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司令,四川有哪些世人皆知的将帅之才

诗佳网

侯司令,四川有哪些世人皆知的将帅之才?

邓小平、朱德、张澜、赵世炎、刘伯承、陈毅、聂荣臻、刘伯坚、杨尚昆、郭沫若、罗瑞卿、张爱萍、傅钟、熊克武、张群、刘湘、田颂尧、杨森、王陵基、邓锡候、刘文辉、杨白冰、梁光烈、李世明。

下图:邓小平(上排左)、朱德(上排中)、刘少奇(上排右)、陈毅(下排左)、聂荣臻(下排中)、杨尚昆(下排右)。

侯司令,四川有哪些世人皆知的将帅之才

历史上山东各市分别有哪些名将?

山东省共辖16个地级市(其中两个副省级市),分别是济南市、青岛市、淄博市、枣庄市、东营市、烟台市、潍坊市、济宁市、泰安市、威海市、日照市、滨州市、德州市、聊城市、临沂市、菏泽市。

山东历史悠久,有着灿烂的齐鲁文化。山东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有孔子、孟子、曾子、齐桓公、王羲之、蒲松龄等众多名人,名将也有孙武、孙膑、姜尚、田穰苴、吴起等。

山东省各市历史名将

济南

济南是山东省会,历史悠久,名士最多,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等名士都出自济南。

匡章,战国时期齐国名将,济南有女郎山战国匡章墓。

秦琼,济南历城人。秦琼是个勇冠三军的猛将,跟随李世民征战时,敌阵中有炫耀自己兵强马壮的武将,李世民就让秦琼前去,单枪匹马常将敌将斩杀于万众之中。《隋唐演义》中称为“马踏黄河两岸,锏打三州六府,威震山东半边天”,秦琼卖马、传枪递锏等典故也在民间广为流传。

罗士信,齐州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隋末唐初时期猛将。

辛弃疾,济南府历城县(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人,南宋著名词人,被称为“词中之龙”,他也是南宋的一个将领。辛弃疾早年参加起义军反金,曾率领五十多人袭击几万人的敌营,把叛徒擒回。步入仕途后,他又力排众议,创制飞虎军,不过南宋小朝廷才过懦弱,他一生都没能实现自己的抱负。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他只能把满腔热情寄托在诗词之中。

青岛

青岛的历史名将没有太出名的,这里有个有名的故事“田横五百士”。秦朝末年,刘邦消灭项羽后,田横带领部下五百多人逃入海中,居住在一个小岛之上,就是现在山东即墨的田横岛。刘邦召田横回朝,田横因为曾烹杀刘邦的说客郦食其,在半路就自刎了,他手下的五百壮士听说他死后,也全部自杀了。

淄博

淄博是齐国故都,齐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齐桓公,姜齐第十六位国君,春秋五霸之首。齐桓公九合诸侯,平定宋国内乱,北击山戎,南伐楚国,灭掉谭、遂、鄣等小国,是中原第一个霸主。

王子成父,齐桓公手下第一大将。

司马穰苴,春秋末期齐国名将,姜尚之后一位承上启下的著名军事家,曾率齐军击退晋、燕入侵之军。司马穰苴在历史上的地位非常高,是武庙十哲之一,宋武庙七十二将之一。

田单,战国时期齐国名将,火牛阵大破燕军,收复失地七十余城,挽救了濒临灭亡的齐国。

枣庄

孟尝君田文,战国四公子之一,担任齐相时,曾率领齐、韩、魏三国之兵合纵攻秦,攻入秦国的函谷关,致使秦国求和。

刘平,太平天国后期著名将领,被封为“北汉王”。

东营

孙武,春秋末期齐国乐安人,被尊称为兵圣或孙子、“兵家至圣”,被誉为“百世兵家之师”、“东方兵学的鼻祖”。

綦公直,元代益都府安乐县(今广饶县乐安街道綦许村)人,元朝名将。

李玉堂,山东省广饶县人,抗日名将。

烟台

李忠,东莱黄县(今山东省烟台市)人,东汉开国名将,云台二十八将第二十五位。

太史慈,东汉末年名将,曾帮助孙策扫荡江东。“丈夫生世,当带七尺之剑,以升天子之阶。今所志未从,奈何而死乎!”

