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克发声:做空是一场骗局,特斯拉是如何被有些人神化的

诗佳网

马斯克发声:做空是一场骗局,特斯拉是如何被有些人神化的?

谢邀!

其实题目本身就有点问题,特斯拉本身就是电动汽车的代名词,其在电动汽车的积累是非常深厚的,而加上马斯克的第一原理性使得特斯拉这个产品,无论是在理念上还是技术上都非常优秀,这并不是神话。

马斯克发声:做空是一场骗局,特斯拉是如何被有些人神化的

特斯拉,成立15年都在融资中

其实艾隆马斯克并不是特斯拉的创始人,特斯拉是在2003年由马丁·艾伯哈德和马克·塔彭宁所创立,而马斯克是在2004年进入特斯拉,同时主导了特斯拉开的融资历程!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从创立开始到如今一直处于融资过程中,即便是特斯拉的量产车型已经卖了两三年了,但依旧没有办法填补研发室的窟窿。

从侧面也可以看出,特斯拉十几年的发展,其实都在于将资金投入到了研发费用上,除此之外特殊,因为秉承着马斯克的第一原理性原则,选择了包括在很多方面都由特斯拉自己来做,这也无形中就加剧了特斯拉的成本。

但显然投资者以及市场对于特斯拉的未来,显然是非常看好的,迄今为止特斯拉的融资过程中还没有经历什么大的挫折,远远不像我们国内有一个造车厂商,叫贾跃亭,融资实在是一波三折,而且还与投资者大闹公堂。

神话?不存在的

对特斯拉来说起,被人们神化其实有很多种原因,比如酷炫的外观设计,超前的设计理念以及人性化的细节处理,这些都是特斯拉值得称赞的地方。

相比于传统车型,特斯拉更激进更大胆,同时又不失细节,而其所倡导的科技范儿也是符合了本身的定位。多项技术让特斯拉的汽车的确像是来自外太空的产物。

除此之外,特斯拉还在积极践行无人驾驶以及自动驾驶这个项目,虽然在美国也有事故发生,不过这个项目的前途是非常好的,而且肯定是未来的大趋势。

现在最大的难点其实是机器现在还没有吃到足够多的数据,也就是说他面临某些情况可能没有办法做出最好的判断,这才是无人驾驶以及自动驾驶所面临最大的难点。

毕竟现实中突发情况非常多,即便是l5级别的无人驾驶,驾驶员也不能掉以轻心!

除此之外,特斯拉所宣称行驶里程,基本上是不掺假的。而反观国内的电动汽车厂商,这个里程就有很大的猫腻了,包括国内现在最著名的未来汽车,此前也是爆出了行驶里程与所标注的有太大的出入。

其实特斯拉并没有被神化,只是他作为电动汽车行业的驱动者,的确是非常优秀的存在。每一步都做得非常扎实,无论是超级充电桩,超级充电功率技术还是自己建厂造电池,研发更高级的无人驾驶技术,都与它所承载的使命息息相关。

而不仅仅是像某些厂商,只是为了争夺风口,造出一款外形还不错的电动汽车!

当然,特斯拉与传统厂商相比,技术上应该还是处于劣势的

其实我们都知道,虽然说特斯拉是电动汽车的先驱,但其实,传统汽车厂商在电动汽车的积累同样很多!

比如德系汽车,在电动汽车的积累同样很深厚,但由于眼下并不适合电动汽车的生存环境,所以德系汽车其实并没有这么紧迫的推出电动汽车。

而如今来看电动汽车肯定是未来的潮流,而德系汽车在这方面的研究,电池方面的研究,可能远比特斯拉要久远得多。

所以特斯拉本身很优秀,并不需要神话,但当然还需要持续进行研发投入,尤其是在汽车这种讲究沉淀的领域。

穷人投资为什么大多都是亏本?

按正常的普遍事实来讲,别用特别的例子去抬杠。

我从来不认为所有的理财投资都是骗人的,都是割韭菜的,但是为什么穷人投资都是亏本,而富人的投资却总能年化收益10%甚至50%,这么跨度的投资收益呢?其实有几个基础是穷人在投资方面永远赶不上富人的,富人的投资很多都是战略性投资。他真的知道这个理财产品背后究竟意味着什么,而不像穷人投资只是看了一下简介。

这种专业程度是直接拉开双方投资是否盈利还是亏损的原因之一。另一方面富人的投资大多都是闲钱不是自己柴米油盐当家做主的钱,也正是因为这种财富基础的不同,使得富人在投资方面可以用闲钱静下心来去思考是否割肉,是否继续投资,是否长线投资,又或者是短线投资。

