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马逊市值蒸发,微软Q3营收及净利润超预期?
最近美股投资者对微软的关注比较高,一方面是市值达万亿,另一方面是业绩超预期。
根据微软周三发布的2019财年第三财季财报显示,公司营收为305.71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268.19亿美元增长14%,好于市场预期的298.4亿美元;净利润为88.09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净利润74.24亿美元增长19%;每股摊薄收益为1.14美元,好于去年同期的每股摊薄收益为0.95美元,好于市场预期的1.00美元。
微软业绩超预期,主要是因为战略转型做对了。
大家都知道,微软当年错失了移动互联网市场,移动操作系统没做起来,收购的诺基亚也没有翻盘。后来轨型到B端市场,发力云计算服务市场,在云计算服务行业不断做大做强,成为业绩增长的“攻城车”。
根据调研机构Canalys报告数据显示,2018年全球云计算市场规模突破800亿美元,达到804亿美元,同比大幅增长46.5%,其中排名全球云计算市场份额前十的服务商为::AWS、微软Azure、谷歌云、阿里云、IBM云、Salesforce、Oracle、NTT通信、腾讯云和OVH。
亚马逊的AWS依然是全球云计算市场的领头羊,其2018年云计算营收规模达到了254亿美元,占有31.7%的市场份额。而微软Azure则位居市场第二,全年营收规模达到135亿美元,市场份额达到16.8%,同比大幅增长82.4%。
可以看到,微软转型后在云计算市场攻城略地,业绩迅速成长,全球市场份额达到了16.8%,排名第二。微软的WINDOWS肯定是桌面操作系统排名第一,而能够在这样的情况下,另开战场,把云计算服务做到全球第二,为微软带来了新的战斗力,这也是微软没有走向衰落并重新增长的最根本原因。未来随着人工智能行业的发展,云计算市场规模大概率还会增长,只要微软能够保持行业地位,股价必然还会继续和业绩一起成长。
市值超7000亿美元?
亚马逊,现在是全球股票市值的前五名公司,市盈率有些高,但是,不代表有泡沫。如果散户学会对亚马逊的理解,对做好A股的高市盈率股票,将有很好的帮助。
投资是一场旅行,在旅途,遇见您。
我是雄风投资,20年投资实战经验的老司机,在亚洲最大证券公司--中信证券工作期间,荣获腾讯2012中国最佳投资顾问。
一,亚马逊的股票情况。
现在亚马逊的股票价格是1448美元,股票市值是6979亿美金。
根据亚马逊的股票市值,在全球排名第三位,前面两位是苹果和谷歌。
亚马逊的股票从1997年至今,21年上涨700倍,是的,就是700倍,绝对是一个超级大牛股。
二,亚马逊市盈率很高,就有泡沫吗?
亚马逊市盈率231倍,看起来好像很高的市盈率,但是,我们如果深刻理解亚马逊,就不会担心它有泡沫,市盈率也不会高。
亚马逊是全球第一名的电商公司,占有美国40%的电商市场,这是它的起家业务和基础业务。
亚马逊是全球最大的云计算公司,布局云计算已经十几年,云计算方面领先阿里巴巴和腾讯,阿里巴巴都是学习和模仿亚马逊。
亚马逊已经进入和布局很多业务,并且取得不错的收入,这些业务是物流、医药、超市、人工智能、金融等领域。
亚马逊是一家全球化的优秀公司,亚马逊在全球很多国家进行业务开拓,包括亚洲和欧洲,同时取得很好的业绩。
综上所述,亚马逊市盈率,只是现在看起来很高,但是从未来看,没有泡沫。建议股民长线重点关注亚马逊,未来亚马逊的市值有望超过苹果,成为世界第一名。
三,亚马逊和人生。
亚马逊的优秀,上涨700倍,最重要的原因是亚马逊创始人贝索斯的专业和格局。从第一天创办亚马逊开始,贝索斯都把每一天当作亚马逊的创业第一天,永远保持激情和梦想,不断带领亚马逊高速奔跑和发展。
人生之中,需要学习贝索斯的理念,把每一天当作第一天,当做我们来到世界的第一天,就如婴儿对世界保持好奇和探索。快乐每一天,享受每一天。
我是雄风投资,遇见是缘,喜欢我的回答,请马上点赞和转发,谢谢您的支持!