王基,东莱郡曲城县(今山东省招远市)人,三国时期魏国将领。

戚继光,登州人,明朝抗倭名将,南平倭寇,北御蒙古。

潍坊

王猛,北海郡剧县(今山东省寿光市)人,前秦军事家,大破前凉、消灭前燕,名列“唐朝武庙六十四将”、“宋朝武庙七十二将”。

王镇恶,王猛之孙,东晋末年名将,名列“唐朝武庙六十四将”、“宋朝武庙七十二将”。

刘鄩,密州安丘(今山东省安丘市)人,唐末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济宁市

陈汤, 西汉名将,“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吕虔,任城国(今山东济宁东南)人,汉末至三国曹魏时期将领。

檀道济,东晋末年名将,刘宋开国元勋,名列“唐朝武庙六十四将”、“宋朝武庙七十二将”。

马隆,西晋名将,武器专家。

王彦章,郓州寿张(今山东梁山西北)人,五代时期后梁名将。

毕再遇,祖籍兖州(今山东兖州),南宋名将。

孔庆德,山东省曲阜市保宁村人,开国中将。

泰安市

于禁,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省泰安市大汶口)人,曹魏名将,五子良将之一。

孙观,兖州泰山(今山东泰安东北)人,东汉末年泰山四寇(孙观、吴敦、尹礼、昌豨)之一,后来投降曹操,屡立战功,官至振威将军、青州刺史,封吕都亭侯。

羊祜,泰山郡南城县人,西晋名将。

程咬金,济州东阿(今山东省东平县)人,唐朝开国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

威海市

毕高,威海神道口村人,明朝武将,戚继光的得力助手。

梁春溥,山东荣城人,国民党陆军中将。

日照市

姜子牙,周朝开国元勋,兵学奠基人,被尊为兵家鼻祖、武圣、百家宗师。《史记·齐太公世家》记载:“太公望者,东海上人。”一般认为姜子牙的出身之地在今山东东部黄海之滨的日照、莒县一带。

滨州市

段志玄,淄州邹平县(今山东省邹平市)人,唐朝名将。

德州市

宋哲元,山东省武定府乐陵县(今山东省乐陵市)人,抗日爱国将领。

聊城市

田盼,战国时期齐国屡立战功、威镇邻国的国宝名将。

程昱,兖州东郡东阿(今山东省东阿县)人,三国曹魏谋士、将领。

潘璋,东郡发干(今山东冠县东)人,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左良玉,东昌府临清州(今山东省临清市)人,明末名将,曾率军破张献忠、李自成。

张自忠,山东临清人,抗日名将。

临沂市

蒙恬,祖籍齐国蒙山(今山东省临沂市蒙阴县联城乡边家城子村)人,秦朝名将。

诸葛亮,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

诸葛恪,三国时期吴国名将。

臧霸,泰山郡华县(今山东费县方城镇)人,三国时期魏国名将。

颜真卿,祖籍琅玡临沂(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著名书法家,安史之乱时,颜真卿率义军对抗叛军,一度光复河北。

左宝贵,清费县地方村(今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地方镇)人,著名爱国将领,甲午战争“三英”之一。

刘兴元,山东莒南刘家东山人,开国中将。

菏泽市

刘邦登基称帝、曹操成就霸业、黄巢起义、宋江聚义等都发生在菏泽,菏泽有着众多的历史文化名人。

孙膑,生于阿、鄄之间(今山东省菏泽市鄄城县北)。

吴起,卫国左氏(今山东省定陶县西)人,战国初期军事家,兵家代表人物。

彭越,汉初三大名将之一,被封为梁王,定都于定陶(今山东菏泽市定陶区)。

李典,山阳郡钜野县(今山东省巨野县)人,三国时期的曹魏名将。

满宠,山阳昌邑(今山东省巨野县)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将领。

李勣,曹州离狐(今山东省菏泽市东明县)人,唐朝初年名将,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的英国公。

单雄信,曹州济阴县(今山东菏泽市曹县)人,隋末唐初时期的猛将。

黄巢,曹州冤句县(今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人,唐朝末年农民起义领袖,大齐开国皇帝。