但对于穷人来讲,他们的钱可不一定是闲钱,可能只是短期内的,使用不到的钱投到了资本市场,但是他所投到的那个东西,由于自己的不专业,应该是长线投资的结果他只能去短线投资,赔钱与不赔某种程度上就成为了一种必然。

以上这两个因素就是穷人投资大概率都会失败的原因,因为自己的经济基础真的不行。其实对于广大的普通人来讲,真正的投资还是投资自己,让自己挣钱的能力提升。这很困难,但却是最稳重的办法,只有这个方面的挣钱能力提升了,你才能够有真正意义上的闲钱去做投资。

投资从来都不是稳赚不赔的,你只看到富人挣钱,富人赔钱的时候你看到过吗?而且富人在赔钱的时候,他的心理,生理,还有生活上的抵抗能力也较强。可以缓过来继续投资,重新吸取教训,但是穷人往往首鼠两端,畏首畏尾。刚赔了一点儿就是天大的事儿,人的心态根本不是投资赚取利润的心态,完全是一种投机。

富人们也投机,但是富人们的投机质量更高,当然风险也更大。所以富人更愿意把投资和投机分开说。这完全是两个概念,但是穷人往往分不清投资和投机的概念。某个意义上来讲,穷人的投资都不叫做投资,基本上全是投机而已。

同时,现在的经济环境都不太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富人们的利润,某种程度上可能会增长得更快一些。因为经济环境的不好必然会导致社会资源分配出现问题,导致穷人更穷,富人更富,而且这种趋势会随着经济的恶化而加快。穷人都不要说是投资了,就是你的工作工资都会受到影响。这个时候穷人们应该看开保住自己的资产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很多人总觉得乱世当中出英雄,并且认为自己就是那个英雄。经济环境不好的时候,社会治安恶劣的时候,在整个市场上都会出现大量的坑蒙拐骗的公司和个人,这些人是根本骗不了富人的,在富人面前,他们就是跳梁小丑,因为自己纵横商场十几年了,那点儿骗术对自己根本没用。这些人往往就能够抓住那些穷人急于使财富增值的这么一个状态,对症下药,一骗一个准儿。当然这里所说的穷人也包括那些暴发户。

导致很多穷人的所谓理财从一开始就进入了骗子的腰包。自己输的一点儿也不光明正大,要是在资本市场上,因为涨跌和市场波动而导致自己亏损,我觉得一些穷人还会心里能够接受,但是如果上来就被骗子骗的个倾家荡产,甚至还有贷款。我想他这辈子都后悔不已,但是说这么些钱已经没了,一切都没用了。

能够持续盈利的都是什么人?

在股市中持续赚钱的都是什么人?第一呢,就是一些比较专业的人士,每天都在研究资金流向,板块热点以及个股走势,专业吃这碗饭的人。第二个就是坚持价值投资的人长期持有只持有中国的核心资产的几支股票,无论什么时候都以业绩为王。

在股市中能够持续赚钱,是非常难的。这两种人之所以能够长期赚钱,也是因为前期的一个积累前期交的学费所磨练出来的。没有任何人能够以进入股市就能够持续性的长期赚钱。因为股市当中呢是一门非常非常高深的一个学问充满了人性当中的贪婪,欲望 人性的弱点。炒股能够持续赚钱,首先具备良好的心态是最重要的。

如何通过投资赚钱?

谢邀!

注意到此问题下面有了近50个(其中不乏不错的)答复了,那从前二天开始,就借用在互联网游牧民Sai对我的《投资的方法》(去年出版的)一书的读书笔记部分内容,分几天,来回应几个相关的问题。

在回应《怎样有效投资?( https://www.toutiao.com/answer/7205196769905672483 )》的最后谈到,对于负债买房乃至于借钱炒股的行为,虽然能理解其中的收益计算,但情感上总觉得 “欠债就是不好的”。对于借钱开公司(“拿投资人的钱创业”)的行为,情感上要比借钱消费的行为更容易接受;但是眼见众多无谓的烧钱行为(以及无数从业者们燃烧生命的行为)成为了每天的习以为常,仍然会忍不住想要呕吐。

这儿接着谈。

前天看到一个说法叫做 “反正实体经济也承载不了这么多年轻人,不把他们赶到创业泡沫里又能怎么办呢?” 按照同样的思路,岂不是也可以说,“反正实体经济也承载不了这么多热钱,不把它们赶到股市泡沫或者房地产泡沫里又能怎么办呢?”

