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之首,唐宋八大家按时间顺序排名分别是什么?
先后顺序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军人物。欧阳修、苏轼、苏辙、苏洵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是北宋朝代的临川文学代表人物。唐宋八大家是按朝代顺序、个人资历还有辈分还进排资论辈的!
下列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是?
这种问题,就尽可能别浪费时间、流量了。郑板桥是清朝人,显然跟唐宋八大家没有半毛钱关系!骆宾王虽然是唐朝人,但做为初唐四杰之一,他的影响虽然很大,但留下名篇却非散文!记住了,所谓的唐诗八大家,都是以散文体裁来命名的。唐朝只有两人——韩愈和柳宗元。
唐宋八大家都有谁?
一,韩愈(768——824),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县)人,祖籍昌黎(今河北昌黎县),世称韩昌黎。唐德宗贞元八年(792)25岁中进士第。贞元十八年任国子监四门博士,广收门徒,组织文学改革的生力军。贞元十九年迁监察御史,上疏极论宫市,请求减免遥役赋税,触怒权贵,被贬为阳山令,改江陵法曹参军。元和初年,召为国子博士。十二年因参与平定淮西藩镇之乱有功,权知刑部侍郎,故又世称韩吏部。长庆四年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溢曰文,故有韩文公之说。
二,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省运城县解州镇)人,世称柳河东。唐德宗贞元年(793)中进士第,贞元十四年登博学弘辞科。历任秘书省校书郎、集贤殿书院正字、蓝田县尉、监察御史里行等职。贞元二十一年任礼部员外郎,他积极参加以王叔文为首的政治革新活动,但为期半年的政治革新,在宦官、藩镇和大官僚势力的联合的反抗下遭到失败。永贞初年,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使,后又加贬为永州司马,在艰苦的永州十年,完成了大量著述。元和十年(815)春奉召到京师,随即又被改贬柳州剌吏。在柳州任上,实行了解放奴婢、禁止巫术、兴办学堂、垦荒打井、栽种草药、植树造林等有利于改善人民生活的措施。元和十四年(819),柳宗元死于柳州任上,终年47岁,被世人称为“柳柳州”。
三,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40岁时自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庐陵(合江西吉安市)人。4岁丧父,家境贫穷。天圣八年24岁时中进士。历任西京留守扩主管、馆阁极勘、枢宻副使、刑部尚书等职,任参政事(副宰相)近十年。因参与范仲淹倡导的“庆历新政”,曾两次贬官,降知峽州夷陵令、滁州太守,又曾知扬州、颍州应天府。熙宁四年(1071)退居颍州,次年卒。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
四,苏洵(1009——1066),字明允,号老泉,世称“苏文公”、北宋散文家,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史载苏洵少年不学,年二十七岁,始发愤为学,宋仁宗庆历七年(1047)38岁时,举进士及茂才异等,皆不第。于是回家“尽烧曩时所为文数百篇,取《论语》、孟子、韩子及其他圣人、贤人之文”(《上欧阳内翰第一书》)。闭门苦读,坚持七、八年之久。而后学业大进,援笔为文,顷刻而就。嘉祐元年(1056),苏洵携其子苏轼、苏辙一并进京,晋谒枢宻韩琦,翰林学士欧阳修及著名诗人梅尧臣等,其文章《权书》、《几策》、《衡论》等倍受欧阳修等人的赏识。于是,向朝廷推荐。由此,苏洵文名大振,其文章一时被文人学士争相传诵,嘉祐三年(1058),仁宗召他应广式舍人院,他托病不应召。嘉祐五年(1060),朝庭授他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任霸州文安县(今河北文安县)主簿。其间,与陈州项城(今河南项城县)县令姚辟同修建隆以来礼书《太常因革礼》一百卷,书成而卒,追赠光禄寺丞。
五,苏轼(1037——1101),中国散文大家兼诗人,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苏轼21岁时赴京应举,次年与弟辙中同榜进士。曾任主簿、判官之类的地方小吏后调入京城,任殿丞以及元佑年间的中书舍人、翰林学士。后屡遭贬谪。宋徽宗即位大赦,苏轼在归途中客死常州,谥号“文忠公”。
六,苏辙(1039——1112),北宋散文家,字子由,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县)人。