葛从周,濮州鄄城人(今山东鄄城县),唐末五代后梁名将。

赵登禹 ,山东菏泽县杜庄乡赵楼村人,抗日名将。

孙继先,山东省曹县人,开国中将。

曲靖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曲靖是云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云南省东部,处珠江源头,云南、贵州、广西三省区交界处。曲靖是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泛珠三角区域合作、长江经济带的重点开发区之一,是滇中城市经济圈的核心区域。曲靖市内每年举办罗平油菜花旅游节、陆良大型国际沙雕节、沾益珠江源旅游节、麒麟文化风情旅游节、宣威火腿文化美食节、会泽大海草山节、旅游节等。

曲靖具有比较悠久的历史,自古以来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出现了不少历史名人,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曲靖历史上都有哪些历史名人。

1.谢恕

西晋末年,出现十六国割据的局面,李雄在成都建立割据政权后,派其弟李寿率军攻打东晋政权无暇顾及的西南地区,南方中部地区几乎都为李雄所有,只有谢恕为西晋保守都郡讲李寿打败,受到东晋王朝的新任和嘉奖。

2.孙璚

孙璚,[清]1666—1749年 清初学者。 云南曲靖人。字蕴石,又字玉鹿,号耕坞。因美髯飘飘,人望之若仙,故共呼为美公先生。晚年自号鹤髯老人,亦称髯翁。

3.窦垿

窦垿(1804~1865),字于坫,又字子州,号兰泉,清嘉庆九年(1804年)生,祖籍江南泰川,明代迁居云南。原罗平州西区淑基村(现云南省曲靖市师宗县淑基村)人。淑基窦氏,为清代滇东望族。同治四年(1865年)逝于贵州任上,享年六十二岁。

4.杨本昌

杨本昌(1755~1832),字寿尔,号东园,男,汉族,云南省曲靖市麒麟区湛家屯村人。

5.何桂珍

何桂珍(?—1855)字丹畦,云南师宗人,清朝将领。咸丰三年,出为福建兴泉永道。同治初,江南平,曾国藩疏言桂珍率乡团剿贼,饥饿艰难,历人间未有之苦,机事不密,为叛人所戕,天下冤之。诏晋世职为骑都尉,予谥文贞,建祠英山县。

6.唐继尧

唐继尧(1883年8月14日-1927年5月23日),又名荣昌,字蓂赓,云南会泽县城关人。滇军创始人与领导者,滇系军阀首领。就读东京振武学校,然后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升入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六期深造。

7.桂涛声

桂涛声(1901年3月17日——1982年12月),原名桂独生,曾用名浩然、翘然,化名吴璧,涛声是笔名。

8.卓琳

卓琳(1916年4月6日-2009年7月29日),原名浦琼英,邓小平同志的夫人,出生于云南省宣威县,1937年参加革命工作,1938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曾任中央军委办公厅顾问。

9.唐继麟

唐继麟(1894-1958) 云南东川人,中央军校第五分校(昆明分校)第十五期,后任国民革命军中将主任,国民政府云南省绥靖公署中将总参议。

10.史光柱

史光柱,云南马龙县人,1963年10月出生,中共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77283部队原副政委,大校军衔退休,对越自卫反击战一级战斗英雄。先后荣立一等功1次,二等功2次,三等功2次。深圳大学文学学士。当代著名诗人、作家、音乐家、优秀党员,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宜昌有哪些历史名人?

宜昌自古人杰地灵,或生于此,或长于此,或为官于此者,或名垂千古者不胜枚举。从宜昌走出多少历史名人?或有多少历史名人踏足于此呢?今天,宜旅君就带你数一数~

中华民族的母亲:嫘祖

司马迁《史记 五帝本纪》记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宜昌远安的西陵山中有雷家冲,为嫘祖故里。唐朝赵蕤 (ruí)题嫘祖碑文说:“嫘祖首创种桑养蚕之法,抽丝编绢之术,旨定农桑,法制衣裳。”

每年农历3月15日,是嫘祖的生日。这一天,宜昌远安的嫘祖镇都会举办盛大的嫘祖文化节,以纪念这位中华民族的母亲。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又名正则,字灵均。战国时期秭归乐平里人。屈原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屈原一生主要活动在楚怀王时期。他对内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积极主张联齐抗秦。后因小人诬陷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的情怀。