我觉得这不仅是一种饮鸩止渴的想法,简直可以说是谋财害命。

前天还看到一篇李录的演讲稿,其中说到 “用别人的钱做投机的人,赢的时候来钱比投资快得多,输的时候输的是别人的钱。在这样的诱惑下,有几个从业人员能忍住投机的贪念,安安心心做投资呢?”

长期来看,劣币是否会驱逐良币?漫天漫地的投机行为是否会让踏踏实实做投资的普通投资者,乃至于踏踏实实干活儿拿工资的普通劳动者活不下去?

回头来看美国投资市场的发展历史。

四、玩投机的大牛们

南海公司崩盘之后的两百年间,美国股市也经历过多次大手笔的恶意操盘。

比如,曾有一位财长助理杜尔看中了纽约银行股票的机会,“以内幕信息” 拉着一富豪家族 L 做多,为了保险起见又 “以内幕信息” 暗地里拉着另一富豪家族 M 做空。结果公众们因为看到杜尔做多,就一股脑冲进来把股价炒高了。做空的 M 家族觉得自己被骗了,感到很生气,后果很严重:M 家族凭借雄厚的资金开始从银行大量提取黄金白银,很快就迫使银行利率飙升,使纽约银行的股价一泻千里,造成整个市场一片狼藉。

又比如,曾有一位议员金布尔利用自己的话语权,先是放出一个 “不支持铁路公司发新股” 的信息诱导民众看多某铁路股票,趁着民众大量购入该股票时大量抛售,大赚一笔;继而进一步做空该股票,然后再利用职权推动一项 “鼓励铁路公司扩张” 的法案,把该股票的股价搞了个过山车,从中又大赚一笔,把散户们搞的鸡飞狗跳。

如此种种事件,数不胜数。然而长此以往,总是被骗的民众岂不是就不相信股票,再也不进来玩了?没人进来跟风投机,谁来当接盘侠呢?没人进来买卖股票,股票经纪人吃啥喝啥呢?

于是出现了一股行业内部自我规范的力量,比如为了确保股票交易价格公开而签署的《梧桐树协议》,比如为了杜绝内幕交易而出台的《蓝天法》等等。

但是说到底,赌场的庄家给散户们建立信心的目的,也无非是想把他们留在赌桌上罢了。

五、还不起钱的债务人们

历史上对大萧条的研究极多。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作者陈思进对大萧条并没有花太多笔墨,而是引用了大量带有感情色彩的政客发言。至于写 “点 COM 狂潮” 与次贷危机的章节,则是叙述自己以及身边朋友们的真实被坑经历。坦白讲我觉得这三个故事在书中讲得不如前面精彩,所以我们先抛开这几件事情不谈,看看别的一些事情。

1855年,美国一家卖缝纫机的公司开创了 “分期付款” 模式。

1910年,美国一家百货公司开创了 “信用支付” 的消费模式,该模式在之后的二十年间被大量百货公司与零售商仿效。

将在回复《怎样稳健投资?》中接着谈,再将昨天的#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的部分内容和大家分享一下吧:

02月28日:首先要说的是,2月即将过去,市场回调并消化了你们在12月底到1月大部分时间看到的非常强劲的反弹,验证了我之前在#思进每日美股点评#中的多次判断。而随着近来市场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和利率峰值预期重新定价,冲击了股市和债市,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明白了,当下,现金成了最明智的投资选择。

其次,转发吴其伦的微博:我从2012年就持续呼吁取消商品房预售许可制,严令各地推行现房销售政策。原因在于:

一是商品房预售制对房地产市场已经产生太多危害,诸如出现烂尾楼、开发商得以以小博大、开发商有恃无恐攫取暴利、放大房地产金融杠杆等;

二是商品房预售制已经完成了历史使命,房改初期,各地的房地产开发商普遍底子薄,通过“变相集资”建设房地产市场是有其存在价值的,事实也证明预售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房地产市场的发展进程。可发展到今天,房地产开发商已经非常强大,房地产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商品房预售制到了退出历史舞台的时候了;

三是商品房预售款监管体系不能从根本上保障购房者的安全,可以说在很多地方已经是形同虚设,唯有取消商品房预售许可制,才能从根本上保障购房者的利益不受侵害;

四是受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逆转影响,以及这几年市场低迷所带来的大量存量房源,加之,购房者对期房的信任度日渐降低,现房销售已经成为市场供应双方的共识,可以说,取消商品房预售许可制既是人心所向,更是大势所趋。

Great minds think alike, 我多年之前也曾多次类似建议,这儿再次呼吁:取消商品房预售许可制,刻不容缓!

