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台办回应是否开战,202111月中国有什么大事发生?
2021年11月中国发生的大事:
1)应新西兰总理阿德恩邀请,习近平将于11月12日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八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并于11日以预录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主旨演讲。中共中央将于12日上午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国办印发《关于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保护修复的意见》。2)成都成华区理工东苑西区调整为高风险地区。郑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8例。郑州:本轮疫情主要有家庭传播和学校传播2条传播链。北京昌平区北七家镇宏福苑社区降为中风险地区。二连浩特6个封控区和84个管控区解除封控管控措施。河北辛集本轮确诊病例近半数是中小学生,平均年龄10.4岁。网购后卖家确诊,济南多人收到快递后需居家隔离一周。大连市商务局:大连粮油肉蔬菜储备充足。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23亿4683.1万剂次。
3)[法治] 最高法:对“套路贷”虚假诉讼违法犯罪保持高压严打态势。“昆仑2021”专项行动侦破利用互联网侵权假冒犯罪案件1600余起。江西省萍乡市中级人民法院审结一起贩卖毒品案,主犯获死刑。“双11”网购谨防假货!公安部公布10起互联网侵权假冒犯罪典型案例。
4)国家卫健委11月10日通报:9日31省市新增确诊病例54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15例,本土病例39例(辽宁17例,均在大连市;河南8例,其中郑州市7例、周口市1例;河北5例,均在辛集市;黑龙江4例,均在黑河市;江西2例,均在上饶市;云南2例,均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四川1例,在成都市)。
5)国家统计局:10月份CPI同比上涨1.5%。第四届进博会累计意向成交707.2亿美元。财政部新增安排14亿元资金,支持5省做好秋收和秋冬种工作。
6)我国移动物联网终端用户达到13.6亿。工信部要求建立与第三方共享个人信息清单,个人信息野蛮掘金的时代结束了。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监测发现12款电商购物类违法移动应用。中国国家质量认证评审委员会等十家涉嫌非法社会组织名单公布。
7)文旅部将建立旅游热点防疫预报机制,将疫情防控关口前移,强化事前预防;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应当立即暂停现场考级活动。东北、内蒙古多地发生特大暴雪,专家:有可能引发雪灾。
内蒙古全面开展农牧业防灾减灾自救工作。
8)[军事] 11月1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成立72周年,空军发布最新官方宣传片。
重磅!空军新型无人机无侦-7全面投入实战化训练;
有电磁侦查系统,可巡逻边境海疆。广西退役士兵秋季适应性培训全面开展。
9)[港澳] 11月10日香港新增5例输入病例,社交距离措施延长14天。三人涉嫌违反香港《选举(舞弊及非法行为)条例》被拘捕。香港机管局:所有特定群组机场员工须接种第三剂疫苗。
10)[台湾] 商务部发文引发“两岸要开战”猜测,国台办回应:希望大家不信谣、不传谣;“台独”意味着和平的丧失和灾难的降临。
佩洛西的专机去哪了?
昨天一大早,就有媒体对外宣布说,佩洛西的专机已经从美国军用基地起飞了。现在一夜过去了,佩洛西到底到哪了呢?
目前确实是没有任何的确切消息。
这真的是有点丈八和尚摸不着头脑了,媒体一直在说,世界各国同时有好几大万人在盯着佩洛西的专机呢。
可是盯着、盯着,怎么都盯不住佩洛西的行踪?佩洛西的专机还真的不见了?
那就够神奇的了。
其实我们并不关心一个八十来岁的妇女佩洛西,我们最关心的是她会不会来台湾?
依照形式来看,佩洛西现在估计也很紧张害怕,在飞往日本的飞机上连续发了4条推特,丝毫不敢提到台湾。
看来她已经有放弃访问台湾的心思。虽然是漂亮国的第三号人物,但面对我国强大的军事力量也不得不怂。
我们虽然不希望她访问台湾,但也没必要瞎写她的消息,一个七老八十的妇女,我们完全不用害怕。
不论她到哪里,我们强大的祖国对一切来犯之敌都有必胜的把握!
有哪些影响历史进程意义重大的抢滩登陆战役?