屈原是《楚辞》的奠基人。其今传世之作品有《离骚》、《九歌》、《天问》、《招魂》等计26篇。他的作品开创了我国诗歌的浪漫主义传统。他的崇高精神千百年来感召着中华儿女。每年农历5月初5,在宜昌市秭归县屈原故里都会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王昭君

王昭君(约公元前52年—约公元15年),名嫱,字昭君,汉族,南郡秭归(今湖北省宜昌市兴山县)人,西汉元帝时和亲宫女,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

▲昭君故里

王昭君于公元前52年出生于南郡秭归县宝坪村,今湖北省兴山县昭君村。昭君村双溪夹流,青山环抱,修竹拥翠,花果飘香,还遗落着昭君宅、梳妆台、娘娘泉、昭君书院、楠木井等20多处遗迹遗址,是国家首批AAA级旅游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李白在夷陵小住

唐代大诗人李白成长于四川,虽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他还是三次历三峡之险,而且纵情吟唱三峡之美。“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等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句。

公元725年,李白离蜀出峡,曾在夷陵(宜昌古称)小住。住了多久?《郢门(即荆门)秋怀》一诗说:“郢门一为客,巴月三成弦”已作了回答。他的诗句“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可说是历史上最先对江水出峡、险夷交替景象的生动描绘。

杜甫在宜昌咏诗

杜甫与三峡更有一段诗缘。他在夔州一住就将近两年,写出了《白帝城最高楼》、《八阵图》、《咏怀古迹》、《登高》、《秋兴》等诗作400余首,可算是创作上的大丰收,他在夔州居住过的地方,曾建有杜公祠,遗址尚存。

公元768年春,杜甫离夔州东下,抵峡州(宜昌古称)后受到地方官的热情款待,并在下牢溪畔的津亭,为他设宴洗尘。他写了《春夜峡州田待御长史津亭留宴》一诗以记其事。他还游览了附近的山川,所写《虎牙行》一诗,生动地描述了荆门虎牙(在宜昌境内)的险峻形势。

白居易探幽三游洞

唐元和十三年(818),诗人白居易由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升忠州(今四川忠县)刺史,与弟白行简一同赴任。恰巧另一位诗人、白居易的好友元镇,由通州(今四川达县)司马徙虢州(今河南灵宝)长史,出峡东下。三人于元和十四年三月相逢于夷陵(宜昌古称),不忍很快分离,便乘舟同游江上。

他们在上牢溪上岸寻幽时,发现岩壁间有一奇洞,便入洞饮酒叙怀,通宵不寐。言末尽意,又各赋古调诗20韵。为记其事,白居易特作《三游洞序》,诗与文均抄写在洞壁上。今诗已失传,洞中尚存有明代重刻的《三游洞序》碑。三游洞即由此而得名,并成为后世的游览胜地。

陆羽在峡州品茶

唐代“茶圣”、著名学者陆羽,不仅是我国最早的茶叶专家,而且也善诗文,平生著述不下50卷。他考察栽培茶树及水质情况,走遍了全国山川。峡州(宜昌古称)本茶叶故乡之一,峡江两岸当然也留下他的足迹。在他的专著《茶经》中还记载有:巴山峡州有两人合抱的大茶树。对峡州茶叶也评价甚高:“山南,以峡州上”。

欧阳修任夷陵县令

宋景祐三年,一代文宗欧阳修坐贬夷陵县令。他在任约一年时间,留下了《与尹师鲁书》、《峡州至喜亭记》、《祭桓候文》、《黄杨树子公赋》、《夷陵九咏》等诗人50余篇(首)。其中不少篇章是今天研究宜昌历史的重要资料。

三游洞岩壁上,还保留欧阳修亲笔题刻一处。近年,宜昌文化部门在三游洞附近山头,修建了仿古建筑“至喜亭”,并在亭中竖立了新镌刻的《峡州至喜亭记》碑。

“三苏”同游三游洞

宋嘉祐年间,著名文学家苏洵与儿子苏轼、苏辙,从故乡眉州(今四川眉山县)赴汴京(今河南开封)受任。途经三峡,对峡中风物多有吟诵。到夷陵(宜昌古称)后,“三苏”同游了三游洞,在洞中各赋诗一首写在洞壁上,因而被世称作“后三游”。苏轼过三峡,还留存《入峡》、《出峡》、《至喜堂》、《黄陵庙》、《峡州甘泉》等诗篇。