如您有投资的问题,可以留言或私信联系我,有空时将进行专业解答。
听说做得好一个月有几万的吗?
截至2020年1月31日,做亚马逊赚钱,做的好一个月能有几万。
作为目前市值第一的跨境电商平台,亚马逊的实力自然也是不容小觑的,其平台上的商品客单价最高超过17美元,所以亚马逊也一直凭借着高利润吸引着众多的卖家。
而从各平台的销售额来看,亚马逊更是占比49%一枝独秀,因为更重视产品,所以亚马逊是更好的选择,但是亚马逊开店相对比较麻烦,很多人开了店也不知道怎么运营,新手的话还是跟着成熟的团队比较有前景。
赚钱与否主要还是看能力,就像国内的电商平台一样,一样有人一天赚几万,有人卖不出去产品,只是亚马逊的利润会高一点,竞争没有那么激烈。
扩展资料:
你好,可以很直接的告诉你亚马逊不好做。因为现在有很多人涌入了电商行业,大家都知道亚马逊赚钱,所以很多人都想要去涉足这个领域。但是亚马逊要做好实在不容易,因为你要有一套非常好的运营模式,一套流程,要怎样让别人买到你的东西,你的东西怎样发货最实惠,还要处理许许多多的东西,所以要有一定的准备才去做亚马逊是最稳妥的。
亚马逊海尔为什么要把企业做小?
为推动国家人工智能战略的实施 助力全球产业智能升级 本文由首家国际智能工业云平台中机商圈(CMEPLAZA.COM)提供
追求做大做强是企业生存的惯例,不过亚马逊、海尔却在把企业“做小”,通过内部创业小团队激发大企业的活力,不断寻找创新的空间。
亚马逊的过去十年
过去十年,亚马逊的市值增长十倍。从网上卖书,到推出电子书Kindle,再到出品智能音箱Echo,亚马逊不断突破原有的边界。最近,亚马逊还收购了美国最大的有机食品零售商WHOLEFOOD(全食超市),甚至亚马逊已经有了自己的制片厂,还有自己的成衣品牌,还建立了云服务部门。过去七年,亚马逊占据全球云服务市场40%的份额,IBM、谷歌、微软合占25%的份额。
大企业内部设立小型的创业公司
单在亚马逊网站下面,就有1000多个团队,每个团队都专注于“微服务”,与海尔的小微企业类似。这些团队都是跨职能的小团队,具备开发和运营职责,工作原则是“你(指员工)创建、你运营”。亚马逊对所有团队的要求是,完成你的目标,同时团队之间要合作。亚马逊是肌体,团体是细胞,细胞可以复制,它是演进、有活力的整体的一部分。大企业内部设立小型的创业公司,前提是它们关注的客户是谁、客户需要什么。
海尔旗下的雷神游戏本
海尔旗下的雷神游戏本,便演绎了“三位80后用三年多的时间登陆新三板”的故事。雷神小微主路凯琳的心得是,产品“无交互(指与用户沟通)不开发、无公测不上市”,这是铁律。互联网时代,以及即将到来的物联网时代,信息大爆炸,市场瞬息万变。像亚马逊、谷歌、优步、脸书、阿里巴巴、腾讯、小米等科技公司的历史,都不到25年。所以,大企业如何也有灵活的身躯,激发员工的热情,不断寻找出创新的空间,这的确是一个重要的命题,亚比逊、海尔把企业“做小”的方法值得借鉴。
最难驾驭和平衡的还是人性
你指望一个在大公司打工的人和一个创业的人有同样的心态,这是不可能的,因为这违背人性。还有一个非常困扰的问题就是,在体内搞创新的人很难得到合适的激励。早期还好,一旦做出点业绩来,怎么激励就是个大问题。你做为老板想激励的多,别的部门心里不平衡,谁不是每天加班呢。你想搞大锅饭,做得好年底多发几个月奖金,但人家另有想法,想去外面创业,拿VC的钱,现在大众创业,钱好拿,工资也降不了多少,还能搏一个财务自由的机会。所以怎么激励都不合适。
“平台惰性”
体内循环的人太容易产生“平台惰性”也就是夸大平台的价值,对平台产生依赖,而忽视个体或者小团队的能动性。常见的一个心态就是,产品做的差不多就行了,反正公司有平台不愁量,KPI方面完成老板的交代就行了,做的太高反而不好,因为明年的KPI就不容易实现了。事实证明凡是被KPI驱动而不是被价值观驱动的事都不靠谱,甭管企业规模有多大。
把企业做“小”