1941年,德国军队突然向苏联发起进攻,希特勒对苏联不宣而战。苏联红军奋起反击,形成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第一战场。
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苏联武装力量最高总司令斯大林,在德黑兰会晤决定于1944年春,美英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
计划在法国西北部诺曼底地区,对德军进行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诺曼底登陆行动,代号为“霸王行动”。
诺曼底登陆战役是二战中的经典战役,也是后世军事家们争相研究学习的案例,同时也为我军的渡海登岛,提供了重要经验和启示。
“霸王行动”战前谋略任何一场战役打的都是军事力量和谋略,而谋略在战争中又起到主导作用。当智慧的火花在战争中撞击出绚烂的光辉时,它便闪烁出美丽的光辉,这也是正义之战中英雄们的追求。
为了彻底消灭德国法西斯,美英联军为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整整策划和准备了两年之久。
44年的德军,虽然遭受到苏联红军的严厉反抗和打击。德军在意大利和北非战场也遭受到了巨大损失。但是西线德军仍有百万军队据守在英国的“大西洋壁垒”。
这堵壁垒是由系列相互支援的坚固支撑点连缀而成。加之英吉利海峡是世界上最变化无常的水道之一,即使海上出现中等风浪,也会影响登陆的成败。
而这个时候两军对垒,谋略则显示出其独有的魅力,好的战争谋略胜过百万雄兵,决定着战争的胜负。
一、伐交为先
外交是用兵重要手段之一。美英联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前,一面利用摩擦制造矛盾。比如美英通,过隐秘方式频繁地同德国在欧洲南部的巴尔干卫星国匈牙利、罗马尼亚、保加利亚接触,制造这些国家与德国的不和。
另一方面,又将这些接触的情况,通过间谍手段“泄露”给德国希特勒,使他误以为盟军要在巴尔干半岛登陆。促使希特勒将驻法德军精锐调往巴尔干,以防不测。
如此盟军有效地分散了希特勒在“大西洋壁垒”后面的兵力。
二、佯动造势
为了把德军部署在北欧丹麦、挪威和芬兰等国的27个师,牵制在远离诺曼底地区,盟军把一个营级规模的部队伪装成一个强大的集团军。
为掩护伪装,该营整天频繁地虚发往来无线电电报。电台、报纸也无中生有地报导该“集团军”的足球赛况,军官结婚等消息。因此,德军坚信苏格兰地区集结了大量盟军配合苏联红军,准备向挪威发动大规模进攻。便放弃了从那里抽调陆军的打算。
盟军达到了牵制德军兵力的目的。
三、假戏真唱,暗渡陈仓
1、为了迷惑德国人,巴顿将军亲自领衔主演一场大戏。他指挥着一支根本不存在的百万集团军,编造无数假的无线电信号,密集地出现在加莱地区上空。
英国电影制片厂的布景师们,忙活着用帆布制造假兵营、假医院、假仓库、假飞机、假大炮,用橡胶制作充气坦克,还有坦克停车场,油料堆集,各种管道等等。
愤怒的牧师们写信给东英格兰报纸,严后谴责这批外国部队道德崩溃。间谍们也纷纷向德国报告集团军的各种情报。
美英联军也不闲着,不停地对德军占领的法国治海港口和德军重要军事基地,装备工厂、铁路、雷达站进行猛烈轰炸。
2、1944年5月底,一个假蒙哥马利出现在布罗和阿尔及尔。德军便“侦听”到盟军正在换防的情报。间谍又向德国人汇报了盟军在坦克师换防中出现了混乱。
因此,德军25万之众死死地盯住加莱,为盟军暗渡陈仓提供方便。
四、苦肉计
盟军为了成功实施诺曼底登陆计划,特别制定了一套绝密的“坚毅行动”,确保德军坚信盟军将主攻挪威,从而达到放松对诺曼底地区的防守。
1944年3月31日晚,英国皇家空军出动898架轰炸机,美国10多架护航机组成了庞大的轰炸机队形。
就在主力机群快要接近突袭任务的目标时,突然遭到了大批德军战斗机的拦截。原来,本次轰炸机群是盟军最高统帅部军事心理专家精心策划的“苦肉计”。