宋仁宗嘉祐二年(1057),19岁的苏辙与兄轼同中进士。嘉祐六年又同策制举。因直言不逊授商州(今陕西商县)军事推官。熙宁三年(1070)神宗即位,王安石变法,力陈其不可,为此获罪屡遭贬谪。熙宁五年(1072),出为河南(今河南洛阳)推官,后任齐州(山东济南)掌书记,南京(河南商丘)判官。元丰二年(1076),苏轼因“乌台诗案”罪被捕入狱,苏辙上书神宗,请求以自已的官爵为轼赎罪,被贬为筠州(今江西高安县)监盐酒税。元祐元年(1086)哲宗即位,召苏辙回京师,任右司谏,累迁御史中丞,拜尚书右丞,进门下侍郎。绍圣元年新党复势,辙因上书谏,落职知汝州,累迁雷州安置,后贬循州等。徽宗立,又徙永州,岳州等地。死后追复端明殿学士,谥号“文定”,世称“苏文定公”。
七,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抚州临川(今属江西)人,晚年自号半山老人。王安石自幼随父转徙于地方官任上。自庆历三年(1042)登进士第,先后职任签书淮南判官,知鄞县,通判舒州,改郡牧判官,知常州,提点江东刑狱,直至嘉祐元年(1056)始入京召为三司度支判官,知制诰。神宗即位擢翰林学士,参知故事。熙守三年(1070)拜相,同中书门下平立事。熙宁七年、九年(1074、1076)两次罢相。先封舒国公,旋改封荆。谥号文。世称王荆公、王文公、临川先生。
八,曾巩(1019——1083),字子固,建昌军南丰(今江西南丰县)人,后居临川(今江西抚州市西),世称南丰先生。巩“家世为儒”,幼年聪慧过人,以至12岁能文“日作六论,援笔立就,辞甚伟”。嘉祐二年(1057)39岁时登进士第,先后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司法参军,召编校史馆书籍,迁馆阁校勘,集贤校理,为实录检讨官。由熙宁二年(1069)起累迁外任,几达九州,凡十数年,颇多政声晚年以勾当三班院,加史馆撰修,拟命“典朝史事”。又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元丰五年(1082)擢拜中书舍人。卒于金陵(今南京)。南宋时谥号“文定”。
唐宋八大家几岁中举?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是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韩愈24岁中举,王安石21岁中进士,苏辙18岁名登五甲,苏洵应试不举,苏轼20岁中举,柳宗元21岁及第,欧阳修23岁二甲进士及第,曾巩38岁中进士。
唐宋八大家中?
我认为这八大家中,成就最高,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苏轼。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包括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的欧阳修、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八位散文家。
“唐宋八大家”之名流行始于明代。
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
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们掀起的古文革新运动,提倡散文,反对骈文,给予中国文坛深远的影响。
这八位在唐宋文坛皆属于领军人物,各有所长,但我最欣赏苏轼。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在诗、文、词、书、画等方面,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
苏轼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强调崇尚自然,摆脱束缚,他的散文如行云流水,豪放自如,是宋代散文最高成就的代表。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赤壁赋》、《石钟山记》等。
苏轼的诗内容广阔,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笔力纵横,穷极变幻,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代表作有《春江晚景》、《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题西林壁》等。
苏轼词冲破了专写男女恋情和离愁别绪的狭窄题材,开创了与婉约派并立的豪放词派,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冲破了诗庄词媚的界限,对词的革新和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传诵甚广。
同时,苏轼还擅长行书、楷书,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自成一家,自创新意。他喜欢作画,很有奇想远寄。他还是个美食家,民间流传着很多他与美食的故事,尤其是著名的东坡肘子,为很多饕餮食客喜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