最近几年,企业子公司化加上管理层MBO,已经是个挺流行的趋势了,特别对于一些“老公司”或者一些“非主营的老业务”来讲更是必要,因为要重新激发创业精神。互联网创业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养一群已经疲惫了的羊,不如养几只嗷嗷叫的狼。腾讯卖掉了自己的电商业务给京东,卖掉了自己的搜索业务给搜狗,虽然是不得已,但也算是某种程度的体外循环。百度在陆续剥离百度外卖等业务,360成立路由器、奇酷手机等硬件公司,Google成立Alphabet母公司,并且把几块业务子公司化,这些都是在把企业做“小”。
事实上,我觉得BAT的一些其他服务,例如百度的O2O服务(百度糯米),腾讯的面向企业服务(RTX、腾讯云)等,还可以继续考虑这种模式,因为这些业务都面临着或者不在公司主赛道,或者与公司基因不相符的问题。把企业做“小”,不光有助于新业务的发展,对母公司的价值其实更大,因为这能让母公司保持聚焦,保持对核心战略的敏锐度,同时降低管理成本。所以CEO要学会放下一些东西,手上总抓着俩苹果,天上掉下个西瓜,你接得住么?
为什么阿里巴巴和腾讯的市值那么高?
关注我,获取更多深度解读
阿里、腾讯的高市值是资本市场对其盈利能力信任以及自身巨大的业务体量和盈利能力,包括合作伙伴和子公司发展前景的共同结果。
资本市场的信任阿里就不用说了,前不久,阿里大股东软银还表示了对阿里的信任,不坚持阿里股票。阿里的前辈,亚马逊市值迈入万亿,与之对标的阿里,市值方面依然有巨大的想象空间,毕竟无论暖冬、寒冬,购物消费是刚需,这些都是阿里深得资本市场信任的原因。
而腾讯,也同样凭其强大的业务能力获得资本市场信任。
自身实力阿里是国内电商王者。淘宝、天猫两大超级电商平台,每年双十一不断刷新纪录,2018年双十一成交额突破2135亿。
阿里也展现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比如人工客服,鲁班系统等等,在电商之外,阿里的物流体系、云计算、金融、新零售等领域布局也都走在时代前列,虽然竞争对手很多,但与阿里相比,都差了几个段位。
当然,最厉害的要数阿里的人才储备,据说硅谷、谷歌的归国工程师,大部分都去了阿里。
腾讯是国内社交扛把子,QQ和微信占据了90%的国人社交需求,尤其是微信,基本上等同于再造了一个腾讯帝国。QQ和微信有源源不断的社交流量,而这等同于源源不断的金钱。
此外,腾讯的业务盘子也很大,游戏和营销广告两只现金牛就非常值钱了。
合作伙伴和子公司阿里旗下蚂蚁金服估值1500亿美元,是当下市值最高的独角兽企业了,谁也没想到当年为淘宝商家和买家提供支付服务的金融产品,会发展到如今集外卖、贷款、理财、保险、购物、游戏于一身的庞然大物。
在蚂蚁金服之外,阿里云已经成为阿里巴巴旗下增长最快的一个业务,同时还是亚洲最大的云服务公司。菜鸟网络估值也超过134亿美元。
包括阅文集团、虎牙、哔哩哔哩、腾讯音乐娱乐集团、猫眼娱乐在内的众多腾讯系公司接连上市,此外,腾讯在电商领域投资了京东、唯品会、拼多多等优质电商企业;短视频领域投资了快手;新零售领域也和永辉超市等传统零售企业达成合作;互联网医疗方面也在发力。触角可以说遍布娱乐、生活各个领域。
正是有了这些依托和基础,腾讯、阿里的市值才会不断上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一切都是有迹可循的。
并且,阿里和腾讯以及马云、马化腾现在已经是功成名就,财富自由了,企业做到这份上,或许他们更在意的是企业未来五十年,一百年的发展,是承担更多社会责任,创造更多让民众生活更便利的产品。
我是吴怼怼,虎嗅、36氪、钛媒体、产品经理等专栏作者、前澎湃新闻记者,专注互联网科技文娱解读,更多深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原创不易,你的关注和点赞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