盟军故意将此次“坚毅行动”的机密行动计划透露给一个工作在英军双十委员会的特工人员(双重间谍),通过他传递给德国人,以换取德军统帅部最高统帅的信任。然后,将盟军即将在加莱地区登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的等系列假绝密情报,源源不断地提供给德国人。
英国伦敦军事监督处认为,用英国皇家空军损失178架飞机,伤亡745名飞行员,被俘195人的代价,换取德军坚信这名双重间谍的假情报是非常值得。
事实证明这次战术上的牺牲代价,在战略上是很有价值的。因为正是希特勒坚信了双重间谍的“绝密情报”,才在决策上犯了极大的错误。
因此希特勒才将防守在诺曼底地区的2个精锐坦克师,和6个步兵师调到加莱地区。“沙漠之狐”隆美尔也回家度假,临走时还给他的官兵们也放了大假。
五、宣传瓦解
邪不压正,得道多助,失道道寡助,这是亘古不变的道理。由于德国法西斯挑起的是反人类的战争,所以激起了全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反对和抵抗。
盟军就利用其反动本质,以攻心为上,运用宣传的手段,广泛传播德军东线失败的消息,从心理上震慑摧垮德军,瓦解德军士气,鼓动被占领国的人民起来反法西斯。
六、釜底抽薪的经济战
盟军对德国生产飞机、坦克所必婆的轴承厂进行毁灭性轰炸。使德国的轴承不得不依赖进口,并在诺曼底战役前,不惜工本买下大量瑞典生产的滚珠转承。
同时还将德国占领地区的装备工厂、铁路枢纽等重要设施炸毁,从而达到釜底抽薪的效果,为盟军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胜利奠定了重要基础。
诺曼底登陆一、美英盟军
1944年6月5日凌晨,“霸王行动”的指挥官们聚集在朴次茅斯郊外的索思威克议会图书馆里,听取斯塔格的飞行大队机长预报第二天的天气。而气象将决定艾森豪威尔是否对希特勒的大西洋铁壁进行突袭。
斯塔格曾警告过6月5日将有特大风暴,所以艾森豪威尔推迟了24小时的D日行动,第一批已在海上待命的运输舰队被迫返回。艾森豪威尔命令他的气象小组,每天两次向最高司令部报告5天内的天气情况。
斯塔格惊喜地推算出,虽然6月5日确实有特大风暴来临,但6月6日天空转晴12小时,可供盟军D日行动。6月6日以后,天气虽然有雨,但不会威胁登陆行动。
这确实需要冒极大的风险,如果估计错误将会造成重大伤亡,甚至导致彻底失败。艾森豪威尔冷静地思考片刻,突然站起来说:“好,我们行动。”
进攻方案:美国第一军由布莱德雷将军领导,进攻西段代号为奥马哈和犹他两个狭长地带。
东段由英国陆军中将登普西勋爵率领英国第二军及一个加拿大师和法国、波兰、荷兰混合组成的一支军队,负责占领代号为黄金朱诺和宝剑的三个毗连的海滩。
美国第82和101飞行师的16000名伞兵,首先降落在指定地点,保卫战线的西翼,阻止德军反击。英国第6飞行师将夺取和保卫东翼。
诺曼底一带的海岸线缺少港口,盟军工程师们就建造了两个巨大的人造港口。这两个港口可以拖运穿越海峡,待目标被盟军占领,这两个人造港口就能固定在指定地点。
二、德军方面
德国人知道一场恶战不可避免,早在这年的春天,希特勒就对他的主要指挥官们说:“然而谁也不知道这一切将如何发生,以及在何地发生。”
1940年,英法比33万盟军陷入了德军的重重包围中,眼看就要全军覆没时,突然,天降大雾,盟军抓住这一有利时机,迅速偷渡英吉利海峡,逃之夭夭。
此次英法比借气象成功地逃脱,使德军立即意识到气象的神力。于是,德军加倍组织派人研究气象。
就是1944年6月4日,德军气象专家们也准确测出6月5日有低压风暴,并预言盟军半个月内无法实施登陆行动。
这一气象预报,成功地将隆美尔调离诺曼底,他回家为夫人过生日去了。直到他听到诺曼底登陆的消息时,隆美尔说:“我多么愚蠢!我太愚蠢了。”
战役开始的前一天晚上,艾森豪威尔与“神鹰”空降师的士兵们一起度过。晚10时刚过,排成一字形的飞机相继起飞。艾森豪威尔站在那里含着满眼泪水,双手深深地插进衣袋里,注视着盘旋的飞机,直到他们消失在夜空中。
