做的,就是在冲突爆发之前,给叙利亚这个炉子加加压力,搅乱局势,促进局势的加速变化。

图为陈兵叙利亚边界的土耳其坦克部队。

所以说,叙利亚的局势就是一场美俄之间的较量,土耳其只是他们争取和打压的对象,叙利亚究竟能否迎来国家统一与和平重建,那还是得看美俄的态度,现在拜登加强了军事行动,看来叙利亚想要和平,是很难了。

如何看待美国副防长声称拒绝不首先使用核武政策?

美国已经堕落,就像持有枪支的一个街头小混混在那里耀武扬威!谁敢惹我,惹我就用核武器搞他!

美国2月9日新上任的国防部副部长凯瑟琳.希克斯声称:

美国若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将会把美国的国家安全置于极为被动的局面,并表示这是一个“馊主意”。

凯瑟琳之所以会发表这样的言论,是因为她觉得:一旦美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不但起不到威慑的作用,还会令那些依赖美国的盟友感到“担忧”,从而增加这些盟友制造核武器的可能性。

一、美国不敢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三点原因:

01、增强核武这个大棒的威慑力

当美国的利益及盟友利益受损的时候,会优先使用核武器。避免对手先使用,使得自己陷入被动状态。

这与美国当前的整体策略是一致的,正如前段时间美国新任国务卿布林肯在公开讲话中所声称:中国核武器已经对“世界安全”产生威胁。重新拾起美国冷战时期的那一套,宣传“中国威胁论”!

从之前外媒报道的数据来看,全世界拥有核弹头最多的国家为俄罗斯,将近6500枚,第二为美国,拥有6185枚核弹头,两国的核弹头数量占全球92%。以这个数据来看,从军事威慑角度来讲,美国想要维持霸主地位完全没有问题,甚至完全用不到核武器这个终极杀器。

但美国就是这样说了,其主要目的并不是针对俄罗斯,而是我国,毕竟在中美的历次战争,尤其是抗美援朝战争中,强大的美军在“弱小”的中国军队面前,并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直到现在或许仍然心有余悸。

02、给自己的盟友打气

如果美国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可能会使得自己的盟友放弃了自己,尤其是那些没有核武器的盟友,比如日本、比利时、意大利、荷兰、土耳其等。

毕竟对于这些国家,如果没有核威慑,就只能使用常规性武器,但这些武器和俄罗斯与我国相较,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拼常规武器拼不过,只好使用终极威慑,这也是美国一贯的做法。但若到那个时候,美国是否会真的为自己的盟友使用核武器,就不可而知了。

只是按照美国一贯的原则来看,如果只是帮忙,却没有任何好处,估计也是嘴上喊喊,表示下“声援”,或者“关注”罢了。

03、保持“威慑”状态,比单纯的打击更有力

美国本身还有一种想法,就是始终保持自己有足够的威慑力量和话语权,让自己有“随时”使用核武器的可能性存在。

与第一点类似,只是美国这种状态只是让自己的话语更有分量,就像一群拿着大刀长矛的人中间,忽然有个人掏出一把手枪就会拥有更大的威慑力,说话也更有分量一样。

因为,你不清楚他什么时候,在什么状态下会扣动扳机,这种风险,会迫使你对他的意见比较(非常)重视!

二、美国对“对手”的判断依据

美国对“对手”或“竞争对象”的判断依据很简单:

你威胁到了我在某个领域(地区)的利益,你就是我的对手;你在某个领域比我更有优势,你就是我的对手;

只要是“有可能”,不管这个国家有没有实力威胁到美国的利益,美国都有可能将其列为潜在的威胁对象,并通过经济、武装力量进行威胁,甚至扶持国内反对派力量将这个国家搞垮,而对于自己的盟友,则是另外一个标准。

我们经常听到美国对俄罗斯、中国的核武器发展感到不满,或者呼吁遏制俄罗斯和中国的核武器,但却很少听到美国对英国、印度发展核武器或者战略武器有什么意见,就是因为美国认为英国和印度是自己维护全球利益的“伙伴”,而不是“对手”!

结束语

美国是一个崇尚“自由”的国度,一言不合就开枪的事情时有发生,本身就具备这种不喜欢“受约束”的基因,但又喜欢对别人指手画脚,生怕别人侵犯了自己的利益。

这就是美国为什么不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症结所在。如果承诺,就是束住自己的手脚,让自己不能为所欲为,这样的做法,一点也不“美国”!

我可以说别人,但决对不会让自己不“自由”?这才是真正的“美国”!

对此,大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哦~~~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92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