黄庭坚三游洞题名

北宋著名诗人、书法家黄庭坚,在被贬到涪州(今四川涪陵)、黔州(今四川彭水)期间,曾于绍圣二年、靖国元年三次到峡州游览三游洞,并题名洞壁,书写了《三游洞序》。可惜所书《三游洞序》已失,只在洞壁上还残留他的手迹一处。黄庭坚还在四川万县留下了宝贵的《西山碑》。所著《黔南道中记》,有关于三峡风流的记述,也描绘了三游洞的奇观。

张飞在三游洞擂鼓督战

张飞是蜀汉猛将,也是刘备桃园三结义的三弟。建安十三年,曹操率军20多万人攻占荆襄。刘备率残部逃奔当阳(宜昌境内),曹军穷追不舍直逼长坂。张飞将20骑拒后,他据水断桥,横予立马,环眼圆睁,吼声如雷,使曹军丧胆,不敢逼近,刘备等得以安全脱险。

后来刘备平安江南,以张飞为宜都太守、征掳将军,封新亭候。据地方志记载:“张飞擂鼓台在三游洞顶,士人张飞守郡日督兵于此,今故垒犹存”。而今日新立有张飞擂鼓塑像,颇壮观。当年张飞在当阳吓退曹军的地方,立有“张翼德横矛处”石碑,民间还广泛传述着张飞喝断霸陵桥的故事。

赵子龙大战长坂坡

▲长坂坡公园

浑身都是胆的白袍将军赵云,字子龙,是蜀汉五虎上将之一。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在华夏大地家喻户晓。当刘备等被曹军追赶得丢盔弃甲,逃到长坂坡,刘备的妻儿走失,许多兵将死的死、伤的伤,被困的被困。赵子龙却单枪匹马杀入重围、往来冲突,七进七出,如入无人之境,杀死不少曹军兵将,救出许多刘备的谋臣军卒,以及刘备的甘夫人与刚满周岁的儿子阿斗。

关羽宜昌城点军

▲点军坡

在宜昌地区,关羽的活动遗迹更多。这位常秉烛夜读《春夜》的蜀汉名将,在清代被奉为“关圣帝”,全国各地均建有关庙。这位骄傲的将军,由“威震华夏”最终得到“败走麦城”的悲壮结局。建安十九年,刘备西定益州,拜羽董督荆州事。可能就是这期间,他曾来夷陵(古宜昌城)点视军马。今宜昌城区大江南岸点军坡,传为关羽当年点兵处,现存“汉寿亭侯点兵处”石碑,为清光绪十一年宜昌总镇罗缙绅所立。

建安二十四年,关羽攻曹仁于樊城,水淹七军,魏将于禁降。不想吴军乘机偷袭荆州,使关羽腹部受敌,兵败逃往麦城(宜昌境内)。后又与儿子关平突围逃到临沮(宜昌境内),在罗汉峪回马坡为吴伏兵所杀。

▲关陵

对于关羽的忠义宣传及他悲壮的遭遇,在民间影响很大。相传他遇害后,阴魂游荡到玉泉山(宜昌境内),高呼“还我头来”,得到了在玉泉山结庐的普净法师的点化。至今玉泉山有“关云长显圣处”石碑,玉泉寺也由此香火日盛。今日当阳市境,还留有规模宏伟的关陵、关羽部将周仓之墓、麦城遗址等。长阳县境也有点河兵、马回溪等传说中的关羽遗迹。

陆游在宜昌煎茶

南宋诗人陆游,中年曾至川陕一带,经历了一段时间的军旅生活。孝宗乾道六年(1170)入蜀时道经三峡,写了不少诗文。他撰写的《入蜀记》,对于峡中风物记述颇详。在三游洞游览时,取山下清洌的泉水煎茶,觉得很甜美,便写了一首七律诗记述这件事,在诗中赞道:“囊中日铸传天下,不是名泉不合尝”。于是便留下了“陆游泉”这个名胜。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

有这么多历史名人都与宜昌有关

历史上有哪些出名的叛徒?