那天,艾森豪威尔写了一条留言:
我们的登陆失败了,我们的陆军、空军、海军竭尽最大的努力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献身精神。如果对这一行动有任何指责或追究,那么一切都是我的责任。
美《时代》周刊
6月7日,美军经过一番浴血奋战,终于占领了奥马哈滩头,并向内陆推进。6月12日艾森豪威尔、马歇尔、英王和他们的参谋员登上了奥马哈滩头阵地,“霸王行动”宣告胜利。丘吉尔说:
历来最困难最复杂最出色的战役……亦是心理战术动用得最巧妙并彻底摧毁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心理防线的战役。
历时43天的诺曼底登陆战役胜利结束。从此,法西斯德军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
诺曼底登陆战役成功给我们的启示诺曼底登陆成功,将为我们未来可能遂行的抢滩登陆作战的谋划,提供了保贵的经验和启示。
1、“兵者,诡道也。”抢滩登陆不同于单纯的陆上、海上、空中作战。实施抢滩登陆方不但要克服多变深邃的海洋,变幻莫测的气象以及潮汐等因素造成的不可知的困难,还要克服众多不同种类的障碍物,和各种防御工事。
背海攻坚作战任务十分艰巨。盟军在诺曼底登陆战役中,尽管其拥有绝对制海权和制空权,兵力上也占有优势,却丝毫没有放松谋略的运筹。
2、突然性是现代登陆作战成功的关键因素。先发制人,出其不意可以大大地减少登陆部队的伤亡,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胜利。
3、注重军事行动之外的非军事手段的谋略运作。比如,政治、经济、伐交、攻心、科技等等,做到两两互为补充形成合力。
未来我军可能遂行渡海登岛作战,除军事手段外,非军事手段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针对台独分子的逆潮流而动的行径,对其在政治上进行攻心。经济封锁。外交孤立。利用导弹、信息、气象卫星等现代科技的优势设计用谋。如此将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科技、谋略等手段有效地综合运用,全方位系统运筹,使其形成有机整体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总之,诺曼底登陆战役为我军将可能遂行的渡海登岛作战,完成祖国统一的神圣大业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和启示。我们必须集中陆海空优势,精巧细致地运筹帷幄,拿出胜敌一筹的真功夫,方能战必胜、攻必克。
总结每一场战争的胜利都靠许多因素组合而成的,其中最关键因素则是人。
艾森豪威尔和隆美尔都是世界名将,在气象预报方面,他们同时都得到的是同一个信息“今夜有暴风雨”。
所不同的是,艾森豪威尔命令气象专家们时时报告他们对气象的推算,从针尖上找机会。而隆美尔却浪漫的给夫人也生日去了。
很多事看似差之毫厘,却是失之决定二战胜负的千里万里。
祖国的统一大业,必将在我们这代人手里完成。所以总结经验,在针尖上找机会,谋算到滴水不漏,是我们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任务。
斩马刀是种什么武器?
在中国古代战场上,有一类兵器称为斩马刀,其主要用于劈砍骑兵的马腿。斩马刀发源于何时?其在中国历朝历代的应用如何?请看——