再提几点:

1、民调:美国五成民众财富出现缩水,低收入群体“最受伤”;

2、关键指标暗示:美国经济衰退最早可能在夏季开始。近期,3个月-30年期美债收益率曲线呈现“熊市趋陡”的行情,这表明经济衰退最早可能在今年夏季开始。

不过,数据喜忧参半,也有经济学家认为:美国经济正“滚动式衰退”,不着陆概率升温。

强劲的就业市场与韧性的消费显示经济正在扩张,但房市与制造业却继续萎缩。对此现象,一些经济学家给出的解释是,美国经济正经历“滚动式衰退”,即经济结构中多个产业轮流而非同时萎缩;

最后,特斯拉投资者日要来了,你需要关注这几点:

特斯拉昨日宣布,本周柏林超级工厂生产了4000辆Model Y!柏林工厂突破这一里程碑式的产能目标比计划提前了三周。

当地时间明天(3月1日),全球瞩目的特斯拉投资者活动日将以现场直播的形式在德州超级电池厂Gigafactory举行,届时特斯拉宏图(Master Plan)第三篇章将解开神秘面纱。华尔街和投资者想从这家汽车巨头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中了解它的最新进展和计划,以寻找特斯拉新的增长支点。

1、3万美元的电动汽车

特斯拉股价今年迄今已反弹了近70%,不过,特斯拉需要推出新的、价格更低的电动汽车,以帮助特斯拉更好迎接来自传统汽车制造商转型的挑战,确保它在未来十余年的增长。

特斯拉目前只占据了55%的美国电动汽车市场,如果能推出价位在3万美元的电动汽车,特斯拉将能覆盖掉95%的市场份额;

2、能源及储能业务

从我们有记忆以来,特斯拉就一直受到能源的供应限制,随着位于(加州)Lathrop新的Megapack工厂投产,公司产能将翻两番,预计在2023年至2024年就会出现拐点;

3、马斯克还可能会在投资者活动上分享其他信息,比如股票回购、降本增效、以及皮卡等信息。

Last but not least, AI(人工智能)更是一个关注重点,马斯克可能会分享自动驾驶、机器人出租车(robotaxi)、AI训练超级计算机,以及人形机器人(Tesla Bot)等的开发进展……点到为止吧……

最后,再顺便打个小广告,全球发行的《看懂財經新聞:賺錢門道》上架、《财经金融科普漫画书系(套装共4册)》出齐,以及我策划、和粮食问题专家冰清合著的《大国粮食》新鲜出炉,谢谢关注!

你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更好的意见吗?欢迎在下方留言讨论!

以前美国经济危机的时候什么人发财了?

金融危机像一个永远无法解开的魔咒,每隔一个阶段就会上演一次。它来临的时候,房价腰斩、股市崩盘、企业倒闭、工人失业、债台高筑。它如梦魇一般摧毁着一切,大到国家经济,小到个人资产。凡是经历过的人,都不愿再提及,不愿再想起。

美国—金融危机引发全民焦虑

1929年10月的一天,美股突然暴跌,当天狂跌12.8%,近一周的交易日,股指就跌去了40%。自此拉开了美国大萧条的序幕。股市的灾难只是其中之一,13万家工厂倒闭,工业产值下降了80%以上,5000多家银行倒闭,挤兑人潮引发了社会动荡,GDP下降50%之多,失业率高达25%

举个例子,当时有一家公司招聘,仅十几个名额能引发几千人前来面试,即便是一个给纽约百货公司开电梯的岗位,都有名牌大学毕业生去争抢。因为失业而百无聊赖的民众常常涌入公共图书馆。数据显示,从1929年大萧条以来,新增借阅人达到200万以上,图书流通率也接近翻倍。其实不难理解,对于失业人士来说,公共图书馆是天堂一般的存在,不仅可以坐在温暖明亮的环境里休息,还能用书本的知识来填补失业所带来的焦虑。

日本—金融危机导致社会低欲望

90年代出,日本开始了经济泡沫破裂后的“失落的十年”。导致日本的80后,从懂事以来就经历着全社会的低欲望状态。因为经济低迷,人们通过奋斗也无法改变命运,所以,即便是社会的奋斗主力——年轻人,也开始对周遭的一切失去兴趣,没有炒房的欲望,没有结婚的欲望,没有生育的欲望,没有购物的欲望。为了不给别人添麻烦,也为了自己更加轻松的生活,日本的宅男宅女越来越多,自然随之而来的是人口直线下滑,新生儿出生率屡创新低。