讲一个南宋的叛徒,他不仅是叛徒,而且十分好色,娶了自己女儿为妻,这种行为猪狗不如,其结局自然是被杀了。

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宋朝是一个特殊的朝代,有哪些特殊呢?首先宋朝的经济非常发达,人口也多,按理来说国家应该是很强大的。但是宋朝统治者对武将不放心,自从宋太祖夺权建宋后,对武将的实权进行了一定的削弱,还搞出了一个杯酒释兵权的典故,因此宋朝朝廷有文强武弱的情况。

一旦不发展军事,就会北他国入侵,宋朝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由于宋朝统治者不注重军事发展,北方的金,辽均是宋朝的苦主。宋与辽,金之间的战争可谓是胜少败多,割地赔款屡屡不止。即便如此,宋仍然对军事不重视,防本国的武将犹如防贼一般。

北宋末年,战火四起,宋朝为了对抗强敌大量招兵买马,孔彦舟这名无赖男子,早年因为杀人成了盗贼正好赶上朝廷招兵买马,孔彦舟为了混口饭吃加入了宋军。由于孔彦舟为人狡猾,且善于处理与上司之间的关系,孔彦舟很快就升为兵马钤辖,算是能统领一军的人了。

叛变投敌

金兵南下,孔彦舟很快就弃城逃跑了,在南逃的过程中,孔彦舟大肆抢掠百姓,造成了许多流血事件。由于北宋的灭亡,南宋刚开始也注重起了军事,韩世忠,岳飞等人相继被重用,南宋同仇敌忾抵御金南下。孔彦舟在这样的背景下,也升了官带兵讨伐金。

令人大跌眼镜的是,孔彦舟帅兵出征后,竟然不顾国家存亡。他认为南宋并非金的敌手,率军投降了金。由于孔彦舟率军投金,给当时抗金大业蒙上了一层阴影。金为了让更多南宋人前来投降,收买人心封了孔彦舟一个“广平郡王”。

孔彦舟不仅卖国,而且为人十分残忍,随着他地位的提高,做了许多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好色的他经常欺凌当地的百姓,有看上的美女,他都会强行把她们抓进自己的家中。数年间被孔彦舟糟蹋的女人不计其数,是一个极其好色又凶残的人。

纳小妾女儿为妾

一般来说,虎毒不食子,做人也是如此,不能对自己的孩子下毒手。可是孔彦舟毫无廉耻,他根本不配做一个父亲,竟然对自己亲生女儿下手。

一次孔彦舟看到自己家中一个女子很漂亮,是一位小妾所生,好色的孔彦舟想霸占自己的女儿,不顾人伦廉耻,这种想法都出来了。为了不被他人嘲笑在背后唾骂自己,孔彦舟硬是逼他的小妾说自己的女儿不是亲生的。

每一个母亲都想保护自己的孩子,孔彦舟小妾知道他懂了那种色心,刚开始是坚决不同意的,任凭孔彦舟怎么说都没用。

气急败坏的孔彦舟开始使用强迫手段,把自己的小妾送往军营,让她受尽屈辱,在一番逼供下,这名小妾只能屈服了,撒谎说自己女儿非亲生,给了孔彦舟霸占自己女儿一个借口,最终孔彦舟把自己的女儿也纳为妾,真是禽兽不如。

总结

对于孔彦舟这样的人,应该是每一个国人都很憎恶的。首先他被判自己的祖国,投降侵略者,这种行为和汉奸没什么区别,其次孔彦舟欺压百姓,这种官员是百姓最恨的,也破坏了朝廷的名声。最后孔彦舟不仅好色,而且还对自己的女儿下手,这种禽兽事迹,放眼历史五千年都是少有的。

孔彦舟最终的结局并不好,可以说是因果报应吧。投降金后,他的行为让金都看不起。在一次酒会上,金帝完颜亮借着醉酒,杀死了孔彦舟,这也是他的报应。连自己祖国都出卖的人,必然不会被他国信任,一旦没了利用价值,其结局自然悲惨。

参考资料《宋史》《劝孝歌》《百科》等

免责声明:由于无法甄别是否为投稿用户创作以及文章的准确性,本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您通知我们,请将本侵权页面网址发送邮件到qingge@88.com,深感抱歉,我们会做删除处理。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 表情:
AddoilApplauseBadlaughBombCoffeeFabulousFacepalmFecesFrownHeyhaInsidiousKeepFightingNoProbPigHeadShockedSinistersmileSlapSocialSweatTolaughWatermelonWittyWowYeahYellowdog
验证码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76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