西汉时期:斩马刀发源于斩马剑斩马刀是对中国古代战场上专门用于劈砍、戳击骑兵马腿的刀类兵器的泛称,其也可用于砍击骑兵和步兵,最早发源于西汉时期的一种尚方宝剑——斩马剑。《汉书·王莽传》记载:“莽使虎贲以斩马剑挫忠……”这是最早出现“斩马剑”一词的文献。“莽”是指西汉时期的王莽,公元8年12月,王莽篡位称帝,改国号为“新”。卫将军王涉、国师刘歆和大司马董忠等人密谋劫持王莽,因为计划败露,董忠被虎贲军使用斩马剑处死,王涉、刘歆也被迫自杀。“虎贲”二字,最早出现于武王伐纣的牧野之战,据孔子编撰的《尚书》记载:“武王有戎车三百辆,虎贲三百人。”这段文献的意思是说周武王的英勇战士像老虎奔入羊群一般,所向无敌。此后,各朝各代,凡军中骁楚者,无不被冠以“虎贲”二字,虎贲军成为精锐军队的代名词。东汉时期著名史学家班固(公元32~92年)编撰的《汉书·朱云传》记载:“至成帝时,丞相故安昌侯张禹以帝师位特进,甚尊重。云上书求见,公卿在前。云曰:‘今朝廷大臣,上不能匡主,下亡以益民,皆尸位素餐。臣愿赐尚方斩马剑,断佞臣一人,以厉其馀。’上问:‘谁也?’对曰:‘安昌侯张禹。’上大怒,曰:‘小臣居下讪上,廷辱师傅,罪死不赦。’御史将云下。云攀殿槛,槛折。云呼曰:‘臣得下从龙逄、比干游于地下,足矣!未知圣朝何如耳?’御史遂将云去,于是左将军辛庆忌免冠,解印绶,叩头殿下曰:‘此臣素著狂直于世,使其言是,不可诛;其言非,固当容之。臣敢以死相争。’庆忌叩头流血,上意解,然后得已。及后当治槛,上曰:‘勿易!因而辑之,以旌直臣。’”这段文献的意思是,汉成帝刘骜(公元前51~公元前7年)在位时,时任丞相、被封为安昌侯的张禹晋升为皇帝的老师,很受汉成帝的尊重。朱云上书求见汉成帝,在诸位大臣的面前,对汉成帝说:“今朝廷内有一位大臣,上不能正主,下无以利民,站着高位不干事,只拿俸禄不谋政。臣请陛下赐给尚方斩马剑,杀掉这个奸臣,以激励其他官员。汉成帝问:“此人是谁?”朱云回答:“安昌侯张禹。”汉成帝大怒,说:“小臣居下毁谤上官,公然在朝廷辱骂帝师,罪死不赦。”御史奉命推朱云下殿,欲斩之。朱云死死抓住御殿栏槛不放,栏槛被折断。朱云此时大声疾呼:“臣在九泉之下与关龙逄、比干作伴足矣,臣死不足惜,但未知朝廷该怎么办(其意是陛下将蒙受杀直谏大臣的恶名)?”御史强行把朱云拖下准备处斩。在场的左将军辛庆忌摘掉自己的官帽,解下官印和绶带,叩头殿下说:“朱云性情狂直,假如他说得有点道理,不能杀;说得不对,也应该宽恕他。臣愿以死相争取,请求免他一死。”辛庆忌将头都磕流血了,汉成帝怒气稍解,免了朱云死罪。事后,当修复被折断的栏槛时,汉成帝说:“不换新的,原样修复,以表彰忠臣冒死直谏的精神。”这段文献不仅是“朱云折槛”、“尸位素餐”的典故由来,也是“尚方宝剑”词语的最早出处。秦汉时期,官府设有少府,少府设尚方令,尚方丞,其是掌管、打造御用刀剑、玩好器物的工场及其管理部门,到汉末时期分为中、左、右3个尚方部门,之后历代沿袭此官制。朱云所说的“尚方斩马剑”是尚方宝剑的类型之一,是一种最高权力的象征。斩马剑的全长大于一般的剑,因为是皇家官府所铸造,所以材料及制作工艺均很好,剑刃锋利,并且冠以“尚方”的特别称谓。相传尚方令在月蚀时铸造斩马剑,以供天子及皇族使用。2013年12月,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方州广场地铁施工区发现汉代墓,挖出长度超过1m的西汉时期尚方宝剑——斩马剑。该剑保存完好,表面无锈蚀,剑刃锋利,仍能将民用电线割断。唐朝时期:首现斩马刀唐朝时期,唐玄宗李隆基(公元685~762年)主持编撰的《唐六典》卷十六记载:“刀之式有四:一曰仪刀,二曰障刀,三曰横刀,四曰陌刀。”“陌刀,长刀也,步兵所持,盖古之断马剑。”该文献中的“断马剑”,即是指斩马剑。之所以《唐六典》中出现“断马剑”一词,现代史学家认为,这是古人的误写。在古代中国,因为文字数量缺少或文字的规范要求不严谨,学者经常自造字或用音同、意同的文字替代所需表达的词语,例如通假字、异体字等。由于唐代禁止陪葬兵器,也不许民间持有,所以至今考古学家从唐朝的相关文献及出土文物中,未找到对陌刀造型准确而详细的文字描述及实物,只是在唐朝以后的宋朝时期,学者将唐朝的陌刀描述为“三尖两刃刀”。北宋著名画家李公麟(公元1049~1106年)所绘《免胄图》中,有武将手持“三尖两刃刀”的画像。该刀是在较长的木制刀柄前端安装刀头,刀头设有3个刀尖。