而政府无论如何刺激消费,银行信贷利率如何降低,人们也不愿意贷款买房,不愿意贷款消费,不愿意承担背负债务的风险。

更加年轻一代的日本人,看着父母辛苦劳作生活也不过如此,就更加不愿意成家结婚,提不起购物的兴趣。在东京这座国际化大都市里,85%的年轻人会选择租房结婚,而买车的年轻人只有5%,在这个低欲望的国家里,满街的奢侈品成了摆设,无人问津。

由美国和日本的经历不难看出,经济危机的确很可怕,它的力量巨大,大到可以让一个国家的财富短时间内消失殆尽,也可以让一个富豪一夜之间变成穷人。但万事皆有两面性,经济危机也不例外。危机本就是相关联的,危中有机,临危不乱,才能把握先机。

因此,每一次经济危机都是一个国家命运的转折点,每一次大萧条时代都在给有远见的人布局的机会,正应了股神巴菲特的名言:在别人贪婪的时候绝望,在别人绝望的时候贪婪。经济危机后的大萧条时期,也会有其创富造富的方式,只是需要一双雾里看花的眼睛才能发现。

危机时期企业的机会

首先,是进入行业的好机会。

大萧条时期,很多企业都会缩减开支,暂停扩张准备过冬。这样一来,企业的任何行为都会变得非常小心谨慎,生怕产生不必要的开支,为企业活过寒冬增加负担。

但这样的行径会使得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大降低,整个行业竞争也就显得不那么激烈,对于很多想进入市场的企业,这岂不是最好的时机么?

其次,是品牌传播的好机会。

大萧条时期,企业首先削减的一定是传播费用。当市场环境好的时候,铺天盖地的广告和纷繁杂乱的声音都充斥在用户的身边,即便在品牌传播上投入再多的钱,都一定会有人比你的声音更响,势头更大。

但如果市场突然变得安静,如果保持之前的投入所营造的效果和激起的水花,就会远远大于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因此,萧条时期反而是做品牌传播的好时机。

再次,是发布新品的好机会。

萧条期来临,很多企业都会变得保守,因为不确定短期市场状况会不会好转,以及什么时候好转,因此会但其实,对于平时习惯受到“轰炸”式推销的用户来说,突然看不到新产品售卖,没人围着他们推销,时间久了必然会不习惯。这个时候一旦有企业发布新品,势必会引起比往常更大的轰动,因为人的本质是喜新厌旧的,遵循这个规律,在市场冷清的时候发布新品,往往能剑走偏锋,获得更多关注。

最后,是通过增值服务抢占市场的好机会。

萧条时代来临,大部分企业都会减少增值服务,令用户感到不满意。举个例子,邮政快递业务以速度慢、服务差著称,而以顺丰为首的快递企业横空出世,不仅速度快、服务好,还推出了一系列增值服务,很快抢占了市场份额。

大萧条时期投资者的机会

经济大萧条时,政府为了挽救经济,往往会加足马力开启印钞机,以印钞票的方式来刺激经济,比如美国的量化宽松政策,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解决一时的问题,但往往会带来一个更加棘手的问题——通货膨胀。通胀是一种转移财富的方式,往往会使得穷人更穷,因为他们手里的现金有限,更缺乏对金融资产的投资能力和管理能力,只能坐视资产持续贬值。

因此在大萧条时期,投资的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经济学著名理论——美林投资时钟理论就曾经给出过这样的建议,经济过热期——应以商品为王,股票次之;经济滞胀期——应以现金为王,商品次之;经济衰退期——应以债券为王,现金次之;经济复苏期——应以股票为王,债券次之。总结来说就是,经济由滞涨转为衰退时,现金是优质资产,应该以持有现金为主,而从衰退到复苏期,股票就是最佳的持有资产了。这是因为,在美林时钟里,经济衰退后的下一个周期,绝大部分资产将流向股市,大部分持有现金的投资者会选择在股市中抄底而去获得超额收益。楼市等其他资产也是同理,都可以在衰退期买入,静待复苏期的到来。

而除了在股市抄底之外,在大萧条时期如果能进行合理的股权投资,逢低买入有潜力的,有发展的公司,待市场环境转好之后,回报也是十分可观的。1994年,墨西哥经济危机,几乎所有的企业都在缩减在墨西哥的投资,只有可口可乐恰恰相反,趁此机会增加墨西哥的投资,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市场份额。而股神巴菲特也正是看中的可口可乐的潜力,15年来不断增持,最终获得了681%的回报。

由此可见,无论是作为企业,还是作为投资者,都需要怀有逆向思维,且永远抱有信心,能够在别人绝望的时候看到希望,且敢于出手,终能成就一番大业,而一味的害怕萧条,胆小如鼠,只求平安过冬的人,很可能就错失了创造财富的最佳时机。

最后感谢公司提供的晚饭!!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268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