因此,虽然称之为“刀”,实际是带有較长刀柄的剑。为了增强劈杀能力,其刀头要比普通剑宽得多。由于该刀的刀头呈三叉状,并且刀尖两侧均开刃,故名“三尖两刃刀”。该刀全长约3m,刃长75cm,质量15kg左右。为了用起来更灵活,也有制成2m左右长度的。北宋时期曾公亮(公元999~1078年)、丁度(公元990~1053年)编撰的《武经总要》中记载并绘制有多种兵器,将掉刀、屈刀、偃月刀、戟刀、眉尖刀、凤嘴刀、笔刀这7种长柄战刀,加上单手使用的短刀“手刀”,一共8种北宋时期常见的军刀,合称为“刀八色”。同时,《武经总要》记载:7种长柄战刀可称为陌刀。从此书中绘制的掉刀造型看,其也是一种三尖两刃刀,只是刀头的三尖形状比李公麟所绘《免胄图》中武将手持的三尖两刃刀造型简单。到了明朝时期,又将这种三尖两刃刀称为二郎刀。二郎刀名称的由来,出于明朝小说《封神演义》以及《西游记》中的二郎神杨戬。由于这些小说流传甚广,人们就将这种兵器习惯地称之为二郎刀。另外,《水浒传》中的九纹龙史进,也善使这种三尖两刃刀。唐朝著名军事家李靖(公元571~649年)编撰的《卫公兵法》记载:“其弩手去贼一百五十步即发箭,弓手去贼六十步即发箭。若贼至二十步内,即射手、弩手俱舍弓弩,令驻队人收。其弓弩手先络膊,将刀棒自随,即与战锋队齐入奋击。其马军、跳荡、奇兵亦不得辄动。若步兵被贼蹙回,其跳荡、奇兵、马军即迎前腾击,步兵即须却回,整顿援前。若跳荡及奇兵、马军被贼排退,战锋等队即须齐进奋击。其贼却退,奇兵及马军亦不得远趁,审知贼警怖散乱,然可乘马追趁。”“诸军弩手,随多少布列。五十人为一队,人持弩一具,箭五十支,人各络膊,将陌刀棒一具,各于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牙,去贼一百五十步內战,齐发弩箭;贼若来逼,相去二十步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将这两段文献译为白话文,其大意为:唐朝军队已经有大规模作战的阵法,并且阵法中的战兵有明确的分工和职责。阵法中有战锋队、驻队等,还设有步兵、马军。其中,步兵包括弩手、弓箭手、跳荡(锐卒)及奇兵等多种战兵。当敌人距离弩手一百五十步时,弩兵开始射箭;当敌人距离弓箭手六十步时,弓箭手开始射箭;如果敌人攻入二十步以内时,弩手、弓箭手均扔下弓弩,让驻队的人收回。弩手、弓箭手则执随身携带陌刀棒与战锋队齐入奋击。此时,马军、跳荡、奇兵不必出动。如果步兵被敌人逼迫而回退,跳荡、奇兵、马军即迎前腾击,步兵趁此机会后退,整顿后准备再援。如果跳荡、奇兵、马军被敌人击退,战锋等各队立即齐进奋击。此时敌军若退却,奇兵及马军不得追击较远,必须仔细观察,确认敌人真的是惊慌恐怖散乱了,才可乘马追击。各军中的弩手,可根据需要布列人数。通常以50人为一队,每人持弩1具,箭50支,人各络膊,携带陌刀棒一具,各于本军战队前雁行分立,调弩上弦,距离敌人一百五十步之内开战,齐发弩箭;敌人若近逼,距离二十步时即停弩,持刀棒,从战锋等队过前奋击,违者斩。由此看出,唐朝军队中的弩手随身携带陌刀棒。陌刀棒的形制,刀柄由木棒制成,木棒前端加装陌刀。五代时期后晋丞相刘昫(公元887~946年)主持编撰的《旧唐书》卷五十六,有描述隋末唐初的猛将阚稜:“善用大刀,长一丈,施两刃……”阚稜善用的两刃长刀属于陌刀的一种类型,其全长为一丈,即长度为3m多。陌刀是汉民族在与善骑射的游牧族之间战争中改变自己马少不精的劣势,发挥步兵优势的关键兵器之一。陌刀军的参战,在诸多唐朝军队战例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其为唐朝军队的征战立下汗马功劳。例如:唐朝名将李嗣业(生年不详,卒于公元759年)一生屡建奇功,尤其在安史之乱的生死存亡中,为军前驱,率领陌刀队“如墙前进”,所向披靡。李嗣业是京兆高陵(现今陕西省三原县境内)人,身高2.1m,膂力出众。年轻的李嗣业每次战斗都奋不顾身、冲锋在前,很快升为昭武校尉。天宝初年(公元742年),其应募安西(现今甘肃省境内的安西县),在西域为大唐效力。当时,军中推广陌刀,李嗣业善使这种兵器,很快脱颖而出,成为赫赫有名的陌刀将。天宝六年,李嗣业跟随当时的安西都知兵马使高仙芝出征小勃律国,在唐军的必经之地连云堡(今阿富汗东北的萨尔哈德),吐蕃军队依山旁水,修筑工事,严阵以待。高仙芝任命李嗣业和田珍分别为左、右陌刀将,下了一道命令:“中午以前必须攻占连云堡,不然都得死。”战斗开始后,李嗣业身先士卒,从最险峻的地方爬上山头,陌刀挥舞,敌人鬼哭狼嚎,死尸遍地,掉下悬崖、淹死水中的有十之七、八,唐军一举拿下了连云堡。然后乘胜前进,直捣小勃律国,俘虏小勃律王和他的妻子吐蕃公主,唐军夺回了克什米尔以西和以北的地区。回军之后,李嗣业因功升为疏勒镇守使,捍卫大唐帝国的边疆地区。疏勒鎮位于现今喀什地区境内,唐朝时期是安西四镇中最靠西边的一个军镇。宋朝时期:斩马刀形制多样宋朝战争的主要对手同样是北方游牧民族,为了对付辽金的骑兵,长刀、长矛、斧钺等成为军队的主要兵器。南宋时期,在郾城之战中,岳飞率领岳家军使用麻扎刀、提刀、长斧大破金军的“连环马”。元朝丞相脱脱(公元1314~1355年)、阿鲁图(生卒年不详)先后主持编撰的《宋史·岳飞传》记载:“是役也,以万五千骑来,飞戒步卒以麻札刀入阵,勿仰视,第斫马足。”岳飞在《奏郾城捷状》中描述:“将士各持麻扎刀、提刀、大斧与敌手拽厮劈。”郾城之战爆发于公元1140年,金军在攻占河南、陕西之后,又向淮南大举进攻。这时宋高宗赵构慌了手脚,急忙下诏让已经辞职在家守母丧的岳飞从襄阳出击,牵制向淮南及陕西进攻的金兵。岳飞率领岳家军数万人,自湖北出发,很快进入河南中部,连败金军,占领军事重镇颍昌府(今河南许昌)、淮宁府(今河南淮阳),并乘胜收复了郑州、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东)等地。岳飞还派梁兴等人渡过黄河,联合河东、河北义军,痛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州县。完颜宗弼(金兀术)见岳家军兵力分散,又探知岳飞只带有少量军队驻于郾城(今属河南),决定亲率精锐骑兵1.5万人以及步兵10万人,直插郾城,企图一举消灭岳家军的指挥中心。同年农历7月8日,完颜宗弼与龙虎大王、盖天大王等,在郾城北与岳家军对阵。岳飞令其子岳云率轻骑攻入敌阵,往来冲杀。完颜宗弼眼见骑兵会战不能取胜,焦躁万分,于是下令将披挂重铠的“铁浮图”军投入战斗。“铁浮图”军每三匹马用皮索相连,人马护甲厚重、攻坚能力强,“堵墙而进”,主要用于正面冲击。另以骑兵为左右翼,号称“拐子马”配合作战。金军企图以严整密集的重装骑兵编队来击溃岳家军的骑兵。岳飞则派遣精锐部队“背嵬军”和“游奕军”等马军迎战,并派步兵持麻扎刀、提刀、大斧等,上砍敌兵,下砍马足。只要一匹马仆地,另外两匹马就无法奔驰,“铁浮图”军顿时乱作一团,损失惨重。双方从下午激战到天黑,金军大败。宋朝的各种文献中,对麻扎刀的形制没有详细文字描述。据传说,麻扎刀的形制类似于钩镰槍,早期是将镰刀用麻绳绑扎在长矛枪上,用于步兵战斗,后改进为在枪矛头侧面直接加工出1~2个镰刀状倒钩,专门用于对付敌人骑兵。当骑兵突入阵中,阵中士兵可使用钩镰枪横割马腿,从而迫使敌军落马。宋朝人编撰的《玉梅》(作者不详)记载:“熙宁五年,作坊造斩马刀,长三尺余,镡长尺余,首为大环,上出以示蔡挺,挺奏,便于操击,战阵之利器也。五月庚辰,朔命置局造数万口分赐边臣。”这段文献的意思是,在宋神宗熙宁五年(公元1072年),兵器作坊打造出一把斩马刀,该刀全长三尺有余,刀镡长尺余(宋朝的一尺等于31.4cm),柄首呈大环状。宋神宗让枢密副使蔡挺看此刀,蔡挺回奏宋神宗,认为该刀便于操持,是战阵中的利器。同年农历5月17日,宋神宗下令制造局打造数万把斩马刀,赐给守边的将领们。由以上文献可证,宋朝时期的斩马刀形制,已经出现长、短两种类型,并且将可用于斩击马腿的诸多刀型归类于斩马刀。明清时期:斩马刀有长有短明末时期郑大郁(生卒年不详)编撰的《经国雄略》卷五记载:“刀名斩马,以其有批(劈)砍之妙用在也。形颇似半月,而以之横截马脚,如风扫折枝。用以攻击,皆所宜也。”这段文献说明,明朝时期的一种斩马刀刀头形似半个月亮。明末清初王晫(生卒年不详)编撰的《兵仗记》记载:“斩马刀,一名砍刀,长七尺,刃长三尺,柄长四尺,下用铁钻。马步水路咸可用。”这段文献说明,明朝时期的一种斩马刀又称为砍刀,全长超过2.1m,刀刃长超过0.9m,刀柄长超过1.2m,刀柄末端设有铁鐏。骑兵、步兵及水兵均可使用斩马刀。明末清初计六奇(生于1622年,卒年不详)编撰的《明季南略》书中,对民族英雄郑成功的军队抗击清军有此描述:“……前队长枪,次团牌,第二阵‘倭铳’(从日本购入的火绳枪)……而疾走如飞,突至马前杀人。其兵三人一伍,一兵执团牌,蔽两人,一兵斫马,一兵砍人,甚锐,一刀挥铁甲军马为两段。盖铸刀时,用铁匠百人挨递打成此一刀,故锐特甚……郑兵不动,俱铁甲胄铁面头子,只露两足,用长刀砍骑,锐不可当,射中其足,则拔箭更战,清兵逐遂败……”“第一队五十人,前有五色旗一面领之。有滚被二人;滚被者,用一大棉被厚二寸,一人执之,双手有刀。如箭至,即张被遮候;箭过,即卷被持刀滚进,斫人马足,又有团牌二人。滚被、团牌此四人俱吃双粮。”这里说的“郑兵不动,俱铁甲胄铁面头子,只露两足”士兵,便是郑成功麾下有名的铁人队,铁人队“每班带班长六员,配云南斩马刀各二,牌各二,弓、箭则全班俱执。又十班之中,弓箭居四,刀、牌居六。”在郑成功率军攻打台湾的战斗中,铁人队也有出场。当时荷兰人有如此记录:“……他们(指郑成功)的士兵有3种兵器:一些士兵将弓箭挂在背上,左手执盾,右手拿很重的剑;另一些士兵则两手拿着长木棍,木棍上设有弯刀。所有的士兵除两臂和脚外,全身有铁甲保护,上面有鱼鳞似的铁甲重叠……以盾牌作掩护向我方冲锋,勇猛无比,拚命地前进,虽然有许多人被打死,其余的人丝毫不管,也不回头看……”此处所说的木棍上设有弯刀的兵器,就是斩马刀。另外,此处文献中出现的“云南斩马刀”,是郑成功所属部队根据云南边陲少数民族早期使用的一种斩马刀改进而成,其形制较短,全长不超过1m,刀柄长约为30cm,主要是单手握持使用。现今:斩马刀是纪念民族英雄的信物时至今日,斩马刀武术表演作为纪念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活动项目之一,在海峡两岸郑成功文化节上常常出现。2009~2017年,由国家文化部、国台办为指导单位,各省市人民政府承办的郑成功文化节已成功举办多届。举办郑成功文化节的目的在于大力弘扬民族英雄郑成功的文化精髓,构建两岸交流合作的新渠道、新平台,推动两岸在民间艺术、民间文艺、民间经贸等领域的合作与交流。第三届郑成功文化节于2011年6月12日在厦门举行,文化节以“成功从这里启航”为主题,内容包括郑成功颂典、郑成功文化论坛、闽台民俗“阵头”嘉年华(踩街)等活动。当天上午,在厦门市白鹭洲音乐喷泉广场,举行了民俗表演。来自海峡两岸的艺术团体表演了丰富多彩的节目,令人赏心悦目。下午,“阵头”嘉年华节目在鹭江道旅游客运码头至海军码头一路巡演,全程约1.2km,来自两岸的郑成功藤牌军阵、宋江阵、布袋木偶、旱船贡球、哪吒鼓、木屐舞、安平战胜鼓、大开道、高山族“手拉手”舞蹈、郑家军旗队共十个民俗“阵头”,以夸张有趣的表演形式,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围观。首先登场的是厦门市鼓浪屿街道表演队,表演队的队员右手握持斩马刀,左手握持藤牌,用逼真的表演,重现了有郑成功“特种部队”美称的藤牌军阵,让人充分感受到那种“严阵当之,屹然不倒,望之如堵,其锋甚锐”的威武气势。当年郑成功的最精锐部队是亲军四镇,即武卫左镇、武卫右镇、虎卫左镇、虎卫右镇,各镇中均设有铁人队,铁人队的士兵以藤牌挡住敌方弓箭,滚地至敌阵,以斩马刀专砍马腿,让以铁骑自得的满洲兵吃尽苦头。铁人队也是郑成功收复台湾的敢死队。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